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能讓我崇拜的人並不會被大眾所接受,但由於政治敏感和社會輿論在我的公眾號裡我就不提我崇拜的人的名字了。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喜歡自己的公眾號有太多人關注,或者說有太多和我思想不一致的人關注。所以我還是建議,不喜歡我的人不要關注我的公眾號,求求你們了,Leave me alone! 因為此號乃我的心血,15年英國留學經驗、8年金融管理以及三年咖啡經驗全部都通過一篇篇原創文章,囊括其中了。而且,我會繼續堅持寫下去,如果微信倒閉了,我會換另外一個公眾平臺繼續寫,只要一有時間就和大家分享我的各方面學習心得,直到我的生命終結。前提當然是要開開心心的。
往期回顧
漿果解譯|《專業咖啡師手冊》第一章:準備
漿果解譯|《專業咖啡師手冊》第二章:義式濃縮(1)
漿果解譯|《專業咖啡師手冊》第二章:義式濃縮(2)
第二章:義式濃縮(3)
注粉(Dosing)和布粉(Distribution)
與其他很多咖啡從業者不同,筆者將注粉(Dosing)和布粉(Distribution)合成一個章節來講,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注粉已經決定了你的布粉了。一位合格的咖啡師,注粉和布粉目標就是使自己出品的每一杯義式濃縮,質量(mass)一致、布粉體積一致和密度一致。注粉量的多少不定容易導致流速無法保持一致性,不均勻的布粉將會導致不均勻萃取。
作為一名咖啡師來講,可能最重要的唯一責任就是可以做出完全相同的咖啡粉餅。布粉與注粉兩個動作是同時發生的,所以,注粉極為重要。
如何注粉
根據一個較普遍的注粉系統,請看以下步驟實例:
將粉碗從義式咖啡機上面順時針旋轉拔下來。
將用過的粉渣(Spent Puck)敲掉。
用乾抹布將粉碗內側濾碗擦乾淨;因為如果粉碗是濕的話,沖煮咖啡時,與粉碗接觸的咖啡粉餅粉床將會很容易出現滲水孔(Channeling)。
確保粉碗的所有細孔都是乾淨的。
開啟磨豆機,如果你擁有一臺非常慢的磨豆機,建議將此步作為第一步。(漿果旁白:華夏一臉懵逼,世界上還有慢的磨豆機?老磨麻油嗎?最後我才明白,原來是指那種有預備出粉倉並帶有出粉撥片的磨豆機,那種磨豆機如果刀盤或電機馬力不給力的話,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開始波動撥片出粉。所以說,學無止境,咖啡業門檻低,有點成績就膨脹的人比比皆是,來店裡裝逼的人,我只能很客氣給他面子請出去。)
(大家發現上圖有什麼問題了嗎?一起來找碴)
反覆快速拉動出粉板,從而使咖啡粉落入粉碗越均勻越好。如果咖啡粉落下來不均勻的話,落粉厚的部分顆粒之間就要比粉薄的地方更加緊湊,甚至刮粉(Grooming,下一章我們會著重討論)後,仍然會造成咖啡粉餅的厚薄不均,即使是表面上看上去已經一致了。
注粉完畢後,也就是粉量達到目標值的時候,關閉磨豆機。
當足夠的粉量注入粉碗時則停止注粉。此粉量可以與萃取粉量完全相同,或者可能比萃取粉量更多一些,因為在下一步的刮粉(Grooming)時,會被掛掉一些粉。無論你選擇多少布粉量,保持注粉量的一致至關重要。
注粉多樣化
無論你用神馬注粉方法,每次撥動撥片所得到的出粉量盡量少,而且要一致,總比你一撥動撥片,媽呀!出來一大塊的好,因為那樣在後來的刮粉步驟中,會使很多咖啡粉狗帶。以下是兩種在生意較好的咖啡館中(在這裡指的是賣咖啡的咖啡館生意好,而不是靠賣餐或酒飲而生意好的咖啡館)有效注粉的方法:
分注法:將粉碗比喻成一塊大蛋糕,想像將這塊大蛋糕切成數塊,一頭圓、一頭尖。注粉時,將「每小塊蛋糕」填滿,同時連帶轉動粉碗的動作,逐個「蛋糕塊」的注粉。(漿果旁白: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趕餃子皮,如果會的話,注粉便會得心應手,故而,煮咖啡、烘豆子與做飯做菜有異曲同工之妙。)
層注法:先在粉碗底部注入少量的第一層咖啡粉,當然在中分過程中需要轉動粉碗。然後再將粉碗旋轉回來,在進行第二層注入咖啡粉。以此類推,一層一層的注,直到注粉量達到心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