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達港之戰:葡萄牙海洋帝國的西部極限

2021-02-07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大航海時代的海上擴張?



1515年,葡萄牙人的海洋帝國已經如日中天。他們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初步掌握了印度洋各海區的控制權。但來不及品嘗勝利成果的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必須進一步編織自己的控制網絡。


然而隨著著名的徵服者阿爾布克爾的去世,葡萄牙人突然失去了開拓遠海事業的領頭羊。新的繼任者只是憑藉本能去模仿前人的成功經驗。這個草創不久的海洋帝國,也就因此開始感受到自身的極限。


海上霸權的漏洞

在阿爾布克爾的努力下 葡萄牙人幾乎控制了大半個印度洋


通過阿爾布克爾在數年任期內的努力,葡萄牙勢力已經幾乎控制了印度洋通向各海區的入口。無論是東非海岸的蒙巴薩,還是印度西海岸的一系列港口城市,再到通向太平洋的馬六甲和扼守波斯灣的荷姆茲島。


他們還將東方的總基地搬遷到果阿,用上了更大規模的港口和船塢,在亞洲本地建造了大量戰艦。通過發行殖民地貨幣的手段,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獨立金融體系。並用歐洲輸入的武器和訓練手段,開始發掘印度本土的人力資源。這讓果阿一地的戰艦數量,就曾經達到了50艘之多。


阿爾布克爾開始在印度發行葡萄牙殖民地貨幣


不過,正所謂百密難免一疏,葡萄牙人的有限兵力還是給對手以鑽空子的機會。不少阿拉伯和印度商人,開始從南洋的香料群島出發,經過馬六甲以南的亞齊蘇丹國,從馬爾地夫直抵紅海。一旦進入紅海,他們就可以避免葡萄牙巡邏艦隊的攔截。也正因為如此,阿爾布克爾克在生前一直希望能夠徹底的封鎖紅海。但他在有限的兵力與時間催促下,還是要分兵在印度、波斯灣與南洋三地作戰。長期的勞累成為拖垮他身體的重要原因。


果阿在葡萄牙人的營建下 成為了他們的東方總基地


現在,這個海上霸權的漏洞將由他的繼任者蘇亞雷斯來填補。後者將將帶著葡萄牙歷史上在印度洋地區最大規模的艦隊,攻打位於紅海的阿拉伯勢力腹地。當地長期處於埃及的馬穆魯克蘇丹勢力控制之下,經常成為穆斯林海軍襲擊葡萄牙人的基地。但通過之前的戰鬥,葡萄牙人也確信這個對手的軍事實力並不很強。


在阿爾布克爾計劃中 葡萄牙人必須保持在紅海和波斯灣的存在


驚天變局

南下埃及的奧斯曼勢力 已經打開了直接通向紅海的入口


正當葡萄牙艦隊在印度厲兵秣馬之時,控制紅海的馬穆魯克蘇丹國卻一下子轟然倒塌。這將為他們帶來一個更為強大的對手。


已經控制東地中海的奧斯曼帝國,在1516年南下敘利亞,入侵了馬穆魯克王朝的北方屬地。末代馬穆魯克蘇丹阿勒.加裡,集結了王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80000軍隊。他親自帶領他們趕往敘利亞的首府大馬士革,希望以一次戰役的勝利一勞永逸的解決很多危機。但在就是在當年,他的軍隊被更強大的奧斯人全部摧毀。奧斯曼人順勢入侵埃及,在第二年的巷戰結束後,佔領了開羅。接著,幾乎整個埃及境內都放棄了抵抗,奧斯曼帝國通向紅海的大門打開了。


謠傳中的奧斯曼艦隊 將很快兵臨印度


謠言很快在東非和印度的葡萄牙基地間流傳,一支精心準備的奧斯曼艦隊將南下進攻印度。位於阿拉伯半島西部海濱的眾多港口城市現在敘利亞淪陷後就主動投誠,成為了帝國屬地。更有消息聲稱,馬穆魯克海軍留在蘇伊士等地的艦隊,已經被新來的奧斯曼主人們接收。


葡萄牙人不得不在印度認真準備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包括了15艘大型卡拉克戰艦、10艘較小的卡拉克戰艦和遠洋型卡拉維爾帆船、1艘小型的卡拉維爾船、8艘大型槳帆船戰艦、1艘小型槳帆船以及1艘從南洋購買的中國式帆船。


葡萄牙在亞洲的艦隊由全裝帆船與槳帆船混編而成


1517年,這支艦隊從印度的果阿出發,還包括了2000葡萄牙士兵和1000名在印度沿海招募的划槳手與土兵。他們很快抵達了紅海邊緣的出海口亞丁港,恐嚇當地的統治者向葡萄牙國王屈服。亞丁的統治者在數年前就曾經被阿爾布克爾的艦隊嚇破了膽,現在他準備交出城市的鑰匙並向指揮官蘇亞雷斯投降。但蘇亞雷斯並不準備在亞丁浪費寶貴的兵力,所以他只在那裡留下了很少的守備隊與一些大炮。


