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煤老闆」落馬!起底超千億煤炭腐敗大案!

2020-12-12 國際能源網

近日,陝西榆林府谷縣古城井田礦權案真相浮出水面,案件涉及金額刷新了官煤腐敗紀錄,多位廳級以上官員參與其中。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空殼公司僅憑偽造的材料,就獲取了市值超過千億元探礦權,繼而由大型國企接盤,轉手套現數十億元,令人唏噓不已!

駝城,陝北榆林古城的別稱,意為沙漠之城,位於陝西省最北部榆林。

近20年來,隨著煤炭和石油開發,榆林也成為各方的「淘金勝地」,湧現出一大批先富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煤老闆」。驟然暴富,讓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巨大的利益糾葛中,不少官商勾結的案件逐漸浮出水面。這其中,尚未完全公開的府谷縣古城井田礦權審批案,更是刷新了官煤腐敗紀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空殼公司僅憑偽造的資料,就獲取了市值超過千億元探礦權,繼而讓大型國企接盤,轉手套現數十億元。

01、憑虛假材料層層審批過關

大概連白恩福也不會想到,自己2002年創辦了一家小型水泥廠,日後會給自己帶來一夜暴富的機會。當然,沒人能夠說得清楚,府谷長城公司——這家原本只是做建材生意,且一直半死不活的企業,為什麼能夠拿下如此大規模的探礦權項目?

從2003年開始,由於國家能源市場緊俏,煤價開始一路上揚,到了2007年,煤價由最初的每噸30元漲至每噸400元。在煤價暴漲之下,陝北出現了炒賣煤礦的現象,探礦權亦成為各方利益集團追逐的目標。

為防止煤炭產能過剩,原國土資源部收緊了探礦權的審批。

2005年9月30日,國土資源部發文對探礦權審批授權進行了調整,勘查面積大於30平方公裡的煤炭勘查項目審批。

2007年2月2日,國土資源部又發布了《關於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從2007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全國範圍內暫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礦權申請。此後,國土資源部再次發布通知,繼續暫停新的煤炭探礦權審批,

這意味著,在前後十餘年的時間裡,國土資源部基本停止了煤炭探礦權的申請,直至2014年9月12日,煤炭探礦權的申請才得以恢復。

那麼問題來了,府谷長城公司是如何突破政策限制,在2007年將古城井田探礦權收入囊中的?

司法文書顯示,2007年2月,原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在向國土資源部上報《關於對陝西煤探礦權申請遺留問題處置方案的請示》過程中,時任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登記指示副廳長梁楓,將不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的項目,列入了「歷史遺留問題項目處置方案」。

所謂的「歷史遺留問題項目」,指的是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在2005年9月30日之前依法受理的探礦權申請,將其作為特殊項目對待,意在這些申請不至於因原國土資源部的政策變化而被「一刀切」地中止。

此後,國土資源部同意了陝西省國土資源廳提出的處置方案,要求按照相關礦業權設置方案辦理有關探礦權轉讓和以協議方式出讓登記手續。

據記者了解,僅在2007年,陝西省原國土資源廳即以「歷史遺留問題項目」名義,數次向國土資源部提交探礦權申請,並相繼獲得批准。

其中,至少有5家企業通過「補票」搭上「歷史遺留問題項目」順風車。除了府谷長城公司,另外四家企業分別取得了陝西靖邊縣紅墩界鎮、海則灘鄉、黃蒿界鄉三塊井田探礦權,以及榆陽區千樹塔井田。

司法文書顯示,2007年,為了能讓黃陵縣江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黃陵江源公司」)手中的千樹塔井田探礦權被列入「歷史遺留問題項目」,王登記要求榆林榆陽區政府為黃陵江源公司補辦了手續,將其列入2004年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洽會)招商項目。

經國土資源部批覆後,陝西省國土資源廳為黃陵江源公司辦理了探礦權手續,勘查區面積為8.21平方公裡。

記者證實,近年來,陝西所爆發的探礦權腐敗案,多數在此期間形成。在向國土資源部申請「歷史遺留項目」過程中,王登記將數個並非「歷史遺留項目」,通過偽造或補辦資料,先後上報至國土資源部,包括府谷長城公司的古城井田探礦項目。

