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男孩,這4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2020-12-23 男孩派

北島在《父親》的詩裡寫道:

我從童年的方向看到的

永遠是你的背影……

你召喚我成為兒子

我跟隨你成為父親

誰也不能否認,父親是男孩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人。

家有男孩,爸爸腳下的路還很長很長……

——虎媽

作者丨李核桃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最近重溫美國經典電影《完美的世界》,被暖到了。

主人公是一個逃犯和一個8歲男孩。

男孩來自於單親家庭,家中有媽媽和兩個姐姐。

身邊沒有成年男性,所以沒有人教他男人的世界應該什麼樣。

影片開始時,男孩性格懦弱,被同齡人欺負不敢反擊,被嘲笑「會被三個女人養成同性戀」。

逃犯很同情他,像一個父親那樣,教了他很多「男人生存指南」。

比如,男孩在野外想尿尿,找不到廁所,憋得跳來跳去不知道該怎麼辦。

逃犯告訴他:「這裡是野外,你在樹邊尿就行。」

男孩如釋重負,原來還可以這樣。

再比如,男孩得到一身心儀的衣服,但卻不更換,被問起時才難為情地說:自己的那個(雞雞)太小了。

逃犯故作氣憤地大叫「誰說的?」然後裝模作樣地湊過去瞧瞧,安慰他說:「一點都不小,像你這個年紀,就是這麼大。」

男孩這才釋然。

男孩特別羨慕其他孩子生活得豐富多彩,而媽媽對他管教甚嚴。

他連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都沒玩過,更別提參加派對、玩過山車。

看起來缺少男孩的陽光、男人的冒險精神。

逃犯反覆強調:你是一個男子漢,你要學著自己做決定。鼓勵他遵循本心,而不是盲目聽從媽媽。

在逃犯的刻意調教下,男孩越來越大膽:敢坐在疾馳的車子頂部放肆歡呼,從沒摸過車卻開始學開車,冒險搞「惡作劇」,同犯罪分子鬥智鬥勇……

各種刺激的冒險活動讓男孩逐漸褪去懦弱、自卑,變得越來越勇敢、有主見。

股神巴菲特說:「父親是我人生最好的禮物。」

一個男孩成長為成熟有擔當的男子漢,父親的力量不可小覷。

家有男孩,爸爸一定要和男孩做一些「男人的事」。

這4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陪男孩打鬧

美國沃爾特裡德軍事研究所在研究猴子的社會結構時發現:

雌性猴子等級關係鬆散,上下級之間僅有誰為誰梳理毛髮的關係。

雄性猴子卻截然相反,大家清楚地知道誰是猴群中的老大,老二、老三……等級森嚴。

而決定雄性等級的,就是打鬥。

因為睪丸激素決定了雄性動物的精力。睪丸激素水平越高,雄性動物的精力就越旺盛,對打鬥就越渴望。

所以媽媽們通常會發現,爸爸有時候更像家中的「大寶」,喜歡跟孩子鬧作一團。

比如功夫巨星吳京,跟兒子玩過擊劍,打過拳擊,扮過大象,各種打鬧。

媽媽們!如果爸爸喜歡和兒子鬧作一團,千萬別嫌他們吵!

更別擔心兒子會變得更暴力。恰恰相反,打鬧遊戲對男孩非但無害,反而有利。

兩個博士Anthony DeBenede和Larry Cohent,聯合著作了一部《The Art of Roughhousing》,打鬧的藝術,總結出爸爸和孩子打鬧的六大好處:

刺激大腦神經元的生長,讓孩子變得更聰明;讓孩子學會規則、對錯、界限,人品更正直,且富有同情心;鍛鍊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促進力量發展,讓孩子成長得更結實;經常打鬧的孩子,擁有更高的社交能力和情商水平;孩子的適應力更強;父子關係更融洽。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項無傷大雅的親子活動,打鬧遊戲不僅讓兒子擁有玩伴,而且對爸爸來說,這也是一種緩解壓力、消除疲勞的好方法。

所以,爸爸們,放心和兒子打鬧吧!

