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分享:為什麼白人難以正視種族偏見問題?

2020-12-11 普加斯留學

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軒然大波,種族主義問題也再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在歐美圖書市場上有不少關於種族主義的圖書都登上了榜首,其中一本探討白人種族主義偏見的書也被很多人推薦,這本書是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

圖書作者Robin DiAngelo是一名專門研究種族問題的學者,她在書中從一名白人的視角客觀地探討了美國種族問題的根源,以及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何讓白人正視種族偏見會如此困難?

書的名字White Fragility聽起來可能很奇怪,實際上這是作者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用來描述當前很多白人面對種族話題時的心態。大部分美國白人將種族主義與道德敗壞等負面品質掛鈎,因此當他們被問及自己是否有種族主義傾向時,他們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些人甚至會出離憤怒,並矢口否認自己存在種族偏見。白人在面對與種族相關話題時所表現出來的脆弱感就稱為White Fragility,這種脆弱感也阻止他們進一步反思美國種族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美國現在面臨的種族問題有很複雜的歷史原因。雖然《獨立宣言》上寫著「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但籤署《獨立宣言》的白人中很多都是大奴隸主。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在18世紀美國白人發明了「種族科學」(race science)理論,即認為白種人天生就比黑種人優越,以此來為奴隸制度尋求正當性。雖然這一理論後來被證偽,但它仍然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的司法體系也在加劇種族問題,雖然1865年奴隸制度就被廢除,但黑人仍然沒有投票的權力(他們直到1965年才獲得這項權利)。在司法實踐中,警察和法官也常常會對黑人做有罪推定。

儘管黑人在美國社會仍然受到很多系統性的不公待遇,但絕大多數白人並不認為自己需要對此負責,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有種族主義傾向,而他們日常所使用的「種族中性」(race-neutral)語言也讓他們意識不到種族歧視的存在。比如,研究表明,當一個社區中黑人的數量超過7%時,很多白人就會選擇搬離社區(英語中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詞來描述這種現象:white flight)。當被問及為何要搬離社區時,很多白人會回答因為社區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dangerous),社區的犯罪率正在提高(crime-ridden),但他們不會說是因為社區裡面黑人越來越多。同樣,當他們搬離社區時,他們會說要搬去一個更加「安全」和「乾淨」(clean and safe)的地方,但他們不會明說要搬去白人聚居區。他們使用的語言掩蓋了種族偏見思想,甚至很多白人也沒意識到這些語言背後存在的問題。

讓白人難以正視種族偏見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受到美國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精英主義(meritocracy)以及客觀公正(objectivity)思想的影響。個人主義思想認為,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周圍環境並不能成為限制個人成功的理由。精英主義思想認為,能者多得,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客觀公正思想則認為,個人完全有辦法擺脫偏見,做到客觀公正地認識這個世界。

這幾種思想結合起來也讓白人難以看清種族不平等背後的真正原因。根據精英主義思想,他們會認為白人總體上之所以比黑人成功,是因為白人更加努力。根據個人主義思想,他們還會認為並沒有什麼外在因素能夠阻止一名黑人取得成功,如果黑人不夠成功,那只能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客觀公正思想也讓白人認為,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是客觀公正的,他們完全能夠擺脫種族偏見。

這也解釋了White Fragility產生的原因:很多白人並不認為自己存在種族偏見,因此當他們面對種族歧視話題時,第一反應不是反思,而是否認和辯解。這種心態會使他們難以看清造成種族不平等的社會因素。

除了探討白人的種族偏見問題,這本書也提到了很多種族相關的背景知識。比如「白種人」(white)這個概念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變化,它一開始只包含來自歐洲部分地區的白人。在19世紀早期,來自愛爾蘭和義大利的人並沒有被歸在「白種人」行列,雖然他們的膚色也是白的。這一點在電影《綠皮書》裡面也有體現,在電影中白人男主角Tony和黑人鋼琴家Don在雨中被警察攔下,當警察得知Tony祖先是義大利人後對其進行了侮辱:Oh, now I get it. That’s why you driving this boy around…… you half a nigger yourself. 為此Tony打了警察一拳,導致他和鋼琴家都被送進了監獄。

