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後一天晚上,我從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出來,沿著勞動南路向南走。一路車水馬龍,火樹銀花,流光璀璨。走到友誼西路交界的廣場,西邊是西安計量院大樓,西南是高新電子市場,南面「一品足軒」四個大字燦爛四射。東邊「永明岐山哨子面」的招牌金光閃閃。此店東鄰西北工業大學,所處位置在唐代叫光德坊,東北隅是京兆府公廨,旁邊是慈悲寺。在兩者之間,夾著一處不起眼的偏院,本是孫思邈的故宅,在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中,這裡是唐代反恐最高指揮中心「靖安司」的總部。
由於一種奇妙的因緣,好友約我在西安跨年。三天時光,九頓麵食,五戶人家。作為一個麵食的狂熱愛好者,一個微博上毫無爭議的面幫幫主,這次的西安之行,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尋面之旅。我驚奇地發現,我去過的每一個麵館,都坐落在馬伯庸小說中爆炸性場景的邊上。西安是一個偉大的城市,《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神奇的小說。我的目光穿越麵湯上蒸騰的熱氣,穿越現實迷茫的霧霾,穿越盛世的燈火樓臺,聚焦於另一個浩渺杳然的時空,書城相映,今昔合一,對兩者的感覺都會被提升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
2016年初,我在微博上讀到馬伯庸還在寫作中的《長安十二時辰》的開頭幾章,一下子體會到從金庸武俠和劉慈欣《三體》以後久違的閱讀快樂。不幸地是,從第八章以後,馬親王突然停更了。在這個網文的年代,好不容易有個可以追的文,斷更是一件可怕的事。考慮到親王曾經有過各種太監的記錄,更是令人憂心。於是我不斷在微博上進行催更:
然而好像沒有什麼效果。不久,我遇到一位從事影視製作的老同學,向他熱情推薦了《長安十二時辰》,老同學很相信我的眼光,就託我向親王傳話,想購買影視改編權。親王表示可以談:
最後不知為什麼沒有談成,但是請看短消息中親王的最後一句話,他把《長安十二時辰》的電子文檔讓我先睹為快!
先睹為快!!
先睹為快!!!
於是我成為這樁流產的交易中的最大贏家。
我上一次成為另一樁流產交易的最大贏家,還是在十多年前:
回到《長安十二時辰》,三年時光過去,成為口碑神劇,大火了。我看了幾集,還是更喜歡原著。從文字到影像的轉換中,有些滋味無可挽回地丟失了。哪怕是曹破延這樣的小boss,原作中具有非常強悍的生命力,但這種神採很難視覺化。原作的精華是用文字再現不朽的長安,令人神往,但是變成影視中常見的建築後就出戲了,那種宏大悠遠的感覺就消失了。不是說劇不好,拍得很用心,演得很用心,這是影視這種媒介本身的局限。人物的精氣神和歷史的韻味,在某種意義上是難以視覺化的,只能通過語言來傳達,這是文學的榮光。
王安憶老師說過,她特別喜歡在巴黎大街小巷漫步,即使是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也有非常熟悉的感覺,因為那是福樓拜寫過的聖路易島,雨果傾心的聖母院,巴爾扎克筆下的蒙馬特爾大街。一座城市,如果沒有了故事,那它就是一些磚塊,石頭,和鋼筋水泥。喬伊斯曾經驕傲地宣稱,即使都柏林被一把大火燒個精光,也能憑他的《尤利西斯》還原重建。不朽的城市,需要不朽的文學。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的文學,與城市的關係又如何呢?是的,我們也有文以城貴,城以文榮的小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老舍的北京,人力車穿過破舊的胡同。我們也會想起王安憶的上海,鴿子飛過迷宮樣的弄堂。但是除了少數幾位之外,還有多少作家在記錄城市的歷史,還原城市的地標,為城市的傳說添加文學的磚瓦?一方面,中國現代文學的主要背景是廣袤的鄉村;另一方面,中國文學一直缺少一種忠實還原歷史情境的現實主義傳統。即使是都市題材,作家更關心的是人物的悲歡離合,卻往往對他們活動的環境視而不見。這也難怪,近年來,摩天大樓以中國的速度拔地而起,但這些速生型的都市森林,也確實不太值得在作家的筆下留下長久的印跡。
當然,我們還有另外一些都市,一些往昔的輝煌,一些遙遠的記憶。歷史題材在今天大熱,多少網上網下作品打著歷史的幌子,行宮鬥言情之實,說到底不過是霸道總裁邪魅狂狷,瑪麗蘇嬌喘逆襲的翻版而已。充斥這些作品的是「坑」,而不是歷史的情境。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美術的年輕人,他說想把希臘神話畫成漫畫。我說這很好,但是需要對希臘的建築、衣飾、器具下很大的功夫。年輕人說不用那麼麻煩,他準備把裡面的人物都畫成裸體。畫成裸體!年輕人啊,這麼偷懶真的好嗎?
