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水運篇:風勁帆滿海天闊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水運篇】風勁帆滿海天闊

  湖北武漢人愛吃的盱眙小龍蝦,裝在冷鏈箱中,由貨櫃船從江蘇淮安起運,沿京杭大運河在揚州進入長江,約6天後抵達武漢。11月底,「武漢—淮安—徐州」貨櫃直航航線開行,是長江與大運河暢通暢聯、推進形成國內大循環的一次生動實踐。今後,小龍蝦等貨物經該航線批量運輸到武漢,長江中上遊地區的化肥、有色金屬、商品車、工程機械等也可源源不斷輸送到江淮地區。

  4月,武漢解封;5月,長江中上遊第一條國際水運航線——武漢至日本貨櫃江海直航航線開啟「周班制」班輪化運營;6月起,武漢港貨櫃吞吐量連續6個月正增長……在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武漢,水運加速經濟復甦,是「十三五」水運支撐服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力證。

  大江奔騰、港通天下,勇立潮頭、踏浪先行。5年來,黃金水道深水深用、流金淌銀,世界一流港口建設裝上「智慧芯」,航運網絡開放融合,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彰顯了韌勁和力量,為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水網暢 提效率

  這5年,是綜合交通加快發展的5年,其中水運在補齊高效率的普通幹線網短板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到今年年底,預計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裡程將達1.61萬公裡,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達2530個。

  「多吃一釐米水,效益多幾千元!」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後,大宗物流集散地江陰港呈現「大船大港大物流」的喜人態勢,江陰港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小龍不禁感嘆,深水航道使沿江港口活力大增。

  長江南京以下航段貨運量佔長江全線貨運量的七成,其中海輪年承運量超過8億噸。以前航道水深只有10.5米,5萬噸級以上大型海輪需大量減載、虧載運輸。

  2018年5月8日,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試運行,長江口到南京的431公裡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港,10萬噸級海輪可減載抵達。

  大船入江,改變的還有長江流域的經濟版圖: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加快向臨港園區集聚,促進長江經濟帶產業結構優化。依託深水航道,江蘇沿江地區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大型冶金、石化企業及60%的電力企業,初步形成裝備製造、化工、冶金、物流四大產業集群。

  5年來,長江深下遊、暢中遊、延上遊、通支流,改善幹線航道裡程1284公裡。下遊「咽喉」疏通——長江口航道北主南輔、相得益彰,中遊「腸梗阻」也正被打通,6米水深航道即將通達武漢。到今年年底,長江經濟帶高等級航道裡程將達到1萬公裡,佔全國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裡程的六成以上。

  依託「水上高速路」,珠江—西江經濟帶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我國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關鍵通道。「十三五」期間,珠江新增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1045公裡,3000噸級船舶暢行粵桂,港口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年綜合通過能力新增1.04億噸,年均增長3.8%。

  與此同時,京杭大運河山東、江蘇、浙江段航道擴能、河暢水清,黑龍江、松花江、閩江等高等級航道建設有序推進。

  「智慧芯」 強港口

  山東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內,大型貨櫃貨輪旁,藍色的自動化岸橋、高速軌道吊、自動導引車穿梭往來,偌大的碼頭「空無一人」,生產作業卻「行雲流水」。

  2017年5月11日,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一期正式投產運營。該碼頭設計平均效率40自然箱/小時,是當時世界設計效率最高的自動化貨櫃碼頭,比傳統碼頭作業效率提升30%,車輛進出閘口周轉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較傳統碼頭縮短50%以上。兩年半後,集合了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全球首創5G+自動化技術等6項「黑科技」的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二期投產運營。

  「十三五」期間,沿海港口多個全自動化碼頭落成,智慧港口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港口發展的標誌性成就之一。

  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四期碼頭,從設備到「大腦」,均為「中國製造」。投入運營3年來,智能生產管理系統發出的指令控制著整個碼頭的智能設備高效運轉,不斷刷新碼頭吞吐量紀錄。

