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問答》如約而至,我們提取了其中6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並分篇進行集中回答,希望能更加全面地給大家答疑解惑。我們期待大家能夠在後臺暢所欲言,儘可能詳細地說明您在奶粉或育兒方面遇到的困惑,我們將竭誠為您一一解答,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寶寶腹瀉的時候就要吃腹瀉奶粉嗎?不拉了是不是就可以換回普通奶粉?
解答:腹瀉奶粉一般指無乳糖奶粉,關注奶粉智庫發文的朋友都知道,前兩天我們的發文裡,提到無乳糖奶粉通常適用於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導致的腹瀉,當然可以吃這類奶粉了;而其他原因導致的呢?我們來看一看造成腹瀉的幾種常見因素:
(1)餵養方面:如果家長缺乏餵養寶寶的知識和經驗,不知道哪些食物能給寶寶吃、哪些食物寶寶一定不能吃,或者奶粉衝調方式不當等,造成寶寶腹瀉的情況不在少數。這種情況需要家長調整餵養方式,使用合理恰當的方式餵養寶寶。同時,奶粉的保存、衝調環境的衛生、奶瓶奶嘴等用具的消毒等方面都需要注意。
(2)疾病方面:如果寶寶感冒著涼、發生腸胃炎,也容易引起腹瀉;另外,若是某些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或者沙門氏菌等,也會造成寶寶腹瀉。這類腹瀉,建議家長及時帶著寶寶就診,以防耽誤治療。
(3)寄生蟲影響:當寶寶肚子裡有寄生蟲等,也容易引起腹瀉。兒童感染寄生蟲非常常見,尤其是集體生活 或是不注意衛生的兒童更是高發。所以一定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飯前、便後洗手。
(4)轉奶:部分寶寶腸道能力較弱,在轉奶過程中也容易引起腹瀉。因此,要堅持科學的轉奶方法,注意循序漸進。如果轉奶後腹瀉嚴重,可以換回原來的奶粉,待寶寶腸胃恢復正常後,再重新轉奶。
由此可見,寶寶腹瀉就吃腹瀉奶粉不是對等的關係。腹瀉是寶寶常見的一種症狀表現,家長一定要先判斷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是什麼,而不是因為腹瀉了就馬上更換成腹瀉奶粉。
若是寶寶腹瀉時間過長,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減弱的情況下,可以根據醫囑,嘗試一段時間腹瀉奶粉,待腹瀉痊癒、消化正常後就可以逐漸過渡到普通奶粉了,同時可以適當添加益生菌,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
2、寶寶一歲了,屬於上火體質,現在上火很嚴重也便秘。是吃牛奶粉好還是羊奶粉好呢?
解答:奶粉不是造成寶寶上火和便秘的首要原因,不管是牛奶粉還是羊奶粉都沒有直接關係。如果寶寶是上火體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衝調
家長用奶粉餵養寶寶時,首先要注意奶粉的衝調方式,應該嚴格按照包裝上奶粉和水的比例進行調製。若是奶粉衝調不當,更容易引起寶寶上火。
(2)飲食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輔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到寶寶一歲後,輔食會慢慢過渡成正餐。因此,寶寶若是上火便秘,調理飲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可以讓寶寶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和潤腸通便的食物,如粗糧、豆類、銀耳、蜂蜜等,或者吃點利於排便的水果,如火龍果、香蕉等。
(3)運動
讓寶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運動,同時保持心情的愉悅開朗,也有助於減少上火的機率。
如果確實需要更換奶粉的話,可以考慮給寶寶選擇含有OPO的奶粉,有助於預防和緩解消化不適症狀。
3、寶寶便便有次數規定嗎?我家寶寶8個月,吃得多、拉得多,有時候當天吃的輔食當天就拉了,這樣正常嗎?
解答:寶寶的便便隨著月齡的變化、餵養方式的不同,在顏色、形狀、次數上面都會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到6個月輔食添加後,每日大便2-4次,或者4-6次都算正常範圍。可以查看:寶寶一天幾次大便才正常?母乳與奶粉餵養各不同,了解母乳或奶粉餵養的寶寶的大便情況。
但要注意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要考慮寶寶是否生病了。
由於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因此大便次數也會有所區別,這些數值可以參考,但不能作為判斷的唯一標準。更具體的還要看寶寶便便的形狀、氣味等,也要從精神狀態、發育情況等方面來綜合考慮。如果孩子的大便顏色,大便量是沒有問題的話,一般是不必特殊處理的。
如果寶寶出現吃得多、拉得多的情況,家長在平時餵養孩子的時候注意少量多餐,不能讓寶寶吃太多,適量吃飽就可以了。
4、六個月寶寶喜歡右側臥和趴著睡對寶寶有危害嗎?用不用糾正呢?