White Fragility系統地分析了整個白人群體面對種族問題的思維模式,並指出美國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對於理解種族偏見的阻礙作用。這本書雖然主要寫給白人讀者,但也適合其他對種族問題感興趣的人。推薦各位讀一讀這本書。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
    人民日報: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 2020-10-05 09:18:06 參與互動   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鐘聲)
  • 看不見的種族偏見——評美國弗格森暴亂和紐約騷亂
    據說一批殘餘的「白人優越主義者」紛紛移民歐洲,希望尋找到一個種族上比較單純的家園。在美國,大多數白種人看不到歧視,所以自然把每個事件孤立來看。皮龍研究中心在弗格森事件發生後做了一個調查。大多數白人認為,種族問題受到過多關注。不但如此,哈佛大學和塔夫茨大學2011年的研究發現:白人通常認為反白人的種族主義比反黑人的種族主義問題更為嚴重!
  • 美五大科技巨頭語音識別系統被曝存偏見 黑人語音誤識率比白人高1倍
    單獨的測試已經發現了「聊天機器人」、翻譯服務和其他旨在處理和模仿書面或口頭語言的系統中,都存在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行為。紐約大學研究新技術中的偏見和歧視的統計學教授拉維·史洛夫(Ravi Shroff)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這些技術發布之前,這些公司沒有進行更多的盡職調查。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問題總是層出不窮。」所有這些系統都是通過分析大量數據來學習的。
  • 種族偏見不可取,足球解說的弊病
    足球解說存在著種族偏見是不可取的,網友:弊病應該好好整治最近,關於美國的黑人問題鬧得轟轟烈烈,由於一個警察對黑人進行了虐殺,導致了美國眾多地方爆發了示威行動,由於這種不同種族間的問題,在許多國家都發生過重大的事情,這也就引發了人們的反思
  • 種族衝突,政府腐敗,白人淪陷
    直接原因是高層的腐敗,根本原因是關於種族的偏見和仇恨仍舊根深蒂固的在人們心中存在。曼德拉的措施改變了黑人在南非的地位,但沒能徹底改變種族歧視在南非的橫行。 從黑人到白人,受壓迫的對象發生轉換,南非的境遇或許對世界反種族歧視人士來說是一個啟示,消除種族歧視,不應該是單純地為一方爭取權利,而應該是扭轉人們心中的偏見。
  • 憑考試成績進行種族歧視被罵:白人學生並不天生就比黑人學生聰明
    一份新的報告指出,沒有證據表明種族因素決定一個學生的成績,這是絕對正確的。將考試成績或學術成就種族化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會導致多重問題。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學生,你需要努力學習。智力和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無疑會有所幫助,而高質量的教學顯然也很重要。
  • 從弗洛伊德事件看美國種族歧視問題
    當前美國國會以及多個城市啟動有關警務體系內部的制度性歧視問題改革。但與此同時,大量觀點也指出,僅僅改革警務系統無法解決美國社會深層次的種族不平等現象,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是一個歷史性、結構性、制度性以及文化性、觀念性問題,新冠疫情引發的社會危機和經濟危機更是揭露出美國社會繁榮表象下的種族不平等鴻溝。某種程度上,川普任內對「白人至上主義」的縱容更是加劇了這種種族衝突。
  • 《偏見的本質》——你的偏見來自哪裡
    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規定,探其根源在於我們對於怎樣處理自己頭髮的問題上依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偏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面試、相親、商務會談,都會刻意把自己整理打扮一番,讓自己看起來更符合大眾審美,免得因為一些細節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原因也在於我們很難揣測對方的眼光中會不會對某一類人存有偏見。
  • 詹皇爆粗,種族問題何時休?
    ,但似乎都沒有什麼作用,種族歧視在美國是根生已久的問題,並不是單純抗議就能解決的。但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連自己的生命都難以得到保障,還哪有別的心思去管別人呢?而布萊克的行為根本就是美國長期的種族歧視累積的仇恨問題,然後不斷的循環發生。
  • 《光榮之路》一個白人打破種族偏見,改變體壇格局變化
