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評:銘記「九一八」,從血色豐碑中汲取民族復興力量

2020-12-27 西部網

89年前,一聲炮響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東北淪陷,人民流亡。「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一堂?!」一首《松花江上》,唱出了民族之痛,流民之苦,唱出了彼時四萬萬同胞的群情激憤與侵華日軍的殘暴無恥。

(圖為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標誌性建築——殘歷碑)

面對日軍鐵蹄肆虐,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刀槍之下,寧死不屈;和談拉攏,千金不跪。白山黑水之間,彈盡糧絕之時,楊靖宇血灑荒野,以肚中棉花、樹皮彰顯報國壯志,還有投筆從戎的烈士王光宇、英勇就義的烈士趙一曼……面對國家存亡的危急時刻,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刻,他們義無反顧用血肉之軀挺在阻擋侵略者的最前線。

壯舉從何而來?就是從那一份家國主義的認同感而來。英雄的事跡代代相傳,古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先烈「何須馬革裹屍還」,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華文明之所以連綿至今,其原因就在於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有著血脈相承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國家的魂,也是民族的根。今天我們紀念「九一八」,向先烈致敬,就是要告訴世人,告訴我們的孩子,只有心繫家國、胸懷天下,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我們的國家才有前途,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受欺侮;要告訴我們的孩子,先輩如此,我輩更應自強。要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英雄故事薪火相傳、將愛國精神賡續傳承,既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歷史,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圍,又要把愛國主義情懷厚植於孩子心中,給孩子們注入強大精神動力,讓其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我們還應從「九一八」中感悟到,團結是勝利的重要法寶。近代的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中走來,受盡欺凌與壓迫。但當法西斯的鐵蹄踐踏家國山河,當敵人的刺刀刺向孱弱的同胞,四萬萬中華兒女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毫不退讓。全民族團結起來了,各族各界聯合起來了,華夏同胞一致對外,在敵人裝備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無懼流血犧牲,終將殘暴的侵略者趕出我們深愛的土地。團結就是最厲害的武器,只要中華兒女手拉手、心連心,他國焉能侵我國土,犯我疆域?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先輩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家哪有國,沒有國哪有家?同為中華兒女,我們理應休戚與共,凝聚強大合力。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上下一盤棋,全國人民一條心,三萬餘名醫護放棄新年與親人好友的團聚緊急馳援武漢,一封封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一筆筆捐款、一句句囑託,都在昭示著,同為華夏人,同是一顆心。事實證明,中國經受住了這場疫情大考,中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

從歷史走來,英雄的血色浸染大地,英雄的事跡激蕩人心;向未來走去,先輩的壯舉激勵人心,先輩的精神催人奮進。「九一八」是中華民族之殤,更應成為中華兒女自強自立的強大動力。撫今追昔,我們要倍加珍惜今天和平的來之不易,更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讓國家更加富強;要從血色豐碑中汲取復興力量,讓中華民族在世界舞臺上更有尊嚴與底氣。

