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人民日報: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

2020-10-05 09:18:0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於曉 責任編輯:於曉

2020年10月05日 09:18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鐘聲)

  熱衷於在國際場合高談人權的美國一些政客,一方面對美國少數族裔「不能呼吸」之感愈加強烈的現實無所作為,另一方面卻一門心思舉著人權幌子滿世界招搖,實在是可悲亦可恥

  針對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國際社會的關切和擔憂持續上升。10月1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和各國代表紛紛譴責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強調國際社會應加緊落實《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切實保障非洲人後裔的權利。此前,南非總統拉馬福薩還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指出,2020年將因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一系列反種族主義大規模運動而被人銘記,南非支持所有要求迅速採取行動消除種族歧視行為的呼聲。再早些時候,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對美國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致死事件表示強烈譴責,呼籲採取切實措施促進和保護非洲裔群體的人權。

  種族不平等向來被認為是美國社會的「原罪」。過去幾個月,這道傷口一再被撕扯。從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到威斯康星州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萊克被警察從背後連開7槍致癱,再到日前槍殺肯塔基州無辜非洲裔女子布倫娜·泰勒的警察皆被免除與其死亡相關的罪名,這些密集出現的涉種族歧視事件,一再刺激著美國社會的神經。與此同時,非洲裔與拉美裔群體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遭受不成比例的打擊、針對亞裔群體的歧視因疫情明顯增多等現實,進一步加深了各方對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的擔憂。

  毫無疑問,美國當前種族矛盾的激烈程度正處於歷史性高點。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社會學教授尼爾·卡倫指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抗議活動,「以前從未有過數量如此多、持續時間如此長、涉及團體如此廣的抗議」。有關數據顯示,美國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2000個地方爆發了至少7750場抗議活動;截至7月初,估計有1500萬至2600萬美國人參加了抗議活動。在遍布全美的抗議現場,人們吶喊爭取的不再只是政治精英的象徵性表態,而是更多涉及根本的改變。有學者不無悲情地發問:如果白人群體比少數族裔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程度更嚴重,這個國家對疫情的反應是否會不同?當人們離開抗議示威現場,他們能否不再走回那種依舊充滿種族隔閡的「正常生活」?

  現實表明,真正的改變離美國社會依舊很遙遠。儘管大量民調顯示,如今美國大多數公眾都對這個國家的種族狀況存在不滿,但熱衷於大喊人權口號的美國一些政客,根本不肯正視本國種族歧視痼疾,而是任由瘡疤潰爛。在當前的美國政治體系中,種族問題正在強化而不是減弱。《紐約時報》刊文指出:「美國可以毫無約束地壓迫和奪取黑人生命而不受懲罰,國家卻沒有努力去改變這種體系。」南非大學塔博·姆貝基非洲領導學院教授謝爾蓋·阿蘭·焦尤坎加認為:「美國存在著『有色編碼,黑白分明』的意識形態,而這又被美國法律以形式平等所掩蓋。」

  美國種族怒火愈燃愈烈,但美國一些政客的言行卻匪夷所思。發生種族歧視事件後,他們甚至吝嗇於拿出最起碼的譴責惡行的姿態。更令人震驚的是,當前美國「白人至上」勢力更加活躍,相關仇恨犯罪也在增多。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日前在國會聽證時坦承,「白人至上」極端分子是當前美國國內「最持久和最致命的威脅」。

