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0:一次穿越疫情的藝術顯形

2020-12-23 中國民航雜誌

公元 2020 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

「顯形——鍾飆的圖像世界」是我今年的第三次個展。經受住了疫情考驗的武漢煥發出勃勃生機, 10 月 16 日下午,合美術館人頭攢動,迎來了四個藝術展的同時開幕。如同洩洪,釋放人們積壓了大半年的藝術熱情。其中,我的油畫《公元2020》首次亮相。面對這件巨幅作品, 1月 20 日那個遙遠的中午在我腦海中浮現了出來……

2020年1月20日,作者拍攝的北京飛往武漢航班的機窗外,浩瀚蒼茫。

我從北京到武漢的飛機舷窗望出去,天地褪去了顏色,2小時的航程,仿佛經歷了一場星際穿越。下午,武漢合美術館柯明陪我看完場地,我們準備在入住的酒店晚餐,遇上一單位年會,門口雖還有位子,但怕吵,換到了清靜的西餐廳。後來才知道,世衛組織的專家也是20日到的武漢,當天,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會人傳人。第二天,我與執行館長魯虹匆匆開完會去了機場,登機離開 42 小時後武漢封城。我只能默默為這座城市的人們祈禱。

今年我的「鍾飆 顯形」展,原計劃3月19日於德國哈根的奧斯特豪斯美術館開幕,然而,1月27日大年初三,德國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是亞洲之外第一個人傳人感染的病例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歐洲卻漸漸起勢,未來充滿變數。試著問了美術館,答覆是開幕時間不變。是啊,憑預感去問確定的計劃,顯然不合時宜。展覽執行、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創始人任戎將工作穩步推進,我也表達了不管結果如何一定去德國的決心,一年半的準備和多方共同的承諾,不允許我們先於德國的政策撤退。撲朔迷離的前方,每條道路都有不同的風景和命運,所以不管發生什麼情況,均構成新的生存條件,抱怨和悲觀是沒用的。順勢而為,不斷根據現狀和願景來規劃新的行動方向,是主觀能動性可以涉及的領地。本著這樣的態度,我們3月11日出發去德國,擁抱未知。

「鍾飆-顯形」展現場,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

3月13日下午3點,哈根的個展提前布置完畢。5點,美術館突然接到了北萊茵州政府暫停開放的通知。石頭落地,我釋然了!如果真在6天後開幕,事態將更為嚴重,勇敢和熱情在新冠病毒面前不堪一擊。接下來的時間,我只能抓緊拍照,為線上展出提供支援,在網絡世界讓觀眾先睹為快。遺憾的是,伴隨展覽的延期,另一個潛行的口罩計劃沒能實現——我出發前畫了幾十個各種笑臉的口罩準備開幕時分發,一方面用來提醒病毒的威脅,用幽默消除西方民眾對口罩的反感;另一方面也保護到場觀眾的安全。

我為計劃擱淺高興,為德國政府對疫情的重視而欣慰。最初,我擔憂開幕不能如期舉行,隨後萌生用口罩計劃來平衡安全和消除隔閡的想法;內心暗自希望延期,再往後,口罩計劃的痛點和笑點被疫情大爆發所淹沒,戴口罩成了防疫規定。任何行動,時機非常重要,時機的兩頭連接著的,一邊是顯形前的內在世界,一邊是顯形後融入的外部世界。

機票改籤被拒,只好與團隊討論德國的旅行計劃,過程中我覺察到大家的擔心,突然意識到:我可能輕敵了!決定哪兒也不去之後,看到所有人都舒了口氣,我為自己的輕敵道歉!接下來,在超市買食材,我們主動隔離在暫停開放的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這時,防疫的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月18日晚,默克爾發表電視講話,強調這是德國自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嚴峻挑戰,應對疫情需要所有德國人的協助和共同努力。3月19日,大街上終於看見了戴口罩的人,響應政府號召,波恩市中心開始關門閉戶。3月20日,告別的時刻,疫情風暴才剛剛開始……

