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

2020-12-14 小陳陳說歷史

仕途崎嶇的歐陽修,懂得與民同樂,是一位擁有樂天本心的詩人

古代的文人大部分都會選擇仕途,但在這之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們十幾年的苦讀,為的就是能夠順利中舉,改變自身的命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真正逆轉自己之前的所有不幸。也正是如此,這些文人們都會不斷的努力,通過各種書籍來積攢自身的知識。對於他們來說,科舉已經成為了非常關鍵的一個考試。通過這樣的考試,便可以讓自己真正進入仕途,擁有輝煌的時刻。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麼順利的。在曾經也有許多人沒能夠成功地在這條道路上發展,即便是中了科舉,也很難擁有特別順利的仕途生活。對於這類人來說,我們也會把他們稱為不得志的文人。曾經的歐陽修也算是在歷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不過他給我們帶來最深的印象就是,自身在詩詞方面的天賦。許多人都特別喜歡他所作出的詩詞,顯得特別具有文採,而且總能夠把自身的經歷寫入其中,讓更多人對他有了了解,同樣也對那個時代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科舉的過程當中,歐陽修也是比較順利的,因為他自身的文採很高,所以就能夠比較順利的進入官場。然而,他的仕途生活卻沒有那麼順利,很多人都通過一些資料可以看得出,他在官場當中的生活一直都顯得不得志。處於北宋時期的他,也能看得出百姓們生活都不是特別好,有著明顯的貧富差距。這也就使得當時的朝廷當中,很多大臣都希望能夠通過一些改革,來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從而能夠讓百姓們都過上比較好的生活,但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實現。

要知道他們這麼做,始終會損害另一部分已經能夠獲得利益的人,所以包括歐陽修在內的很多大臣都因此受到牽連,淪落到了被貶的地步。其實,這也的確反映了那個時候一些人員的腐敗,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去犧牲他人的幸福,從而使得整體的差距變得更大。百姓們也因此沒有了特別好的生活,歐陽修看透了這一切,作為一個賢能的人,他也是被關注的對象。遭遇到官場挫折之後,他又真正的過上了閒適的生活。

在為官的過程當中,歐陽修應該說是做到了非常賢能的地步。他懂得去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經常會上書表現自己的主張。然而,這一切都沒能夠讓他的官場生活變得輕鬆,反而給他惹了不少的事端。當他來到滁州之後,他保持著輕鬆慵懶的態度,在管理的過程當中一直都比較鬆散,但正是這種鬆散,才讓當地的百姓過得都特別輕鬆,所以他的這種治理方式反而更受百姓的歡迎。也因此讓他成為了一個很不錯的太守。當時的他喜歡飲酒,所以他很多詩詞裡面都含有這樣的描寫,比如《醉翁亭記》就彰顯出了他在這一方面的嗜好,同樣也讓人們看到了他與民同樂的一面。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表現,所以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特別喜歡。其實,古時候的這些在仕途上發展的人們,最主要做的就是以百姓為主,讓百姓們能夠在這樣的管理之下擁有更好的生活,這樣才能夠真正使這個朝廷變得穩定。如果這些為官之人只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那麼最終會遭到百姓們的反對,很有可能得不到太好的結局。像歐陽修這樣,雖然有玩樂飲酒的一面,但是他對待百姓一直都很真心,也因此讓他成為了眾人都喜歡的一位官員,而他也同樣是我們都愛戴的詩人。

