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長安十二時辰》,想穿越去長安吃吃吃!

2021-02-12 瓷母的微笑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雷佳音的吃播也火了!《長安十二時辰》頭幾集就帶大家見了好幾樣長安美食,比如胡餅、水盆羊肉、水煮羊肉、烤串串、葡萄美酒、火晶柿子,眼尖的小夥伴還能看見羊肉泡饃!嚯!真香。世上怎會有雷佳音這樣如此清新脫俗的男子!吃的毫不做作,看的人胃口大開,垂涎三尺,真巴不得立馬穿越到唐朝,在偌大的長安城裡逛吃逛吃逛吃逛吃。 

長安位於西北地區,麵食種類豐富多樣,劇中的胡餅、月牙餅、餺飥都讓人胃口大開。

胡餅,沾個胡字,當然是從西域傳過來的啦!劇中的胡餅呈圓形,中間扁邊緣鼓起,狀似新疆的「饢」。然而胡餅卻並不僅僅指新疆的「饢」,「胡餅」這一名詞最早是出現在漢書《釋名疏證》中:「胡餅,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原文大意是說:胡餅的特點就是很大,上面還有胡麻。胡麻就是現在的芝麻,是當時有名的油料作物。

《續漢書》稱: 「 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後董卓擁胡兵破京師之應。」可見胡餅在漢代已非常受歡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胡餅已逐漸成為人們常食用的食物。

《晉書》記載:「王長文州闢別駕。陽狂不詣舉, 州追求, 乃於成都市, 見蹲地齧胡餅。」

到了唐朝,京師長安盛行胡餅,這一點在眾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提及:白居易《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寫道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今天的西安城內已經看不到「胡餅」了,倒是牛肉餅、饢和各種其它的爐餅比較常見,在他們身上,說不定能夠看到當時胡餅的影子,供人們想像一下當年新鮮胡餅面脆香酥的滋味。

再來看一下餺飥吧!什麼是「餺飥」?漢《方言梳證》中說:「餅謂之飥,或謂之餦餛」,「餺飥餅屬」。

北魏《齊民要術·餅法》:「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明人蔣一葵《長安客話》卷二《皇都雜記》載:「水瀹而食者皆為湯餅。今蝴蝶面、水滑面、託掌面、切面、 掛麵、餺飥、合絡、撥魚、冷淘、溫淘、禿禿麻失之 類是也。」

說白了,餺飥就是湯麵片,唐朝人也叫湯餅、索餅、水溲餅、不託,比較像今天吃的貓耳朵,據記載,在唐朝, 「貓耳朵」有放豬油蔥花的陽春「貓耳朵」,還有方雞肉鴨肉的「貓耳朵」,還有薑汁「貓耳朵」、茱萸「貓耳朵」,口味和今天真是大不相同。

肉這種東西,無論是水煮還是燒烤,都很好吃 唐朝,胡風盛行,吃的肉食都比較粗狂,在長安,最常見的烹飪方式就是、還有。由於唐朝禁止宰殺耕牛,所以當時主要的肉類是豬肉羊肉,人們經常吃的肉則是羊肉:唐朝四品五品官員每個月給九頭羊,三品官員每個月十二頭羊,只有二品以上官員及親王才能分到豬肉。 

唐朝水煮肉,主要代表便是張小敬吃的水煮羊肉了!劇中吃的水煮羊肉,大塊的羊肉煮的酥軟香爛,張小敬手起刀落就是一大塊肉。啊!雷佳音那小手兒,怎麼就那麼會切!你看這一刀刀的,手起刀落,可他就是不給我!我可真是太委屈了。

至於烤肉,要數劇中曹破延回到大本營後,狼衛們圍坐在火邊烤著的串串,這一幕真是看得我心急又嘴饞,一邊想著「曹破延你活該!還我焦遂焦遂!」一邊又想著:「嘿呀烤個串串怎麼還要給個特寫?實在過分。」