要繞過國土資源部的政策,就需要證明探礦權的申請時間是在2005年9月30日之前。由於時間點限制,府谷長城公司的審批資料留下了硬傷。

據「古城探礦權評估報告書」內容顯示,2002年5月,府谷長城公司就向當地政府及國土資源部門提出申請,擬自籌資金在陝北石炭二疊紀煤田古城勘查區開展風險地質勘查。但真實情況是,府谷長城公司此時尚未註冊成立。

據白恩福的弟弟,也就是府谷長城公司原股東白二銀回憶,2007年之前,他並未聽說過自己的公司申請過古城探礦權事宜。

府谷縣自然資源部門一位負責人提供的情況,也能從側面映證上述「古城探礦權評估報告書」中的疑點。

他告訴記者,2002年府谷縣煤炭市場低迷,西部礦區露天煤礦都賺不了錢,而古城井田煤層深度在1000米左右,當時根本沒有可開採價值。他表示,從未見過府谷長城公司的申報資料。

2007年府谷長城公司取得古城探礦權後,直到2008年才完成了《陝西省府谷縣古城勘查區煤炭普查報告》,2009年1月,國土資源部才對勘查區資源儲量予以備案。

按正常探礦權申請流程,預查勘探過程中發現煤炭後,應先做普查,探知煤炭資源基本情況後,形成報告,交國土資源部門備案,國土資源部請評估公司根據報告,評估探礦權的出讓價款,再進一步做詳查。

但是,府谷長城公司先取得了詳查探礦權,之後再做普查,一系列反常規操卻順利過關。

02、幕後神秘推手是誰?

事後看來,府谷長城公司為了拿下古城井田探礦權,打通了自地方到省,直至國家部門的層層關節,並非一般人所能為之。那麼,推動府谷長城公司一步步實現目標的背後神秘推手究竟是誰?

前文曾提到,正是在時任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登記的安排下,古城井田的探礦權項目被列入了「歷史遺留問題項目處置方案」,並上報當時的國土資源部獲批。

那麼王登記為何不遺餘力地幫助白恩福的府谷長城公司?從現有的信息可知,有一個重量級人物,將王、白二人聯繫到了一起。

知情人告訴記者,白恩福儘管嗜酒如命,但為人厚道,很受擔任過原神木縣(現神木市)多年縣委書記的王斌賞識。在神木和府谷兩地官場,王斌擁有複雜的人脈資源。

1999年,王斌升任榆林市副市長,分管煤炭工業。2005年,因價值百億元的榆樹灣煤礦被賤賣事件,觸犯了當時的特殊利益集團,王斌被調到西安地礦局擔任副局長。

離開榆林後,王斌實際一直隱居在家,並未上過一天班。幾年後,隨著打壓王斌的官員被調離陝西,老同事們才敢和王斌恢復往來,包括已擔任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的王登記。

從1996開始,王登記和王斌同在榆林任職,一直是上下級關係。2001年,王登記升任榆林市市長,此時王斌任副市長,兩人因在榆樹灣煤礦事件中立場一致,先後被調離榆林,可謂是共過患難的同事。

據知情人透露,就在獲得古城井田探礦權的兩個月前,府谷長城公司股權發生重大變化,白二銀和白亮銀二人退出,新股東分別是郝斌、李秀珍和魏豔芬,三人與白恩福分別持股25%。新增三位股東均與王斌有關聯:郝斌是王斌的表弟,魏豔芬的丈夫曾是王斌的秘書,李秀珍的丈夫曾是王斌部下。

記者調查證實,魏豔芬是神木衛生系統職員,其丈夫賀青山則是陝西省投資集團一位高管,兩人均沒有從商經歷。在王斌任神木縣委書記期間,賀青山則是其秘書,後跟隨王斌到了榆林市。

