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孔雀東南飛》這麼經典文章,要從課本刪除?原因太扎心了

2020-12-22 每天讀文史

一直以來漢樂府這種古代敘事詩的表達形式,被很多人所喜愛。這樣的佳作既具有故事的趣味性,同時表達的詞彙也很通俗易懂。在誦讀文章的過程中也會令人覺得朗朗上口,這就是人們喜愛的原因。

其中《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同齊名,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可是最近的教科書當中,前篇文章卻被直接移了出去。這令很多的人都覺得遺憾,甚至覺得有些不太接受。意境如此之好的作品,為什麼不讓學生去學習呢?原來這與這首敘事實所存在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當時的朝代是漢武帝的時代,漢武帝特別的推崇儒家學派。而儒家學派則非常的講究倫理綱常,並且做出非常明確地表示,子女對父母要順從絕對不可以忤逆,哪怕父母的行為是錯誤的也要諒解,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孝。而此文當中,就非常的突出這一點。

哪怕他所寓意的兩個人的愛情,代表著這兩個人嚮往婚戀自由的美好願望。但是由於他的故事結尾非常的悽慘,很容易就會讓情竇初開的學生,產生對於未來婚姻的恐懼感。還有一點就是文中所表達的另外一層意思,代表著一些人們對於封建思想的挑戰。

而且這篇文章當中所歌頌的愛情,他們所表達的形式也非常的有問題。兩個人明明相愛不願意分開,焦仲卿卻不敢向母親去表達自己的意願。最後竟然用非常極端的方式,兩個人雙雙的去自殺來解決問題。而作者卻對這樣的舉動非常的推崇,甚至還誇張地表示他們的這種行為感動了天地。因此才會雙雙地化為孔雀飛走了。這是一種非常極端而負面的影響,的確不適合青少年去深入地學習。

這一點對於那些世界觀還沒有完全成型的學生,是非常有害的。之所以會這麼說就是因為,害怕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會讓學生和家長的矛盾持續激化,讓學生更大膽的去和自己的父母做對。所以說把篇文章移出課本,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同樣移出課本的,還有非常有名的《出師表》。這樣的舉動卻很令人懷疑,畢竟曾經的這篇文章是每個學生的必背科目。怎麼會這麼容易就移出語文課本呢?

雖然說《出師表》代表了諸葛亮的忠君愛國,可是這種忠一種非常過分的"愚忠"。十分堅持讓那個不成器的少主畢業繼承一切,只為了完成劉備的遺願。然而他卻完全忘記了廣大階層人民,他們的利益會因此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傷害。

同樣被移出教科書的還有曾經的民族英雄嶽飛。經過不斷的推敲嶽飛被評定為民族英雄,是十分不妥的舉動。中國有56個民族,哪怕當初嶽飛抗擊的匈奴,也包括在中國的56個民族當中。所以才被嶽飛移出了教科書。

由此可見當代的教育越來越嚴謹,這是一件非常慶幸的事情。畢竟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了解歷史,所遵循的必須是事件的本質和真相。因此這樣對學生負責的行為,是我們大家非常贊同的。畢竟潛移默化之下,會對學生的一些內心思想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每一篇印在教科書上的文章,都應該是千挑萬選而產生的。

