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戰場」誕生,地緣政治成為過去式

2021-01-14 每天十點港澳臺

導讀:近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佔據網絡空間的主體地位,試圖組建「數字霸權」,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也將成為中國的重中之重。信息產業化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推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1月3日,西班牙《世界報》刊發由何塞·伊格納西奧·託雷夫蘭卡所編寫的名為《歐洲:世界超級大國數字大棋局的戰場》的文章。

作者在文章中表示,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技術推動了經濟與社會轉變,並且成為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世界範圍內有些艱難窘境正是因為人們忽略此觀點所造成的。美國憑藉其自身在技術方面優勢為冷戰提供了基礎,並把霸權帶到了21世紀。

在20世紀煤炭、鋼鐵等是地緣政治所搶奪的重點目標,而這些資源在21世紀已經過時,數字競爭將成為超級大國之間的新戰場,但這不僅包括網絡攻擊等混合戰略先驅,更是將世界霸權貫穿了整個21世紀,而此競爭則主要體現在爭奪數據、半導體、5G及6G網絡,而數字優勢競爭也將成為如今超級大國所面臨的新棋盤。

在本世紀數字主權等有關理念在歐盟權重將會逐漸上升,但在上世紀90年代,這些東西都是遙不可及的,當時人們的共識是全球化與物聯網會引領人類進入共享技術發展新時代。

隨著冷戰結束,地緣政治貌似變成了「落後學科」,而現在那些曾被遺忘身份、地理、及有關地緣政治與國家核心等被遺忘的因素又回到了歷史舞臺,而這也使得歐盟在成為數字附庸風險等問題上做出了謹慎的選擇。

慶幸的是,歐盟已經明白在當下這個數字時代裡,只有成為戰士或者變成他人的戰場這兩種選擇,雖然歐盟不是軍事大國,也並未有與美國實力與規模相當的數字企業,但也成長為了一個監管超級大國。