第二集出現的烤串

蒸肉的做法劇中沒寫,不過唐朝的蒸肉主要是將新鮮羊肉或豬肉蒸好後,用竹刀切片,再撒上胡椒去羶,或蒜蓉增香,再澆上杏醬調味,直接開吃。由於蒸肉不直接與火焰接觸,比較符合漢人的飲食衛生習慣,所以再很長一段時間裡,蒸肉都是宴會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硬菜」。

劇裡何執政跟張小敬嘮嗑時煮的茶飲、焦遂用鸚鵡螺酒杯裝的美酒,看起來都十分風雅啊!不過在唐朝,喝茶和喝葡萄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隋唐的飲食風俗大多繼承了北朝,北朝比較流行乳製品而不是茶,所以在唐前期,普通人家是喝不起茶的,直至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喝茶的習慣才在大唐流行開來,不過當時很多人喝茶時,習慣往茶裡加入蔥、姜、花椒、陳皮、薄荷、大棗等一系列輔料,就算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輔料,也一定要有鹽!所以那時的茶,保準是鹹的,至於何執政這種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風雅喝茶法,還得感謝一個人——茶聖陸羽

關於應該怎么喝茶,怎么喝好喝,陸羽在《茶經》中講了一堆,總之,改良後的茶,茶色清亮,香味醇厚,雖然還是要加鹽,但是跟之前那些亂七八糟的茶湯比起來,實在是好了太多。

在這裡我要向愛喝茶的小夥伴推薦陸羽的《茶經》,這本書是唐朝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闢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第四集出現的煮茶

劇中被倒掉的葡萄酒著實讓我心痛,小時候背過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一直讓我覺得葡萄酒是無價的寶貝,《博物志》中也記載:「西域有葡萄酒,積年不敗,彼俗雲,可十年飲之,醉彌月乃解。」可以看出葡萄酒珍貴醇美,而曹破延就這麼倒掉了?太過分嘞! 

《漢武帝外傳》曰「西王母下降,帝設葡萄酒,魏文帝雲,葡萄釀以為酒,甘於麴,麥善醉。」從這可以看出古人對葡萄酒喜愛非常,但苦於無法自己釀造,只能從西域購進成品,所以在唐以前,只有達官貴人能夠享用。

將葡萄酒引入並得其製造方法是在唐太宗平定高昌後了,史載:「及破高昌,收馬乳蒲桃,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帝自損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堤盎,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唐國補史》中記載:「酒有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蒲桃,嶺南之靈溪」。

可以看出當時唐朝已經可以自主釀造葡萄酒了,正因如此,「平民百姓」焦遂,才能給曹破延一杯葡萄酒,讓他暖暖身子,不過最後這杯葡萄酒卻被倒掉了,太可惜了!

第一集出現的葡萄酒和不識貨的曹破延

「再也沒有比長安城更偉大的城市了。」在這個熱鬧的暑假,《長安十二時辰》無疑是國產劇中的一匹黑馬,導演說,他想通過這個電視劇向大家展示唐朝人的一天,所以步步考究,處處較真,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也很讓人滿意。有人可能沉浸在這部劇帶來的繁華盛景中,想近距離接觸它,那麼不妨去西安看一看它的古都風景,嘗一嘗它的石榴柿子,說不定能夠從今天亂七八糟的城市規劃中找到當年唐長安城的影子。