相關焦點

  • 《孔雀東南飛》被語文課本移除,原因何在?你看文中說了啥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有後人把《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在我國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孔雀東南飛》也成為經典,被後人傳頌記憶。這麼經典的作品,按道理來說應該一直存在語文課本之上,為何會被語文課本「無情」的刪除呢?事實上,有位叫胡覺照的教授,曾經還上書我國的教育部,要求語文課本撤銷《出師表》,理由是諸葛亮寫的這篇文章充滿了「愚忠」的味道,沒有考慮到百姓的利益,學生看到此文章,也會產生「愚忠」的思想,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
  • 有家長認為課本該刪除《孔雀東南飛》,並給出兩個理由,有道理嗎
    鋪墊了這麼多,大家應該能猜到是哪一首詩了。沒錯!它就是年年入選人教版中學課本的《孔雀東南飛》。自問世以來,《孔雀東南飛》便受到了名家的一致推崇。明代文人王世貞歷來和胡應麟不合,但兩人評說起此文來卻難得的意見一致,認為此文:質而不俚,亂而能整,是長篇之聖。一篇無名氏之作,能在浩瀚詩海中脫穎而出,並流傳至今,其實是不容易的。
  • 經典古文《孔雀東南飛》為什麼從課本中刪去?家長給了兩個原因
    會增加一些文章,同樣也會減少一些文章。比如移除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比如刪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比如刪除《木蘭詩》合稱「樂府雙壁」的《孔雀東南飛》,為什麼這篇文章會被刪除呢?家長給出了兩個理由。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
  • 《孔雀東南飛》是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為何會被語文教材移除?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在東漢的漢獻帝年間,故事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最終以兩人的雙雙殉情的悲劇而告終,可以說是一個經典的被封建禮教束縛的悲慘愛情故事。但是在新編寫的中學語文教材中竟然被移除,這是什麼原因呢?
  •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
  • 名家名作離開語文課本,下一個被刪除的還有誰?
    當走進老屋裡的書櫃邊,看著一本本排列的課本,記憶的洪水撲面而來,把我淹沒。課本裡的月光下,拿著鋼叉的閏土,在對你微笑;紛擾的月臺上,父親那蹣跚的背影,至今淚流滿目;而那波濤洶湧的大渡河上,十八勇士腳踏鐵索的無畏,依舊浮現在時光的深處。
  • 《孔雀東南飛》的原址究竟是在哪裡?
    帶著對故事的喜愛人們不禁追問:《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究竟發生在哪裡呢?縣誌是最好的見證小吏港,即現在的懷寧縣小市鎮,位於今潛山縣東南,漢末屬廬江郡。我們在懷寧縣早年出版的多種志書中看到對《孔雀東南飛》故事的多處記載。道光五年編纂的《懷寧縣誌》距今已經有186年,民國四年編纂的《懷寧縣誌》距今已經有96年。
  • 孔雀東南飛(組詩)
    孔雀墳未朽千秋總見英,紅隨紫落自同行。月塘魂斷空存月,卿樹枝繁不見卿。淚滴燈花誰共剪,雀飛陰府倆相鳴。聽如野水長流夜,只向東南作泣聲。 孔雀慟起舞東南子夜來,魂縈故土總徘徊。舌上春秋今不息,坊間孔雀夜徘徊。終遺邂逅河邊柳,得以長思故地埃。建若蒼碑顏共淚,他鄉幾見一詩哀。 半月塘莫道墳荒空鳳骨,塘裁半月睡蘭芝。清荷有意勤遮日,孔雀無宵不泣池。問水當含千載淚,追魂好誦一碑詩。自今多見龍鍾客,總把吟哦對此垂。
  • 渣男焦仲卿和不愛小六的大蓮:《孔雀東南飛》《探清水河》的區別
    《孔雀東南飛》和《探清水河》都講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都是以雙雙殉情為結局。由於《探清水河》形成於清末民初,而《孔雀東南飛》創作於東漢,比《探清水河》早了一千多年,所以很多人在介紹《探清水河》時,都說它是類似《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但實際上二者大有不同。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稱為漢代五言詩的裡程碑
    《孔雀東南飛》是一曲基於事實而形於吟詠的悲歌,是故事最完整,情節最生動的長篇敘事詩。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儒家的倫理綱常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在婚姻制度方面,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戒律。
  •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朝代:兩漢作者:佚名黃梅戲《孔雀東南飛 》欣賞原文: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教科書?老教授: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什麼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堅如磐石的愛情故事,同時也不難看出婆媳矛盾尖銳,其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而作為我國史上首部以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了教材?網友:專家一定是正確的嗎?哈哈哈
