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看完他的電影,或許每個人都能找到答案
亞洲人似乎是一個對於家庭有著特殊情結的族群了,關於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有的人認為家就是照亮回家之路的那盞燈,看到燈光亮起的時候就是家在的地方,而有的人則認為家就是做飯時候的一縷炊煙,一股香味。大家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畫面。不過日本有一位導演,他所拍攝的家庭電影被公認為是最好詮釋家庭的電影,而他本人也被稱讚為日本最好的導演之一,基本上所有看過他電影的人都可以從作品裡面找到你對於家的意義。
這個導演就是是枝裕和,他在大學裡面讀的文學,積攢下很強的文字基礎,畢業之後主要是拍紀錄片的,在95年的時候轉而去指導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一下子就入圍了很多知名電影展,獲得了很大的關注,所以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劇情片之路。他執導的劇情片感情細膩,手法成熟,所以觀賞性很高。自從08年他的第一部家庭劇情片步履不停開始,他接連拍了好幾部這類型的電影,一舉成為日本著名的電影導演。
步履不停描述的一個在日本偏遠小鎮上的一個家庭,父親是一位醫生,但是現退休在家,不過還是記掛著診所的事情,在家裡也是領導的態度,一時間沒辦法接受身份的轉化。他的妻子則是一個傳統的家庭婦女,一直照顧這一家子。他們兩人有兩個兒子,長子也是醫生,但是因為在15年前救一個孩子而過世,二兒子,也是本片的主要角色,他不想繼承家業,一門心思要去當名畫修復師,但是並沒有什麼成就,之後和一個離異帶著孩子的女人結婚了。故事就是從又一年大兒子的忌日, 大家回到老家之後發生的故事。
整個電影的劇情節奏都很平淡,描述的都是特別瑣碎的家庭互動,不管是在廚房一邊忙活一邊聊著家長裡短的媽媽和女兒,還是二兒子的妻子要來之前的緊張,和來到家中之後的拘謹和距離感,還有爸爸明明關心但是嘴硬的樣子,這些畫面你似乎都能從自己的家裡找到影子,可以找到很多共鳴。而且導演沒有特別直白的表現家庭之間的情感,而是用多處的細節來表現大家之間的相互情誼。記得電影裡面有一處是這樣的,爸爸對於二兒子的工作和生活表示不滿,但是之後卻偷偷地把二兒子妻子的孩子叫到房間裡,給他零花錢,他雖然表面上不接受二兒子的生活,但是對於這個孩子還是很和善的,看到這裡的時候,不經心裡暖了一下。
但是這個家庭不是沒有傷痛的,談到大兒子的早逝,大家都儘量避免,面對那個被救的人,媽媽還是有著抱怨,有著怨恨,因為她說,如果這麼多年連可以怨恨的對象都沒有,那我就會更加痛苦了。的確,這種痛苦是不會隨著時間的過去就消逝的,只是我們總會避免去提而已。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點還有很多,除了劇情方面,這部電影值得稱讚的還有整個作品的布光效果,因為故事發生在夏天的一個海邊小鎮,所以整個電影呈現出來的就是清爽的夏天,明媚的陽光,讓人一看就感受到沉靜的氣息。
在這部電影之後,這位導演還接連創作了多部家庭片。他的作品裡面體現出來的生活氣息應該就是我們喜歡他的電影的原因吧。我們能理解的家庭概念,從他的作品裡都能找到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