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或致冷血動物壽命縮短

2020-12-14 環球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試圖釐清活體脊椎動物預期壽命受何種因素影響。最新發現表明,全球變暖可能會縮短冷血物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預期壽命。

100多年來,科學家使用「生存率」理論解釋生物體為何衰老。該理論指出,生物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越快,壽命越短。這解釋了為什麼青蛙等某些脊椎動物只有數月壽命;而鯨魚和烏龜等其他脊椎動物卻可存活數世紀。但一直未有科學家在全球範圍內對所有陸生脊椎動物進行驗證,且該理論測試的物種範圍有限。

在最新研究中,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全球4100多種陸地脊椎動物的數據,以驗證流行的「生存率」理論。結果發現,「生存率」不會影響衰老率,否認了此前公認的新陳代謝與壽命之間的聯繫。而且,研究還發現,冷血生物的衰老速率與高溫有關。

這些發現促使科學家們提出另一種假設:環境越熱,冷血動物的生活節奏越快,導致衰老速度越快,壽命越短。

研究第一作者、特拉維夫大學的加文·史塔克說:「冷血動物的壽命與環境溫度之間的聯繫可能意味著,它們特別容易受到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的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的影響。如果環境溫度升高會縮短壽命,可能會使這些物種在氣候變暖時更容易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提供的數據顯示,平均而言,兩棲動物是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大的群體。全世界估計有10000種蜥蜴、蛇、烏龜、鱷魚和其它爬行動物,其中近五分之一面臨滅絕。