3月20日,鍾飆穿著簡易防護裝出發前的告別,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這時,大量航空公司已經停航,除了國航的櫃檯,法蘭克福機場空空蕩蕩。在CA932的登機口,不少中國人穿戴著全副武裝的防護服、雨衣、橡皮手套、護目鏡……機上為了防疫空出很多位子,這飛一趟虧一趟的航線,體現了國航乃至這個國家的擔當。

3月20日,法蘭克福機場的國航櫃檯。

回國後,我們的隔離生活就開始了,由於撰寫鳳凰藝術約稿的疫情穿越記,過得很充實。一日三餐送到門口,酒店還建了一個100多人的體溫匯報群,每天匯報兩次,群裡不少90後留學生,真實、幽默、心懷感恩,還在群裡給酒店員工發紅包,人性的善在相互激發。入住第二天,收到一束玫瑰花和「歡迎回家」貼紙;還有一次,從門縫裡塞進來一隻千紙鶴。這樣的細節讓人與人的關係發生轉變,從隔離與被隔離,轉向共同面對考驗,團結一致才能過關。

4月3日,鍾飆出院前護士的告別,北京小湯山醫院。

我經歷了三次隔離,從武漢返京、員工回來復工以及最後的這次——測了 80多次的體溫,終於突破上限發燒了,體溫達到 38.7℃。去武漢已太久遠,我迅速回憶了一遍德國的經歷,雖然沒戴口罩,但與人保持了距離,握手和摸過東西後都洗了手,新冠病毒應該沒什麼機會啊!不過不管怎樣,一旦中招就是失敗!發燒後我一夜未眠,甚至想到了死亡。120急救車把我送到了小湯山醫院。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虛驚一場之後,這趟疫情穿越之旅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難以迴避的思考和創作背景。新冠疫情從無到有,再到全球大爆發,是一場能量世界的聚變,打亂了世界原有的秩序,局部和整體之間的平衡點不斷發生變化,深刻地拷問人性和制度。病毒和人類進化到今天,為捍衛各自的生存展開博弈,強勢重塑了我們的現實世界。病毒是看不見的,但它對現實的改變卻是看得見的。如何用藝術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和重構?是一個巨大的課題。

《能量世界》 196 x 494 cm 紙上水墨、丙烯 2020

《共同體》 196 x 496cm 紙上水墨 2020

5月19日,德國的美術館重新對外開放,「鍾飆 顯形」展也隨之與觀眾見面。得知了我的經歷和創作意圖,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專門拿出兩個天光展廳,預留給我還沒開始創作的作品,這成了我創作的強大催化劑。生命和宇宙的複雜運行系統是怎樣影響人類社會的?當下又是如何從歷史與未來兌現的?我長期的追問和思考在這次疫情中似乎有了回聲,創作中把疫情期間閃現的生動故事與自然人文景觀結合起來,使我獲得了更大的背景,從而超越了當下視角而與更遠的時空相連,甚至遠到了宇宙深處。為了國際運輸方便,我首次嘗試在巨幅宣紙上創作水墨丙烯作品。

6月26日,兩張巨幅紙上作品《能量世界》《共同體》成為率先在歐洲美術館亮相的新冠疫情題材作品。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館長泰豐 貝爾京說 :「這幅紙上巨型畫作是對當前新冠疫情所做的首次嚴肅的藝術表達,這是一幅歷史性作品。」哈根市長埃裡克 舒爾茨親自撰文,由市長辦公室向德國各大主流媒體推薦。