相關焦點

  • 文壇宗主歐陽修
    歐陽觀為官清正廉潔,為人樂善好施,致使家無餘財,歐陽修與母親鄭氏只得相依為命,到湖北隨州投奔叔叔歐陽曄。歐陽曄也是一位清官,家裡並不富裕,好在母親鄭氏受過良好教育,可以教歐陽修讀書寫字。但由於家境貧窮,買不起筆和紙,鄭母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從此「畫荻教子」的故事開始在民間流傳。母親的睿智卓識讓歐陽修在苦難的幼年獲得了基礎教育。 歐陽修天資聰穎,自幼喜愛讀書。
  • 歐陽修暢談讀書,這首詩娓娓道來,讀完令人無限感慨
    看來大家都有不少感受,接下來再聽聽另一位大文豪談談他的看法。下面介紹的是歐陽修暢談讀書,這首詩娓娓道來,讀完令人無限感慨。讀書(節選)北宋:歐陽修前時可喜事,閉眼不欲見。惟尋舊讀書,簡編多朽斷。這段古體詩的大意是:從前仕途裡的喜慶之事,現在閉上眼睛不想看。只想尋找過去讀過的舊書,可惜那些簡冊大多已經朽爛。古人重視溫故而知新,辦完公事幸好還有餘閒,才知勤於讀書,真是其樂無窮。年少時讀書可謀取功名俸祿,老來讀書可以忘卻憂患。讀書又讓人懂得萬物貴在持久,最珍貴的事物總要經過千錘百鍊。繽紛華彩只有短暫的美好,轉眼間就像浮雲消散。
  • 【散文】段建平 ‖ 襟懷坦蕩的歐陽修
    歐陽修就是其中一個最具典範的代表。他不僅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還是一個造詣相當深厚的著名詩人,成就非常突出。從他眾多的作品中,我們不僅見證了他別具一格的創作藝術,而且也領略到了他非凡的才能和高超的智慧,更是讀懂了他同情人民、心繫國家開明正直的態度和抱負。可以說,歐陽修不愧為「唐宋八大家」名副其實的稱謂。在我國璀璨的古代文學宮殿中,歐陽修這個名字依然閃爍著不滅的光輝。
  • 唐代一位詩人因太輕狂傲慢,當皇帝面吟誦一首詩,徹底斷送了仕途
    說起因一首詩而斷送了仕途的詩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便會是柳永,柳永因科舉落第,一氣之下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因裡面的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奉旨填詞柳三變這樣的事並非只發生在柳永身上,唐朝時期也曾有一位著名詩人,因為一首詩而葬送了大好前途,這個人就是孟浩然。
  • 治理國家之原理:君王之道在與民同樂,與民同樂則能成王業
    原創文章來源:杜保瑞教授國學經典私塾班第三學期《孟子》學習心得文:復中編輯:澤溪治理國家之原理:君王之道在與民同樂,與民同樂則能成王業。 這一段由「莊暴無法回復齊王好樂,轉而問孟子,如何答覆齊王」。「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天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仁者是一個大國,大人的風範,因其大,而能樂天,保天,仁者不會因此而害天下,壓制小國,這便是大國風範,不是去做世界警察,所有人都得聽你的,不聽你就打,發動戰爭去消滅他國,這便是不仁者,雖然他很大,然而並不仁。
  • 孟浩然求職:一個田園詩人的仕途之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並稱為「王孟」,他的許多詩篇膾炙人口,比如《春曉》(春眠不覺曉)、《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等等。在古代,但凡是山水田園詩人,大都有做一名隱士的傾向。於是,惹得皇帝不開心的孟浩然,再次與仕途失之交臂。7年以後,在外面悠遊自在了一大圈的孟浩然,再次回到長安尋求發展。這次,他得到了吏部侍郎韓朝宗的垂青。韓朝宗邀請孟浩然赴宴,並主動提出要向朝廷推薦他。
  • 歐陽修:一個因為才華而為所欲為的「醜男人」
    而這句在現代看來很撩人的句子,則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詩人,歐陽修。歐陽修自詡自己是:"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的詩人,其樂趣是做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的風流才子。想到風流才子,人們第一印象就想到帥哥,因為風流配帥哥嘛,這是人之常情,要不然拿什麼來風流?這仿佛是鐵一般的定律。
  • 李白最崇拜的一位詩人,只因兩句詩終生無緣仕途
    孟浩然也因此成為李白最崇拜的詩人之一。李白作為小弟,可以說在詩歌道路上,深受孟浩然這位老大哥的影響。比如,兩個人都具有嫉惡如仇,不事權貴的品性。孟浩然唾棄趨炎附勢之徒,寧肯「拂衣從此去,高步躡華嵩」,也不肯立於朝廷。而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恰和孟浩然是一脈相承的。
  • 歐陽修很浪漫的一首自敘小詩,透露出年輕時的率性、純雅和誠實!
    ——歐陽修《七交七首(選一)》#歐陽修詩詞#歐陽修的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七首,這首詩原先是有小標題叫「自敘」,不過被很多現代人都去掉了。這首詩也是歐陽修早年定居在洛陽時的生活寫真,只要能夠讀懂的人,就無不從中看出透露出了歐陽修年輕時的率性、純雅和誠實。
  • 他是仕途失意之人,是傷心寂寞之人,更是浪沙淘不盡的詩人
    我眼中的蘇軾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幾次被貶,甚至被冤枉並且差點慘遭殺害,最後只得被貶黃州,流連至此。我真為蘇軾的遭遇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華也成了被禍害的理由?我想蘇軾也是想不明白的,為什麼自己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