男孩在打鬧中釋放多餘的精力,男人在陪打鬧中學會陪伴和責任。

陪男孩運動

蔡元培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對於精力旺盛的男孩來說,常參加體育運動有助於他們發洩多餘精力,塑造性格。

腦科學研究還發現,男性的大腦前區和後區連接性更強,運動神經更發達,所以更喜歡參加一些流汗運動,比如打球、跑步、騎單車等。

然而,相較於爸爸,媽媽們一般不那麼熱衷於運動,所以帶兒子參加體育運動,爸爸是不二人選。

田亮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眾所周知,森碟喜歡打網球,田亮沒少陪她運動。對於9歲的兒子小亮仔,田亮也經常陪他運動,只是要求更嚴厲一些。

小亮仔學習跆拳道,田亮當陪練,調皮地「欺負」他。

小亮仔玩蹦床,田亮把他的身體當「玩具」,做高難度後空翻。

小亮仔學跳水,田亮以一個優美的弧度把他拋入水中,美其名曰「傳承」。

偶爾也會有這樣溫馨有愛的運動,健身逗娃兩不誤,就看父子倆誰臂力更強了。

《養育男孩》一書指出:「體育運動為男孩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父親、接觸其他男孩和其他男人的機會。」

經常陪兒子做運動的爸爸,父子關係更好,而且在兒子與隊友的互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與活力,性格更陽光。

由於運動的競技性,經常參加運動的男孩還能獲得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輸了不氣餒」「贏了不驕傲」等,集體榮譽感也更強。

願意陪兒子做運動的爸爸,是最有愛心的爸爸。

有爸爸陪運動的兒子,是最幸福的兒子。

與男孩定期談心

前不久,烏魯木齊一個11歲男童疑似走失。

民警見到他時,他渾身髒兮兮的,問他家人在哪兒,他沉默不言。

民警為他買了早餐,然後又與他談心說笑,男孩才慢慢說出心裡話。

原來,他與父母吵架後離家出走,已經兩天沒吃沒喝了。

民警找到男孩父母后,勸導他們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此事才完滿解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一項調查顯示,男孩比女孩更不擅長坦露心事,遇到壓力更傾向於獨自忍耐,這非常不利於身心健康,也不利於建立親密關係。

所以,男孩更需要爸爸適時站出來,來一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爸爸是沉默的,導致父子誤會也未可知。

作家畢飛宇小時候偷偷抽菸,爸爸發現了卻沒有說什麼,只是將手中的煙放到桌子上。

畢飛宇還以為自己長大了,爸爸默許了,便慢慢養成吸菸的壞習慣。

多年後他才明白,爸爸當初那個舉動,是一個委婉的勸戒,是他理解錯了。可惜為時已晚,他的菸癮已經戒不掉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就是因為他們父子之間很少溝通,畢飛宇在家裡經常感覺不到爸爸的存在。

爸爸們!

如果你不想在兒子遇到壓力時把自己封閉起來,或離家出走;

如果你不希望和兒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妨經常跟兒子談談心吧!

澳大利亞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說:

「男孩隨時準備向爸爸學習,聆聽他的教誨,更留意他的一舉一動。這是爸爸對孩子產生影響、同時也是在兒子心中樹立英雄形象的關鍵。」

每個男孩遇到的成長困惑,都渴望從爸爸這裡得到解答。

與兒子談談心,你們才能交交心,走進彼此的內心。

放下對男孩的過高期望

我有個堂弟,與兒子關係很差。

堂弟當年想考復旦大學,但由於家裡條件不允許,他初中畢業後上了中專,此生與大學無緣,後來便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到兒子身上。

每天不到5點就叫兒子起來背課文、背單詞,夜裡10點多了還逼著兒子再刷一套數學題。

弟媳婦心疼孩子,堂弟便說她「婦人之仁」。

可他兒子根本不想考復旦大學,有段時間見堂弟就像見了仇人一樣,根本不願意跟他多說一句話,只跟媽媽親近。

兒子越是這樣,堂弟越是惱火,父子倆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中國式教育的悲劇在於,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未竟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

在我們的文化中,兒子經常被賦予「傳承」的責任,與女兒相比,父親往往對兒子有著更大的期待。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一代人有一代的人的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一味地將執念強加於兒子身上,只會造成兩代人的不幸。

所以,爸爸們!

對那個不善於袒露心跡的兒子,多一些尊重吧!