左起:哈根市長埃裡克·舒爾茨、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館長泰豐·貝爾京。

9 月 26 日,展覽「鍾飆——顯形」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可惜我仍然不能到場。許多熱情的德國觀眾參加了我的開幕式,他們戴著口罩、相互間隔 1.5 米,由於限流,不少人排隊等候。波恩市長斯依丹、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前館長榮特等嘉賓紛紛到場致辭。泰豐 貝爾京當場宣布 :「鍾飆在哈根的大型紙上作品延長展出至11月15日,以此來遙相呼應十月份在武漢合美術館舉辦的『顯形——鍾飆的圖像世界』大型個展。」由此,我的「兩國三城記」得以聯袂登場。合美術館館長黃立平說 :「合美術館鍾飆的『顯形』與其德國的兩個同名個展一起,共同構成了 2020 年具有代表性的中德藝術交流計劃。在當今世界民粹主義、單邊主義甚囂塵上的背景下更顯得全球化與文明互鑑的意義非凡。」

顯形 350 x 900 cm 布面木炭、丙烯 2008

2008年,我的上海個展主題首次使用「顯形」,提出了「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經過時顯形」,作為一種理念,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當成一個整體來看並不難,事實上,它們從來就沒有分開過,難的是我們看不透這個整體。那一年成為我藝術的分水嶺,觀察、思考和表現的重心從對「經過顯形」的現實關注,轉向對「早已存在」的本質探尋。

「顯形—鍾飆的圖像世界」展覽現場,合美術館,武漢

12年過去了,我在無數次顧此失彼的選擇中,逐漸形成了「以形顯態」的藝術創新方法論 :風是看不見的動力,雲是風的顯形,風起而雲湧。可視世界與無形世界有著密不可分的「形態」關係。「態」是事物內在的普遍聯繫和潛行動能,永不停息地潛移默化 ;「形」是「態」在具體時間和空間中聚合的外貌,藝術家通過對「態」的覺悟、感知,進而表達,從當下切開時間,來釋放現實深處隱藏的形態。時過境遷,態變形隨,這一永續的動態過程既是創新的有效機制,也是作品的意義來源。

《寒武紀》 200 x 580 cm 布面油畫 2020

過往的序章,奠定了挑戰大製作的堅實基礎, 400 x 900 cm 的畫布要承載太多東西,生活浩瀚的潛在關聯、豐富的劇情層次以及不息的澎湃動力,不是藝術作品可以比擬的。藝術創造的作用在於,拓展新的視角,不斷解碼生活本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魔力。雖然連續作戰已是筋疲力竭,但當我的疫情經歷、認知思考和創作方法匯成的唯一性,在 2020與武漢這座城市聯繫起來,就仿佛接通了電源,滾滾湧向預期中的必然結果,勢不可擋。

《公元2020》創作過程

當作品畫到八成時,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中間的大口罩只留下輪廓,內容換成藍天白雲。我徵集了數百位觀眾或專家的意見,支持大口罩的佔46%,偏愛天空的有 54%。萬般糾結中我突然發現,站在今天的視角,全球正處於疫情災難之中,口罩無處不在,而天空的出現將畫面帶向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獲得更多的偏愛就不足為奇了;但是,許多年以後,疫情不復存在,從10年、20年或者更久遠的地方回望這段歷史,只有口罩才能喚起共同的視覺記憶,代表這個年代,未來的視角就這樣粉碎了平衡。雖然已經做出了選擇,但我仍然相信,另一個方向的終點已經發生,等在那裡的,是永恆的天空。

作品畫到八成時,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中間的天空為電腦效果圖。

這不僅僅是一次藝術的顯形,更是命運和時代的共振,能量對現實的重塑。所有的可能性和結果之間,雖然有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但卻是同步發生的,一旦選擇某種可能性,經過時間和空間,就會抵達早已同步發生的對應結果;而沒有被選擇的,則形成與我們並存的看不見的平行時空。所以每個選擇,都是一次平行世界的切換。

《公元2020》 400 x 900 cm 布面油畫、丙烯 2020

除了個人命運,藝術創作的過程也是如此,合美術館6、7號廳的玻璃展櫃裡,就有平行世界的蛛絲馬跡 :數百張草圖、效果圖、爛尾圖,以及被覆蓋的過程,隨機堆放其中。它們是曾經路過的證據,也是時空切換的錯過,雖然不再繼續顯形,卻仍然與各自的終點量子糾纏。這些「未成之象」與牆上展示的「已顯之形」互為平行世界,互鑑命運算法。

