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近日,來自法國的科研團隊,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通過對野生大象的追蹤觀察,發現野生大象在天氣炎熱的時候,一天最多可以流失10%的水分,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一隻大象在一天的時間裡,就會流失慢慢兩浴缸的水,這項結果也創下了陸地動物的日失水量最高紀錄。
人類也會水分流失嗎?
說起來,對於陸地生物來說,普遍都有著水分流失的問題,人類也如此。不過,這可以從日常飲食中補充,比方說人類,在夏季的時候,人體中的水分流失,大約為體重的5%左右,當然,這是按照每天來計算的。
這也是為何很多減肥者依靠「絕食」來減肥,事實上減下來的不過是身體每天流失的水分罷了,並不是消耗脂肪的原因之一。
此外,對於戶外工作者,特別是那些從事運功工作、體力消耗消耗較大的人士來說,在炎熱的天氣裡,每天的水分流失量,大約在10%左右,也就是照比普通人會翻了一倍左右,當然,這些認識也更會頻繁口渴,對於補水的需求也很大。
不過,相較於野生動物而言,人類顯然更容易獲得和補充足夠的水分,但是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中,動物們也就沒有那麼好命了,除了被人類悉心照顧的寵物和生活在動物園中,每天有著固定飲食供給的動物,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們,正在因為全球變暖,而迎來新一輪的「優勝劣汰」。
大象或因為水分流失而「脫水死亡」
野生大象是陸地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它們也是非常聰明的一種哺乳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主要生活在氣候炎熱的地區。
大象由於體重巨大,所以,為了維持身體機能,每天都需要攝入大量的食物,作為草食性動物,大象每天會用16個小時來吃飯,根據數據顯示,對於一隻成年的大象來說,每天至少需要吃進肚子裡400多斤的食物才可以。
不過,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顯然,大象已經迎來了食物短缺,它們也沒有辦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水分。
研究者發現,非洲象在14攝氏度以下的環境中,平均每天會流失325升左右的水分,不過伴隨著氣溫的升高,當氣溫突破24攝氏度之後,非洲象的水分流失就會將近500升左右。這也意味著,它們流失的水分需要從食物和水源中獲取,否則,就會導致身體出現脫水的情況。
研究者介紹,目前非洲象的平均日水分流失量,大約在體重的7.5%左右,缺水的環境讓它們的體重減輕,對於哺乳期的母象來說,也會因為水分的攝入不足而出現乳汁減少的問題,這同樣也會影響大象的繁衍情況,這意味著,原本在地球上就數量所剩不多的大象,可能在未來會因為全球變暖而提前消失。
富水植物減少是「主要兇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象在食物相對充足的情況下,仍然會出現脫水的問題呢?研究者表示,這是因為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地球生態鏈也迎來了新一輪的「大洗牌」,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在這個階段,都無異於是進入到新的演化期。
氣溫升高導致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乾旱的天氣,這導致富水植物的數量大面積減少,而富水植物對於野生的草食性動物來說,是補充水分的最好來源之一,自然,這也導致它們無法繼續從食物中獲取充足的水分。
在這裡為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在沙漠中,駱駝是生活在非常乾旱的環境之中,不過,沙漠中的綠洲,和沙漠中的仙人掌(富水植物),卻可以為駱駝補充水分,但是如果有一天,沙漠中的綠洲和仙人掌都消失了,耐乾旱的駱駝也會因為無法獲得水分而死亡。
野生大象和其它野生動物也是如此,研究者表示,拿大象來說,野外環境中它們必須要每隔2-3天就去水源地補充一次足夠的水分,否則超過這個時間,就會出現脫水危機。
目前來看,生活在非洲南部的野生動物的水分流失情況是最嚴重的,研究者們也在找辦法去幫助它們,當然,如果從源頭上開始說的話,還是需要從節能減排,阻止溫室效應的蔓延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