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2013年,有人跟你說,在非洲有一個國家,它的人均GDP比中國要高三倍,也許你會無法相信,但是在非洲就是有這樣一個奇葩小國,在2013年人均GDP突破兩萬美元,但同時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這個國家就是赤道幾內亞。
赤道幾內亞雖然名字裡有赤道,但是實際上其並不在赤道上,而是位於赤道以北的非洲中西部,西臨大西洋,北鄰喀麥隆,東、南與加彭接壤。由大陸上的木尼河地區和幾內亞灣內的比奧科、安諾本、科裡斯科等島嶼組成。
在1996年赤道幾內亞領海內發現石油之前,赤道幾內亞的經濟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的出口產品是可可,其次為咖啡,長期以來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但是發現石油後該國經濟快速增長,不過,絕大多數石油收入被政府要員及執政集團掌握,因此該國國民總體經濟收入仍然處於貧困狀態。
在赤道幾內亞,僅有40%的人口可以使用自來水,而全國能夠使用電網的地區僅為20%。甚至在赤道幾內亞的落後地區還保留著非常原始的通訊方式——擊鼓傳訊,為此他們還發明的屬於自己的鼓語。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很明顯,也就是因為貪汙與寡頭現象在赤道幾內亞十分嚴重。更嚴重的是,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總統制共和制國家,所謂的選舉只不過只是一種形式。政府裡大到總統,小到各級官員幾乎都是世襲,現任總統是通過政變推翻了上一任總統也就是他的叔叔而上位的,而國家副總統則是總統的長子,總統家族幾乎佔據了赤道幾內亞的所有國家要職。雖然總統一家早已臭名昭著,但是仗著有美國撐腰在赤道幾內亞仍然過著如皇帝一般的生活。
貪汙與寡頭在非洲也許並不是什麼奇葩,但是,你想得到,赤道幾內亞的首都馬拉博並不位於非洲大陸上,而是位於一座與赤道幾內亞陸地相距160公裡的比奧科島。而實際上,赤道幾內亞的面積將近28000平方公裡,而26000平方公裡都位於非洲大陸上,而首都所位於的比奧科島僅有2000平方公裡,而且其距離喀麥隆與奈及利亞的距離要比距離赤道幾內亞非洲大陸本土更近。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總統為自己安全考慮,另一方面也是歷史遺留問題。
因為富得流油的政府與窮困潦倒的人民幾乎已經形成了對立,為此,將首都設立在比奧科島也就不奇怪了。而另一方面,比奧科島作為西班牙的殖民地,是當年西班牙販賣黑奴的中轉站,苦心經營多年,修建了大量基礎設施和豪華酒店。而實際上,赤道幾內亞在非洲大陸上的26000平方公裡土地,是當年西班牙殖民者為了給比奧科島提供物資所購買的土地,從赤道幾內亞那筆直的邊境線就可以看出來。因此,比奧科島除了土地不夠廣闊以外,其他各個方面都要比非洲大陸更好。
近年來,隨著國際油價的暴跌,赤道幾內亞的經濟也是一路下行,其人均GDP也早已沒有往日風光,到2019年,其人均GDP縮水超過一半,只有8000美元,已經不如中國。而且赤道幾內亞的石油產量日趨下降,2016、2017、2018年原油日產量分別為23.5萬桶、17.4萬桶、13.5萬桶。目前在赤幾開採石油的主要是美孚、馬拉松、歐菲爾、道達爾等美、英、法石油公司。根據協議,赤幾政府以原油償還上述石油公司的投資;石油公司則向赤幾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石油收入,作為用地費用和稅款。而這些收入又幾乎都進到了總統家族的口袋。
既富得流油又一貧如洗,這又是一個資源型國家的悲哀。
我是KIM哥,期待您的關注!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