據李秀珍親屬介紹,李曾在神木電力部門任職,目前居住在西安,照顧兩個孩子上學,生活並不富裕。

府谷長城公司另一位幕後控制人,則是銅川市原政協主席張惠榮,其早年當過王斌的文字秘書。2007年,府谷長城公司獲得古城井田探礦權時,張惠榮時任府谷縣縣長,後升任榆林市委常委兼府谷縣委書記。

至此,一張以王斌為核心、府谷長城公司為載體的複雜關係網逐漸清晰起來。

03、探礦權轉手國企套現35億元

憑藉著強大的官場人脈,府谷長城公司僅憑虛假資料,將市值過千億元的古城井田探礦權收入囊中。此後,府谷長城公司補繳了12.4億元探礦權價款,完善了手續,這意味著,其手中的探礦權已具備在二級市場轉讓的條件。下一步,就是尋找接盤者,而且是一個實力強大的接盤者。

始建於1958年的淮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淮北礦業」),系安徽省大型國有企業,現已發展成為以煤電、化工、現代服務為主的國有大型企業。公司擁有資產920億元,員工9萬多人,位列2018中國企業500強第276位、煤炭企業50強第18位。

工商資料顯示,2010年8月16日,府谷長城公司四位股東與淮北礦業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分別將所持有的12.75%股權轉讓給淮北礦業。此次股權轉讓後,淮北礦業持有府谷長城公司51%的股權,白恩福等四人分別持股12.25%。

2010年8月27日,府谷長城公司完成了股權變更登記,公司名稱同時變更為「淮北礦業(府谷)長城有限公司」(下稱「淮北長城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白恩福變為謝從剛,企業性質也由自然人控股變更為國有控股。

知情人告訴《財經》記者,府谷長城公司完成變更後,按照股權轉讓協議約定,淮北礦業先向白恩福四人支付75%的現金,即47.25億元。除去此前補繳的12.4億元探礦權價款,四名股東實際套現獲利35億元。

依據當時陝北的探礦權價款,折合每噸約15元左右,按此計算, 40.4億噸的儲量價款應超過600億元。由此可見,淮北礦業以63億元取得府谷長城公司51%的股權,應該是一筆划算的交易。據知情人透露,在趙正永妻子孫建輝的引薦下,雙方一拍即合。

值得注意的是,淮北礦業與白恩福等人籤訂協議前夕,趙正永剛由陝西省副省長升任代省長。

2019年8月,隨著趙正永案進一步發酵,張惠榮和王斌先後被陝西省紀委監委帶走調查。

至此,這個圍繞古城井田探礦權的黑金故事,逐步浮出水面。此後,故事中的幾位主人公也有了不同的結果。

04、強勢官員

多方證據顯示,王登記落馬之前近一年時間,已對自己的仕途充滿憂慮。

王登記是陝西黃陵人,履歷顯示,其早年曾在縣城的一家建築工程公司工作。在新疆某部隊服役近5年後,王登記轉業回鄉,成為黃陵縣團縣委的一名幹事。此後20年間,他歷任黃陵縣副縣長、延安市(當時為縣級市)原市委副書記、宜川縣縣長、宜川縣縣委書記等職。1996年,王登記擔任榆林地區行政公署(後改為榆林市)副專員。

2001年,王登記升任榆林市市長。在他主政能源大市榆林的5年間,正是榆林經濟突飛猛進之時。榆林官方稱,從2002年到2006年,榆林經濟增速始終保持陝西省首位。

與此同時,王登記展現出他的強硬一面。在其任職榆林市長期間,榆林靖邊等地發生全國著名的「陝北油田爭奪戰」,一些被政府承包出去的油井一夜之間被收回,引發眾多承包商投訴上訪。

