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認為課本該刪除《孔雀東南飛》,並給出兩個理由,有道理嗎

2020-12-22 美詩美文

東漢有這樣一首奇詩,作者為無名氏,寫的內容也不是知名事件,卻力壓《木蘭詩》被稱為「古今第一長詩」。全詩共一千七百八五十五字,通篇敘事,是樂府詩的絕對巔峰之作。鋪墊了這麼多,大家應該能猜到是哪一首詩了。沒錯!它就是年年入選人教版中學課本的《孔雀東南飛》。

自問世以來,《孔雀東南飛》便受到了名家的一致推崇。明代文人王世貞歷來和胡應麟不合,但兩人評說起此文來卻難得的意見一致,認為此文:質而不俚,亂而能整,是長篇之聖。一篇無名氏之作,能在浩瀚詩海中脫穎而出,並流傳至今,其實是不容易的。

2007年後,各地方版課本中的古詩都作了一次大的刪增變動,不少經典詩作被刪、或被換。其實對此咱們都是能理解的,因為幾千年文明確實有太多的經典需要讓孩子們接觸到,所以時常換一換也是有必要的。

但北京等地將《孔雀東南飛》刪掉還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多數家長覺得這樣做是一種遺憾。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他們甚至認為人教版也該刪除此文,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概括起來大概就是以下兩點:

1. 此文太長、生僻字也過多,對中學生來說讀起來頗有難度,完全可以換上一些朗朗上口的簡單作品。

2. 此文說到底就是一場因婆媳關係不合導致的婚姻悲劇,對於這樣的負面詩,孩子們沒必要接觸。

就此事,筆者的態度很明確,這篇文章的精神內核遠不只是一場愛情悲劇那麼簡單,它在任何時候對孩子們都是有正面引導作用的,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再一次捋一捋此文:

首先,雖然是愛情悲劇,但女主人公劉蘭芝卻是自信的。「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這是她的能力,做得了女紅,彈得了琴,讀得了詩。這是文章開篇時劉蘭芝對丈夫說的話,她是如此自信,而且自信地如此有道理。新時代的女性,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自信的魅力。

其次,雖然被休了,但劉蘭芝是不卑不亢的。「著我繡袷裙,事事四五通。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是劉蘭芝出夫家門時的裝扮細節。她明白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所以她要衣著光鮮地離開,這種堅強任何時候我們的孩子們都需要。

再次,劉蘭芝身上體現了中華女子的情、義、禮。「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劉蘭芝殉情而死是她對丈夫的至情至性;「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這是她與夫家小姑的友情;「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明知道是婆婆逼走自己,但臨走時卻仍與其拜別,這是她的禮教。

最後,除了女主人公的自信、堅強、和不卑不亢,這首詩也讓男子們知道了什麼叫擔當。當年焦仲卿聽聞摯愛投水而亡後「自掛東南枝」,這是他作為一個男人的情。但釀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封建家長制度,焦仲卿的無力反抗造成了這一切,這一點對現在的孩子們是有教育意義的。這倒不是讓他們不聽父母的話,而是讓他們在對錯已分的前提下,知道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和捍衛真善美。

