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毛利人要求正視種族歧視問題,拆除英國殖民海軍軍官銅像

2020-12-10 譯本正經

據英國《每日郵報》2020年6月12日報導,在當地原住民毛利人的要求下,紐西蘭漢密爾頓市移除了殖民主義時代一位英國海軍船長的雕像。紐西蘭一原住民長老稱這僅僅是開始。

英國海軍軍官約翰·漢密爾頓曾經在19世紀60年代率領部隊屠殺毛利人,他被毛利長老五月指責是「殘忍至極」的「惡魔」。五月長老堅決要求當局移除漢密爾頓船長的雕像,如果官方沒有動作,他要親自將其移除。

長老五月表示:「我們怎麼能接受這個帶來戰爭的魔鬼被當作英雄一樣對待?」當地的毛利人部落在6月11日正式提出申請移除這座雕像。

漢密爾頓曾是英國海軍的指揮官,在19世紀英國殖民擴張時代,他曾率領部隊和保衛領土的毛利人戰鬥,殺死了大約2100名毛利人。

拆除漢密爾頓的銅像,是同樣曾被殖民主義迫害的毛利人,對黑人爭取種族平等運動的聲援。

漢密爾頓市市長寶拉·索斯蓋特發表聲明稱,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些雕像不論是從文化角度還是從個人感情的角度,都很無禮。

「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忽視正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這些運動。我們正努力推動不同文化和種族之間的理解和包容,而這些雕像是我們推動理解和包容的阻礙。」

漢密爾頓市議會也認可在當今的大環境下,移除象徵殖民和壓迫的雕像有利於在全球推動反種族主義運動。

6月12日上午,起重機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吊起了這座在市廣場上的銅製人像。五月長老稱:「這只是開始,全國還有很多這樣的雕像。市長做得很好,但是移除雕像只是一小步,我們還要更改城市的名稱。」

「移除雕像只是這個國家正視種族歧視並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毛利人稱這座城市為Kirikiriroa。漢密爾頓在1864年的一場戰爭中陣亡,隨後這座城市被殖民者按照漢密爾頓船長的姓氏命名。不過漢密爾頓市的官員表示目前還沒有更改城市名稱的計劃。