2005年5月12日上午,政府與陝北油老闆代表對話,時任榆林市市長王登記出現在座談現場。

一位參加了座談的油老闆告訴新京報記者,當天的對話從上午9點持續到下午2點。會議結束後,王登記請油老闆吃飯,席間還與其碰杯,並稱「請你理解,咱們是各為其主」。

這位油老闆說,王登記從外表上看並不是很兇,但作風強勢。

他稱,王登記曾多次威脅上訪的油老闆稱,誰上訪抓誰。

2006年,王登記離開榆林,任陝西國土廳廳長。

判決書顯示,在王登記受賄的6600多萬元中,有6400多萬元都是在陝西國土廳長任上收受。

在其任內,陝西國土廳曾因對抗法院判決陷入輿論漩渦。據南方周末報導,在一起因礦權糾紛導致的民告官案中,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曾判決陝西省國土廳違法行政,但陝西國土廳召開「判決」性質的協調會,以會議決定否定生效的法院判決。而時任陝西國土廳廳長王登記參加了這次協調會。

一位與王登記有過多次接觸的當地人士評價說,王登記個性突出、為人張揚,在陝西毀譽參半,但並非不做事的官員。

2013年2月,不滿60周歲的王登記卸任陝西省國土廳長,轉任陝西省政府參事。2014年10月,王登記被中紀委和最高檢從陝西省政府大院帶走。這個備受爭議的官員,終在耳順之年折戟。

05、「朋友圈」之商人

回顧王登記的貪腐之路,其身邊不乏諸多商人的身影。而隨著王登記的落馬,不少商人也先後被帶走調查。

判決書顯示,王登記多次給時任陝西國土廳礦產開發管理處處長楊建軍打招呼,要求其為多名煤老闆辦理整合礦產資源、擴大礦區範圍等方面手續。而在這些請託事項中,王登記均收受了賄賂。

王登記收受的第一筆賄賂,來自他的同鄉董江元。董江元為陝西黃陵縣人,陝西江元實業董事長,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煤老闆。20年前,董江元曾在黃陵縣承包工程,與時任黃陵縣副縣長王登記有過交集。

判決書顯示,董江元稱,2003年4月,他欲投資榆林市榆陽區煤炭招商引資項目,與榆陽區政府籤訂了投資千樹塔井田的協議。此後他請王登記關照,王登記應允。

陝西煤老闆王世春是王登記的另一位「商人朋友」。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與王登記搞好關係,2007年4月,王世春提出在西安市曲江公館給王登記買一套房子。這個提議得到王登記的同意,並讓以他妹妹的名義購買。

隨後,王世春出資220餘萬元以王登記妹妹的名義購置一套房產。

在向王登記行賄的這8名商人中,除了與其交往甚密的同鄉董江元外,其他7人中有6人為榆林煤老闆,1人為榆林房地產開發公司老闆。

王登記和「金主」高置林相繼被調查,「掮客」王登廣也未能倖免。

知情人透露,王登廣目前被羈押在霸州看守所,涉嫌行賄罪。新京報記者調查獲悉,王登廣今年48歲,大專學歷,陝西王府置業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他從濟南開汽配修理廠起家,經商足跡涵蓋濟南、北京、榆林、西安等地,涉及廣告、礦業等方面。

王登廣的被查,只是王登記「朋友圈」崩塌的一角。在王登記落馬前後,與他有交集的多名商人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

權力與財富,讓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也讓當地的政商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

(來源:煤文化)