    01小編聽說我們小時候全文背誦的課文《孔雀東南飛》被移出教材了,因為有關專家覺得這篇文章三觀不正,覺得這篇詩作寫了婆媳關係不和導致婚姻破裂、反抗父母專制的態度,會讓學生過早的接觸負面的東西,導致學生叛逆,但是小編反而覺得這首詩辭藻華麗、用詞優美
  • 教材為何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解釋,卻令人憤怒
    2020年最新的小學語文教材,就有二十多篇文章做了改動。有些課文被更換,有些只是個別字的調換,這些調整整體來說算是微調,大體上沒有改動。但是中學語文教材的調整可是動作不小,甚至可以說是大換血了。《雷雨》、《阿Q正傳》、《孔雀東南飛》、《背影》、《狼牙山五壯士》等多篇文章被剔除。
  • 全國人大代表高穎明:讓「孔雀」不再東南飛
    :張一峰   來源:中化新網    2020年05月29日 收藏   □ 全國人大代表、錦州石化加氫裂化車間班長 高穎明  我是一名石化企業一線員工,履職這兩年來,我作為人大代表關注的重點是如何留住技術工人,讓「孔雀
  •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安徽這個縣城是戲曲之鄉、教育之鄉
    懷寧是東漢古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是黃梅戲的發源地和徽劇的發祥地之一,素有「戲曲之鄉」、「教育之鄉」的美譽。有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獨秀山、普陀寺等景點,特產有懷寧貢糕、龍池香尖茶等。佇立峰頂,極目遠望,數目裡潛桐懷大地,歷歷在目;遠眺東南,群山起伏如騰龍,江河奔流如走蛟;遙望西北,天柱聳崎刺蒼穹,丘陵崗地湧壯景;俯瞰腳下,井田畈田園風光綿繡,觀音洞水庫碧波蕩漾,風光四時變幻,美不勝收。四鄉八裡之內,寺廟、牌坊、石刻、古橋、古墓葬、古遺址處處可見。
  • 三國最悽美的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中的大BOSS竟是呂蒙!
    <孔雀東南飛>前序:「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上過高中的同學們都在課文上學過東漢末年的樂府名篇《孔雀東南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是發生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吳國的故事。話說在三國建安年間的廬江境內,才貌雙全聰慧無比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臨時工)焦仲卿真誠相愛。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不討婆婆喜,究竟為什麼?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長詩抓住了古代社會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這個普遍的、有著重大社會意義的題材。對當時吃人的封建禮教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叫劉蘭芝。儘管蘭芝「行無偏斜」,可婆婆還是要挑剔她,說她行事「無禮節」。最終逼得蘭芝不得不把「君家婦難為」的處境告訴丈夫,要求「及時相遣歸」。那麼,劉蘭芝這麼好的媳婦兒,在婆婆焦母心中為什麼如此不討喜呢?細究一下,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 為啥很多企業指名要「應屆生」?原因有5點,應屆生:扎心了老鐵
    那麼為啥很多企業指名要「應屆生」?別急著高興,行內人說出其中原因,原因有5點,應屆生:扎心了老鐵!應屆生更受企業「偏愛」是為啥?這裡要著重的說一下,只要是收費的公司,都不要去!你找工作是為了掙錢的,可不是為了花錢的。2、熱情地介紹工作有一些公司,在面試的時候會給你一種被「公司選中」的錯覺,從求職者的被動轉為了主動。公司HR會很熱情地介紹公司,然後詢問你的意見,要不要來公司等等。
  • 孔雀東南飛,為何要五裡一徘徊?|中國古代亭驛制度的歷史演變
    盂城驛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有「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為什麼是五裡一徘徊?原因就是「五裡」之亭是當時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在當時是最為明顯的、距離最短的明確地界標誌,一眼即可辨出;其次五裡短亭是中國古代人的話別之地,「五裡」一詞蘊涵著依依不捨、徘徊顧戀之意,與「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所要表現的情感正相吻合。此後,民間也自發在很多交通要道築亭,基本上為五裡一短亭、十裡一長亭,專供旅途之人在此納涼、避雨、歇息,同時也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