阿爾布克爾克的繼任者 能力並不突出的蘇亞雷斯


接著,整支艦隊衝入紅海,直撲北面的另一個大港口—吉達。葡萄牙人得到的小道消息稱,這座城市目前疏於防範、一片混亂。如果順利佔領吉達,那麼他們的船隻將可以在異常封閉的紅海活動。甚至威脅伊斯蘭的聖地麥加。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 紅海中斷的吉達港


固若金湯的防禦

吉達並未因奧斯曼人的勝利而陷入恐慌


但在艦隊抵達吉達港後不久,一場風暴就突然來襲。結果有1艘卡拉克帆船在風暴中沉沒,另外1艘則被吹到了其他地方,同艦隊失聯。剩餘的戰船只能停泊在港口外的海域,並通過重型艦炮開始試探性射擊守衛港口的堡壘。


結果,在艦隊的一輪炮擊過後,葡萄牙人就遭到了出乎意料的反擊。看著大口徑的炮彈掉入自己旗艦附近的水裡,蘇亞雷斯不得不派出了艦隊裡的2艘小船進入內港偵查。這些小船在返回後,帶來了令人沮喪的消息。整個城市不僅沒有陷入改朝換代所引起的混亂,相反在新來的土耳其人指揮下,將防禦部署井井有條。


奧斯曼人擁有非常不錯的要塞技術


一直以善於建造海防炮臺和各種要塞聞名的奧斯曼人,沿著進入港口的航道建立了新的火炮要塞。炮臺上安裝的大口徑火炮,對於木質的戰船來說是一個致命威脅。進入吉達港的航道非常狹窄,航道的水深很淺。這就意味著大型卡拉克戰艦無法順勢攻入港口,一切進攻都需要由槳帆船戰艦的來負責。但這些船的主要武器都裝在船頭,很難進行側翼射擊。所以在入港之前,就會被布置在兩側的炮臺火力擊毀。


於是,葡萄牙人依靠著2名從城裡逃出來的基督教奴隸帶路,悄悄潛入了吉達港內部。他們以第五縱隊的方式,將很多穆斯林船隻燒毀。但這依然不能讓由土耳其人把守的要塞乖乖就犯。因為只要炮塔和城裡的守軍還在,葡萄牙戰艦就無法大張旗鼓的直抵港口。沒有了大口徑艦炮的火力支援,倉促上岸的陸戰隊也會被敵人大量殺傷。艦隊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定,進攻吉達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葡萄牙人用印度槳手驅動的小型槳帆船


但在蘇亞雷斯的堅持下,艦隊一直停泊在港口外。全軍在無休止炮戰和等待中,熬到了這年7月。嚴重的缺水與疾病,讓葡萄牙艦隊減員嚴重。他們的遠距離炮擊卻沒有在根本上撼動守軍的防禦。最後,全部人都只能撤退到了南面的卡馬蘭島,尋找淡水資源。但開始登島後,他們又發現島上的穆斯林要塞就快建造完成。


最後,為了挽回自己的顏面,蘇亞雷斯帶著艦隊向南抵達索馬利亞海岸,攻佔和洗劫了當地的澤拉城。這次失敗的遠徵至此終於算是告一段落。艦隊中大部分減員並非戰死,而是由缺乏補給與疾病,暴死在炎熱的紅海海域。


艦隊撤退後同樣在卡馬蘭島不得要領


葡萄牙人已經在察覺到自己海洋帝國的極限。之後他們不再對紅海地區抱有那麼多關注,這片外表平靜的水域依然是穆斯林世界的內海。


幾年後,另一支艦隊再次嘗試控制紅海,卻同樣因為遭遇風暴而損失慘重。計劃在當地建造要塞的材料也石沉大海。他們曾經朝思暮想的紅海戰略,基本上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整個遠海大帝國的極限只是在西部被認識到。在更為廣闊的東方世界,他們僅僅觸及到了邊緣。