相關焦點

  • 如何吃上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火晶柿子?
    張小敬在路邊攤吃水盆羊肉,右相府裡準備的則是蒸豚、剔鴨和緋羊 丨《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男豬腳張小敬堪稱長安第一吃播達人,在主角buff的加持下,西北名吃水盆羊肉和臨潼特產火晶柿子幾乎成為了「十二時辰美食吃播博主張小敬在線為您表演嗦柿子丨《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果然在我們這個吃貨的國度,比起長安城的治忽興衰,水盆羊肉和一嗦爽歪歪的火晶柿子才是真正的焦點!
  • 張小敬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吃的美食,唐朝時期真有嗎?
    盛唐裡能讓人饞出口水的美食如果你不知道盛唐下的美食有多驚豔,你可以參考《下長安十二時辰》,看下能否打動你的食慾,特別是看張小敬吃唐朝裡的美食,不由讓人食慾大增。那這些美食有哪些呢?2.水盆羊肉,聽其名意其會,在當時水盆羊肉之所以出名,以及看別人吃都能嘴饞,就是因為水盆羊肉以器而聞名,它拎出來後,可店宰,可自己手動小切,因此,剩下的湯還衍生出了以賣羊肉湯的店鋪,而賣水盆羊肉的店,就是用水盆裝呈羊肉擱水盆裡,賣時在按照顧客的需求均切。
  • 《長安十二時辰》,看完我就震驚了!
    連追四集《長安十二時辰》之後的當天,我做了一個極美的夢。
  • 長安十二碗面
    一路車水馬龍,火樹銀花,流光璀璨。走到友誼西路交界的廣場,西邊是西安計量院大樓,西南是高新電子市場,南面「一品足軒」四個大字燦爛四射。東邊「永明岐山哨子面」的招牌金光閃閃。此店東鄰西北工業大學,所處位置在唐代叫光德坊,東北隅是京兆府公廨,旁邊是慈悲寺。在兩者之間,夾著一處不起眼的偏院,本是孫思邈的故宅,在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中,這裡是唐代反恐最高指揮中心「靖安司」的總部。
  • 跟著《長安十二時辰》去覓食,走進舌尖上的西安,盤點地道美味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我選擇給自己降溫
    談出圈 新聞晨報:寫作至今,你有不少暢銷作品,《古董局中局》更是粉絲無數,但一直到《長安十二時辰》,一下子火出了圈。你覺得是什麼因素推動了出圈? 馬伯庸:我沒有特別去想過這事,我覺得寫作還是一件相對純粹一點,寫出讓自己滿意的好故事。
  • 打卡微縮版長安城 西安曲江再現「長安十二時辰」
    若說2019年最火的劇,莫過於《長安十二時辰》。劇中張小敬最後離開了長安城,深藏功與名。你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又是一年上元節,張小敬因懷念上元盛況,決定回城賞燈。在路上他撿到一把團扇,團扇翻至背面只見是一唐仕女圖,圖中女子伸手像是要與畫面外的人牽手。
  • 《長安十二時辰》,一部值得三刷的國產神劇,細節篇
    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不僅有著無比燒腦的劇情,諸多精緻真實的細節,同樣讓人眼前一亮。劇中呈現的各種服裝、道具,甚至街頭巷尾的小吃,都無比真實,且讓人心神嚮往。精美的場景、服飾《長安十二時辰》主創人員的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也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
  • 《長安十二時辰》拍得好,但看得累
    這樣看來,富庶、繁華、人口與文化多元化的長安,且還是政治權力的中心,的確是產生偵探題材的好土壤。   不過,與「狄仁傑系列」和《妖貓傳》不同的是,《長安十二時辰》很有現代性,它基本上就是套了一個唐朝的外殼,講述一個反恐的故事。小說中,恐怖分子一開始是突厥人,突厥武力上打不過大唐嘛,就想在上元節這一天搞點恐怖活動,弄點火災爆炸什麼的。
  • 長安十二時辰:小人物漂在長安,沒有背景該怎麼辦?
    看了長安十二時辰,一直覺得壓抑。本來以為是懸疑,看了發現是屬於小人物們的史詩,將鏡頭聚焦到長安城裡的那些蚍蜉,螻蟻們。鯤鵬們看不見蚍蜉們,他們是張小敬,聞無忌,崔器,丁老三,崔破延,徐賓等等。哥哥知道在邊塞當兵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想辦法幫他調回長安。為此甚至去走私,花了大力氣把崔器調回長安,在新組建的靖安司裡給崔器找了一個差使。在長安城,旅賁軍不像右驍衛,龍虎軍那樣耀眼,但對於剛剛進入長安的崔器來說,已經足夠了。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子民的驕傲與哀愁
    知道過去從何而來的人,才能知道將要往何處去。但我國近來多將古裝歷史作為玄幻、愛情偶像劇的陪襯,也就逐漸消弭了歷史厚度,讓人失了興趣,以致於近年來沒什麼能在記憶裡留下痕跡的歷史好劇,直到去年年中上映的《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借名美劇《24小時反恐任務》的盛唐群像劇出現,讓我久違的燃起對話和求知的欲望。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簡介