這樣說來,我在閱讀《長安十二時辰》時的驚喜就很好理解了。這不是《尤利西斯》,但要從這本書來重建長安城,雖不夠亦不遠矣!這裡我要先聲明一下,我從「三國」系列起就是馬親王的粉絲(馬親王是網絡上粉絲對他的暱稱)。我愛他的情節奇崛,速度輕快,妙思異想,冷幽惡趣。但是親王的三國作品,雖然骨骼清奇,但總覺得少了點肉,不夠豐滿。這些遺憾,到了《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大大彌補了。我可以毫不猶豫地斷言:《長安十二時辰》是親王迄今最成熟,最有血肉的作品。
當然,這不是《尤利西斯》,這是一部驚險類型小說。在不劇透的前提下,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唐代鼎盛的開元年間,萬民狂歡的上元燈節,有一個摧毀長安的驚天陰謀,只有12個時辰來阻止它的發生,英雄能夠拯救大唐嗎?毫無疑問,這不是真實的歷史,這是美劇的設定……等一下,我們真能確定在所有可能的平行世界裡,沒有過這樣一個唐朝,這樣一個危機嗎?或者說,讀者能夠把自己代入這個完全虛構的空間嗎?
可以的,可能的,可信的。假如你熱愛真實的歷史氛圍,假如你熱愛真實的長安,假如你喜歡建立在邏輯和細節上的腦洞,假如你擁有正常人的情懷,假如你喜歡過山車那樣的快感,那麼《長安十二時辰》就是為你量身為你打造。這裡有常見的套路:不可能的任務,無助的絕境,無盡的反轉。英雄倒黴倒黴再倒黴,Boss後面有Boss,Boss後面的Boss的後面有Boss。這裡有故事的嵌套,還有中國小說中少有的復調敘事,還有從頭到尾把人吊在空中的長程懸念。追車,武打,拷問,解謎,宮鬥,諜戰,愛情……
還有一個個真真假假的人物。張小敬的悍烈,李泌的冷傲,葛老的陰狠,岑參的憨萌,唐明皇的痴情.包括一些曇花一現的次要人物,也神採各異,生氣灌注。比如開篇就出場的反派小Boss曹破延,作者寫盡了他的冷酷兇殘,也毫不吝嗇地展示他的機智悍勇。非常的英雄,需要非常的對手,張小敬從一開始就面對的是一些了不起的敵人。這個敵人甚至像張小敬一樣,也是一位亡命勇士,有他的末路,他的無奈。最後,我們甚至能看到他身上隱秘的一絲柔軟,對他產生些許同情。類型小說能寫好人物嗎?在高速發展的情節中還來得及刻畫性格嗎?《長安十二時辰》給出了可喜的答案。
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安城本身。毫無疑問,親王在復原古代長安的城市地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這裡,每一個地名都是真實的,每一個位置都是儘可能準確的,每一條路線都是合理的。我們追隨英雄的馬車,駛過中國古代最繁華的都市,駛過中華文明最令人留戀的時光,體驗那華盛到極致背後的危機。這是一次驚心動魄,令人傷感,還能讓人有所警醒的歷史懷舊之旅。