展櫃裡的「未成之象」與展牆上的「已顯之形」。

@合美術館,武漢

《海市蜃樓》 400 x 1800 cm 布面丙烯 2009

每個當下,都連接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和它們的相互關係,但生命個體受到感知的局限,只能接收到極小部分,這部分就叫現實。所以,每個平凡的時刻,都是由背後無數的不平凡決定的。

萬古開今,顯不顯形都存在。

以本文發表於《中國民航》雜誌2020年12月刊

中國民航雜誌

微信號 : CAAC-MAG

新浪微博:@中國民航雜誌

相關焦點

  • 「共渡——公元2020抗疫影像展」開幕暨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啟動...
    9月27日,「共渡——公元2020抗疫影像展」作為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的首個展覽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南廣場舉行開幕儀式,標誌著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北京國際攝影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政府主辦,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圖片集團、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女攝影家協會、中國通信攝影協會協辦,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國際藝苑攝影基金會負責執行,人民日報人民文旅作為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年度官方合作媒體。
  • 閻志:公元2020年代
    閻志:公元2020年代 2020-04-22 1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走進城南熱銷樓盤融創公元2020 逢開必罄
    這就是融創公元2020。這就是融創公元2020。融創公元2020位於城南,是融創進入弋江區第一個樓盤,周圍配套較為成熟,而且融創公元2020的價格在蕪湖市面上並不算高的,可以說是性價比高。融創公元2020進入蕪湖的時間已經比較長,工期進展順利,在沒有見到工地之前,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營銷中心。
  • 公元2020年至2021年丨庚子年劫--新冠肺炎疫情
    2021-01-13 21:14:27 來源: 潤土走心篇章 舉報   公元
  • 雅昌月度(2020年3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遷徙時代》 2020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陳志光-龍蟻變》個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遷徙時代》 局部 2020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遷徙時代》 2020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龍蟻變「作為陳志光在德國波恩當代美術館的個展
  • 空——一次藝術與醫學的跨界實驗
    空—— 一次藝術與醫學的跨界實驗Void Cross——A crossover experiment between art and medicine展覽時間 | 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8日展覽地點 | 廣州市天河區臨江大道503號 T26產業園 C06 簡藏空間學術主持 | 管鬱達策展人
  • 將藝術進行到底——疫情時期的藝術家與藝術
    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能從新聞媒體上看到戰鬥於前線的醫護人員、忙於制定應對政策的政治家、奔走在各個疫區以還原事實的記者……各行各業都試圖於忙亂中搭建起「有序」的抗「疫」陣線,而那些因疫情被迫暫停展覽、寫生等藝術活動的藝術家們呢?在這特殊時期,他們是如何與藝術共進退的?
  • 張隆:疫情時期的藝術
    Multi-media on paper.50X80cm,2020.2020年7月。 請問在創作「狂墨「系列的時候,你對世界上各種邊界,比如階級、種族、性別、信仰、民族等有沒有什麼個人的看法? 現實社會的邊界客觀存在,最近美國發生的種族衝突就一個證據。美國黑白種族之間的仇視重來就沒有解決過!
  • 敦煌藝術的古今穿越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之下,中央美術學院聯合北京市總工會和敦煌研究院於2016新春之時推出大型藝術展覽「穿越敦煌
  • 穿越「雲端」 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舉行
