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紙「畫」出11米長《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來源:
遼瀋晚報作者:
編輯:
欒溪劉傑捐贈給上海世界技能博物館的手撕畫《清明上河圖》。 遼瀋晚報特派葫蘆島特約記者 靳詩宇 攝
別看是東北漢子,可他心靈手巧,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撕紙作畫」這門手藝。
他用時1年時間,手撕成一幅11米長作品《清明上河圖》。前不久這幅作品被世界技能博物館正式收藏,一雙巧手終於撕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叫劉傑,今年63歲,小時候是由奶奶帶大的。「那時,我奶奶經常手撕些小動物逗我玩。她把手放被窩裡偷偷撕畫,不一會兒手裡就變出個蝴蝶放到窗戶上。那時我覺得奶奶就像魔法師一樣。」這些溫馨回憶讓劉傑來對手撕畫情有獨鍾。
手撕畫是一種以手為剪,用手指在紙上撕出鏤空效果的藝術。他先從小幅動物和花草樹木開始練習,隨著難度一點點的增加,手法也越來越嫻熟了。如今,一張紙在他的手裡很快就會成小貓、小狗……
2007年,劉傑決定手撕《清明上河圖》,這個作品他的父親幫著設計,也成為他的手撕畫的一個代表作。從創作《清明上河圖》開始,父親就一直鼓勵他,「曲線是手撕畫的難點,因橋的部分裡面人物多、曲線多,所以最難撕。父親說,只要把橋表現好就算成功,並且說等橋撕好了拿給他看。我也知道手撕橋是難點,怕撕不好就先從畫的兩頭開始撕起,把橋留在最後。等到開始撕橋時,父親卻去世了,父親沒看到我撕成的橋,這成了永久的缺憾。」
劉傑說,手撕畫主要靠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巧勁兒都在指肚上。撕的時候必須要全神貫注,否則很容易撕壞,所以每次就撕10分鐘,還都屏著氣撕。因為手撕畫與其他藝術不同,尤其撕到幾百個人物時更鬧心。每個人物僅有1釐米高,不小心就前功盡棄。有一次撕完紙,劉傑發現心臟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發現右心室有血液回流現象。得知他經常在家屏著氣撕紙,醫生勸他停止,可他沒聽醫生建議繼續撕,為此身體落下多個毛病:雙手得了腱鞘炎、視力下降、心臟也受到很大影響。
這幅《清明上河圖》是由10張紅色宣紙組成,他撕了將近一年。作品完成裝裱後總長為11米,寬約1米。上面的人物僅約1釐米高,一棵棵樹葉繁茂的大樹,一間間屋舍,還有門樓、拱橋、船隻都惟妙惟肖。
憑藉手撕畫特殊技藝,劉傑成了葫蘆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手撕畫《清明上河圖》還被遼寧省文聯、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遼寧剪紙藝術大賽金獎」。此外,劉傑還被葫蘆島市檔案館聘為民俗藝術研究室導師。目前,劉傑正在研究盲撕畫,以將該藝術繼續發揚光大。
今年,劉傑的手撕畫《清明上河圖》被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申報到上海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博物館籌建辦公室。
世界技能博物館籌建辦藏品徵集組項目經理朱丹藝說,遼寧省葫蘆島市民間藝人劉傑老師捐贈的手撕畫《清明上河圖》作品已經安全順利入庫入藏世界技能博物館。
遼瀋晚報特派葫蘆島特約記者 靳詩宇
北國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布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伺服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