相關焦點

  •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梅雨」可能成日本「第五季」
    【環球時報記者 方晴】據日本《富士晚報》7日報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日本的「梅雨」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季節。在過去,異常天氣一般每30年才發生1次,而現在,特大降雨、颱風等異常天氣狀況經常發生。此外,以往不應該有梅雨季節的北海道經常迎來梅雨,這都不是正常的氣候狀況。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而且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問題,需要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進行溝通協商解決,不是某一個國家就能改善的。但是全球變暖的問題確實很嚴峻,為此世界各國多次召開有關全球變暖的商討大會,但是由於利益糾纏原因這些大會的結果都很不理想。地球處於變暖時期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們退化到工業革命之前,並且多多植樹造林,那麼全球的溫度就會一點一點下降,其實這是不對的。全球的氣候是周期性的。
  • 全球氣候到底有沒有變暖?
    不知道小夥伴兒們現在有沒有感覺到,現在到了嚴寒的冬天的時候,對比往年的冬天,其實沒有那麼冷了,很多人都告訴我說,全球氣候不是在變暖嗎?其實全球氣候系統它是由海洋、生物、大氣、冰凍、巖石、等五大圈層一起組成的。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時間:2020-07-21 14:42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 丁一匯院士解析全球變暖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關係
    很多人可能很難將日常生活與全球尺度的氣候變暖聯繫在一起。然而,前幾天,公眾感受的「極端」寒冷,正昭示著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曲線已「入侵」到每個人的生產生活中。「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曲線,為何兩個看似相悖的名詞會產生關聯?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
  • 全球氣候變暖對傳染病的發生有影響嗎?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 雙語|研究: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原標題: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 全球氣候並沒有變暖!
    同時這也昭示了,所謂全球氣候變暖炭排放超標之類的話題何以甚囂塵上的成因。西方罔顧事實,炮製話題,製造焦慮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遏制中國,準確地說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工業化對於國家的崛起至關重要,後發國家工業化的話題比較大,為免本文過於冗長,勇哥將在後續的文章中專門論述。
  • 是什麼導致了6000萬年前的全球氣候變暖?
    」 由於「古新世-始新世大升溫(PETM)」在北大西洋形成了大量火山(科學家們將其統稱為「北大西洋火成巖省(North Atlantic Igneous Province,簡稱NAIP)」),因此不少人懷疑火山只是氣候變暖的表現,而非原因。
  • 雙語|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原標題: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新研究指出,今後你看到這一秋日美景的時間要提前了,因為氣候變暖將讓秋天的樹葉提早變色和掉落。隨著北半球白晝縮短、氣溫下降,葉子開始變黃。當葉子還在樹上時,我們能觀賞到秋日的絢麗色彩,在外出散步時,還能踩著紅色、棕色和金色的「地毯」。When temperatures rise again in spring, the growing season for trees resumes.
  • ...宣布「氣候緊急狀態」,以此刺激採取行動,避免災難性的全球變暖。
    2020-12-13 06:20:19來源:FX168 【聯合國呼籲各國宣布氣候緊急狀態】路透社12月12日消息,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周六在氣候峰會上致開幕詞時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應在本國宣布「氣候緊急狀態」,以此刺激採取行動,避免災難性的全球變暖。
  • 專家說,全球氣候變暖危及冬奧會舉辦
    世界資源研究所所長喬納森博士2月18日在鹽湖城說,全球變暖已不再是人們描繪的將要發生的事情。在歐洲某些地區尤其是阿爾卑斯山地區,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已使該地區舉辦冬奧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喬納森是鹽湖城冬奧會組委會的環保顧問。他今天在這裡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說,沒有其它比賽比冬奧會更依賴於天氣了,但是現在冬奧會的處境已開始不利起來。
  • 中國迎數九寒冬,美國遇狂風暴雪,氣候真的在變暖?
    汽車被封凍在公路上什麼是氣候變暖?1988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提出,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氣候一直保持快速升溫趨勢,由此,「全球變暖」在科學界開始引起重視。在進入21世紀後,「氣候變化」的提法日漸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研究溫室氣體增加與地球升溫之間的聯繫。
  • 氣候變暖,導致南極融化
    原理2020-03-01全球性的氣溫上升和海水變暖,正在導致南極洲——這個全世界最冷的地方之一日漸融化。雖然我們已知人類活動能造成氣候發生變化,導致南極洲的冰川也發生迅速變化,但我們仍然不確定的是,全球性的升溫究竟會對南極洲造成怎樣的影響。
  • 為什麼說全球氣候變暖是個世紀大騙局?!
    而且,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東亞冬季風環流的變率,進而影響我國冬季的氣候異常。所以,今年到底會不會出現極冷冬天,還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說了這麼多關於拉尼娜現象的內容,你知道嗎?拉尼娜現象的形成,跟太陽黑子活動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東京大學教授渡部雅浩:氣候變暖停止了嗎?
    針對Hiatus現象,記者採訪了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氣候系統研究系副教授渡部雅浩,他在日本文部科學省氣候變暖研究項目「氣候變化風險信息創生項目」中,擔任近未來氣候變化預測研究課題代表。(採訪人:田中太郎,《日經商務周刊》) 深海在吸熱 ——最近天氣變冷,讓人幾乎忘記了氣候變暖問題。
  • 黑碳:區域氣候變暖的重要角色
    本期觀點:黑碳是全球惰性有機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很強的吸光特性,在區域氣候變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沉降在不同地質載體中的黑碳難以降解,可以保存幾百萬年,為地質歷史時期古氣候和古環境重建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未來黑碳研究應進一步關註標準測量方法。
  • 東京大學教授渡部雅浩:氣候變暖停止了嗎?【2】
    我們正在研究能夠在何種程度預測10年後近未來的氣候。通常來說,氣候模型不套用近期的觀測值,而是從19世紀到現在連續進行計算,這一次,為了反映出Hiatus,我們嘗試事先在模型中套用最近的海洋觀測值進行了計算。 結果顯示,氣溫瞬間便恢復到了原本的上升趨勢。由此可以推測,Hiatus將結束,海洋不再吸收熱量,氣溫重新開始上升。
  • 氣候變暖引發自然災害 專家:2020年亞洲受影響最大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體積持續下降,其融化速度已經超過了新形成的冰雪的積累速度。這位科學家表示:「人類觀察氣候變化已持續約170年。在最近的幾十年內,我們都看到全球氣溫上升。尤其是北極地區和中緯度地區。過去的一年,每個月都是冠軍,每一次溫度都是一次次達到最高值,全球變暖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