相關焦點

  • 紐西蘭毛利人要求正視國內種族歧視問題,拆除英國殖民海軍軍官銅像
    據英國《每日郵報》2020年6月12日報導,在當地原住民毛利人的要求下,紐西蘭漢密爾頓市移除了殖民主義時代一位英國海軍船長的雕像。紐西蘭一原住民長老稱這僅僅是開始。
  • 紐西蘭一市政府主動拆除英殖民時期軍事指揮官雕像,群眾歡呼
    抗議聲中,又一座雕像被拆除,這回是在紐西蘭。新華社資料圖據法新社報導,被拆除的雕像名為約翰·查爾斯·費恩·漢密爾頓,他是英國殖民紐西蘭時期的軍事指揮官。19世紀,英國殖民主義擴張至紐西蘭,漢密爾頓來到紐西蘭並同當地的毛利人作戰,他死於1864年與毛利人的一場戰鬥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漢密爾頓陣亡之後,這座城市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
  • 大屠殺、種族隔離、歧視,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悲慘境遇
    1791年,英國殖民當局把雪梨灣附近的土地「分配」給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開始了對原住民土地的剝奪過程。這一過程中,原住民與殖民者的衝突造成了數以萬計原住民死亡。1825年,正當殖民者和原住民的矛盾日益尖銳的時候,英國政府下令:有必要以暴力對暴力。實際上,這是屠殺令。大屠殺開始了,手無寸鐵的原住民被當作了「害蟲」。
  • 老師稱之為N字:學生描述紐西蘭學校的種族主義!
    告訴Māori應該感謝殖民。當@Ngati Frybread提出一個問題在他們Instagram meme頁面要求Māori和Pasifika分享他們的經驗的種族主義在學校,回應迅速而激烈。三天之內,@Ngati Frybread收到了900條回復。
  • 銀蕨如卿,引我歸途——毛利人與紐西蘭民族國家重構
    時至今日,銀蕨逐漸被確立為紐西蘭的國家標識,既標誌著毛利文化的回歸,也是紐西蘭重塑民族認同、重構民族國家的有力宣言。如流落埃及的古猶太人,勢單力薄、人口銳減的毛利族要麼僅領有立錐之地,要麼被放逐山林,成為這片美麗世界的孤兒。其間,毛利人嘗試過談判,也曾揭竿而起,試圖奪回屬於他們的「應許之地」,但均以失敗告終。早期的毛利奮鬥史,堪稱一部紐西蘭版的「出埃及記」(Exodus),不同的是,這裡沒有摩西,似乎,也沒有神的眷顧——在他們重返家園的漫漫長徵中,沒有救世主為他們撥開紅海裡的萬頃波濤。
  • 紐西蘭的首都為什麼要從奧克蘭遷到惠靈頓?
    ▲英國著名的殖民主義者—韋克菲爾德1827年,一艘法國軍艦到達紐西蘭引發了英國的恐慌,英國擔心法國吞併紐西蘭,因而加快了對紐西蘭的殖民過程。在英國政府行動之前,一個叫韋克菲爾德的英國人成立了紐西蘭土地公司,主張通過出售土著人土地的方式來獲得資金並擴大移民,在一些政府官員的支持下他組織了一大批移民到了北島南端的惠靈頓港。這些移民想在惠靈頓港建立永久的居住區,作為他們開拓紐西蘭的基地;而英國政府則任命海軍將領霍布森為紐西蘭領事,霍布森乘船則是到達了北島的島嶼灣。
  • 法國總統馬克龍反對種族歧視,但拒絕拆除殖民時期雕像
    他表示,在面對種族主義、種族歧視時「永不妥協」,但是拒絕拆除備受爭議的、殖民時期的雕像。過去幾周,因為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法國也爆發了反種族主義抗議,許多抗議者對法國社會的種族歧視表示憤怒,尤其是對來自法國在非洲前殖民地國家的少數族裔,一些抗議者還要求拆除殖民時期的雕像。此前,在美國、英國,已有多個雕像被拆除。
  • 紐西蘭首都為什麼從第一大城市奧克蘭遷到惠靈頓?
    距離如此遠的兩個國家,因英國的殖民紐帶使得兩國在文化語言、國家制度等方面高度相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位置對比圖紐西蘭發現者是荷蘭的航海家塔斯曼。17世紀初荷蘭憑藉著自己發達的造船和航海技術,積極發展對外貿易,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
  • 人民日報: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
    人民日報:美國應正視自身種族問題 2020-10-05 09:18:06 >  熱衷於在國際場合高談人權的美國一些政客,一方面對美國少數族裔「不能呼吸」之感愈加強烈的現實無所作為,另一方面卻一門心思舉著人權幌子滿世界招搖,實在是可悲亦可恥  針對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國際社會的關切和擔憂持續上升。
  • 全球目光緊盯美國,美海軍成立一特殊機構,專門解決種族歧視問題
