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昭化寺,我們這一代土生土長的懷安城人,小的時候經常去的緣故,大多有著散不開的情緒。
記事起,聽大人們說,從民國起,第五小學佔用著一個寺院,名叫昭化寺。出於某種好奇心,我們這些小孩子經常結伴去寺院裡玩。
在記憶中,寺院空闊而破敗,南北長有一百多米的樣子,東西最寬處有四十多米,佔地三千多平方米。
寺院的氛圍冷清、寂寥、神秘,由於年久失修,斑駁而殘破,像暮色垂垂的老人。寺院還有建築被拆毀的痕跡,這更增添了一種荒涼氛圍。
從殘破的表象中,卻能夠看到這些建築的琉璃瓦頂,雕梁畫棟,一出出飛簷顯露威嚴的獸頭和玉龍,讓人浮想聯翩,想到寺院昔日的繁華與壯觀景象。
寺廟的房門鎖著,我們就從門縫往裡看,壁畫上大多是神、佛、仙,神態逼真,千姿百態,尤其是一尊尊菩薩,騰雲駕霧,祥雲縈繞,口納仙氣,呼之欲出。除了天堂中的神,還有地獄中的鬼。
四面牆壁上連環畫形式的壁畫,色彩鮮豔,線條清晰流暢,可謂讓人嘆為觀止。即使部分畫面脫落,殘缺不全,也無傷保存下來的畫面的精美與卓絕。
由於昭化寺在當時並不為人們所重視,因此,除了一些好奇心強烈的小孩子外,是很少有人光顧的。
每到深秋,樹葉層層飄零,這裡便更覺荒涼而幽冥。
昭化寺的冬天總是很沉重,寒風籠罩著這塊乾淨的土地,雪安靜地覆蓋著這個百年古剎,似乎好久好久,古剎就像一隻沉睡的松鼠,在自己的洞穴裡緩慢而冗長地沉睡、沉睡,它沉睡著,帶著一臉的茫然,連皇帝所賜的「昭化寺」(意為昭化萬民,佛光普照,上祝皇圖永固,下保邊境清寧)也沉睡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自南而北都依次沉睡著。
昭化寺作為珍貴文物,已經越來越引起官方重視——
1952年全國文物普查,昭化寺被列入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國家文物局投資百萬元,對昭化寺山門、山門外的戲臺、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大寺殿、東配殿、西配殿遺址、院落進行大規模修繕,昭化寺已成為一處規模壯觀的佛教聖地。
三大寺殿內新發現壁畫61幅,加上已知的47幅,昭化寺明代壁畫已達108幅。此時的昭化寺,已不是那隻沉睡的松鼠,它已甦醒,在屬於自己的森林裡煥發著青春的神採。
沿著一條條石階,輕撫一扇扇窗欞,思緒紛飛,感嘆悠悠歲月,多少往事湮滅黃塵古道中。
一幅幅壁畫就是一座座豐碑,沉睡了百年的昭化寺,歷經多少磨難,見證多少風雨。百年之後,春風拂面,拭去了滿目瘡痍與風塵,它終於甦醒了,重現曾經的佛光道影。
仿佛聽見古剎鐘鳴,傳至百裡;香火連綿,僧人主持披袈裟誦真經,琅琅經書聲不絕於耳。
百年古剎在經歷風雨滄桑之後,甦醒的是歷史的承載,甦醒的是永恆的藝術瑰寶,甦醒的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圖文:懷安文化旅遊
排版:文旅張家口
備註:侵權聯繫刪除
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