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
古代的文人大部分都會選擇仕途,但在這之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們十幾年的苦讀,為的就是能夠順利中舉,改變自身的命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真正逆轉自己之前的所有不幸。也正是如此,這些文人們都會不斷的努力,通過各種書籍來積攢自身的知識。對於他們來說,科舉已經成為了非常關鍵的一個考試。通過這樣的考試,便可以讓自己真正進入仕途,擁有輝煌的時刻。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麼順利的。在曾經也有許多人沒能夠成功地在這條道路上發展,即便是中了科舉,也很難擁有特別順利的仕途生活。對於這類人來說,我們也會把他們稱為不得志的文人。曾經的歐陽修也算是在歷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不過他給我們帶來最深的印象就是,自身在詩詞方面的天賦。許多人都特別喜歡他所作出的詩詞,顯得特別具有文採,而且總能夠把自身的經歷寫入其中,讓更多人對他有了了解,同樣也對那個時代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科舉的過程當中,歐陽修也是比較順利的,因為他自身的文採很高,所以就能夠比較順利的進入官場。然而,他的仕途生活卻沒有那麼順利,很多人都通過一些資料可以看得出,他在官場當中的生活一直都顯得不得志。處於北宋時期的他,也能看得出百姓們生活都不是特別好,有著明顯的貧富差距。這也就使得當時的朝廷當中,很多大臣都希望能夠通過一些改革,來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從而能夠讓百姓們都過上比較好的生活,但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實現。
要知道他們這麼做,始終會損害另一部分已經能夠獲得利益的人,所以包括歐陽修在內的很多大臣都因此受到牽連,淪落到了被貶的地步。其實,這也的確反映了那個時候一些人員的腐敗,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去犧牲他人的幸福,從而使得整體的差距變得更大。百姓們也因此沒有了特別好的生活,歐陽修看透了這一切,作為一個賢能的人,他也是被關注的對象。遭遇到官場挫折之後,他又真正的過上了閒適的生活。
在為官的過程當中,歐陽修應該說是做到了非常賢能的地步。他懂得去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經常會上書表現自己的主張。然而,這一切都沒能夠讓他的官場生活變得輕鬆,反而給他惹了不少的事端。當他來到滁州之後,他保持著輕鬆慵懶的態度,在管理的過程當中一直都比較鬆散,但正是這種鬆散,才讓當地的百姓過得都特別輕鬆,所以他的這種治理方式反而更受百姓的歡迎。也因此讓他成為了一個很不錯的太守。當時的他喜歡飲酒,所以他很多詩詞裡面都含有這樣的描寫,比如《醉翁亭記》就彰顯出了他在這一方面的嗜好,同樣也讓人們看到了他與民同樂的一面。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表現,所以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特別喜歡。其實,古時候的這些在仕途上發展的人們,最主要做的就是以百姓為主,讓百姓們能夠在這樣的管理之下擁有更好的生活,這樣才能夠真正使這個朝廷變得穩定。如果這些為官之人只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那麼最終會遭到百姓們的反對,很有可能得不到太好的結局。像歐陽修這樣,雖然有玩樂飲酒的一面,但是他對待百姓一直都很真心,也因此讓他成為了眾人都喜歡的一位官員,而他也同樣是我們都愛戴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