解答:一般來說,嬰兒常用的睡姿有三種,仰臥、側臥、趴睡;而睡姿的選擇取決於寶寶的發育情況,0-12月寶寶的睡姿參考如表: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來,寶寶的睡姿通常是在6個月以前,無法自主翻身的階段才會讓家長特別關注。當寶寶月齡小,確實要注意睡姿的正確性,避免因睡姿不當引發意外,因此可以參考表中的姿勢讓寶寶入眠。
需要注重強調的是:小月齡寶寶不建議趴睡!
如果寶寶學會自主翻身,睡姿問題家長就不用過於擔心了,以寶寶自主睡眠為準。但是要注意寶寶的小床上應避免擺放玩偶等絨毛物,不要讓寶寶的小床過於擁擠,給寶寶一個呼吸通暢的環境。
所以,自主入睡的寶寶的睡姿不用特意糾正,若是在意頭型的家長,想給寶寶睡一個好看的頭型,也可在入睡後糾正。
5、@海水不比淚鹹!:寶寶吃手指怎麼回事?怎麼可以戒掉這個習慣?
解答:很多小寶寶都愛吃自己的小手手,因此就有寶媽留言:寶寶吃手指是怎麼回事呀?寶寶吃手指是聰明的表現,別打擾TA,了解寶寶吃手指的詳細原因。
當寶寶超過1歲的話,家長們可以慢慢引導寶寶戒除這個習慣,可以嘗試以下這些方法:
(1)製作家常版「手指棒」
「手指棒」是常見的一種輔食,類似於「磨牙棒」,但用於戒除吃手指習慣的「手指棒」口感稍軟,選擇的食材也要易消化的。可以參考這款「手指棒」——豆腐手指棒:
參考月齡:12個月以上,對食材不過敏的寶寶
食材準備:低筋粉160克、豆腐90克、黑芝麻5克、雞蛋1個,蛋黃1個
操作時間:45分鐘
(以上食材量僅代表製作量,不代表寶寶的一餐食用量)
步驟:①老(嫩)豆腐切塊,放入沸水鍋中焯水,約3分鐘後撈出;
②豆腐晾涼後,將豆腐丁放入料理機中,再打入1個雞蛋,啟動料理機,將食材攪打細膩;
③將細膩的豆腐雞蛋糊倒入低筋粉中,再加入黑芝麻,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④然後用手揉成光滑的麵團,再把光滑的麵團擀成長方形面片,然後將面片全部切成均勻的手指條形狀;
⑤將所有搓好的手指條全部放入烤盤中,然後攪散蛋黃,將蛋黃液刷在手指條表面;
⑥烤箱調至165°,時間18分鐘,將烤盤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待烤好、熟透後取出即可;
如果沒有烤箱,用平底鍋或者蒸鍋也能能做,只是口感略次些。
(2)轉移注意力
可以和寶寶做一些手部的小遊戲,讓寶寶活動雙手的同時,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從而慢慢糾正寶寶愛吃手的習慣。
(3)切勿強硬,耐心教導
戒除吃手指需要一個過程,家長可以耐心和寶寶溝通,告訴寶寶不要吃手指,千萬不要厲聲呵斥寶寶。
6、馬上就是」五.一「了,寶寶多大可以帶出門旅遊?選擇什麼交通方式好?
解答:節假日帶娃出門旅行,是促進親子關係,拓展寶寶視野的有效方式。但多大的寶寶才適合帶出門呢?這倒難倒了不少家長。
首先要考慮寶寶的生長階段,只有寶寶具備良好的行動能力、一定的語言和記憶能力,出門旅行才可能達到拓展視野的效果。否則寶寶年紀太小,對旅遊可能毫無記憶不說;若是路途遙遠,途中也容易出現寶寶哭鬧、生病等突發情況,加重家長的照顧壓力。
因此,若是想達到比較好的旅途效果,建議在寶寶3-5歲進行長途旅行;若是短途旅行,寶寶2歲後就可以嘗試。由於寶寶的身體素質各有不同,什麼時候帶寶寶出遊,還是要以具體情況為準。
那麼,帶著寶寶出行,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呢?這也得分長途和短途了。
(1)長途旅行:飛機是第一選擇,時間相對短,並且建議選擇換乘少的班次;或者也可以選擇活動空間相對寬鬆、不擁擠的高鐵等。但是家長要注意安撫寶寶的情緒,尤其是第一次出行的寶寶容易因為環境不熟悉而驚慌哭鬧,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切忌途中寶寶哭鬧的時候,呵斥寶寶,一定要耐心、溫柔地撫慰寶寶,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他喜歡的玩具等,用寶寶熟悉並喜歡的物品來克服這些不適。
(2)短途旅行:自駕無疑是短途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家長可以為寶寶設立兒童座椅,行李也便於攜帶,作息這些會更自由,隨走隨停。
當然,交通工具也要根據家庭的情況來進行選擇。另外,帶著寶寶出行,行李的準備也需要家長花費心思,可以參考以下準備:
總之,帶寶寶出行需要家長們準備妥當,擴展視野只是一方面,而寶寶的健康更重要!當然,不管是長途還是短途旅行、使用的什麼交通方式,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誰給寶寶留下成長中最深刻、最愉快的旅行記憶哦!
END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