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清除暑熱,多從一個臟腑著手,此物清熱解渴。
夏季養生最需要注意哪個方面?相信大家都知道非避暑清熱莫屬。
確實,炎熱的夏季,自然界驕陽似火,人們稍微活動一下就滿身大汗。如果再加上沒有風的情況,那種難受就真的讓人很煩悶。
所以,現代人對空調的依賴性越來越重。甚至不乏一部分人常年呆在空調清涼的環境裡。表面上,這樣就遠離了暑熱之邪,但由此也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畢竟,人為地製造出來的清涼,也是一種「違背自然」的做法。而中醫養生裡,最講究的就是順應天時。
那麼,如何「順應天時」清熱避暑?歷代醫家對此總結出來的經驗,基本不外於起居作息、飲食情志等幾個方面。比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總之,暑熱之邪也是一種熱邪。那麼,您認為暑熱之邪最容易影響的是哪個臟腑呢?
有朋友肯定會說:心。因為和四時五臟對應的關係是「夏氣通於心」。
這個理解雖然沒錯。但在我看來,暑熱之邪到底是一種外邪,外邪想要侵襲機體,當然得從肌腠口鼻而入。而主管肌腠口鼻的臟腑,正是我們常說的「肺」。
所以,清熱避暑,我認為還是要從肺做起。換句話說,清熱避暑,很大一部分就是清肺瀉熱。雖然其最終的結果是「清心養神」,但心肺同處上焦。清肺之熱,同樣也起到清心的效果,從而達到避暑清熱的目的。
那麼,有什麼清肺洩熱而起到避暑清熱的方法呢?
蘆根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廉價的清肺避暑之品。
據《本草綱目》記載,蘆根性味甘寒,主要入肺胃二經,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常被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等證。
關於蘆根的使用,有如下4點需要注意:
1、清熱解渴:
蘆根,味甘而能生津液,性寒故能清熱降火。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下能利小便,引熱從小便排出。
所以,對溫熱、暑熱之邪侵襲,病初起而出現發熱、口渴、微咳、頭痛等症,可以用蘆根配伍桑葉、菊花、連翹、薄荷等同用。如《溫病條辨》的桑菊飲,就是用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苦桔梗、甘草、蘆根。
如果是溫病熱入氣分,熱邪傷津而致高熱汗出、口渴引飲、小便短赤、煩躁不寧等症時,可以蘆根配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天花粉等同用。
2、清肺熱:
風熱犯肺,常出現一些像肺熱咳嗽、痰黃口渴、喉癢胸悶、甚或痰中帶血等症。可以用蘆根配伍杏仁、桔梗、銀花、生石膏、知母、瓜蔞、牛蒡子、大青葉、黃芩,炒梔子等。現代中醫在一些「大葉性肺炎」的相關證候裡,就常用到這些方藥。
當然,如果伴有惡寒、胸痛、氣悶、無汗者,可適當加荊芥、薄荷、蘇葉;如果有寒熱往來、胸脅悶脹疼痛者,可加柴胡,青蒿;如果有面紅壯熱、口渴有汗者,可重用石膏、蘆根,再加連翹;如果痰中帶血而多者,可加生藕節、白茅根、白芨等。
肺內素蓄毒熱,又受外感之邪束閉皮毛,肺氣不宣,毒熱不散,鬱壅化膿而成肺癰,症見胸滿、胸痛、咳嗽、發熱、痰中帶膿血、痰味甚腥臭等。可用蘆根配伍生薏米、桃仁、冬瓜仁等同用。
同時,初期還可以加入荊芥、銀花、連翹、黃芩等;中期咯吐腥臭膿痰多時,可加桔梗、白芨、甜葶藶;而後期膿痰已排盡時,可加沙參、花粉、生黃芪等等。這這個過程裡,都可以用蘆根為君藥。
3、清肺透疹:
對於斑疹屬於風熱證候的初起階段,鮮蘆根熬水喝,適當配合西河柳,有清洩肺熱、透疹降熱之功。一般疹出而熱退。
4、蘆根的使用注意:
乾鮮之分:蘆根分幹蘆根、鮮蘆根兩種。一般來說,鮮蘆根清熱生津、清肺透疹的作用都會比幹品要好。但受地域限制,幹品卻更用一些。
蘆根和天花粉的區別:兩者都有清熱之功,但天花粉偏入胃經,更適合清胃熱而生津止渴,同時還兼有解毒消腫、排膿生肌的作用。而蘆根偏入肺經,偏於清宣肺熱、治肺癰、透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