推薦閱讀

夭折的蘇伊士運河:馬穆魯克王朝的崩潰與葡萄牙艦隊的史詩戰績


相關焦點

  • 帝國遺民:葡萄牙遠海帝國的東方後裔
    最後一個西方殖民主義帝國,壽終正寢。然而,早在葡萄牙士兵在安哥拉的叢林裡與遊擊隊開戰前很久,帝國就已經從更為遠方的東方撤退。僅這個過程本身,就持續了數百年之久。葡萄牙人一方面嘗試維持他們的東方據點,一方面也不得不留下許多失去母國聯繫的後裔。這些在歷史上顯得比較低調的小團體,卻總是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特殊的閃光點。
  • 葡萄牙破碎的帝國夢,昔日海洋巨人如何重塑自己的歷史與未來
    當雄性、英雄與帝國皆成以往,曾經的海洋巨人如何重塑自己的歷史與未來?近日,葡萄牙語文學大師安圖內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遠航船》,初版問世32年後由譯林出版社首次推出中譯本。這部被西方媒體譽為「安圖內斯最具野心、最具葡萄牙特色的小說」,直面「後大航海時代」,在陸地與海洋之間重建航海史觀,更濃縮了葡萄牙海洋帝國波瀾壯闊的歷史興衰,是「一部偉大的、永不過時文學傑作」。
  • 《上帝東來篇》:海洋帝國,第一代新大陸
    一八四零年之前,清帝國基本上贏得所有對外戰爭,國力強大,看起來威嚴無比,所以君主專制可以推到極限。一八四零年之後一切就變了,清帝國輸了所有對外戰爭,無盡的割地賠款,無盡的屈辱,所以威嚴丟光。中華帝國史上,從沒有一個王朝如同清朝這般如此詭異,前期基本不敗,後期一場不勝。見鬼了?當然不是。所謂鬼,不過是未知規律而已。挖不出來,就是邪門。挖出來,不過如此。
  • 葡萄牙帝國
    帝國建立(1415年─1580年)葡萄牙的崛起, 開始與15世紀的 亨利王子時代。在 阿方索五世(1443年-1481年)領導下,葡萄牙的海洋探險已遠至幾內亞灣一帶。而他更在1458年和1471年分別從摩爾人手上佔據了 摩洛哥一部份和丹吉爾等地。而其繼承人約翰二世亦在西非加納建立保護商貿用的要塞,其後這個要塞更在1637年起成為葡萄牙在西非的總部。此外,葡萄牙在1482年發現了剛果,並在1488年派遣 迪亞士繞過 好望角。
  • 新書試讀: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在古典時期和中世紀繪製於紙莎草紙和精製皮紙之上的地圖裡,世界一般被描繪為圓盤狀,被海洋環繞。美洲還無人知曉,地球的末端被無法逾越的黑暗之水的障礙分隔。古典時期的地理學家託勒密對中世紀的影響極其深遠,他相信印度洋是封閉的,從歐洲無法走海路進入印度洋。但對葡萄牙人來說,從聖文森特角看到的景象就是他們的機遇。就是在這一線海岸,通過漫長的捕魚和航行,他們學習到在廣闊海洋航行的藝術,以及大西洋風的奧秘。
  • 20個影響人類歷史發展的海洋帝國: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丨21讀書
    海洋,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過,相比人口密集和幅員遼闊的帝國大陸,我們對那些強大的海洋帝國總是缺乏認知。法國海洋歷史作家西裡爾通過對20個影響人類歷史發展的海洋帝國進行深入研究,探索5000年海上風雲史,試圖解開歷史上的國家興衰之謎,以更好地解讀當代的挑戰。
  • 【閱讀】《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20200905A.這本書寫得暢快淋漓,一兩天就可以看完,之前我讀過作者寫的《地中海史詩三部曲之財富之城威尼斯
  • 世界的臍帶03|啟航:葡萄牙帝國的冒險家們
    直到勒班陀海戰勝利後,西班牙帝國已經取代威尼斯和熱那亞,成為地中海基督世界捍衛者,掌控著西地中海的絕對海洋霸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帝國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後也獲得了無盡的財富,而如今,他們需要和葡萄牙搶佔印度洋的制海權。
  • 何以葡萄牙 600年前盛極一時旋即沉淪——讀《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
    至少,像葡萄牙這樣的「小國」是如何在歷史的角落裡突然「殺出重圍」,並一躍而上世界的中心,我們依舊對此感到費解。倒是英國歷史學家羅傑·克勞利拋棄了宏大的敘事和分析視角,而選擇一個更為細小的切口重回歷史現場,讓我們能從葡萄牙人的故事中體會良多。在《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中,羅傑·克勞利講述了葡萄牙帝國崛起初期的故事,其時間跨度僅覆蓋了1480年代到1520年代之間的不到半個世紀。
  • 葡萄牙帝國的海上花列傳(II)(上)| 左圖右史
    —— 克勞利《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葡萄牙海上帝國的故事,也就是阿維斯王朝(House of Avis)的故事。前篇提到的1415年休達之戰,是帝國擴張的起點,航海王子恩裡克(Infante Dom Henrique,1394-1460)正是從那時開始了對海洋與非洲的經營。
  • 葡萄牙帝國的海上花列傳(II)| 左圖右史
