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之際——深水埗布市場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深水埗布市場,亦將成為最後一次。
位於欽州街與荔枝角道的交叉口, 俗稱「棚仔」的欽州街小販市場是一座以鐵皮搭頂的小市場。「棚仔」是布販的集中地,亦是設計系學生、成衣生產商、自家製衣女性及手工藝愛好者常到之地,有「深水埗布市場」之稱。(引自facebook社群「反對深水埗布市場將被關閉」)
今年八月,食環署下令擬收回深水埗布市場區域,改建住宅單位,這一極具特色的小販集中地,或將永久性關閉。我也因而奔赴那裡,在它消亡之際。
攤檔外觀與要求安置方案的標語
在門口向內張望的路人
鐵皮攤檔用油布裹了起來,從外面看去極不顯眼,僅能從為數不多的出入口向內一窺究竟。布匹密密麻麻的堆疊起來,被一人寬的小路隔開,顯得極是逼仄,有檔主自嘲這裡「汙糟邋遢」,和外面敞亮的布行相比自然不受青睞。
層疊的布匹
各色布捲軸
這裡的布價極為便宜,相比與它相隔不遠的元州街上的布店,幾乎便宜一半。價格的低廉和款式的多樣,讓這裡成為了不少設計師、主婦,甚至cosplay愛好者的心頭好。
整理布匹的檔主
翻找舊時照片的檔主
食環署的決定,讓檔主們憂心忡忡。政府曾提出讓他們搬去其他各區攤檔空置位置繼續經營,我亦和他們談及此事,他們卻覺得「沒有這樣的一個集中的市場,零散經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更提出政府的安置位置都較為偏遠,或已有不少布檔經營,轉移經營地點攤檔將難以為繼。
現時,深水埗區議會部分議員又提出想在原址重建布檔市場,形成類似「高登」、「黃金」一般的深水埗文化標誌。然而這一提議能否戰勝地產開發的高額利潤吸引,我們仍無從知曉。無論如何,這個顯得陳舊、逼仄而落時的鐵皮檔口,都即將走向它的終點。
布檔裡懸掛著的黃曆
修剪布料的工作檯
清拆已然不遠,然而在這之前,營生仍一如往常的繼續著。顧客們穿行於布匹之間挑選著中意的料子,檔主們則向他們介紹著自己的貨品,一切仿佛與往日無異。
準備打烊的攤檔
「多咗你哋啊「,看到我拿著相機走來,檔主大媽笑著如是說。
歡迎關注張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