畢竟,男孩的健康成長,既需要媽媽的關愛,也需要爸爸的寬容。

能為自己做主的男孩,才能成就一番英雄夢。

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還要愛媽媽,如何與異性和諧相處,爸爸是最好的示範。

在恩愛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男孩,他的人生才會更完滿、幸福力更強。

相關焦點

  • 媽媽請走開,這幾件事必須由爸爸來做(深刻!)
    心理學研究表明,下面的七件事,必須爸爸做: 1.愛妻子 爸爸對妻子的態度,其實就是男孩對未來妻子的態度。父親打罵妻子,小男孩看在眼裡,耳濡目染,長大後和妻子有矛盾的時候,當他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會下意識舉起自己的拳頭。
  • 從明天開始,教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別管,必須爸爸做!短短25個字...
    作者:席席老師 近日,長沙長郡實驗中學召開了一次爸爸專屬的家長會。 而媽媽只需線上圍觀。
  • 在教育中,這幾件事一定要爸爸來做!
    最近,在網絡上有一則新聞成為了熱搜,在這則新聞中,講述的是一所小學開家長會的內容。在這場家長會中,出席的全部都是孩子的爸爸,被稱為是只有爸爸的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一位資深的老師這樣說到:各位爸爸們,可能平時你們與孩子接觸的較少,多數都是孩子的媽媽在教育,但是,我想說,在教育中,有這麼幾件事一定要爸爸來做。那麼,究竟是哪幾件事呢?
  • 周嘉誠形象蛻變,媽媽表示:做到這3件事,教育男孩要捨得
    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只會向孩子傳達一個觀點"只要你哭,爸爸媽媽就什麼都能滿足你",幾次之後,孩子就知道了,哭是我的武器,只要我一哭,爸爸媽媽就會依著我,孩子就學會了拿哭來要挾父母,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 4歲男孩對爸爸說出為何幫媽媽拎東西的原因,女孩子是用來疼的
    這句話如果只要出自男性口中,肯定被贊是位暖男。01如果是剛剛4歲多的小男孩兒說出來,大家又會作何感想呢?爸爸說:來,拎東西,兒子!兒子說:這是誰的?爸爸說:媽媽的!兒子拎起來就走……爸爸說:爸爸的!小男孩接下來的回答讓爸爸媽媽都笑噴了。小男孩說:爸爸你你是個男子漢,就應該自己的東西自己拎,媽媽是女孩子,女孩子是用來疼的。看完這段視頻之後,很多的網友都被小傢伙給暖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的回覆。
  • 從倒數第一,到考入清華:教育男孩,媽媽要做這5件事
    最近寧波有一個男孩受到大家的關注。這個男孩叫做趙啟琛,他原本在高一的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差,經常都是倒數第一。而對於自己學習成績差,他本人也很著急,經常因為心理壓力大導致晚上失眠。但最後他卻考上了清華大學,這引得不少媒體前去採訪。
  • 有人說男孩好養,可是養兒的這幾個糟心事你經歷幾個
    沒有養過兒子的可能覺得養兒子比女兒好養好帶,但是養過兒子的媽媽心裡最清楚,男孩子跟女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是不可控制的生物,越控制越辛苦,你越吼他膽子越大,無論怎麼處罰就是不聽話。作為媽媽的根本不懂男人的世界,所以想要養好兒子,媽媽就要多學習養兒知識。解決養兒的難題,這幾個方法你值得參考。
  • 小男孩打4名外國女孩,真是家教不好嗎?媽媽發聲事情或反轉
    如果這件事,是牽扯到熊孩子,無素質家長,和外國孩子時,就更加引人側目。這幾個因素發生在同一件事上面,更加激起我們的好奇心。到底怎麼回事,小男孩會打四名外國女孩,怎麼孩子爸爸說「你去報警好了」拒絕道歉呢?事件經過浙江,有網友發布了一條視頻,在這段視頻裡,可以看到幾個女孩在玩蹦床,突然被一個小男孩無緣無故的襲擊。
  • 奶奶關愛、爸爸培養、媽媽恐嚇,男孩懇求父母:再生一個吧放棄我
    事無巨細關心著孩子的奶奶、望子成龍對孩子實施精英培養計劃的父親、威逼利誘傾力管教孩子的母親,還有被逼無奈、走投無路的初中男孩,這是一個詭異的杭州家庭。在外人看來,孩子或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他卻將奶奶、爸爸、媽媽視為自己的「三座大山」。
  • 男孩只和媽媽親近,易把男孩養成「女孩樣」。李玫瑾:養兒有三忌
    朋友的老公平時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時間帶兒子,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工作量減少了,就有了空閒帶兒子,朋友老公多次表示:兒子身上缺少了男子漢氣概,大概是因為一直都只和媽媽親近的緣故。朋友感覺很委屈,她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兢兢業業地做一個全職媽媽,就是為了把兒子培養得更優秀一些。
