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習俗記憶:太陽明明珠光佛,朱天大佛竟然可能是崇禎皇帝?

2021-01-13 騰訊網

「太陽明明珠光佛,三月十九午時生......」

不知道你的童年有沒有聽過這樣一段《太陽經》。

以上這段《太陽經》源於魯迅先生的故鄉浙江紹興一帶的習俗——三月十九日祭拜太陽菩薩。

圖1-1. 浙江紹興

其實,三月十九日給太陽過生日的習俗在東南沿海地區普遍存在。但是在太陽的生日上,南北的差異卻特別大。北方的很多地方以二月初一為太陽生日,南方(包括臺灣)卻多以三月十九為太陽生日。

每當三月十九日這一天,南方地區的家家戶戶便會在家門口插上蠟燭,婦女三五成群,念佛宿山。

據說,此風以紹興一帶最為盛行。

在湖州地區,也流傳著這樣一首《太陽經》:

「太陽明明珠光佛, 四大神州照乾坤。太陽一出滿天紅, 曉夜行來不住停。行得快來催人老, 行 得遲來不留存。家家門前都行過, 碰著後生叫小名。惱了二神歸山去, 餓死黎民苦眾生。天上嘸我嘸曉夜, 地 下非我沒收成。世間嘸我來行動, 晝夜不分苦萬分。太陽三月十九生, 家家念佛點紅燈。位上神明有人敬, 嘸人敬我太陽星。有人傳我太陽經, 合家老小免災星。嘸人念我太陽經, 眼前就是地獄門。太陽明明珠光佛, 傳與善男信女人。每日清晨誦七遍, 永世不走地獄門。臨終之時生淨土, 九泉七祖盡超生。務望虔心行到老, 後世福祿壽康寧。」

圖1-2. 浙江紹興——古鎮的雨簷

這只是一個版本的《太陽經》,事實上《太陽經》在各地的版本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這裡面都凸顯出濃厚的民間宗教色彩以及對此事的莊重嚴肅態度。

那麼,為什麼在浙江這一帶會擁有與其他地方大不相似的祭祀太陽習俗?

這其中有兩個看法。

圖1-3. 日出

鄭成功來源說

臺灣的有些學者認為,三月十九日作為太陽生日的習俗來源於國姓——鄭成功。

鄭成功在佔領臺灣後,曾經下令每逢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自縊的日子臺灣民眾都要面朝南京進行祭祀活動。

在鄭成功統治臺灣期間,這項習俗就被傳承了下來。

圖2-1. 臺灣日月潭

直到後來鄭克塽投降清廷,當地人為了不引起清朝官吏的注意,以至於引火燒身,便假借祭祀太陽之名將這項傳統遺留了下來。

此種說法當然是有所偏頗的,因為它只看到了臺灣有這項習俗,卻沒有看到鄭成功統治區域之外的大陸吳越地區也有這項習俗。

這是此種說法的一大缺點,但是也為這項傳統的來源找了一個出處。

圖2-2. 臺灣廟宇

魯王政權說

南明十六年(以1644年-1660年計算)期間,曾經湧現過數個藩王政權。

魯王朱以海便在浙江鄞縣人錢肅樂及張煌言的擁立下在浙江一帶建立政權。

和臺灣學者認為鄭成功是太陽生日的創造者一樣,當地也有說法認為,魯王政權是太陽生日的創造者。

圖3-1. 杭州美景

這裡有必要提及魯王政權的建立過程。當初崇禎帝自縊的消息傳到浙江鄞縣,錢肅樂便在當地招兵買馬。與此同時,被後人與嶽飛、于謙和張煌言並稱為「西湖三傑」的張煌言聞訊便火速前往投奔。

此後,待聚眾甚多後,眾人才將魯王請至浙江監國。

(鄞縣一般指浙江寧波鄞州區)

圖3-2. 浙江寧波天一閣

民眾自發說

關於太陽生辰的來源,還有一種受眾較多的說法,即民眾自發說。

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後,當時的浙江等地士子悲痛不已,明末清初的時代更是被人視為「天崩地解」的時代。

在這種情緒主導下,吳越一帶居民便自發開始於三月十九日祭拜先帝。

結合吳越一帶自古以來便有為時代為人自發立祠建寺的傳統,這種說法也極有可能。

圖4-1. 吳越古道上的山澗

持有這種說法的人還認為,因為南明政權的腐敗與混亂,民眾們不再將三月十九日僅僅看作先帝駕崩的日子來看待,而是將之視為國難日,乃至於國滅日來看待。

在這種歷史演變中,祭祀太陽生日中的個人因素不斷減少,最後其中的朝代更迭印記消逝,留在民間的便只剩下了帶著極強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動。

這種說法也言之有理,個人而言,我心中最為贊同。

但是聯想到馬克思主義關於偉人的看法——偉人能加速歷史進程,我認為在民俗形成初期可能有部分有名望的人士首創此類祭祀活動,這類祭祀活動被民間廣泛接受後,才開始自發地進行傳承。