  在京津冀海上門戶天津港,岸橋自動裝箱、無人駕駛貨櫃卡車、貨櫃地面智能解鎖站……昔日的傳統碼頭已經實現了全流程無人作業,為智慧港口建設給出了「天津範本」。在碼頭上做了十多年貨車司機的惠學靜,曾經緊張忙碌的雙手被無人駕駛技術解放,車輛根據預定指令自動行駛裝卸貨櫃,他只需保障車輛安全。

  5G技術正在為智慧港口賦能。首個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項目——廈門遠海碼頭5G智慧港口項目落地,130萬平方米作業區域全面覆蓋5G信號,為港口自動化、數位化、信息化發展帶來全新的生命力。

  港口安全管理也正朝著數位化轉型發展,一系列智能化管控手段和方式得到應用。寧波舟山港通過實施港口企業危險貨物標準化程序化智能化管理示範工程,在全港範圍內實現了危險貨物安全管理可視化覆蓋率100%、重大危險源在線管理比例100%。唐山港京唐港區建設了貨物三級聯動監管平臺和危險源多層次可視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危險貨物集中可視化管控。

  「十三五」以來,我國港口預計完成投資3644億元。天津港、青島港、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廈門港、深圳港、廣州港等港口貨櫃碼頭,唐山港、黃驊港等北方港口煤炭裝船碼頭以及南方公用煤炭接卸中轉碼頭建設穩步推進,黃驊港、日照港、寧波舟山港等港口鐵礦石碼頭,唐山港、日照港、寧波舟山港、揭陽港、洋浦港等港口原油碼頭,以及商品汽車、液化天然氣等專業化碼頭建設有序實施。目前,我國港口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齊全,五大沿海港口群、八大運輸系統為暢通經濟循環提供了強大動能。

  加減法 護生態

  節能減排做「減法」、綠色發展做「加法」。5年來,水運行業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打出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船舶、綠色運輸組織方式「組合拳」,為高質量發展鋪就綠的底色。

  2016年開始,交通運輸部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推進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旨在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改善沿海和沿河區域特別是港口城市的環境空氣品質。

  通過一系列措施,2018年船舶排放控制區的船舶硫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相比2015年分別下降33%和22%。2019年1月1日起,船舶排放控制區「擴容」,覆蓋全國沿海港口及長江、西江幹線。

  汙染物排放量下降明顯,離不開「綠色動力」的加速推廣。岸電作為減少船舶靠港期間大氣汙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得到重點推廣。2017年7月,交通運輸部印發《港口岸電布局方案》,推進已建貨櫃、客滾、郵輪、大型客運和幹散貨5類專業化泊位的岸電設施改造。

  長三角區域內設立「岸電應用試點港區」,探索推出「岸電使用成本分攤機制」,積極推進構建「政府補貼一部分、電價優惠一部分、設備供應商和投資商讓利一部分、碼頭企業負責一部分、航運企業承擔一部分」的「五個一」分攤共贏新格局,提高岸電使用率。

  寬闊的長江波光粼粼,「皖池州貨5666號」貨輪停靠在安徽省銅陵市海螺碼頭旁。船主江寶紅從船上牽出一條黑色電纜,向岸邊走去,接上轉接頭、插入岸電樁、刷卡取電,不到10分鐘,船上燈光亮起。「以前船舶都用柴油發電機發電,噪聲大,還有氣味。用上岸電後,靠岸的時候船上的十幾臺電器都能同時用,很安全,也便宜得多!」江寶紅說。

  港口多管齊下守護萬裡碧空,航道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在荊江河段倒口窯心灘,一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綠色灘涂,成群水鳥不時擦著水面飛過。過去,這裡是個大沙洲,枯水期猶如一片沙漠。

  全長280.5公裡的長江中遊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從項目設計階段開始就以生態修復為重點,開展了水生、陸生動植物生態環境修復、生態環保施工工藝研究等生態科研和實踐,共修復陸生、水生環境218萬平方米,豐富了工程區域動植物生活環境,營造了綠色景觀河岸。

  「十三五」期間,長江幹線船舶垃圾、生活汙水、含油汙水港口接收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5座洗艙站投入運行,1361座非法碼頭完成拆除改造,累計拆解改造5萬餘艘老舊落後船舶,水清、岸綠、產業興、環境美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船舶駛過,藍天依舊;航行千裡,清波永隨。