  • 殺妻案頻發:家有男孩,一定教他這3件事,少一樣都不行!
    所以,家有男孩的父母,出於愛護男孩的角度考慮,為了男孩未來的幸福,也應該從小就要教會自己的男孩合理使用自己的力量,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必須要開始做下面這三件事。
  • 養柯基犬,4件事不能做和4件事一定要做,你都做好了沒?
    現在養柯基犬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其實養柯基犬還是要注意好某些事情。來說說養柯基犬不能做的幾件事和一定要做的幾件事,關於這些,不知道你做好了沒?一、不能做的事1、出門不戴牽引不管是哪一種狗狗,出門戴牽引是一定要的,所以如果你有在養狗的話,請你做好這一點。這不僅能夠有效地保障狗狗的安全,還能夠減少給路人帶來的麻煩等等,所以,請你做好這一點哦。
  • 夜讀丨湖南一場只有父親參加的家長會火了:教育孩子,這3件事必須...
    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爸爸媽媽扮演是不同的角色。 好媽媽永遠代替不了好爸爸,養育孩子的這3件事,必須爸爸來做。 所以陪孩子運動這件事,刻不容緩。 可是女性的本質,讓媽媽很少帶孩子參加具有冒險性的運動,而爸爸的運動天賦,會比媽媽更突出。 所以,陪孩子運動這件事,必須爸爸來做。
  • 爸爸一米六五,媽媽一米五,兒子猛躥一米八:只因睡前做對這件事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案例:復學之後竄高近10cm,只因媽媽睡前做對這件事近日,各地學校都相繼復學,孩子們在進行了很久的「主播授課」之後小李就是剛剛高一的孩子,沒想到的是在復學第一天就引起了全班的轟動——原來,去年放假前不到一米七的「小矮子」,今年一來直接躥到了全班身高前列,直逼1米8……這不禁讓同學驚嘆,連見多識廣的老師也嚇了一跳,因為小李的父母老師們都見過,爸爸才1米65,媽媽才1米5,按說這樣的遺傳下,小李之前的身高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 新手媽媽進入哺乳期,儘量別做4件事,否則容易回奶,寶寶餓肚子
    生過寶寶的媽媽都知道,但是對於寶寶來說,母乳永遠都是最好的。母乳能夠提供充足的營養,而且對於孩子免疫力提高也有著很好的幫助。所以能夠母乳餵養的話請一定要堅持下來。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餵養期的寶媽各個方面都要小心謹慎,因為有可能你的忽視就會影響到孩子。
  • 媽媽做了紅燒魚,吃一半發現原來是自己養的,女兒崩潰大哭
    聽到媽媽的回答之後,女兒當場就崩潰了,對著小魚號啕大哭起來,媽媽怎麼勸也無濟於事。最後,女兒還因為這件事跟媽媽冷戰了好幾天,怎麼也不願意跟「壞媽媽」說話。媽媽想不明白,女兒明明對這條魚不感興趣了,怎麼反應還這麼大呢?01.為魚被媽媽燒了後孩子傷心難過?
  • 女兒寫作文歌頌媽媽的愛,爸爸嫉妒成狂:你必須強行寫出爸爸的愛
    導語學生時代,尤其是小學期間,寫作文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不管是選題作文,還是命題作文,孩子們都是直抒胸臆。在大家的筆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甚至是暗戀對象都成了作文主角,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學生時代都寫過《XX的愛》類似的作文,而《媽媽的愛》幾乎是寫作頻率高最高的作文。
  • 養泰迪犬,每天都要做的4件事,若是做不到,趁早放棄
    泰迪犬屬於最好飼養的犬種之一,但照顧它是需要主人持之以恆的耐心,因為有些事情是需要每天為它做的,例如下面這4件事情,雖然看著少,並且簡單,但若是有一件做不好,建議你趁早放棄。2、清理狗廁,順便觀察它的便便被稱為鏟屎官了,就應該盡到這份責任,所以養泰迪犬每天都必須幫它清理狗廁,因為糞便一天不清理,不僅是味道燻天,還容易滋生細菌,危害泰迪和家人的健康。在清理的同時要順便觀察它的便便,因為它的便便反應出它的身體狀況。若是你不能接受這點,建議你不要養狗了。
  • 家有男孩,不可大意,李玫瑾:「養兒有三忌和四不說」家長要繞開
    以前我有個鄰居,她家是靠蔬菜批發起家的,開始起早貪黑十分辛苦,賺的是辛苦錢,後來生意做大了,也比較有錢了,但覺得一定要讓兒子懂得賺錢不易,儘管家裡條件不錯,他兒子常穿的是從親戚家要來的舊衣服,出去買東西也帶著兒子,不停地討價還價,後來他家兒子長大了養成了斤斤計較愛佔小便宜的性格了,後來因為佔單位便宜被開除了。真是得不償失。
  • 當爸爸開始帶娃,娃養的更好了!(媽媽們,你們只能好好工作了)
    但其實在尚恩的學員裡,我們接觸了很多由爸爸主要負責帶大的女孩,整體來看,真的是養的很不錯!落落大方,性格也很好,學習各方面也沒有問題! 這就讓我們對於爸爸帶娃有著很不一樣的看法!而其實關於有了孩子這件事,從懷孕到孩子降生,只要爸爸全程跟著,他也會有明顯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