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居士白居易,如何在官場沉浮仍堅守本心,最終成為一代詩魔

2020-12-16 孟娜敘史

《新唐書》中這樣評價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嗚呼!居易其賢哉!

白居易,唐朝中期著名的詩人,在文學方面成就頗高,他的文學創作偏向於現實主義為主,被後人稱為唐朝三大詩人之一。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對唐朝的詩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詩歌題材廣泛,語言簡練,通俗易懂,因此被後人譽為「詩魔」,除了是一位文學家外,他還是一位政治家。

只是他出生在亂世之中,正好遇到了國家處於危機之中。再加上他生性正直,就經常被皇帝貶官,但無論怎樣,他都始終堅守自己內心的追求,毫不動搖。處理政事十分認真,替百姓著想,因此頗受百姓們歡迎。

出生亂世,讀書刻苦

白居易出現在唐代宗統治年間,出生在河南一個「世敦儒業」的中下階級官員家中。在白居易出生不久,戰火的硝煙便瀰漫到了他的家鄉,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時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白居易兩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在擔任縣令期間不幸去世,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祖母也因為傷心過度死亡。這個時候白居易的父親擔任徐州彭城縣的縣令一職,面對割據勢力,他率領軍隊奮起反抗,最終因為守城有功而被升遷。

為了保護家人,白居易的父親就將他們送到了宿州居住。在這期間,白居易在此地度過了較為刻苦的童年。他本來就十分聰明,再加上受到父親的影響,便立志入朝為官,報效祖國,他便努力學習甚至將手都磨出了繭來,頭髮都白了。好在上天不負苦心人,小小年紀的白居易擁有一身學問。

因生性正直,仕途不順

成年之後,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被朝廷錄用,多次遭到皇帝的提拔。在擔任左拾遺的時候,白居易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被屢次提職,都是來源於皇帝喜愛文學,因此他想要成為一名言官來報導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自己認為朝堂發展還存在不足的地方,並且還寫了許多關於反映社會現實方面的詩歌,甚至當著皇帝的面指出皇帝的錯誤。他的一些建議也被皇帝所積極採納,但是由於他過於直接被唐憲宗所厭惡。

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的積累著,直到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不幸遇刺身亡之後矛盾便正式爆發。事情來源於白居易請求皇帝嚴格處理這件事,一定要緝拿兇手歸案。卻被奸人認為是多管閒事,因此被污衊誹謗,被皇帝罷官。

在唐憲宗駕崩之後,唐穆宗繼位,他便被皇帝重新召回京城。當時朝廷混亂,大臣之間黨派林立,大臣們相互爭權奪利。而唐穆宗沉溺於犬馬聲色之中,不理朝政大事,聽不進去其他人的勸阻,白居易就極力請求外放到其他地方做官。皇帝也讓他如願,任命他為杭州刺史。

在此期間,他兢兢業業地為百姓解決困難,例如他知道杭州一帶的田土經常受到旱災的影響,但是官員卻不願意引西湖水來灌溉,就排除萬難,號召百姓們一起修築堤壩,從而增加了湖水的容量,解決了灌溉問題。還有其他方面,白居易都為百姓付出了許多,因此他也頗受百姓們的尊重。

借景抒情,文學成就突出

白居易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詩人,而通過他的文章也影響了一大批人。他的詩歌中往往灌輸著他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因此頗有意義。他的詩歌主要分為四個類型,分別是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詩。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會將自己的詩歌呈現給皇帝,並將社會現實通過詩歌表達出來,從而達到勸誡皇帝的目的。

唐宣宗甚至親自為白居易寫了一首詩來讚揚他:「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出生在亂世,他卻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也難怪世人如此尊崇他,而後人也將他譽為唐朝的三大詩人之一。而這首詩也是對白居易一生最好的總結概括。在其位謀其職,作為一名官員就要解決百姓的困難,這個要求白居易做到了。在他在朝廷擔任官職期間,他任勞任怨的替百姓解決難題,是一位真正一心為民的好官。

參考資料:

《舊唐書白居易傳》

《新唐書白居易傳》

《唐才子傳》

相關焦點

  • 走近香山居士:白居易
    本期節目介紹了這起刺殺事件與白居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第四集:宦海沉浮:前面的節目說到,唐朝元和十年發生了宰相被刺殺的惡性事件,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雖然他的主張並沒有錯,但由於他平時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於是白居易背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
  • 「醉吟先生」白居易,不如來飲酒,相伴心悠悠
    詩的數量和飲酒詩的數量之多在唐朝詩人中首屈一指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杜甫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唐宣宗李忱曾寫詩悼念他說「文章已滿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愴然」白居易與《琵琶行》白居易出生於一個小官僚家庭從小聰穎過人,讀書用功
  • 白居易為何被稱詩魔?他上書主張嚴查刺殺宰相案,為何反被彈劾?
    白居易的這首《錢塘江春行》,是通過描寫錢塘湖早春的景色,來反映出他對錢塘湖的喜愛,當然也體現了他對自然美麗的熱愛。白居易曾做過杭州刺史,這首詩就是寫於他在杭州刺史任上。提到白居易,大家是熟悉這個名字的,因為他的詩篇在上學的時候是學過不少的。其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朝三大詩人之一。
  •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淺談白居易
    如果說要論盛唐詩詞我們繞不來李白杜甫,那麼要說中唐詩詞也一定繞不過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從白居易一生仕途看,多為官,但總不順利,老是處於一種憂憤不安的狀態中。作為一個詩人,卻成就極大,可以說名動朝野,甚至婦孺皆知。大概因為他青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和以後的數次被貶,多為外官,經歷極廣,對社會有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為千古不朽的大詩人。在詩風上,繼承了《詩經》、樂府古詩和杜甫歌行的優良傳統,又採用了當時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帶有創造性的風格。
  • 「詩魔」白居易,為何又被稱為「詩王」?
    白居易的詩通俗直白,街邊的小販都能讀懂,為何還會被稱為詩王?這個問題前後並沒有邏輯性。街邊小販能讀懂白居易的作品和他是否被稱為「詩王」並沒有直接關係。白居易得到大部分人認同的是稱號是「詩魔」。這個外號來自於他自己的詩:「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他在吟詩時候的刻苦並不比孟郊、賈島要輕鬆。只不過他用功的地方並非死摳字詞,而是在於詩詞內容意境的平常化、普通話,為了保障詩文最大的流通度——也就是要讓所有人,包括不認字的街邊小販都能聽懂。
  •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都是誰?
    歷史上出現的詩人有很多,不過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被冠以別號的詩人,那麼這些詩仙、詩聖、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他們都是誰呢?詩仙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 9月你好:一代詩魔愛得深沉,5首詩寫活最美的「可憐九月初三夜」
    在大唐的詩壇,白居易是不可或缺的一員,至少能排進前4,與李白、杜甫、王維齊名,被大家稱為「詩魔」。他的詩講究直白易懂,傳說每寫一稿都要讀給老夫人聽,直到她們都能聽懂才肯罷休。一代詩魔白居易無疑對9月是愛的很是深沉的,那一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成了這個月份最具溫度的代表作。
  • 白居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譽為「詩魔」和「詩王」,他與元稹共同倡導了唐代中期的「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他不論仕途如何,都堅守著知識分子的一份良知,關注平民的苦難生活,始終胸懷憂國憂民之心和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 一休和尚和白居易有什麼關係:全在這幅畫裡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年篤信佛法,是個虔誠的佛教居士。二人一個在唐代,一個在日本,一個生活在公元八九世紀,一個生活在公元十五世紀,如何產生關係的?這要從一樁著名的佛教故事說起。
  •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什麼都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化雜感文|褚延鋒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詩人,他們取得的詩歌成就是我國古代不可逾越的高峰。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他的詩充分表現了其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精神。
  • 達則兼濟窮則保身,詩魔白居易此生跌宕起伏,終寄情山水
    他出生小官僚家庭,為人真實坦坦蕩蕩,也是十分接地氣,他寫的詩文婦孺皆懂,朗朗上口,他是白居易,一位前期想方設法出人頭地,中期絞盡腦汁為蒼生請命,晚期安安分分逍遙玩樂之人。飽讀詩書,出仕為官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剛出生不久,家鄉就發生了叛亂,戰火連綿燒得民不聊生。
  • 《潛別離》:白居易與湘靈,相識相戀44年,卻是無果而終的愛情
    白居易(772年一一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魔、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初戀是美好的,也是最為難忘的。因為它最為銷魂,最為銷魂的初戀,多是伴隨終生。
  • 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最通俗直白的詩人,憑什麼被稱為「詩魔」?
    ——王國維·《人間詞話》◆ ◆ ◆來源 | 《全唐詩》文 | 也可自話圖片來源 | 網絡◆ ◆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他的詩通俗直白,所謂老嫗能解,就是老奶奶都能聽得懂,他為什麼要追求這樣的詩風呢?有意和無意,是白居易和杜甫最大的不同,也是白居易不如杜甫的地方,我們說一首偉大的詩歌,一定是詩人用生命寫就的,杜甫的際遇,註定了他會成為這樣一個偉大的詩人。
  • 香山居士、賀梅子、淮海居士……詩人的別號和雅稱,了解一下~
    詩魔:白居易(唐)白居易一生愛好詩文,他有每天朗誦和抄寫詩文的習慣,長此以往,他的舌頭因過度誦讀而生了瘡,手指也由於過度書寫而長了老繭。他曾寫過一句詩用來自嘲:「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鑑於白居易對詩歌的狂熱,後人根據他的詩意稱其為「詩魔」。
  • 「詩魔」是哪個詩人?從一首《長恨歌》,看白居易詩詞的兩大特點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他的詩通俗直白,所謂老嫗能解,就是老奶奶都能聽得懂,他為什麼要追求這樣的詩風呢? 白居易的新樂府 白居易時代這一批詩人,包括韓愈、元稹等人,掀起了一股「新樂府」詩風。
  • 詩仙,詩聖,詩魔,詩鬼,詩神,詩佛分別指哪些詩人?
    一:詩仙李白詩仙李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友,代表作有《靜夜思》,《夢遊天姥吟遊別》。三:詩魔白居易白居易,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題材廣泛,語言平易通俗,形式多樣,有詩王和詩魔的稱號。代表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 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
    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古代的文人大部分都會選擇仕途,但在這之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們十幾年的苦讀,為的就是能夠順利中舉,改變自身的命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真正逆轉自己之前的所有不幸。
  • 《賣炭翁》 唐• 白居易
    《賣炭翁》唐· 白居易賣炭翁
  • 詩酒文化:「醉吟先生」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是「新樂府運動」的領袖。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