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恬靜自然的鄉村詩,尾句深有共鳴,寫出很多人嚮往的生活

2020-12-22 詩妹說

古詩詞之中,有一類非常清新自然的詩風,深受大家的喜愛,那就是鄉村田園詩了。對於現代人來說,整日忙忙碌碌穿梭於城市的高樓大廈之間,奔波於車水馬龍之中,日出匆匆而起,日落匆匆而回,這樣的日子過得麻木而無可奈何。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奔波於城市各個角落中的一員,勞累的工作讓人滿面蒙塵,所幸,每年還有兩個很長的假期可以用來休整,所幸,還有個在綠樹環繞的山中的老家。

今年的工作結束的晚,以至於到了今天,才終於得空回到了家。一路駕車,舒舒服服地聽著民謠,車子穿過一座座高山,一片片綠林,向著熟悉的地方駛去。心越來越輕盈,越來越放鬆。

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迎接我的是門口的綠樹成蔭,和搖著尾巴的滴滴(小狗)。鄉村的夜到了晚上才是最最舒適的。微風習習,繁星點點,安靜得好像世外桃源。也是在久違之後的安靜之中,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陶淵明曾經的感覺——

年輕的時候,便不習慣去適應世俗,骨子裡深愛著這大自然的風光。無奈卻一步步偏離了心中的方向,陷入了仕途的網中,轉眼之間,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

就如同籠子中的鳥兒思念樹林裡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如同池子裡的魚兒想念之前暢遊的水潭,對於我而言,更喜歡在南山下開荒種田的生活,守著那一份單純的快樂。

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繁雜之物,簡簡單單的有繞著房屋的十餘畝地,再加上八九間茅草屋,便足矣了。

屋後樹木成蔭,屋前桃李成排,那將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啊。遠遠望去,隱約可鄰村的屋舍,那村舍上方飄蕩著嫋嫋的炊煙,巷子深處傳來幾聲狗叫聲,桑樹上方時不時還能聽到幾聲雄雞的啼叫。

再看看這乾淨的庭院之中,沒有世俗之中的瑣事煩神,困了累了的時候,又能去靜室裡偷得安閒。

哎呀,在樊籠之中被困的久了,我今日總算又回到了這山林之間。

陶淵明的詩總如這般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感。陶淵明是個生性喜閒適的人,公元405年,在彭澤縣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掛印回家,結束了仕途生活從此在田園終老。在他的很多詩句中,我們都深刻地感受到他在鄉村生活中那種真真實實的快樂和自在。

也是在這樣無憂無懼的生活之中,養成了他淡然處世的心態,不由自主的作下《歸園田居》這組詩,一共五首,我們今天看到的便是第一首。

詩中所描繪的鄉村的風光的美好、農村生活的無拘無束,也曾經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同時從這之中,也表現出了陶淵明對於隱居生活的喜愛陶醉,以及對官場的厭惡。

在這首詩的前四句,詩人先交代了自己的個性,以及當下所選擇的道路與自己的革個性相悖,這便有了後面的隱逸。緊接著四句先以「羈鳥」和「池魚」自比,說明自己在官場中的不自在不舒服,表明心中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在心中有了嚮往之後,詩人為我們極力描繪了一幅溫暖溫馨的鄉村風景圖,有人家,有炊煙,有狗吠,有雞鳴。這真的是再樸實不過的鄉村寫照了,卻給人一種平靜又安詳的感覺,很容易讓人產生感情的共鳴。

在這樣一個自由自在的世界中暢遊,讓人不知不覺發出感慨——「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最後兩句,將感情推向了最高潮。這樣的感覺對於當下的我們,體會實在深刻無比了。

小的時候,羨慕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喜歡夜市的熱鬧和燈火輝煌的街道,當真的慢慢融入城市之中的時候,反倒更嚮往小時候和小夥伴坐在門前核桃樹下「數菠蘿」(遊戲),在暗夜裡抓螢火蟲的單純了。

