李斯助秦始皇滅六國,為何不肯讓扶蘇繼位,其實跟扶蘇身世有關

2021-01-10 觀史談天小阿姨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苦戰,用雄才霸略蕩平了其他六個國家,但是還沒來得及享受的他,就在南巡的途中突然離世,而他所建立的秦朝也在三年後就分崩離析,而這一切跟他最信任的兩個大臣有著直接的關係,這兩個人就是趙高和李斯。

秦始皇在臨死之前其實留下了繼位的詔書,他命令自己的長子扶蘇繼承皇位,在他彌留之際讓中書令趙高寫好了詔書,讓當時戍邊的扶蘇把軍權交給蒙恬,自己回鹹陽繼承王位,但是這道詔書沒到扶蘇手上就被銷毀了。

銷毀這封詔書的就是趙高和李斯,一開始的時候趙高只是有扶立胡亥的想法,但是他手中並沒有多少權力,於是他去遊說丞相李斯,結果沒想到李斯居然同意了他的建議,跟他一起篡位害死了扶蘇,讓胡亥繼承了皇位。

李斯在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可以說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在呂不韋死之後李斯就憑藉著自己的權謀很快就成為了秦國的廷尉,後來更是坐上了丞相的寶座,位高權重的李斯為什麼要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讓胡亥繼位呢?其實這一切都跟扶蘇的身份有關。

扶蘇是當時最受寵的皇長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賢名在外,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扶蘇提出了很多反對的舉措,秦始皇感覺怒不可遏,於是就將他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並且協助蒙恬修長城。

這一點讓李斯心中十分的忌憚,因為他明白扶蘇雖然被發配到了邊關,但是總有一天會回到秦都繼承皇位,到時候就是自己這個丞相的死期了,因為李斯雖然表面上是荀子的徒弟,但他其實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從扶蘇之前的表現來看,他更偏向於儒家,所以李斯擔心自己的權柄和性命,選擇了跟趙高合作。

如果扶蘇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子,而且表現十分平庸的話,可能李斯也願意扶他上位,但是扶蘇很明顯有自己的想法和治國的規劃,這讓李斯感到不能容忍。

第二點就是扶蘇的出身了,在秦始皇嬴政還沒有繼位或者說還沒有親政的時候,秦國的朝堂一度是由楚國的貴族把持著,因為秦國的歷代太后都出自於楚國,所以很多楚人都在朝為官,並且皇子們取得大都是楚國的公主。

公子扶蘇就是由楚國公主生下來的,雖然這一段歷史在後來的漢朝被刻意的抹去,但是從陳勝吳廣起義時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復立楚國王室就可以知道,扶蘇是楚國的公主生下來的,如果由扶蘇繼位,李斯擔心自己和秦始皇建立的不世之功就要被毀。