圖4-2. 吳越古道——山澗洶湧而下

總結

總之,以上三種觀點中,我個人認為都有所偏頗。

將三種觀點雜糅一下,我個人認為最符合當時現狀的情況應該是,民間的群情洶湧與廟堂的正名立言思想相輔相成,在互相成全的情況下才產生了這項獨特的民俗。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明朝統治下的其他疆域沒有形成這樣習俗了,必定是當地風土人情與士大夫階層的思想相結合才能產生這種特殊的結果。

當然,因為主流的觀點都將此項民俗的來源指向明末清初,所以我個人也持相同的觀點。

當然,臺灣學者翁同文的觀點認為此項民俗來源於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其形成時間應該在雍正六年以後。

圖5-1. 故紙堆

參考文獻

[1] 趙世瑜, 杜正貞. 太陽生日:東南沿海地區對崇禎之死的歷史記憶[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6):10-19.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的皇帝大佛——從鮮卑王到中國皇帝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就是兩年以後在平城為五帝鑄造的五座釋迦佛立像。之後在營建曇曜五窟的皇帝大佛時,將其中的一座置換為了菩薩像。(三)從五帝五佛造像到曇曜五窟《魏書·釋老志》中的一段文字,是我們對雲岡石窟進行歷史定位時的重要參考文獻:和平初(460),師賢卒。曇曜代之,更名沙門統。
  • 遊歷樂山大佛,感悟山即是佛,佛就是山的智慧
    樂山大佛屹立在樂山境內的三江匯流之處,據傳海通大師來到這裡看到洪水肆虐泛濫,看到大水後滿目瘡痍的慘烈景象,心中就產生出了一個神聖的宏願,他希望在這裡建造一座大佛,讓佛的神聖鎮壓住當地泛濫的洪水,於是就開始到處籌藉資金啟動了這個偉大的工程,修建的時候有貪官汙吏前來勒索敲詐築佛的錢財,
  • 故宮院刊 | [日]石松日奈子著 王雲譯:雲岡石窟的皇帝大佛——從鮮卑王到中國皇帝
    「中國皇帝大佛」則身著漢式衣裝,表情睿智,儼然是知書達禮的中國皇帝。從「鮮卑皇帝大佛」到「中國皇帝大佛」,反映了北魏英雄形象的轉變。對於第13窟並排站立的七身中國式如來像,作者認為與天子七廟制有關,很可能是「七帝七佛造像」。〔圖一〕雲岡石窟第20窟岡田健攝來到雲岡石窟,看到第20窟的露天大佛〔圖一〕,任何人都會心生感動。
  • 崇禎皇帝的兒子竟然是苟且偷生的懦夫?
    崇禎皇帝上吊殉明後不久,福王朱由崧被擁立為帝。改元弘光。1645年便是弘光元年。這年二月,一個大臣從北方帶過來的少年已將南京城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都傳說太子朱慈烺來了。朱由崧雖然不情不願——他又沒見過太子,怕是真的呀——迫於輿論,卻不得不把他弄到朝廷,由大臣們辨認。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中國古代歷史,歷代王朝的末代皇帝除了那些不能做主的兒皇帝比如1912年的只有六歲的溥儀外,一般都是被後人詬病的,要麼昏庸,要麼暴政,要麼荒淫無度,當然,也有被稱讚的,比如李煜雖然醉心於詩詞歌賦,但是就是很努力,也作出成效,只不過無力回天,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他對政事非常勤勉,這跟很多不務正業的末代皇帝不一樣
  • 崔濟哲:蒙山大佛的悲哀
    然蒙山有仙,蒙山有佛,蒙山自北齊始以大佛聞名,已遙遙1400餘年矣。蒙山大佛可謂歷經千年,盡閱人間冷暖矣。蒙山大佛,高63米,比川之樂山大佛僅低8米,卻比樂山大佛早163年,北齊時代乃至隋唐皆有20丈摩崖大佛之譽。比世界聞名且已被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尚高10米。蒙山大佛隱名埋姓,近千年沒於荒草亂石之中,其得也在北齊,失也在北齊。
  • 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有人常常會問: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後金,都不是歷史上那些強大的內患或者外敵,怎麼大明朝就這麼亡了呢?很多明朝遺民也常常會這麼想,甚至,相信連皇太極都曾這麼想過:我這限於一隅的一點兵力,怎麼就獲得天下了呢?其實,有我後金第一功臣崇禎皇帝的無限「神助攻」,就是把戰神白起加軍神諸葛亮一起打包送到大明王朝,都會被對手幾波帶走。
  • 大悲劇:崇禎皇帝朱由檢之死
    崇禎是個年號,今天則是朱由檢的代號,崇禎就是朱由檢,朱由檢就是崇禎。他是在煤山上吊而死的,也是漢族皇帝中很悲慘的一個人,研究這個皇帝的死亡前後的時間段,就像從地窖裡挖出一壺百年老酒,喝著甘冽無比,酒本身附加的故事卻令人肝腸寸斷,劇疼無比。
  • 「了卻君王天下事」,揭秘崇禎皇帝死後幾件不可思議之事