人生就是這麼樣一個不斷追尋不斷失去的過程,陶淵明的灑脫和隨性我們也只能有羨慕的份,偶爾能躲進大山給心情放個假大概也算是很多人的奢望了。

那麼,你更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呢?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楊萬裡很調皮的一首詩,短短28字寫出很多人嚮往的童年,回味無窮
    他的很多詩篇中都有關於孩童的描寫,就像《閒居初夏午睡起》中就有「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之語,而在《稚子弄冰》中也有「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這樣的描寫,在《宿新市徐公店》中還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情景。而以上我所舉例的只是部分而已,由此不難看出楊萬裡雖然是一位大詩人,卻擁有著一顆成年人少有的「童心」。
  • 他歷經生活的磨難,寫下這首卜居詞,尾句讓很多人深感共鳴
    很多人也許沒有聽過元好問這個名字,但是一定讀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詞,也一定在《神鵰俠侶》之中,因李莫愁而深刻地為此句詞動容。之前寫過元好問的《摸魚兒》詞解析,我們都已經知道上面這句著名的愛情詩句是他在16歲時,因為看到殉情的大雁受感動所作,便足以看到他的滿腹才華。
  • 王維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世人最嚮往生活,其中一句爭議千年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畢竟能擔得起蘇軾一句「詩中有畫」的,世間唯摩詰居士一人而已。在「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年代,王維是為數不多無法忽視的存在。相比李白天馬行空的浪漫,杜甫悲天憫人的沉鬱,王維給唐詩帶來的,是一個「美」字。
  • 範成大很多的詩看似很土氣,有一首卻又很特別,寫出了最美的愛情
    範成大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可能是由於我來自農村,兒時一直生活在鄉下,所以對於他筆下所描寫的事物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雖然很多人認為他的詩很「土氣」,但是我恰恰認為最接地氣,儘管看似一些很普通的風景,到了他的筆下卻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範成大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他的詩清新脫俗
  • 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開篇4句就十分驚豔,打動了無數人!
    僅僅是開篇四句,就已經驚豔了很多人,也打動了很多人,這大就是屬於白居易的浪漫和深情吧!關於愛情,似乎總會有點遺憾,就比如白居易這首詩,深愛的人只能藏在心底,放在遠方,這種相思,也太苦了!《夜雨》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 王維一首平淡至極的小詩,卻寫出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退居輞川後,王維曾寫下一組六言詩《田園樂》,描寫自然山林之美與田園生活之樂,被稱為「輞川六言」。這組詩一共有七首,最為有名的是寫春天的其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紅煙翠霧,鶯啼花落,美如一幅畫卷。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如今很多人都有一些個性的籤名,其中我們最常見的一句網絡流行語是「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句話成為了文藝青年最時髦的心靈寄語之一。而我們每次讀到這句話,心中都會生發出一種美感,好似到了人間仙境,這裡沒有紛爭和困擾,只有林鹿踱步,海鯨遨遊,此情此景,讓我們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 用最樸素的語言,寫美好的田園詩,讓人嚮往讓人醉
    以前讀陶淵明的詩句,不知不覺間,沉醉於他所描繪的一幅恬靜而悠然的田園風光中去。知名美食女主播李子柒詩意般的生活,又將無數人的心從這喧囂的塵世勾回了那自然純樸、悠然自得農家愜意生活。古詩中,有許許多多描寫山水田園、農家風光的作品,其中,有這麼一首詩,詩人雖過著貧苦的生活,但是,詩中所描繪的旖旎風光,卻讓無數人陶醉。這篇文章,詩妹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首詩作。
  • 歷史上的花心詩人,卻寫出了這首經典愛情詩,尾句千古流傳
    提到唐詩,提到愛情詩,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就是元稹。對於有些人來講,對元稹的印象停留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深情上,但對更多的人來講,了解元稹一定是從「渣男」這個稱號上。再接著便是他一生中辜負最深的女子薛濤了。在元稹被公派到四川工作時,認識了當時的才女薛濤,兩人愛得轟轟烈烈、撼天動地,結果最後還是以分手結束。元稹此時拍拍屁股又回到了妻子身邊去了,卻害的薛濤孤獨悽冷了一輩子。而元稹的多情也絕不僅僅限於此。
  • 王維這首山水田園詩,優美的田園生活畫卷,意境甚是唯美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的一個詩歌作品《新晴野望》,這首詩是詩人有一次在雨後欣賞田野風光之後,有感而觸的作品。寫出了農民在下過雨之後急忙耕地的場景,表達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對田園風光的嚮往的這種情懷。整首詩是小清新的一種風格,語調輕快,緊緊的將農村雨後的農忙情節特徵描述出來,構造了一幅農村田園生活的優美畫卷,也表達了詩人較高的藝術水平。
  • 孟浩然的一首小詩,寫出千年後夢想的春天生活,簡單卻非常難的