相關焦點

  • 鏡鑑·落馬官員啟示錄⑦|煤炭之誘,多省份颳起涉煤反腐風暴
    文國棟的落馬事關去年轟動一時的青海木裡礦區非法開採問題。文國棟是木裡礦區腐敗窩案中級別最高的幹部,在他之下,還有一批官員因此落馬,引發當地官場地震。2020年,資源領域不斷加強反腐力度,一大批腐敗問題頻頻爆出,尤以涉煤腐敗為著。除了青海,內蒙古、雲南等地區的涉煤反腐結果同樣觸目驚心。
  • 鄂爾多斯一位煤老闆為何稱當前是「非常時期」?
    據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位煤炭名企的內部員工向外界透露,在該企業的內部會議上,「權傾天下、富可抵國」的煤老闆神秘地告誡員工:當前是「非常時期」,都要低調些,暫時夾起尾巴來。這位煤老闆說的「非常時期」,就是當前正在內蒙古大地上颳起的「煤炭反腐風暴」。
  • 煤炭反腐風暴下的內蒙古:10餘廳官密集被查,一天3高官落馬
    自3月11日至今,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已有10餘名廳局級官員應聲落馬,涉及自治區內政府、人大、政協、國企等多個系統。4月18日9點47分至9點52分的短短幾分鐘內,內蒙古紀委監委官網接連宣布了3名廳局級官員落馬的消息,其中兩人還是煤炭勘察企業的前任與現任黨委書記、總經理。
  • 什麼「圈」的腐敗,讓中紀委說要「倒查20年」?
    檢察機關對秦林惠的指控中,兩個「特別巨大」的表述十分顯眼:一是其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二是其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特別巨大。涉案金額巨大,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領域腐敗的特點。
  • 內蒙古部分煤炭反腐案進入庭審,一旗原煤炭局局長涉案超千萬
    已持續數月的內蒙古對涉煤領域腐敗倒查20年工作震撼行業。部分今年早些時候查處的案件已進入公開開庭審理階段。據「鄂託克前旗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12月7日消息:近日,鄂託克前旗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達拉特旗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達拉特旗原煤炭局局長)王某某受賄一案。
  • 曾「野蠻造富、身價過億」的煤老闆,現在都在幹嘛?讓人難以想像
    在中國,有著這麼一群特殊的群體,這群人曾經站在財富的「風口」之上,他們就是「煤老闆」。將時間推回到20年之前,那時沒什麼人肯幹煤炭生意,又累又髒又不賺錢,所謂的「煤老闆」們也沒有巨額的利潤。但是,反轉來的就是那麼突然!
  • 大批官員倒在煤炭腐敗上,內蒙古給領導幹部親屬劃「四不得」紅線!
    倒查20年涉煤腐敗問題,近期多次一日內連續通報官員落馬近年來,煤炭資源領域問題已經成為汙染內蒙古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黨的十九大以來,內蒙古落馬的「老虎」中,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雲公民,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雲光中,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邢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白向群,都與煤炭領域的違規違法問題有關。
  • 資料:深圳大運會賽會腐敗浮出水面 官員落馬
    梁道行最後一個職務是深圳大運會執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執行局局長,此前公布的深圳大運會審計報告披露了一系列違紀違規帳目,加上官方對梁道行的違紀事實諱莫如深、隻字不提,廣大網友難免浮想聯翩,最自然的猜想之一便是:梁道行落馬與大運會相關;大型運動會正在成為醞釀腐敗的溫床;一些城市決策者熱衷爭辦賽會,形象工程掙面子,個人實惠是裡子。國家嚴控大型體育賽會,正當其時。
  • 盤點那些叱吒風雲的煤老闆
    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湧現了一批財富可觀的煤老闆,而這個群體中的很多人具有極強的話題性和傳奇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個代表性人物。邢利斌山西柳林首富,傳奇人物,資產超百億元,曾七千萬嫁女,送女婿6輛法拉利,如今處境令人唏噓。
  • 起底中國第四大石油公司腐敗窩案
    500萬「好處費」牽出腐敗窩案延長石油的腐敗問題並不是一兩任董事長的問題,追溯延長石油的人事變動,國際能源網記者發現,延長石油已經有數位領導因貪汙腐敗問題被判刑。曾經瑪雅人流傳出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故事,對於延長石油來說,2012年的腐敗窩案不亞於一次「世界末日」的衝擊。
