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一本叫《國家戰略》的期刊進行了一期名為"二戰最爛槍械評選",榮登最差手槍榜首的,竟然是蜚聲全球的日本製造,來自工業巨人之稱的日本,該槍名叫南部十四。
其實在此之前,中國人早就用手投票,把日本的這款手槍看做最垃圾的手槍。
抗戰時期,無論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還是國民黨正規軍,都把日本的南部十四看做最次手槍,還給它起個名字叫王八盒子。
1942年,八路軍太行支隊的段君毅將軍俘虜了一個日本兵叫小野,經過教育,他對自己的罪行進行了徹底反省,對日本軍國主義恨之入骨。
但他是個倔強的日本男人,對自己國家的產品還是比較信賴的,聽到八路軍把日本這款手槍叫做王八盒子,非常不服,說中國人帶有感情色彩,歧視日本製造。一聽大家說王八盒子,心裡就不舒服。
段君毅的警衛員王鑫也是個喜歡抬槓的人,就把司令員的白朗寧拿來跟小野比試。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要扔。
一番比較後,小野不顧大家勸阻,真的把手裡看做珍寶的南部十四扔到了萬丈深淵。
南部十四本身就是山寨品,仿造的德國魯格P08,等於是偷來的,但可惜偷來了皮毛,沒有偷到精髓。
其實日本人自己也不喜歡這款手槍,他們反映說,手槍穩定性太差,穿透力也不行,射程更不用說。
一位侵華日軍老兵回憶說:又一次掃蕩的時候,他跟一名遊擊隊員狹路相逢,對方穿了件老棉襖,而且是剛從屋外進來,外面湊巧又下了雨。他急忙用王八盒子向對方開槍,竟然沒有打穿對方的棉襖,連開兩槍都是如此。
無獨有偶,在太平洋戰爭中,一名日軍在守衛瓜島的時候彈盡糧絕,開槍自殺的時候,王八盒子扣動幾次都沒有奏效,最後無奈當了俘虜。
因此王八盒子被我八路軍、新四軍戰士稱為雞肋,拿著無用,扔了可惜。要是不幸落到國軍手中,直接就扔掉的可能性更大。
日本投降後,軍工界的專家回顧這款槍的時候也自嘲說,別的槍有的故障,南部十四有;別的槍沒有的故障,我們南部也有。
他為此辯解說,在日本軍隊,手槍就不是主要作戰武器,跟裝飾品差不多,上面也不重視。
他補充說,官兵們在實戰中幾乎不用手槍,他們說手槍扔了一樣打勝仗。
南部十四手槍除了初速度低,穿透力差,穩定性差之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撞針強度不夠,撞擊的力度達不到。而且還在使用中容易折斷。
二戰時,日本軍隊流行一句口頭禪:我的心像南部十四一樣脆弱。
所以說,這款手槍不但不被日軍待見,也不被中國軍隊看好。
不過在太平洋戰場上,南部十四倒是深受美軍官兵歡迎,這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他們喜歡收藏,打算帶回國送給朋友做紀念的,有的士兵回國的時候,甚至帶了兩三把南部十四。
美國是二戰中盟軍的帶頭大哥,是世界老大,它的武器裝備也是蓋了帽的。
最霸氣的手槍是M1911(45手槍)就是美國柯爾特公司製造,被美軍士兵稱為"可愛小弟弟",也有人叫它沙漠鬥士,它是手槍家族的絕對王者。
因為它是1911年設計生產的,所以叫M1911型手槍,是一款半自動手槍。
該槍自誕生後到退役,一共生產了270萬把,還不包括美國授權自己的小兄弟生產的手槍在內,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
為了紀念這款手槍的設計者是白朗寧,大家也把M1911手槍叫做白朗寧手槍。
這款手槍服役時間前後長達74年,經歷了一戰、二戰、朝戰和越戰以及美國八十年代之前的所有軍事行動,可謂是戰功卓著。
在1985年退役的時候,美國軍人對它留戀不舍,曾經上書國防部,對它進行挽留。
最後軍方不得不作出讓步,允許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的特種部隊繼續使用該槍。
而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官兵依舊對這款白朗寧手槍情有獨鍾、愛不釋手。
M1911的最大優點就是口徑大,它設計採用的是0.45ACP(自動柯爾特手槍)子彈來作為彈藥,該類型的子彈的口徑有11.43MM,堪稱是手槍子彈中的王者,體積大,質量大,出膛穩定,抑止力合理。
該槍還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就是簡約,拆卸方便;因此故障率相對就低,非常耐用,壽命不是一般的長。據出廠的試驗數據,該槍是設計壽命為5500發,但在實際使用中,打到七千發的時候,依舊得心應手。
因此,說1911白朗寧手槍是二戰手槍家族的霸王,沒有人會反對;如果它稱老二的話,沒有哪款手槍敢稱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