    孟浩然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也像王維一樣,給人以清淡之感,但是王維的詩,意境是極美的且富有禪意,而孟浩然的詩,他的意境,更多的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渾然天成之美。《過故人莊》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韋應物寫給弟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道盡手足情深!
    古人說:「詩言志」,但是詩更能傳情。以手足情深為例,就有蘇軾、蘇轍兄弟是中國文學史上兄弟交往的典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年後依然能引起共鳴,溫暖並激勵著人們的心靈。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寒食寄京師諸弟》,亦是一首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韋應物之手,是韋應物恰逢寒食節即興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韋應物運筆空靈,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可以說是極盡烘託之妙,將手足情深的主題在短短4句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即便是千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能引起共鳴和感慨。《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 鄉村四月無閒人!這兩首詩,一首寫南方農耕,一首寫北方農耕
    南方因丘陵地貌,地勢不平,多為梯田,層層疊疊的極具地理特色,讓人神往。今日看到兩首詩,一首是描寫南方鄉村四月的農忙場景,一首是描寫北方田家的農事日常。在這個春耕的季節,我們可以從中找找自己家鄉的身影。《鄉村四月》 宋·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一般古代的四月正是初夏,氣溫極其怡人。
  • 為什麼乾隆皇帝的四萬多首詩,卻比不上無名乞丐的一首絕命詩?
    一個詩人,哪怕這輩子,只有一首詩問世,只要用心寫,寫出內心真摯的情感出來,能夠和億萬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這就足夠了!大家都知道,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絕大多數都是些庸俗乏味,格調低下的打油詩而已,而真正能夠拿得出手的好詩,卻寥寥無幾。比如,他的這首《詠雪》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有《孟浩然集》。【背景】這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詩,可以說是唐朝的農家樂了。孟浩然受陶淵明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都喜歡描寫鄉村田園生活,風格平淡恬靜。在這類詩中,也表達了詩人的生活追求。這裡我們經常忽略一個現象,那就是孟浩然在安史之亂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整個生命都在大唐盛世中度過的。
  • 白居易一首「奇」詩,句句別出心裁,僅用20字就寫出不一樣的雪景
    而在眾多的雪詩中,能稱得上「奇文」者並不多,而白居易的一首詩堪稱別具一格的詠雪「奇文」。今天小赫赫就與大家分享這首白居易的奇文佳作——《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練,寫下了很多經典名篇,令他在詩壇的綜合排名進入前四,僅次於李白、杜甫、王維。可見白居易在詩歌創作方面的造詣之高。他的很多作品看似信手拈來,但是在細品之下卻有著深刻的含義,就比如說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首《夜雪》。這首《夜雪》是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天所作。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意思卻截然不同!
    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書本上讓人生出敬畏之心的蘇軾,原來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是這般和藹可親、豪爽開朗。蘇軾被稱作聖人,甚至於是「坡仙」,在後世之人的眼中他是完美的文人意味著,更加是萬世瞻仰的道德楷模。觀潮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歸隱山林的人帶著怎樣的心情?王維就用一首詩寫出歸隱的心路歷程
    歸隱山林的人是帶著怎樣的心情的呢?唐代大詩人王維就用一首詩,如臨其境地寫出了其中的安然從容、悽清孤寂和淡然灑脫。不疾不徐的車馬,絲毫沒有離歸的悽涼之感,而馬車上的人,也不是那麼頹廢落魄,歸山出發的寧靜心態不言而喻。隨後,詩人進一步深入觀察途中之景,甚至心情大好地揣摩起水流和飛鳥的心情。那潺潺的流水如此歡快,好像有意結伴同遊。暮鳥扇動著翅膀,不知疲倦地飛呀飛,一路相伴,倒也讓人忘了疲倦。
  • 孟浩然田園詩清新淡雅,情真味醇,恬淡有味:陶醉在心,無比嚮往
    孟浩然生活在最為強盛的盛唐時期,加之出身小地主階級,家境殷實,生活無憂,為他嚮往和追求的隱逸生活提供了物質保障,他可以專心於是的創作了。他的詩清新幽遠,淡雅寧靜。孟浩然有志用世,無奈科舉不第,終生未仕,鬱郁不得志之後轉為隱逸致興,歸隱田園平靜淡泊的生活。從文化心理學上來說,詩人心馳神往的生活會成為詩裡一部分,詩人在詩中留戀的事情,在現實中也有實際物化。
  • 3首傷感的詩詞,哪一首能讓你產生共鳴,瞬間淚奔?
    悲傷的詩句自然會有很多,但也不是每一句都能讓人產生共鳴。我們常說,讀一首詩,要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也要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有些詩句,了解創作背景和作者的心境後,我們會產生某種傷感,但很少有人會感同身受,引起讀者的共鳴,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讀者沒有相同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