於是自作聰明的李斯聽信了趙高的話,選擇了立胡亥為皇帝,結果後來不僅自己被趙高給害死,就連秦朝也在不久之後滅亡,秦始皇如果知道李斯篡改自己的命令,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表情。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何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秦始皇嬴政是秦國第36位君主(從秦國始封君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周孝王姬闢方封秦地算起),嬴政因父親秦莊襄王嬴異人早年在趙國為質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因當時秦、趙兩國經常發生戰爭,導致關係惡化,嬴政的幼年過的並不好,這樣辛酸的生活一直持續了9年,9歲的嬴政才第一次踏上秦國的土地,父親在位3年後英年早逝,13歲的嬴政繼位秦王,因年幼也並未行冠禮無法親政,22歲時嬴政在秦國舊都雍城舉行冠禮開始親政
  • 如果秦扶蘇執政,秦國會走遠嗎?
    如果扶蘇執政,秦國有可能還會延續幾代,至少秦朝國祚會延長几十年。秦始皇末年的秦朝實際上和漢武帝末年的漢朝有點類似,都是窮兵黷武,造成民不聊生。漢武帝和秦始皇相比,優勢在於國內統治比較穩定。漢武帝劣勢在於他選定的接班人過於年幼,容易被架空。
  • 大秦帝國二世而亡,如果扶蘇成功繼位皇帝,結局能否被改寫?
    而秦始皇除了千古一帝的霸氣,留給後人還有其暴君的一面,譬如焚書坑儒等等。而秦始皇的這些政令都受到當時扶蘇的勸阻,秦始皇才將扶蘇派往九原。從此可以看出,扶蘇的手段是更加溫和的,並不主張施行暴政。而秦始皇用武力手段完成統一之後,此時更需要循序漸進,籠絡人心,文武兼治才能夠穩定國家。如此看來,如果扶蘇繼位,能夠起到緩和的作用,逐步處理六國的,避免矛盾的激化。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縱觀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常多的,到了上千年之後的明朝時期,這個朝代的思想家李贄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
  • 秦始皇在繼承人問題上遲疑有深層次原因,比起扶蘇,他更中意胡亥
    然後頭一歪,就跟這個世界說byebye了。這句話記載於《史記》中,秦始皇遺言的大概意思是「老大啊,你到鹹陽給我辦喪事來吧。」後世據此認為這是秦始皇打算傳位給扶蘇的最有利證據。接下來的事情大家也都很清楚。趙高拿到遺詔後立馬去找胡亥,跟他說:「愛徒啊,你爹死了,想把皇位傳給你大哥。」胡亥很詫異:「那你還不趕緊給我大哥送信去,跑我這來幹什麼?」
  • 作為秦始皇的長子,為什麼扶蘇會被稱為「公子扶蘇」呢?
    秦朝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的兒子都被稱為公子,女兒被稱為女公子。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皇帝的接班人被稱為太子,皇帝的其他兒子則被封為王,女兒被稱為公主。因為公子扶蘇出生的時候,秦王嬴政還沒有統一六國,因此沿用的是先秦的說法,就成了公子扶蘇。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同時,秦始皇又讓其公子扶蘇前往上郡監軍。看起來像秦始皇對蒙恬的不信任,其實是讓公子扶蘇下放到地方掛職煅煉,為公子扶蘇將來繼皇帝位做好準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琅琊,同行的有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與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
  • 秦滅六國,秦始皇統一了不少後宮佳麗,為何不選擇一個立後?
    秦始皇的一生迷霧重重,隱藏得最深的秘密之一就是他的後宮。幾乎歷朝皇帝後宮都有史書記載,唯獨秦始皇除外,有關他後宮,尤其是皇后的描寫則無史可查。這裡有幾個東西,需要我們注意。第一,秦始皇是有後宮的秦始皇的後宮應該是伴隨著滅六國而來。在古代女人是一種資源,尤其是美女更是稀有資源。儘管這種說法欠妥,但確確實實存在。古代戰爭的目的要麼是攻佔領土,奪取城池;要麼是推翻現有統治,進行改朝換代;要麼是大國爭霸,統治者玩弄權力的遊戲;要麼是掠奪資源,進行財富擴充。
  • 李斯為何不擁立扶蘇?不是擔心蒙恬取代自己,而是擔心當背鍋俠
    李斯的晚節,其實從沙丘宮之變時就已經保不住了。他跟胡亥、趙高,在此之前,是沒有什麼交情的,雖然秦始皇沒有明言要傳位給扶蘇,但如那份賜給扶蘇的詔書為真,代表著什麼,李斯也應該很清楚。他為何不順著秦始皇的意願,擁立扶蘇繼位?他跟扶蘇有什麼仇?
  •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大軍,為何見了趙高的矯詔就自殺了?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大秦王朝,並創造性地改稱為「皇帝」。然而,他隨後卻開始享樂,且大興工程建設,最終把國家折騰得千瘡百孔。而秦始皇本人也病死在出巡途中。