一篇《孔雀東南飛》寫盡了古人對情、義、禮的深刻理解,這種精神內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也就是它明明這麼長,有如此多的生僻字,人教版都不肯刪它的原因。若是現代人僅是把它當成一場婆媳惡鬥劇來看,確實枉費了老祖宗的一番苦心。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孔雀東南飛》被語文課本移除,原因何在?你看文中說了啥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有後人把《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在我國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句一出,世人皆遵照父母的指示行事,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反抗,而焦仲卿的母親十分固執,劉蘭芝的哥哥又十分蠻橫不講理,這些都間接地導致了二人悲慘的結局。最後二人雙雙化為鴛鴦比翼雙飛,這也寄託了人們對追求戀愛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無限渴望。《孔雀東南飛》也成為經典,被後人傳頌記憶。
  • 經典古文《孔雀東南飛》為什麼從課本中刪去?家長給了兩個原因
    比如移除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比如刪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比如刪除《木蘭詩》合稱「樂府雙壁」的《孔雀東南飛》,為什麼這篇文章會被刪除呢?家長給出了兩個理由。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文天祥《過零丁洋》,並給兩個理由,有理嗎?
    我們忘記了微積分是什麼,忘記了元素周期表怎麼用,卻忘不掉「先天下之憂而憂」,忘不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忘不掉「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基於這個事實,我們明白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要讓一首名作被世人記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入選語文書;要讓一種精神被傳承下去,最好的辦法也是讓它入選語文書。
  • 為啥《孔雀東南飛》這麼經典文章,要從課本刪除?原因太扎心了
    其中《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同齊名,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可是最近的教科書當中,前篇文章卻被直接移了出去。這令很多的人都覺得遺憾,甚至覺得有些不太接受。意境如此之好的作品,為什麼不讓學生去學習呢?原來這與這首敘事實所存在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的朝代是漢武帝的時代,漢武帝特別的推崇儒家學派。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陋室銘》,只因其中兩個字,理由說得過去嗎
    身為教育工作者,筆者發現不少家長對中、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是很關心的,只是有時候有些「關心則亂」了。中學課本上收錄了一首名為《靜女》的古詩,出自《詩經》,「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寫得相當唯美。但就是有家長覺得這是寫男女約會的情詩,而且寫得過於肉麻、俏皮,不適合孩子們讀。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宋代文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上,只因詩中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明明寫的只是杏花之景,家長們也對此詩入選課本產生了質疑。對於這樣的詩作,筆者的觀點是家長不能小瞧了咱們的孩子們。愛情詩是我國古詩詞中很重要的題材,孩子們有判斷美醜、是非的能力。
  • 《孔雀東南飛》是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為何會被語文教材移除?
    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被選入初中和高中的語文課本。寄託了人們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對封建世俗的反抗,像是這樣的經典著作,應該被人們所歌頌的,那麼為什麼如此經典的《孔雀東南飛》會被語文課本「無情」的刪除呢?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這位家長表示,他直接向語文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老師也被難住了。當他說這種課文應該從課本裡刪除時,老師則更是支支吾吾地回答哪些詩入選課本不是個人能決定的。真如這位家長所言,《將進酒》是一首勸人喝酒的詩嗎?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詩題目中的這個「將」字,念的是qiāng,意思就是請。
  • 《詩經》名篇引家長質疑,要求從課本中刪除,理由:怕孩子早戀
    從小學語文課本上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到高中語文課本上的《琵琶行》,各個歷史時期的優秀作品都會有選擇性地收錄進語文課本,在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同時也增進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
  • 《孔雀東南飛》的原址究竟是在哪裡?
    帶著對故事的喜愛人們不禁追問:《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究竟發生在哪裡呢?縣誌是最好的見證小吏港,即現在的懷寧縣小市鎮,位於今潛山縣東南,漢末屬廬江郡。我們在懷寧縣早年出版的多種志書中看到對《孔雀東南飛》故事的多處記載。道光五年編纂的《懷寧縣誌》距今已經有186年,民國四年編纂的《懷寧縣誌》距今已經有96年。
  •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教科書?老教授: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什麼
    《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堅如磐石的愛情故事,同時也不難看出婆媳矛盾尖銳,其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而作為我國史上首部以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
  • 孔雀東南飛(組詩)
    孔雀墳未朽千秋總見英,紅隨紫落自同行。月塘魂斷空存月,卿樹枝繁不見卿。淚滴燈花誰共剪,雀飛陰府倆相鳴。聽如野水長流夜,只向東南作泣聲。 孔雀慟起舞東南子夜來,魂縈故土總徘徊。 孔雀臺無從考究多千古,譽在江川有此臺。舌上春秋今不息,坊間孔雀夜徘徊。終遺邂逅河邊柳,得以長思故地埃。建若蒼碑顏共淚,他鄉幾見一詩哀。 半月塘莫道墳荒空鳳骨,塘裁半月睡蘭芝。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稱為漢代五言詩的裡程碑
    《孔雀東南飛》是一曲基於事實而形於吟詠的悲歌,是故事最完整,情節最生動的長篇敘事詩。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儒家的倫理綱常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在婚姻制度方面,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戒律。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宋朝重文輕武的現象十分明顯,即使宋朝出過不少有名的將軍,但你也會發現他們的詞寫得特別好,文學水平很高。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
  • 為何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能理解嗎?
    然而正是這一句經典之作,卻被現在的家長建議從課本裡刪除。家長為什麼這樣做呢?是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首先,我們要詳細了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出處,查明它的來龍去脈。一、經典之作,清新淡雅比如這首出自楊萬裡的《小池》。全詩內容是: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渣男焦仲卿和不愛小六的大蓮:《孔雀東南飛》《探清水河》的區別
    《孔雀東南飛》和《探清水河》都講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都是以雙雙殉情為結局。由於《探清水河》形成於清末民初,而《孔雀東南飛》創作於東漢,比《探清水河》早了一千多年,所以很多人在介紹《探清水河》時,都說它是類似《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但實際上二者大有不同。
  • 有家長認為《關雎》這種戀愛詩,就不該入選課本,這種說法有理嗎
    事實上,不但很多朋友不解古人為何要讓孩子讀這樣的詩,現在很多家長也並不明白,為何這首詩會入選中學課本。作為一線教師,筆者就曾聽到一位家長說過:「《關雎》這種戀愛詩,我才不會讓孩子讀它,都不明白為何會選入課本」!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知名教授建議將諸葛亮《出師表》移出課本,他的理由有沒有道理?
    此文一出受到了不少文壇名家的推崇。陸遊在《書憤》一文中稱:「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放翁一生心系抗金大業,諸葛亮心中的苦他怎會不知?文天祥在《正氣歌》中稱《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正是因為和諸葛亮一樣赤誠,他才有寫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志。
  •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朝代:兩漢作者:佚名黃梅戲《孔雀東南飛 》欣賞原文: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了教材?網友:專家一定是正確的嗎?哈哈哈
    01小編聽說我們小時候全文背誦的課文《孔雀東南飛》被移出教材了,因為有關專家覺得這篇文章三觀不正,覺得這篇詩作寫了婆媳關係不和導致婚姻破裂、反抗父母專制的態度,會讓學生過早的接觸負面的東西,導致學生叛逆,但是小編反而覺得這首詩辭藻華麗、用詞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