2016年最後一天晚上,我從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出來,沿著勞動南路向南走。一路車水馬龍,火樹銀花,流光璀璨。走到友誼西路交界的廣場,西邊是西安計量院大樓,西南是高新電子市場,南面「一品足軒」四個大字燦爛四射。東邊「永明岐山哨子面」的招牌金光閃閃。此店東鄰西北工業大學,所處位置在唐代叫光德坊,東北隅是京兆府公廨,旁邊是慈悲寺。在兩者之間,夾著一處不起眼的偏院,本是孫思邈的故宅,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這裡是唐代反恐最高指揮中心「靖安司」的總部。
由於一種奇妙的因緣,好友約我在西安跨年。作為一個麵食的狂熱愛好者,一個微博上毫無爭議的面幫幫主,這次的西安之行,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尋面之旅。我驚奇地發現,我去過的每一個麵館,都坐落在馬伯庸小說中爆炸性場景的邊上。西安是一個偉大的城市,《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神奇的小說。我的目光穿越麵湯上蒸騰的熱氣,穿越現實迷茫的霧霾,穿越盛世的燈火樓臺,聚焦於另一個浩渺杳然的時空,書城相映,今昔合一,對兩者的感覺都會被提升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
西安尋面第一彈:
剛下車,就在勞動路隨便進了一家普通的泡饃館,湯濃,肉爛,饃要自己掰。我一直認為:那種街邊無名小店,而不是榜上有名的網紅店,代表一個城市真實的餐飲水平。
西安尋面第二彈:
第一次吃到傳說中的胡辣湯,不是特別對胃口。肉夾饃鮮香帶汁,很有嚼勁。
西安尋面第三彈:
關中老碗的三合一褲帶面。像漢唐一樣悠久,像秦川大地一樣寬廣,像關中民風一樣醇厚,像貴妃一樣豐美,像華清池泡溫泉一樣酸爽……以前我曬面的時候常有陝西朋友說你那也叫面,現在能夠理解了。
西安尋面第四彈:
換了一種河南胡辣湯,濃烈醇厚,蘸各種餅吃非常可口。
西安尋面第五彈:
西安鐘樓飯店裡面的西安飯莊,匯集了很多西安小吃,圖中依次為:臊子麵,燴菜,肉夾饃,牛肉餅,麻什,金線油塔,柿子餅,葫蘆雞,蕎面餄烙。
這是西安非常有名的飯店,如果你想一次性把西安的代表性食品嘗個遍,這是一個快速高效的解決方案。
西安尋面第六彈:
與著名科幻作家@寶樹 在乾州食府共進乾州酸湯麵。
@寶樹: 哈,服務員說能吃八十八碗就免單,可惜我們兩個加起來都吃不到……
西安尋面第七彈:
老白家水盆羊肉,湯醇,肉香,餅厚,太好吃啦!
帶路的本地朋友確實說以前的餅是現烤的,現在省事從外面進了。但牛羊肉和湯不錯的。
西安尋面第八彈:
永明岐山面,友誼西路和勞動南路交界處。此店東鄰西北工業大學,所處位置在唐代叫光德坊,東北隅是京兆府公廨,旁邊是慈悲寺。在兩者之間,夾著一處不起眼的偏院,本是孫思邈的故宅,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這裡是唐代反恐CTU……呃那個「靖安司」的總部。
在這家店吃麵,面本身不重要,關鍵是邊吃邊靜靜地體驗從隔壁傳來的唐代最高反恐機構森森的殺氣。
西安尋面大彩蛋:
你坐在餐桌旁拍麵條
吃麵條人在邊上拍你
推薦任何一個去西安的人,帶上《長安十二時辰》去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