  熱衷於在國際場合高談人權的美國一些政客,一方面對美國少數族裔「不能呼吸」之感愈加強烈的現實無所作為,另一方面卻一門心思舉著人權幌子滿世界招搖,實在是可悲亦可恥。

相關焦點

  • 英語閱讀分享:為什麼白人難以正視種族偏見問題?
    在歐美圖書市場上有不少關於種族主義的圖書都登上了榜首,其中一本探討白人種族主義偏見的書也被很多人推薦,這本書是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圖書作者Robin DiAngelo是一名專門研究種族問題的學者,她在書中從一名白人的視角客觀地探討了美國種族問題的根源
  • 從弗洛伊德事件看美國種族歧視問題
    一直以來,美國都熱衷以維護所謂人權為名,粗暴幹涉別國內政事務,但其自身長期以來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成為美國社會一顆「定時炸彈」。近日,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終於引發了這顆炸彈,形成全美乃至全球範圍內反對警察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的大規模示威抗議,引發全球輿論關於美國社會種族主義問題的廣泛討論與反思。
  • 詹皇爆粗,種族問題何時休?
    ,但似乎都沒有什麼作用,種族歧視在美國是根生已久的問題,並不是單純抗議就能解決的。但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連自己的生命都難以得到保障,還哪有別的心思去管別人呢?而布萊克的行為根本就是美國長期的種族歧視累積的仇恨問題,然後不斷的循環發生。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關注針對非洲人後裔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
    人民日報布魯塞爾10月2日電 (記者方瑩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1日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
  • 人民日報: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54個非洲國家聯名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決議草案,請求聯合國介入調查美國及其他國家對非洲裔族群的系統性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執法等問題。
  • 從「我有一個夢想」到「我不能呼吸」: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究竟有何...
    1968年,美國民眾大規模遊行示威反對種族不平等,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美國國內充斥著暴力和動蕩不安。美媒不禁發問:自1968年以來,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究竟改善了多少?△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逮捕示威者(圖片來源:《紐約時報》)數據顯示非洲裔美國民眾貧困率沒有太大改善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日發文稱,儘管50多年來,非洲裔美國民眾生存狀況的某些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但直到今天,非洲裔民眾爭取自身權益之路依然道阻且長
  • 針對非洲人後裔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在人權理事會受到普遍關注
    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和各國代表紛紛譴責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強調國際社會應加緊落實《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切實保障非洲人後裔的權利。巴切萊特對近日一些國家再度發生針對非洲人後裔的警察暴力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強調有關國家應將責任人繩之以法。
  • 方李邦琴:華裔為美國社會作貢獻 彌合種族分裂需冷靜理智
    「無論當前還是疫情結束後,我們呼籲美國社會用理智彌合種族分裂,而非用激烈的手段互相爭鬥、報復。」美國知名僑領方李邦琴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專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美國種族問題凸顯,彌合分裂需「化解」而非「對抗」。  受疫情影響,美國針對少數族裔的敵意和仇恨犯罪呈上升趨勢,種族問題激化也加劇了美國社會分裂。方李邦琴認為這背後有多重原因交織。  一些美國政客的政治炒作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 美國《僑報》:反抗種族歧視絕不是傷害華裔的藉口
    中新網6月13日電 美國《僑報》近日刊發評論,指出全美少數族裔都應共同面對種族問題,並敢於向歧視說不,謀求改變,而不是打著反對種族主義旗號的旗幟,卻做著種族歧視的事。全文摘編如下:即便世代更替,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問題幾乎沒有太大改變。
  •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疫情之下種族不平等問題激化美國抗議活動
    中新社北京6月3日電 綜合消息:當地時間2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發表媒體聲明說,新冠疫情下一些國家暴露出的嚴重的種族不平等問題亟待解決。這一問題也激化了目前美國各地持續蔓延的抗議活動。巴切萊特在聲明中說,種族不平等問題長期存在卻被忽視,最近的新冠疫情只是使這一問題更加顯露。包括非裔在內的少數族裔人群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更為嚴重。在美國,由於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活動不僅凸顯了美國警察對有色人種的暴力執法問題,也凸顯了美國在衛生、教育、就業等方面的不平等和種族歧視問題。
  • 種族歧視這口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甩不掉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題:種族歧視這口鍋,蓬佩奧甩不掉新華社記者鄭明達一邊是持續攀升的新冠肺炎疫情數字,一邊是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大規模抗議……面對美國國內的嚴重疫情和抗議聲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不僅視而不見
  • 人民日報鐘聲:不容種族歧視者胡說
    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有一例。該報不久前發表一篇評論,端出一副詆毀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努力的架勢,報社編輯還添油加醋,給文章做了個明顯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標題:《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貌似追求聳人聽聞,實則冷酷卑劣囂張,踐踏人性底線。國際社會有良知的人們紛紛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 美國疫情蔓延凸顯種族不平等問題(深度觀察)
    (原標題:美國疫情蔓延凸顯種族不平等問題(深度觀察))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國際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奧林 責任編輯:張奧林 2020年12月05日 04:16 來源:人民日報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54個非洲國家聯名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決議草案,請求聯合國介入調查美國及其他國家對非洲裔族群的系統性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執法等問題。南非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非盟委員會、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等紛紛發表聲明,譴責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加納總統阿庫福—阿多憤慨說道:「悲劇的重現讓人痛徹心扉,也提醒我們直面醜陋的現實。」
  • 文匯早讀|人民日報: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今天是2020年12月05日星期六「文匯早讀」帶您聚焦國內國際新聞熱點瀏覽今日《文匯報》精彩報導【人民日報: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種族主義是美國主要且持久的特徵。」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
  • 紐西蘭毛利人要求正視種族歧視問題,拆除英國殖民海軍軍官銅像
    拆除漢密爾頓的銅像,是同樣曾被殖民主義迫害的毛利人,對黑人爭取種族平等運動的聲援。漢密爾頓市市長寶拉·索斯蓋特發表聲明稱,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些雕像不論是從文化角度還是從個人感情的角度,都很無禮。「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忽視正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這些運動。
  • 趙立堅評論美多地暴力示威活動蔓延:望美方正視自身嚴重的種族歧視...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黑人男子布萊克遭警方射擊引發的抗議示威活動已蔓延至美國數個地市,其中基諾沙市的抗議示威活動已造成至少一人死亡,2人受傷,警方己逮捕11人。威斯康星州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就此問題,趙立堅回應說,已注意到有關報導。美國近期一再發生這類事件,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美國種族問題的惡性循環
    提到美國的種族問題,馬丁·路德·金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美國黑人的罪與罰》的作者福爾曼卻從一開始就開玩笑地表示他恨馬丁·路德·金,他會這麼說絕對不是因為種族主義。事實上,他堅持種族平等的信念,那麼他為什麼要調侃馬丁·路德·金呢?
  • 紐西蘭毛利人要求正視國內種族歧視問題,拆除英國殖民海軍軍官銅像
    拆除漢密爾頓的銅像,是同樣曾被殖民主義迫害的毛利人,對黑人爭取種族平等運動的聲援。我們正努力推動不同文化和種族之間的理解和包容,而這些雕像是我們推動理解和包容的阻礙。」 漢密爾頓市議會也認可在當今的大環境下,移除象徵殖民和壓迫的雕像有利於在全球推動反種族主義運動。
  • 種族歧視成為「常態」,美國悲劇再重現
    導讀:如今的美國社會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美國政府雖然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但是缺乏制止這些問題出現的實際行動,其中,種族歧視問題就是非常典型例子。然而,要想真正追尋種族歧視源頭,還得到美國建國初期,由於白人資產階級與其他階級之間的經濟矛盾,是造成當下美國種族歧視的主要根源。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明確寫道,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都深知平等與他們毫無關係,「平等」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表示,種族歧視將會是美國持久且主要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