  • 大秦扶蘇:千古哀愁與爾同悲
    為了鞏固統治,彌合六國,始皇帝修馳道、修長城,拓南越、開北邊,百姓們付出了終結分裂、走向統一、實現富強必須要承擔的一個歷史痛苦期。其實始皇帝早有調整政策的準備,當秦朝上下都在學法入仕、以吏為師的時候,秦始皇偏偏給扶蘇找了個儒學大師——淳于越,當他的老師。
  • 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旗號是為扶蘇項燕復仇,秦國楚系勢力有多強大
    為何陳勝吳廣領導的楚人暴動打出的旗號卻是為公子扶蘇和楚國將領項燕復仇呢?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太子,秦始皇駕崩於河南沙丘,丞相李斯和寵臣趙高篡改了傳位詔書,擁立了幼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並下詔賜死了太子扶蘇。項燕是原楚國名將,在秦國發動最後一次滅楚戰爭中兵敗自殺殉國。
  • 秦始皇去世後,如果扶蘇繼承皇位,秦朝會是一個什麼結局?
    假如秦始皇的遺詔順利傳到扶蘇手裡,以蒙毅為相、蒙恬為將,三十萬最精銳的戍邊軍團在手,胡亥、趙高、李斯作不了妖;大秦功臣良將、皇室宗親、老秦血性仍在,天下誰可與爭鋒?秦朝大概率會延續下去,至少不會三年就滅亡了。
  • 扶蘇真是秦始皇屬意的嗣君人選嗎?
    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這一場駭人聽聞的沙丘政變讓他成為了大秦帝國滅亡的始作俑者。這個從《史記》中得來的說法雖然看似十分合理,但是卻存在一個巨大的缺陷:如果秦始皇真心準備將大業託付給扶蘇,那麼為何遲遲沒有確立他的繼承人位置,反倒給了奸人篡改詔書的機會呢?實際上,秦始皇未必那麼看好扶蘇。
  • 秦亡於嬴政,秦始皇錯罰一人,用錯兩臣,不然可傳三世
    公元前221年,嬴政滅六國統一中國,稱「皇帝」。 嬴政想要一世二世,千千萬萬世的傳承江山。但沒想到秦始皇死了兩年,天下大亂,秦就被推翻了。 強如猛虎的秦,滅六國抗匈奴,為何在嬴政死後就不行了呢?問題在哪裡?
  • 秦始皇:我高看扶蘇了!手裡握著王牌,卻把大秦拱手讓人
    ,開始秦始皇很欣慰扶蘇的表現,秦始皇很欣慰扶蘇的表現,但是後來扶蘇跟秦始皇的政見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秦始皇一向奉行的是法家,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禮法,可是扶蘇卻在心中推崇以德行治國,對待儒生不能太嚴苛,因此和秦始皇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於是,秦始皇只能暫緩立扶蘇為太子的腳步,將他放在了蒙恬的邊軍中想要歷練他,讓他知道大秦的將士在邊關是如何徵戰的。
  • 扶蘇:一個註定無法成為皇帝的嫡長子,木秀於林必遭摧折
    很多時候都和始皇帝發生衝突,最終也是導致始皇帝對扶蘇的好感逐漸的下降。對於扶蘇的身世其實一直都沒有定論,加上胡亥即位之後對秦朝皇室大肆屠戮,因此宗室內部的相關事情也並不明了。但是有一點卻是較為肯定的,那就是扶蘇在始皇帝的眼中非常重視。
  • 如果扶蘇成為二世皇帝,大秦還會二世而亡嗎?
    從秦孝公用商鞅進行變法到秦始皇掃滅六國,秦國一共用了7代人135年的努力,才從一個諸侯國變成了一個王朝。然而這個結束了數百年諸侯混戰局面的王朝,卻在維持了14年的統一局面後,短時間內徹底崩盤。究其原因,除了秦國依託絕對的武力強行統一六國難以形成凝聚力以外,秦朝內部的權力過度也出現了致命的問題。
  • 秦始皇名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這是什麼原因
    中國文化可以說有幾千年沒變過,而且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歷史故事,但是姓氏也是最早存在的,一般小孩出生時基本都是隨父姓,這樣的傳統也有幾千年沒變過,雖然秦始皇不一樣,因為他姓贏,而秦始皇的兒子叫扶蘇跟胡亥,這就讓人疑惑,到底是為什麼?
  • 看熱播劇《大秦賦》,探尋秦太子扶蘇在旬邑的傳說
    近日,央視熱播劇《大秦賦》引起強烈反響,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劇中提到的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在旬邑有怎樣的傳說呢?一起隨小編探尋旬邑石門爺(扶蘇)傳說。旬邑縣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周族祖先公劉在此興國立業,自秦封邑,漢置縣,距今已有2300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旬邑人民依照自己的人生觀、審美情趣演繹了許許多多的口頭文學,石門爺(扶蘇)傳說就是眾多口頭文學故事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