    作為黑人,為什麼他們能夠在美國享有那麼高的榮譽呢,要知道美國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在60年代之前,黑人甚至沒有資格上場比賽。很快,決賽就要來了,他們即將面對四連冠傳奇,肯塔基隊,在比賽前夜,哈金斯把所有人都叫到了球場上,宣布一個決定,在明天,他要讓所有的黑人都上場,七個黑人,五個首發,兩個替補,幾個白人隊員都沉默了,但隨即又釋然了,沒有人不想上場打籃球,但這一刻,他們寧願把機會讓給七個黑人,他們明白自己的隊友有多強,也明白隊友們的種族是多麼需要這樣一場勝利,沒有什麼比純黑戰勝純白更鼓舞人心了,賽場上,肯塔基的純白和礦工隊的純黑做著鮮明的對比
  • 不僅是美國全球的白人為什麼都存在種族歧視?
    由於美國的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至死從而引發各地大規模抗議活動,那麼我們來聊一聊種族歧視的問題,為什麼不僅是美國全球各地的白人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種族歧視呢?美國只是種族歧視根基最深最嚴重的地區,白人歧視的不僅是黑人,黃色人種也有不同程度歧視!
  • Nature網站黑人女性科學家文章:種族問題一直存在,白人拒絕承認
    像是在她的辦公室郵箱中投放辱罵性的信件這種低級手段已經見怪不怪了,也總有白人說她的職位和榮譽是因為她的膚色和性別才得到的。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白人科學家對種族問題的視而不見。而對於她真實遭遇的種族歧視,白人同事總是輕描淡寫,要麼否認這是種族歧視,要麼安慰她說事情已經過去,要向前看。學校曾要求她領導反歧視相關工作,她婉拒後,卻被反問「不然我們為什麼招你進來?」。
  • 這個國家為什麼不愛我們了?「白人至上」的隱形社會體制
    「這個國家為什麼不愛我們了」,這是美國NBA快船隊教練弗斯日前針對美國種族不公問題發出的感慨。在前一篇文章《去過很多國家的我,為什麼最喜歡中國》中,我和大家談到了中國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內部的整體「團結」與「和諧」,包括軍民一家、政民同心、民族團結等。
  • 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
    眾所周知,許多歐美國家的白人都有種族主義的觀念,這種觀念將不同膚色的人分為三六九等,白人至上。這種觀念淵源已久,早在航海時代,西方白人國家開始對外擴展,在海外奴役其他膚色的人種,建立殖民地,由此產生了白人的種族優越感。
  • 弗洛伊德之死震蕩持續,著名電影《亂世佳人》因種族問題被下架
    昨天網上流傳了一個美國視頻博主在它視頻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疫情期間死了那麼多人,美國社會都沒有發生什麼,反倒是因為一個黑人的死亡引起了全國這麼大的暴動?或許這與美國複雜的種族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美國黑人和白人逐漸的衝突長久以來就是當地社會的頑疾,黑人和白人在大體形式上的平等也只有很短的時間,去年在內地上映過的美國高分電影《綠皮書》就比較形象地反映了出美國的種族問題以及黑人在美國面臨的處境。
  • 白人警察壓制黑人致死 凸顯美國種族問題
    一名美國白人警官以膝蓋壓制一名黑人脖子的視屏在網上廣為流傳,這名黑人男子不久後死亡,再次引發針對美國黑人的過度武力行為的問題。這一事件如果沒有現場視頻,可能不會引起這麼大關注。而這不是唯一事件。在一系列有關白人與黑人男子之間緊張對峙的視頻廣為流傳後,全國各地呼籲實施正義。當中兩起事件攸關性命。埃默裡大學副教授安德拉·吉萊斯皮說:「難道黑人需要在做一般事情的時候受到騷擾,就為了讓人們知道種族歧視確實存在嗎?
  • 更偏好白人男性?Science新研究證明人工智慧也能學會偏見
    於本周發行的新一期 Science 期刊上就刊登了一項有關的研究結果,其表明人工智慧也能習得人類的種族和性別偏見。機器之心在這裡編譯了 Science 網站上對於該研究的介紹以及該報告的摘要和部分結果,相關原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閱。
  • 詹姆斯連發動態,呼籲種族問題
    一位媒體人發表一張圖片,內容是在100年前1920年的今天三名非裔美國人在明尼蘇達州的德盧斯被5,000名白人暴徒處以私刑詹姆斯轉發這篇動態配文道「除非你了解在美國發生的事情和歷史,否則你將永遠無法明白為什麼我們今天還一直處在痛苦之中」 不久詹姆斯又轉發第二條第二條動態內容是一個小男孩在路邊打球時看到警車經過,趕忙躲了起來。詹姆斯說到心碎並配上了表情。
  • 拉丁裔是屬於什麼種族,為什麼美國的拉丁裔不算白人?可算知道了
    導語:拉丁裔是屬於什麼種族,為什麼美國的拉丁裔不算白人?可算知道了我們都知道其實美國有很多不同皮膚顏色的人群,除了美國本土的白種人,還有外來的黃種人,黑種人的。所以在美國見到的人不一定全都是當地的白種人,還有很多要麼是旅遊的要麼是搬家過來的,可以說美國就是一個大雜燴。
  • 外國網友:為什麼稱白人為「高加索人」是在不自覺地支持白人至上
    但是,「高加索人 」這個詞根植於白人種族優越感的觀念,我們每一次使用這個詞,都在不自覺地延續著種族主義。 他認為白人是最美的種族。這在那個時代是一種典型的、公認的信念,但布盧門巴赫希望有辦法證明這種假設。這個來自高加索的頭骨就是他證明自己種族理論的方法。 他的邏輯是這樣的: 白人是最美麗的種族,而這是最美麗的頭骨,所以白人文明的搖籃就是高加索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