從2018年所批覆的《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和去年12月份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旨在規範市場與數字服務兩項提案等,足以看出歐盟為了應對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及保障自身利益與原則,正在構建屬於自身的立場。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集刊| 亢升 陳翠峰:國際地緣政治中的蒙古國戰略地位研究
    國際地緣政治中的蒙古國戰略地位研究【內容提要】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 地理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似乎有所減弱, 可事實是, 世界大國圍繞地緣政治的鬥爭與博弈仍在持續增加。那些被視為地緣政治樞紐的地區和國家, 歷來是大國較量的主陣地, 因此也備受關注。
  • 斯裡蘭卡又成為大國地緣角力的新戰場,印度國家安全顧問親自出馬
    拉納通加隨後宣布,出於地緣政治原因,還將邀請一家印度公司在科倫坡港口開發航站樓,也因為當時的總理拉尼爾熱衷於印度的介入。 新的科倫坡港口擴建項目設計有三個碼頭,這些碼頭的總體設計能力為720萬個貨櫃,每個碼頭都有能力處理最大的船舶(22000TEU)。第一個航站樓由時任馬欣達·拉賈帕克薩政府於2013年提供給中國,擁有35%的股份,為期35年,該航站樓在五年內已達到240萬標準箱的設計能力。
  • 肖方昕 張曉通:中國在非洲鐵路建設的地緣政治風險及應對
    引子由於在基礎設施建造方面的能力、經驗與非洲各國鐵路發展需求相契合,中國成為新時期非洲鐵路建設的主要參與方。在「地緣政治回歸」的背景下,中國在非洲的鐵路項目表現出顯著的地緣政治敏感性與脆弱性,面臨三個層次的地緣政治風險。
  • 學者:「一帶一路」應著重經濟層面 減低地緣政治色彩
    (徐穎荃攝)作者:任其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要取得成功,取決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政治關係基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具體項目也需要形成較為規範的規則和標準。學者建議,該倡議應著重經濟層面,減低國際地緣政治競爭的色彩,以減少美國的敵意,同時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
  • 拜登在拉美地區的地緣政治優先事項明顯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的地緣政治優先事項很明顯。這個由12個國家/地區組成的組織-現在已暫停-最初是一個地緣政治概念,最終成為一個政治和意識形態組織。在南美,與博索納羅領導的巴西的關係將是拜登政府的第三優先事項。博索納羅與川普的政治聯盟是共和黨總統任期後半段的一個核心問題,這恰好與博索納羅上任後的優先事項相吻合。
  • 西媒文章:數字競爭成超級大國新戰場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月3日發表題為《歐洲:世界超級大國數字大棋局的戰場》一文,作者為何塞·伊格納西奧·託雷夫蘭卡。全文摘編如下:技術不僅改變了經濟和社會,而且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 葛漢文:島鏈、空間控制與霸權——美國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想像
    但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急劇演進,這種以強調西太平洋戰略重要性為主要特徵的地緣政治想像再度強化,並成為當前美國亞太政策甚至「印太」戰略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對地區安全形勢及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愈發突出的挑戰。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深入分析美國西太平洋地緣政治想像的源起、發展及當下表現,對於準確把握美國亞太政策企圖、分析甚至預測其未來發展走向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 學問 重新疆保蒙古衛京師:內亞視角下清朝的地緣政治思想
    「新疆建省」——疆域均質化實際上確立了國際公認的主權國家邊界,這是一個地緣政治的後果,成為近代中國國家建構的先聲。同時,也可以視為乾嘉時期在天山北路推行郡縣制的延續與推廣。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得勝圖清朝是被動進入「萬國公法」的體系,雖然已經具有主權國家的形式,但是清朝是依託「帝國」形態進入這一體系的。
  • 「印太」 的建構與亞洲地緣政治的張力
    這次會議是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時隔十年之後的重啟,一方面足以反映出近年來亞洲地緣政治的變化趨向,另一方面又是對近年來逐漸熱絡起來的「印太」概念的官方確認,自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2007年5月召開的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被認為是「亞洲北約」或所謂「四國同盟」的雛形。這一機制中斷後,近年來呼籲重啟四國安全對話與合作的聲音逐漸增多。