作者:丁君朋

原文連結:http://view.k618.cn/wlgcy/202009/t20200918_18077525.htm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社論: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前進道路上,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敢於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銘記歷史、警示未來,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奮發有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輔仁學子:牢記九一八,銘記歷史,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雖然已經過去了88年但我們始終無法淡忘當尖利的防空警報再次響起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屈辱苦難已經創造的輝煌成就正在推進的偉大事業在這一刻交匯熔鑄凝成全民族珍貴的記憶激發出闊步前行的力量  刺耳的警報聲劃破天際,宣示著這個民族的錚錚誓言。
  • 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89周年,為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扎蘭屯市舉辦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廣大市民和學生們永遠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教育大家勿忘國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扎蘭屯市第一中學舉辦了「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愛我中華,吾輩自強」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第一中學負責人與同學們共同回顧了「九一八」事變的那段屈辱的國恥,並展現了中國人民團結奮戰,最終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艱難歷程,使學生們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第一中學拉響了防空警報,全體師生默哀三分鐘。
  • 「紀念」人民日報評論員: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那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不僅是為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而戰,也是為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而戰。
  • 銘記九一八:一個民族不必記仇,但絕不可忘恥辱!
    還記得九一八那場血淚般的歷史嗎?記得,當然記得,我輩不能忘,豈可忘!那可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九一八首先淪陷的不是東北的白山黑水,而是不抵抗的軍魂。不戰而退的恥辱,沒有堂皇藉口,唯有代代銘記。一個民族可以要求自己善,但不能允許自己弱,弱國無外交!侵略者所敬畏的,不是你比他善良,而是你比他強大。落後,不僅僅要挨打,有時還會亡國。一個民族想要屹立不倒,就要頭顱高昂節節向上。所謂強國,不但要軍事強,經濟強,還要科技強,晶片強。
  • 中青網評:用國家之名銘記歷史,以民族之名走向復興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歷史之所以刻骨銘心,是因為它能夠給過去以總結、給未來以昭示。
  • 德州市平原縣第一中學:舉行「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紀念九一八勵志...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89周年,為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9月18日,德州市平原縣第一中學舉辦「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紀念九一八勵志愛國教育活動。早上6點10分,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豔的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徐徐升起,在晨風中飄揚。肅穆而凝重的氛圍下,全體同學莊嚴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齊聲高唱國歌,以此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敬意。
  • 在追憶中匯聚復興圓夢的強大力量
    在追憶中匯聚復興圓夢的強大力量 2020-12-13 06:32:19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 新華網評:從榜樣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孫文亮 有一種精神,穿越時空,燭照前路;有一種力量,生生不息,催人奮進。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授予周永開、張桂梅同志和追授於海俊、李夏、盧永根、張小娟、加思來提·麻合蘇提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這一光榮稱號的授予,是對他們傑出貢獻的充分肯定。
  • 從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復興圖強的精神力量
    從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復興圖強的精神力量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 方 向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地評線】南方網評:銘記歷史,砥礪復興之志_南方網
    轉眼,又是一年「12·13」,在悽厲的警報聲中,我們迎來了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銘記歷史,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積蓄砥礪前行的力量。
  • 新華日報評論員:在追憶中匯聚復興圓夢的強大力量
    在這個沉痛的日子裡,我們深切悼念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英烈,在追憶中守望和平,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昭昭前事,惕惕後人。83年前的今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此後的幾個星期裡,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也是中華民族永難磨滅的集體記憶。
  • 九一八事變丨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瀋陽北郊一段南滿鐵路的路軌,製造藉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圖為燒毀中的北大營。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民眾。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只有不忘過去、記取教訓,才能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從偉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感慨裡,歷史畫面撲面而來:自主研發原子彈爆炸、飛彈飛行和人造衛星上天奇蹟的「兩彈一星」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雷鋒精神;「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大慶精神;「那一年,我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醫生」的抗擊「非典」精神;「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的載人航天精神……精神之光熠熠生輝,如同一座豐碑,標註著櫛風沐雨的奮鬥徵程,照亮了壯闊豪邁的前進道路,激勵著中國
  • 【地評線】太陽鳥視評:銘記「九一八」:89年不可忘卻的警示
    以此為藉口,日軍炮轟瀋陽北大營,製造了舉世震驚的「九一八事變」。此後,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大半個中國被踐踏,930多座城市淪陷,4200多萬同胞流離失所……「九一八事變」給擁有幾千年輝煌歷史的泱泱大國刻下了山河淪喪的恥辱,同時,也見證了不願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的憤然覺醒和英勇還擊。
  • 【地評線】紫金e評:在追憶中匯聚復興圓夢的強大力量
    在這個沉痛的日子裡,我們深切悼念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英烈,在追憶中守望和平,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83年前的今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此後的幾個星期裡,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也是中華民族永難磨滅的集體記憶。
  • 從中華文明中汲取復興力量
    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其根之所系、脈之所維,這個根脈就是歷史和文明,而考古學正是認識這個根脈的重要工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文物和古蹟中不僅蘊藏著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也透射著當今中國發展繁榮的文化密碼、力量源泉。考古發現不僅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也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 光明日報評論員:弘揚抗戰精神 開創復興偉業
    原標題:弘揚抗戰精神開創復興偉業 天地英雄氣,千載尚凜然。站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回望那段中華民族在血與火中鑄就的偉大抗爭歷史,視死如歸的革命英烈、浴血奮戰的沙場將士、毀家紓難的仁人志士……悉數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
  • 在接續奮鬥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中,正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註定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引領中華民族進一步走向復興。  回首「十三五」,「人民的美好生活,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 「地評線」紫金e評:在追憶中匯聚復興圓夢的強大力量
    在這個沉痛的日子裡,我們深切悼念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英烈,在追憶中守望和平,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昭昭前事,惕惕後人。83年前的今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此後的幾個星期裡,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也是中華民族永難磨滅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