    一直這樣鬧下去也不是個辦法,而據環球網引美國海軍官網報導,如今全球目光緊盯美國,美海軍成立一特殊機構,專門解決種族歧視問題。這次示威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反對種族歧視,因為種族歧視由來已久,很多人也是深受其害。因此黑人被跪殺事件一發生就使得群情激奮,很多人感同身受,他們為了弗洛伊德,也是為了自己發聲。
  • 丹麥小美人魚銅像慘遭破壞,石上塗鴉「種族歧視魚」
    據英國《鏡報》7月3日消息,丹麥哥本哈根市海邊礁石上的小美人魚銅像慘遭塗鴉,被黑色油漆噴上「種族歧視魚」的兩行大字,令人哭笑不得。海邊礁石上坐立著的這尊銅像已經有超過107年的歷史,是為了紀念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而建造,每年都有超過百萬的外國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合影。可以說是丹麥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最近隨著BLM反種族歧視活動在世界範圍內愈演愈烈,很多歷史人物被「翻舊帳」,比如航海家哥倫布。
  • 反種族歧視怒火為何燃燒到大西洋對岸的英國
    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為白人警察的暴力執法而死亡的事件在美國引發了超大規模的反種族歧視遊行,並爆發了多起暴力衝突。今年五月底,反種族歧視的浪潮席捲至大西洋對岸的英國。倫敦,曼徹斯特,卡迪夫,布裡斯託等地均爆發了大規模集會和遊行。
  • 毛利人是中國人!他們如何從臺灣島來到紐西蘭?看完我震驚了
    因此,經過大約1000年時間,到距今4000年前,農業殖民已從臺灣擴展到美拉尼西亞西界。最後,大概也是最令人驚訝的是,在距今2500-1000年間,農業殖民者們完成了對薩摩亞以外的玻里尼西亞廣襄地域的徵服。換句話說,操南島語的農業殖民者們,在約1500年的時間內,從農業中心地帶穿越約1萬公裡的海域和海岸線,經東南亞島嶼抵達玻里尼西亞西緣。這比史前時期任何一次殖民過程都要迅速得多,地域廣闊得多。
  • 紐西蘭為何沒能與澳大利亞合併為一國?
    在英國式的議會制被移植的同時,地方自治運動也風起雲湧。紐西蘭也正是這一階段從新南威爾斯獨立出來,成為直接隸屬於英國的殖民地。2.不同的人口種族,兩國漸行漸遠不深入了解澳新兩國,很容易忽略他們之間一個重大區別:民族構成。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時至今日也是紐西蘭非常重要的一個族群。
  • 英國抗議者欲推倒60座雕塑,《亂世佳人》等下架,反種族歧視浪潮...
    中新社·華輿訊 據英中眼報導我們繼續關注在歐美開展得如火如荼的BLM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的BLM反種族歧視運動似乎變成了一場雕塑清除活動。抗議者們已經擬定了一份名單,上面列出了英國全境60座「種族主義」紀念碑,要求政府拆除。此外,《亂世佳人》《小不列顛》因涉及種族敏感問題被視頻網站下架。
  • 美國種族歧視波及法國,馬克龍站出來發聲,有何用意?
    比如在英國,黑人抗議在倫敦議會廣場的邱吉爾紀念雕像上,進行了塗鴉,在被示威者噴上: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在英國布里斯托,17世紀時販賣黑人奴隸的愛德華·科爾斯頓雕像也被抗議者「鎖喉」。
  • 英國人為何也因種族歧視憤怒了?
    其中,最大規模的示威出現在與美國歷史、文化、宗教同出一源的英國。倫敦、伯明罕、曼徹斯特、利物浦、卡迪夫等城市,都出現大大小小的反種族歧視示威。究竟種族歧視問題,為何也會令英國人「感同身受」?美國之種族歧視問題歷史悠久,源於數百年前北美殖民時期的奴隸制度及貿易。
  • 極右翼揚言「捍衛歷史」 「反思派」要求拆除雕像 英國陷入分裂
    極右翼分子自稱為「英國歷史的捍衛者」,與近日在各地要求拆除歷史雕像和紀念碑的反種族主義者針鋒相對。「文化戰爭」疊加反種族歧視運動,令本已矛盾重重的英國社會陷入更嚴重的分裂。「抗議者」和「反抗議者」對峙在倫敦市中心的議會廣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雕像被罩了起來,看起來好像一件超現實主義的當代藝術品。
  •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
    紐西蘭沒有蛇,也沒有特別危險的蜘蛛。在紐西蘭的荒野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溺水和體溫過低。土著居民的不同紐西蘭的土著居民是毛利人,是玻里尼西亞人,與東南亞種族有遠親關係。毛利人在紐西蘭生活了不到800年,他們是通過航行穿越廣闊的公海來到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