  • 當年的煤老闆去哪了?
    但大約在十年前,情況會大不相同;許多煤炭從業者賺了很多錢,甚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富豪。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能源行業的興起,傳統的煤炭行業逐漸衰落,曾經「財大氣粗」的煤老闆也都紛紛轉行。
  • 曾經財大氣粗、身家過億的煤老闆們,如今都去哪了?
    但大約在十年前,情況會大不相同;許多煤炭從業者賺了很多錢,甚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富豪。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能源行業的興起,傳統的煤炭行業逐漸衰落,曾經「財大氣粗」的煤老闆也都紛紛轉行。眾所周知,山西是我國的第一產煤大省。當時,煤老闆靠山西豐富的煤礦發家致富。可以說,煤老闆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豐富的礦藏資源。
  • 「急速」衝擊千億的濱江集團,接連兩次「踩雷」,損失超20億!
    剛剛躋身「千億」俱樂部的濱江集團麻煩不斷,連續兩次「踩雷」,帶來超20億元的損失。背後或許是其急於擠身「千億」俱樂部,心懷僥倖,希望通過舊改、工改走捷徑,卻事與願違連續兩次落入「踩雷」的窘境。濱江集團是龍頭房企中為數不多的地方性房企,去年濱江1120億銷售額中,浙江貢獻了1082億,佔比高達92%,被稱為浙系「一哥」。
  • 煤老闆秘史:「財富暴力」和各種燒錢,讓他們的人生悲慘落幕
    而在一眾煤老闆中,又屬山西煤老闆最為出名,一提到山西,很多人都會想到煤老闆,但煤老闆給外界的印象並不是很好,他們被認為是一夜暴富的土豪,品位不高,經常會與礦難、包養,沒文化,暴發戶等負面詞彙掛鈎。
  • 曾野蠻造富身價過億,又迅速淡出人們視野,現「煤老闆們」如何了
    而煤炭行業,則是從20世紀末開始,煤炭價格隨著經濟的騰飛而上升。在山西這片煤炭生產最豐富的土地上,有多少人一夜暴富。由於能源短缺,國家號召山西發展煤炭工業,畢竟山西有成千上萬的煤礦。但是,國家經營比較困難,只能承包給個人。結果,煤老闆這個群體就誕生了。
  • 內蒙古今天一分鐘拿下5個廳官,2人已退休,多人涉煤炭...
    此次落馬2人已退休,包括原內蒙古國土資源廳廳長 此次落馬的5名內蒙古廳官中,2人已退休,其中內蒙古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原主任鄒萬銀退休已4年多,內蒙古自治區原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白盾退休已6年。
  • 當年靠煤暴富的煤老闆們,如今都幹什麼去了?有的因賭欠35億!
    實際上,煤炭並不是一出現就很受歡迎。20年前,煤炭行業非常困難,但後來國家頒布了一項新政策,允許煤炭企業承包給個人。而且,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工業發展相當迅速,在這種情況下,對煤炭的需求開始急劇上升。此外,在2002年,中國開放了電煤指導價,打破了煤炭價格的上限。結果,煤炭價格在一夜之間上漲,許多煤礦老闆被冠以億萬富翁的名字。 山西省有118個縣,其中94個有煤炭。可以說,幾乎所有縣都有煤礦,煤炭儲量為2600億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這為煤老闆的發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村支書的傳奇:先當煤老闆,又做地產商,一次性買下北京109套房
    連續的低溫天氣,讓煤炭近來火得一塌糊塗。全國用煤需求暴增,在內蒙、山西等地的煤礦門前,排滿了等待拉煤的卡車,統計數據顯示,這是近三年來煤炭運價綜合指數的高點。煤炭現貨價格持續上漲,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引發了資本市場煤炭板塊連續兩日的暴漲行情,券商甚至高呼,「煤飛色舞」的行情來了。
  • 最會賺錢的煤老闆,靠兩個貴人相助,打下1600億江山
    煤炭可以說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生命源,支撐了一個時代的前進變化。當時改革開放的浪潮火熱,社會經濟發展非常依賴煤炭,煤炭的需求甚至達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於是在1985年前後,國家鼓勵鄉鎮中小煤礦的發展和開採,一時間很多小煤礦湧入市場。
  • 煤老闆做紅酒 卻是個無底洞
    這讓當地政府意識到,「一瓶酒的價值遠超一噸煤」,且發展潛力巨大。但寧夏這個中國最大葡萄酒產區,也亟待葡萄酒產業的整體升級。2020年9月25日,寧夏自治區政府召集葡萄酒相關政府部門與主要酒企召開產業推進會,對「十四五」葡萄酒業發展規划進行最後的修訂。參會人士透露,「十四五」期間,寧夏計劃在現有規模上實現倍增——2025年葡萄種植面積將達100萬畝,葡萄酒產值達到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