    —— 克勞利《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葡萄牙海上帝國的故事,也就是阿維斯王朝(House of Avis)的故事。前篇提到的1415年休達之戰,是帝國擴張的起點,航海王子恩裡克(Infante Dom Henrique,1394-1460)正是從那時開始了對海洋與非洲的經營。
  • 15、16世紀:葡萄牙帝國的「前半生」與「後半生」
    縱觀葡萄牙15、16世紀的歷史,可以將其分為「前半生」的陸地爭端和「後半生」的海洋徵途兩個階段。 葡萄牙的「前半生」是遠古時代至1415年之前。形成文明後,與葡萄牙王國最相關的便是西哥特人與北非摩爾人的爭端。
  • 15、16世紀的葡萄牙帝國——「前半生」與「後半生」
    縱觀葡萄牙15、16世紀的歷史,可以將其分為「前半生」的陸地爭端和「後半生」的海洋徵途兩個階段。葡萄牙的「前半生」是遠古時代至1415年之前。形成文明後,與葡萄牙王國最相關的便是西哥特人與北非摩爾人的爭端。
  • 葡萄牙帝國的海上花列傳(1)| 左圖右史
    克勞列著.陸大鵬譯.2016.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夢隱.2016.大發現紀念碑與鄭和下西洋圖卷.科學文化評論.13卷4期.宋宜昌.2006.決戰海洋:帝國是怎樣煉成的?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萬明.2001.中葡早期關係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三王之戰,葡萄牙為什麼輸得這麼徹底,只回來100多人
    1578年8月4日,在摩洛哥北部凱比爾堡爆發了著名的凱比爾堡戰役,在這場戰役因為有三個國王參加,所以也被稱為三王之戰。 三王之戰以葡萄牙阿維斯王朝國王塞巴斯蒂昂和摩洛哥前蘇丹穆泰瓦基勒為一方,現任摩洛哥蘇丹阿布杜勒·馬立克為另一方,葡萄牙一方總兵力為3萬,摩洛哥軍隊大約5萬。
  • 葡萄牙:被遺忘的帝國(上)
    撰文:覃裡雯《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一、裡斯本黃金籤證葡萄牙是多麼的沉默啊,在從歐洲大陸伸出去的伊比利亞半島那一端,她留給旅遊手冊的歷史故事不多古董書店依然隨處可見,裡面藏著牛皮封面的地理圖冊。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城市,它被凍結在昔日的夢想中,衰敗、沉默、日常的簡單快樂四處低語,但在更深的地方,憂鬱和失落感像強烈的暗流衝擊著巖層。未經炫耀的帝國故事是1481年登基的國王約翰二世,「完美的王子」,把瀕於破產的葡萄牙變成了第一個全球帝國。
  • 世界城市志;葡萄牙首都裡斯本
    公裡,處於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個歐亞大陸的最西點。(裡斯本城市景色)(達▪伽馬跨越好望角,改變了葡萄牙的命運;為葡萄牙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海洋殖民帝國奠定了基礎。)(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755年,裡斯本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裡斯本付之一炬(死亡人數達六萬-十萬人),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平分地球,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誕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人類大航海時代的偉大先行者,當然這個偉大是相對於而言的,對於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災難。但無論如何,對於整個人類而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航海使全球各大洲真正聯繫了起來,兩國在海洋上取得優勢的時間是公元16世紀。
  • 新書上架|《重新發現歐洲:葡萄牙何以成為葡萄牙》:重新認識葡萄牙
    封面新聞記者 王卉「葡萄牙是歐洲最妙不可言的國家之一。」提起葡萄牙,你想到了什麼?蛋撻、紅酒、古蹟與海洋?然而,曾經影響世界的最強大帝國,豈是這樣幾個詞可以概括得了的。天津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重新發現歐洲 : 葡萄牙何以成為葡萄牙》一書,跟隨著英國歷史學家傑裡米·布萊克的講述,讓你對葡萄牙的熱情與誤解,在書中找到源頭。葡萄牙是一個低調而不被人注意的西歐國家,然而,它曾經有過一段十分輝煌的海洋歷史。從石器時代到古羅馬,上古葡萄牙人如何被嚴酷的環境和政治制度所塑造?蘇維匯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又先後為這裡留下了怎樣的統治痕跡?
  • 從發展到興盛再到衰落 海上帝國 葡萄牙篇
    炮轟馬六甲 8月8日,葡萄牙人再次發起攻擊。旗艦海洋之花號趁著漲潮,用側翼的火炮和塔樓上的各種武器壓制要塞裡的守軍火力。另外2艘加萊戰船貼近海岸,掩護登陸部隊再次出擊。海洋之花號 戰後,馬六甲蘇丹穆罕穆德向天下無敵的大明求救,明朝沒有理他(距離太遠,超過明朝的投送兵力範圍),絕望的蘇丹退守馬六甲旁邊的賓坦島,繼續抗擊葡萄牙殖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