    明朝歷史上只有遷都北京前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和後來被哥哥發動奪門之變搶了皇位的景泰帝朱祁鈺沒有埋在這裡,都有特殊原因。而且帝陵的風水要求很高,今天去十三陵,會發現崇禎以外的明朝皇帝陵寢,每一座都獨佔一處背山面水的佳地,彼此互不幹擾,但合起來,又如同一個完整的和諧院落,錯落分布在山水之間。
  • 它們是樂山大佛的四個小哥哥,那個仁壽大佛竟然幫助過張獻忠!
    榮縣大佛樂山大佛的第一個哥哥,可能是榮縣大佛。榮縣大佛位於四川省榮縣縣城東郊,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是一尊釋迦牟尼摩崖石刻造像,佛身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是世界第一大釋迦牟尼佛(現世佛)。
  • 陳圓圓絕世美人,卻不受崇禎皇帝待見,無情將美人拒之門外
    但就是這樣一個改寫歷史的女人,崇禎皇帝竟然對她毫不動心,這也是一大奇事。愛美人更愛江山崇禎皇帝和明朝很多皇帝相比都要好上很多,崇禎非常的勤政而且在政事上也頗有建樹,當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奄奄一息,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崇禎皇帝來講,重整河山將大明朝拯救於水火之中才是他最需要做的。
  • 如果歷史重演,崇禎皇帝還會誅滅魏忠賢!重用東林黨嗎?
    中國歷史二十四朝,每一個朝代,有建國者,當然也就有亡國之君!但是如果你要說哪一個亡國之君最讓人同情?在小編的心目中!只有一人,他就是明朝的崇禎皇帝!
  • 太原文史之——揭秘蒙山大佛的歷史
    (始發現的蒙山大佛)  史籍記載這尊大佛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始鑿,經五個皇帝,二十餘年,後主高緯時鑿成。《北齊書》記載在《後主恆紀》中:「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所以稱為「晉陽西山大佛」。晉陽西山哪裡?
  • 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崇禎皇帝的最後24小時都在幹嘛?
    文/肥豬滿圈 今兒說說崇禎皇帝,在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大明皇宮的最後24小時,他除了上吊,還在幹嘛呢? 我們都知道朱由檢,即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聽著名字和另外一哥們兒很熟對吧?這就對了,還有一個叫朱由校,是他同父異母的親哥哥。
  • 崇禎皇帝有中興之志,為什麼不能力挽狂瀾救大明?看看他所作所為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崇禎皇帝是大明最後一任皇帝,也是大明皇帝中最勤奮最用心的皇帝,想當年朱元璋開創大明之後,自崇禎皇帝結束,中間十數位皇帝,其中沒有一個皇帝像崇禎這麼刻苦,這麼勤勉。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湮沒於歷史600年,山西晉陽蒙山大佛,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蒙山大佛的起源,絕對是輝煌高光時代的產物打開《北齊書》可以看到:"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這就是蒙山大佛的高光歷史,它一晚上就可以燒一萬盆油,光亮遠照當時的古城營村。而這尊蒙山大佛的開鑿時間也在史籍中有所記載:北齊天保二年,也就是公元551年。這樣算來,應該是六世紀的時候,它比起世界第一大佛巴米揚大佛早了近一個世紀。當年北齊皇帝高洋出宮巡行時,走到白龍洞遇到了一個仙人,仙人告訴他:此地為晉陽龍脈,而得晉陽者得天下,如果能在此地修一佛像,則可保幾代皇帝。
  • 【朝花夕蒔】崇禎皇帝登基1(長篇小說選載)
    就在他似睡非睡、似夢非夢之際,忽然聽見外面颳起了一陣狂風,頓時天陰得黑沉沉的,像要下雨的樣子,但卻一點滴兒雨也沒有下來,他看著左右,這宮中竟然空無一人,他害怕起來,心中有一種極大的恐怖感,他慌忙站起身來,大聲喊道:「來人,來人呢!」當他再次喊「來人」時,他的聲音卻被一陣雷鳴蓋過。
  • 李自成進逼北京,有大臣建議讓太子南渡監國,崇禎為何沒有答應?
    在中國的歷史上,從沒有一個皇帝像崇禎皇帝一樣被人如此兩極化得極端評價過,指責他的人對他痛恨無比,認為是他的無能與急躁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而維護他的人對他萬分同情,對他的個人品德和治國的勤奮十分肯定,認為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不是崇禎自己一個人能夠支撐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