    張小敬,在西域當了10年的兵九年不良帥,狠辣毒絕,殺人無算,坊間稱呼他為五尊閻羅,之後他憑藉戰功當上長安一個區的捕頭,在長安三教九流通吃,是一個粗獷的孤單英雄。 他在得知狼衛想要迫害長安百姓後,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找出狼窩,然而在找線索的期間,他之前手下的人不是很理解他,幾乎都背離了他,跟他劃清了界限,他帶著一腔熱血孤膽前行,最終和李泌一起護住了長安。
  • 《長安十二時辰》動畫版預告首曝,網友:我還不如直接去看電視劇
    導讀:繼雷佳音、易烊千璽等主演的網劇之後,馬伯庸的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又要被改編成動畫版啦!在近日公布的七月電視動畫備案中,出現了《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共12集,每集20分鐘。但是在看過動畫版《長安十二時辰》的首部動畫預告之後,網友們表示:我還不如直接去看電視劇呢!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長安十二時辰》終極解密:檀棋為何留下
    《長安十二時辰》的結局,出乎了張小敬的意料。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張小敬一聲「後會有期」,便頭也不回地走掉。在他身後,李必和檀棋注視良久。後來李必問檀棋,你還在看什麼?檀棋答非所問地說,長安的太陽真美。
  • 「精剪版」《長安十二時辰》登廣東衛視
    該劇講述了唐朝天保三載上元節前夕,繁榮昌盛的長安城面臨空前危機,長安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臨危受命,與天才少年靖安司主腦李必(易烊千璽飾)在十二時辰內攜手拯救長安城的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此前曾在視頻平臺上線,豆瓣評分高達8.3分,居2019年國產古裝劇豆瓣評分榜首位,網友給出了「近年來不可多得的良心劇」等高度評價。
  • 精簡版《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崔器,一個小人物的夢想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這還是花費了很多心思才得來的。《長安十二時辰》崔器長兄,崔六郎聖人禁止私販珍珠,導致物以稀為貴。崔六郎以羊腸裹珍珠吞下,瞞天過海,十數次,錢便有了。他與崔器,一介農夫,從鄉下來到大唐最繁華的長安,想要立足,太難,難到連命都搭上,也未如願。但是,他們是真喜歡長安,更想留在長安。
  • 《長安十二時辰》姚汝能發布「不退令」,搭上前程守長安
    近期大火的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已經播了大半了,馬上這24小時就要過完了。保護長安的安危還沒有結束,李必依然率領著靖安司和張小敬一起在與背後的敵人做著鬥爭。《長安十二時辰》很真實,不像以往看過的國產英雄劇集那樣,過度誇耀英雄光輝。
  • 伊斯《長安十二時辰》上演高難度跑窟
    目前,《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憑藉懸疑吸睛的劇情、精細考究的道具以及生動真實的人物收割眾多好評。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雷佳音看了都流口水,這些西安美食承包了《長安十二時辰》!
    最近的朋友圈被《長安十二時辰》給刷了屏豆瓣10萬人,打出8.6的高分可以說是當下的爆款了匯客君自然也要跟上潮流追起劇來本以為看的是古代版「西安反恐24小時」的故事結果....這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無論是麵餅夾醃蘿蔔就羊肉湯吃,還是直接將麵餅掰成塊放入湯中泡著吃,都是絕美的。看張小敬吃的這麼香,不少彈幕直呼「這是一檔美食節目吧!」羊肉燉出的清湯,香氣逼人,若是冬季來上一碗驅寒暖身,舒爽得很。火晶柿子吃完水盆羊肉,再來兩個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端上來圓溜溜紅澄澄,誘人的很。
  • 「長安十二時辰」告訴你「油錘」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這是永興坊看到的「油錘」,說是「油錘」,我覺得就是平常吃的麻團,這樣叫大概是受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影響,覺著這樣叫自己是個長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