  • 「無可奈何花落去」歐陽修三惹晏殊,師徒間又有怎樣的恩怨情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每當讀起這句詩就會想起北宋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晏殊,晏殊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而且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自幼聰穎,被大家稱為「神童」,據說晏殊5歲的時候就能夠創作詩詞了,14歲的時即入殿參加殿試,參加殿試這是很多人努力一生都不一定得來的機會,但是晏殊在
  • 歐陽修的一篇散文,只有短短88字,卻餘韻綿綿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的很多著名散文,比如《醉翁亭記》、《賣油翁》、《秋聲賦》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歐陽修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也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之一,蘇軾、曾鞏等人都是他的門生。
  • 蘇軾緬懷歐陽修的詞,富有文採,結尾人生感悟,讀完令人透徹心扉
    詩人蘇軾於1079年4月從徐州調任到湖州任職,這也是他一生中第三次經過平山堂,此時已與他的恩師歐陽修相見已有九年之久,而他也已過世八年之久。這時也正好趕上詩人在政壇最黑暗的時期,所以詩人會選擇故地重遊,以紀念恩師對自己的恩德,於是便寫了這首詩,讓我們自然地感受到一種撫慰今昔的感觸。
  • 歐陽修:有才華就是好,長得醜也不妨礙他豪橫
    而這句在現代看來很撩人的句子,則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詩人,歐陽修。 歐陽修自詡自己是:"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的詩人,其樂趣是做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的風流才子。 想到風流才子,人們第一印象就想到帥哥,因為風流配帥哥嘛,這是人之常情,要不然拿什麼來風流?這仿佛是鐵一般的定律。
  • 歐陽修的一首七言古詩,淡而有味,不愧為上乘之作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是曾鞏的導師,而且也是蘇軾的考官。作為前輩,歐陽修不僅勤奮好學、堪為楷模,而且為人誠懇、積極獎掖後進。宋仁宗景祐三年五月,歐陽修因上疏救範仲淹,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歐陽修攜家人沿水路前往貶所,溯江而上,於九月初四,夜泊嶽陽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難眠,寫下了這首七言短古《晚泊嶽陽》。歐陽修對嶽陽了解不多,但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卻聞名遐邇,引得詩人對此地也早已久仰。
  • 一個有趣的靈魂,樂天派的吃貨詩人將命運下酒暢飲,嬌妻在側
    余光中曾說過,如果可以選一位詩人一同出去遊玩,他不會選李白,因為他不負責任,也不會選杜甫,因為他一天到晚苦兮兮的,他要選蘇東坡。想來也是,如此樂觀豁達,又有一個有趣靈魂的蘇軾,誰不喜歡呢?年輕得志,巧遇貴人歐陽修提攜嘉祐二年,蘇軾應試,主考官便是當時的文壇之首,歐陽修。
  • 樂天居士白居易,如何在官場沉浮仍堅守本心,最終成為一代詩魔
    《新唐書》中這樣評價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嗚呼!居易其賢哉!白居易,唐朝中期著名的詩人,在文學方面成就頗高,他的文學創作偏向於現實主義為主,被後人稱為唐朝三大詩人之一。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對唐朝的詩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詩歌題材廣泛,語言簡練,通俗易懂,因此被後人譽為「詩魔」,除了是一位文學家外,他還是一位政治家。
  • 歐陽修: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
    修有了他做靠山,那想走仕途,無疑打通了向上的路。 果然,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天,他在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為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為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 他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
  • 歐陽修與範仲淹的讀書故事
    他因為仕途不順被貶西京的歲月裡,卻因為那裡結交一批文人雅客而度過愜意時光。那時候,在西京洛陽,聚集了文中虎謝絳、北宋古文運動的啟蒙者尹洙、宋詩開山鼻祖梅堯臣、後來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等八位年輕文人,號稱「洛陽八友」。作為當時的文壇盟主與領導,錢惟演特別愛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