    相關連結:              2020年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開幕                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開幕 民俗文化走上「雲端」                屈原故裡湖北秭歸端午祭:兩岸屈氏後裔「雲端」連線              穿越「雲端
  • 2020上海市舞臺藝術作品評選揭曉,來看看文藝界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昨晚,伴隨著上海京劇院作品《解放日》的登場, 2020年上海市舞臺藝術作品評選展演(小型作品)頒獎晚會在上海虹橋藝術中心精彩亮相。圖說:上海京劇院作品《解放日》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卻絲毫未減退,文藝創作舞臺上碩果纍纍。
  • 疫情之下,近期全球藝術事件回顧
    經過近3個月的全民抗疫,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很不幸的境外疫情卻不斷在快速的擴散蔓延。這種態勢之下,藝術圈面臨著一個比之前更加龐大的嚴峻的考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近期國際上發生的一些藝術事件。
  • 歐冠十六強出爐,本屆最大黑馬已經顯形!
    歐冠十六強出爐,本屆最大黑馬已經顯形! 2020-12-10 12:55  翼下之風9871 本賽季歐冠聯賽最後一輪剩餘小組賽北京時間昨晚凌晨全部結束
  • 1862時尚藝術中心發布2020演出季
    4月17日,是1862時尚藝術中心原定的2020演出季開幕演出——《神奇理論》的首演日,按照原計劃,這一天也將是他們對外公布新一季演出內容的特殊日子。因為疫情,1862在一個多月前就公布取消了今年的開幕演出,同時取消的還有3-4月的所有商業活動。  融合了科技、影像、舞蹈、裝置等藝術形式的《神奇理論》混雜科學的理性、神話的荒誕和哲學的詩意,創造了一個古老又未來的美學世界。
  • 幸會長安,遊學穿越之旅,一次與歷史的美好約會
    幸會長安,穿越周秦漢唐,親歷華夏崛起之旅。秋季遊學團八天穿越之旅結束,首批德邁團友圓滿歸來,而大家也紛紛在特別準備的宣紙上,手寫下了此次活動的體驗小結。這其中有對歷史的思考,也有對導師們崇敬,更有很多思想的碰撞和人生的思考,他們親歷了什麼?又有怎樣的感想呢?
  • 太陽公元小漲8%
    朝陽神盤太陽公元,是朝陽學區房代表,數據顯示,其房價在2020年一年內小漲了7.66%,最新均價152591元/㎡!這是安居客的數據。對比貝殼成交數據,2020年12月成交一套60平太陽公元南區1居室,還是底層,成交價格920-931萬。回溯至2019年11月,一套59.56平同戶型中樓層售價為850萬元。以920-850計算,漲幅為8.2%。
  • 公元前和公元後到底怎麼劃分?公元1年,屬於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2020年即將結束,今年咱們人類社會可謂是多災多難又風雲變幻。疫情席捲、美國大選、嫦娥飛天,今年發生了太多太多足以載入歷史的重大事件。多年後人們關於今年的描述一定非常有趣。不過今天咱們不討論這2020到底發生了多少大事,而是探討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稱呼今年為公元2020年?
  • 藝術紀錄片玩兒反向穿越 古代名畫成「網紅」
    曲高和寡的傳統藝術如何更好地走進觀眾的視野?名畫背後的點滴故事如何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傳遞?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此畫怎講》《奇趣美術館》等紀錄片,通過情景演繹、古人反向穿越等方式讓原本艱澀難懂的名畫「開口」,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藝術紀錄片創作新樣式。
  • 疫情過後的藝術之旅重啟
    本周四在疫情時期關閉的雷科萊塔文化中心,在其露臺上開始了疫情後的第一次面對面的活動,從下周開始,喜歡藝術的同好們,就可以在視覺藝術室參觀露臺和展覽了。新塗裝的雷科萊塔文化中心雖然因為疫情的情況,入場還是有人員的數量限制,但是這個布市人在周末最喜歡的休閒地之一,又一次開放,使得第一個周末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前來。
  • 穿越百年的「文藝復興」,竟是完美日記的藝術試驗
    喧囂的1920,離經叛道的女性「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這是一個藝術的時代……」菲茨傑拉德用繪聲繪色的筆觸,描繪了美國1920年代真實的時代風貌。這個年代被稱為RoaringTwenties(咆哮的20年代)。當時的西方社會,一戰的硝煙逐漸遠去,人們從戰爭的創傷中走出,對幸福生活的渴望無比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