  • 【北非研究】地緣政治視角下的馬格里布地區現代國家構建
    馬格里布;地緣政治;現代國家構建張楚楚,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2014級博士候選人;肖超偉,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經濟系2014級博士候選人圖片來源:Morocco World News「馬格里布」(Maghreb)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日落之地」,引申為「西部」。
  • 地緣政治將左右金銀走勢
    昨日下午,受國際地緣風波影響,金價出現小幅回落,下跌至1846美元,深夜再次上揚刷新新高,觸及1870美元關口。銀價方面,7月23日早盤,倫敦銀現衝上23.2美元高點,截至發稿,銀價報22.885美元/盎司,漲1.71%。
  • 新冠疫情:國際政治的新「bug」還是「feature」?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經成為2020年標誌性的事件,其影響遠遠超出了過去幾個月裡發生的戲劇性事件。疫情不但考驗著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抗壓能力,也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運行機制發出了嚴峻挑戰。各國的政治精英們不願在國際議程上做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疫情的惡化既沒有阻止敘利亞局勢的緊張升級,也沒有延緩利比亞停火協議的破裂。伊朗成為「大流行」的主要受害者,但華盛頓並未因此緩和對德黑蘭的經濟制裁,哪怕是象徵性的也沒有。「大流行」無法促使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在「OPEC+談判」中相互妥協,也就無法阻止油價暴跌及隨後的金融市場恐慌。
  • 大國地緣政治角力:印軍為什麼多次越境阻擾我國公路建設
    俄英兩國用瓦罕走廊做緩衝區體現了一個地緣政治的鐵律——強國忌相鄰!兩個強國如果領土接壤就會爆發無法控制的衝突!縱觀國際歷史,這個地緣政治的鐵律決定了無數重大歷史的走向。按:現在的法德已經沒有直接的地緣版圖衝突,原因很簡單,因為歐盟經濟一體化讓兩國經濟深度融合,從而極大的化解了地緣政治矛盾。中國也希望通過建設亞洲經貿一體化來化解地緣政治版圖的衝突,但是因為美國的阻擾與挑撥,至今也沒能達成東協十國+東亞三國經濟一體化的協議。
  • 從大陸看大洋:德國地緣政治學的教訓
    一戰之後,豪斯霍弗為德國著這本《太平洋地緣政治學》,而這時的德國已經完全喪失爭奪大洋的海軍實力。豪斯霍弗這本書的副標題顯示地緣政治學與歷史不可分割。只有在歷史之中,我們才可能理解地理如何塑造國際政治。但是,歷史塑造的思維方式可能會過時,歷史的教訓也不會總是被記取。《太平洋地緣政治學》是一部寫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德國著作,具有明顯的時代和國家特徵。
  • ​富景筠:商業理念還是地緣政治——歐美在歐洲對俄天然氣進口...
    在歐洲看來,轉型後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將成為一個由市場經濟規則和商業邏輯引導的天然氣供給商。俄羅斯也將最終成為在天然氣出口上值得信賴的蘇聯繼承者。因此,對於多數歐洲能源企業而言,歐洲在俄歐天然氣關係中面對的關鍵問題並非降低對俄天然氣依賴,而是如何管理這種依賴以及新出現的過境風險。
  • 深讀|地緣政治博弈與貨幣實力的衰變:聊一聊「盧布區」解體
    面對美國通過石油美元發起的新一輪地緣政治博弈,蘇聯無法承擔石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巨大外匯損失,以盧布為核心的社會主義貨幣體系陷入流動性危機。1985 年戈巴契夫上臺後,美蘇之間的博弈進入了新的階段,美國逐漸進入攻勢,蘇聯進入守勢。
  • 審美疲勞凸顯:地緣擴張牌能挽救埃爾多安的國內政治頹勢嗎?
    然而,近來從土耳其國內傳出的種種跡象表明,上述地緣擴張牌在提振埃爾多安的執政基礎的效果上已然達到瓶頸,埃爾多安當局亟需在地緣擴張牌之外另尋他法。那麼這段時間內地緣擴張牌的提振效應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埃爾多安當局尚可一用的「獨門暗器」逐漸失效的呢?
  • 風聲鶴唳,西方國家集體增兵印太,地緣政治進一步惡化?
    從最近種種跡象來看,明年將是印太地區演化年,印太地緣政治會不會進一步惡化?當地時間12月6日,日本產經新聞消息,往年美國和日本軍事演習發生變化,法國已經和美日兩國達成意向,法國要派出軍艦前往印太地區,參加美日法三國軍事演習。很明顯,法國軍艦的加入,目的並不單純,這讓印太局勢複雜化。
  • 歷史的回歸:21世紀的衝突、遷徙和地緣政治
    四分之一個世紀後,本書作者珍妮弗·韋爾什立足國際局勢最新變化,回應並反駁了福山的這一著名論點。韋爾什指出,21世紀的世界並未如福山所預言的一般,成為自由民主的開放世界;戰爭與難民、政治與經濟的國際角力、貧富不均與社會不公等問題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 雲石【地緣政治34】日本VIII—— 中國的力量——日本靠中華文明完成國家統一
    在長達千年的歲月裡,日本諸侯林立,豪強竊取政權,天皇成為任人擺布的木偶。不過,在幕府時代到來之前,日本還有過一段中央集權的歷史。在那時候,天皇真正執掌大權,全國上下皆由其掌控。可能有些讀者朋友會奇怪了?因為雲石君在之前的《為什麼古代日本四分五裂》一篇中,已經說到,支離破碎的地緣結構,決定了古代日本必然四分五裂。既然如此,日本為什麼還能有中央集權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