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之中,有一類非常清新自然的詩風,深受大家的喜愛,那就是鄉村田園詩了。對於現代人來說,整日忙忙碌碌穿梭於城市的高樓大廈之間,奔波於車水馬龍之中,日出匆匆而起,日落匆匆而回,這樣的日子過得麻木而無可奈何。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奔波於城市各個角落中的一員,勞累的工作讓人滿面蒙塵,所幸,每年還有兩個很長的假期可以用來休整,所幸,還有個在綠樹環繞的山中的老家。
今年的工作結束的晚,以至於到了今天,才終於得空回到了家。一路駕車,舒舒服服地聽著民謠,車子穿過一座座高山,一片片綠林,向著熟悉的地方駛去。心越來越輕盈,越來越放鬆。
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迎接我的是門口的綠樹成蔭,和搖著尾巴的滴滴(小狗)。鄉村的夜到了晚上才是最最舒適的。微風習習,繁星點點,安靜得好像世外桃源。也是在久違之後的安靜之中,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陶淵明曾經的感覺——
年輕的時候,便不習慣去適應世俗,骨子裡深愛著這大自然的風光。無奈卻一步步偏離了心中的方向,陷入了仕途的網中,轉眼之間,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
就如同籠子中的鳥兒思念樹林裡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如同池子裡的魚兒想念之前暢遊的水潭,對於我而言,更喜歡在南山下開荒種田的生活,守著那一份單純的快樂。
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繁雜之物,簡簡單單的有繞著房屋的十餘畝地,再加上八九間茅草屋,便足矣了。
屋後樹木成蔭,屋前桃李成排,那將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啊。遠遠望去,隱約可鄰村的屋舍,那村舍上方飄蕩著嫋嫋的炊煙,巷子深處傳來幾聲狗叫聲,桑樹上方時不時還能聽到幾聲雄雞的啼叫。
再看看這乾淨的庭院之中,沒有世俗之中的瑣事煩神,困了累了的時候,又能去靜室裡偷得安閒。
哎呀,在樊籠之中被困的久了,我今日總算又回到了這山林之間。
陶淵明的詩總如這般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感。陶淵明是個生性喜閒適的人,公元405年,在彭澤縣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掛印回家,結束了仕途生活從此在田園終老。在他的很多詩句中,我們都深刻地感受到他在鄉村生活中那種真真實實的快樂和自在。
也是在這樣無憂無懼的生活之中,養成了他淡然處世的心態,不由自主的作下《歸園田居》這組詩,一共五首,我們今天看到的便是第一首。
詩中所描繪的鄉村的風光的美好、農村生活的無拘無束,也曾經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同時從這之中,也表現出了陶淵明對於隱居生活的喜愛陶醉,以及對官場的厭惡。
在這首詩的前四句,詩人先交代了自己的個性,以及當下所選擇的道路與自己的革個性相悖,這便有了後面的隱逸。緊接著四句先以「羈鳥」和「池魚」自比,說明自己在官場中的不自在不舒服,表明心中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在心中有了嚮往之後,詩人為我們極力描繪了一幅溫暖溫馨的鄉村風景圖,有人家,有炊煙,有狗吠,有雞鳴。這真的是再樸實不過的鄉村寫照了,卻給人一種平靜又安詳的感覺,很容易讓人產生感情的共鳴。
在這樣一個自由自在的世界中暢遊,讓人不知不覺發出感慨——「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最後兩句,將感情推向了最高潮。這樣的感覺對於當下的我們,體會實在深刻無比了。
小的時候,羨慕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喜歡夜市的熱鬧和燈火輝煌的街道,當真的慢慢融入城市之中的時候,反倒更嚮往小時候和小夥伴坐在門前核桃樹下「數菠蘿」(遊戲),在暗夜裡抓螢火蟲的單純了。
人生就是這麼樣一個不斷追尋不斷失去的過程,陶淵明的灑脫和隨性我們也只能有羨慕的份,偶爾能躲進大山給心情放個假大概也算是很多人的奢望了。
那麼,你更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呢?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