  勇創新 激活力

  創新驅動是「十三五」水運行業的主旋律。5年來,水運行業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改革創新,海事「放管服」激發市場活力。海事系統全面推進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流程整合構建、流程再造、數據共享,使行政相對人線上辦事「一次登錄、全網通辦」,線下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調整和系統升級加快實行,船舶通關申報審批環節單證數量大幅減少。證書電子化工作持續推進,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全面完成內河船舶船員證書電子化工作,將有80多萬內河船員享受證書便利化辦理。

  ——管理創新,內河航運管理突破體制機制壁壘。2016年,長江航運「一體化管理、一條線運行、一條龍服務」的新格局正式構建,長江幹線水上綜合執法全面實施,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相適應的新體制、新機制開始運行。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建立5年來,匯聚起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珠江黃金水道建設,權責清晰、科學規範、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航道治理新格局加快構建。

  ——競合創新,港口資源整合領跑區域協同發展。5年來,資源整合、區域一體化是港口高質量發展的「重頭戲」。長三角港口間資源要素合作越來越緊密,以上海港為核心,江蘇、浙江港口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港口群已基本形成。津冀兩地港口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擴大貨櫃碼頭、航線領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經濟互動日漸頻繁。山東省整合7市沿海港口資源成立港口集團,統一優化配置岸線資源,實現省內各港口特色化、差異化、規模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啟動,著眼港口、海關、物流、企業、銀行、保險等貿易全流程,創新推動「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

  ——服務創新,描繪惠企利民、精準細膩的「工筆畫」。數字航道高速運轉,航道職工實現了「遠程看,坐著管,走著用」,海事服務送到船員手上、裝進船員「口袋」,技術進步、服務創新的紅利源源不斷。瓊州海峽實施客滾運輸班輪化運營模式後,困擾司機、旅客多年的不知何時登船、不知上哪一艘船、不知船舶靠哪個碼頭的「三不知」難題徹底成為歷史,聯網售票更是刷新了過海體驗。

  創新驅動,還讓水運行業築牢安全防線,護航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現代化專業救撈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專業救撈力量基本覆蓋我國1.8萬公裡大陸海岸線。4個救助飛行隊的領導和管理體制,由部救撈局和各海區救助局雙重領導、以部救撈局為主的模式,變為納入海區救助局管理,逐步建成以部救撈局抓總、海區救助局管理為主、基本覆蓋重點海域、反應快速的海空立體救援體系。

  謀共贏 促繁榮

  海運承擔了我國九成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5年來以更加開放融合的姿態,加速與世界同頻共振、深度交融。

  作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自貿港建設讓海南成為我國最開放、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地區之一。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3天後,「中遠海運興旺」輪成為海南自貿港登記的第一艘國際航行船舶,也是第一艘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註冊的貨輪。如今,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的國際船舶超20艘。

  每天都比昨天更開放。6月1日至11月26日,海南新增市場主體18.71萬戶,較去年同期增長23.94%;其中新增企業9.97萬戶,同比增長175.54%,增速居全國第一。

  作為推進國內國際市場深度融合的門戶樞紐,國際航運中心開放作楫、創新為帆,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

  上海港已經連續10年穩坐全球貨櫃吞吐量第一大港,貨櫃班輪航線直達全球近300個港口,航運交易、經紀、保險等各類產業形態加速聚集……「交帳」之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給出優異答卷。《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已躋身國際航運中心前三強,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

  以上海為代表的國際航運中心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有力推動了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5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海運船隊,完善全球航運服務網絡,維護國際物流鏈供應鏈穩定。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港航企業積極發揮海運主力作用,暢通對外貿易通道,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民生和能源物資滿足需求。

  航線聯通、貿易暢通也帶來了人心相通、期許融通。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國際海事組織先後6次向全球分享中國疫情防控經驗,促進全球加強合作、聯手抗疫。

  回首這5年,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走上國際航運舞臺,換來的是多方共贏、和諧共生。我國多次舉辦中國歐盟、中美歐、中國丹麥等多邊、雙邊海運會談,籤訂中巴(拿馬)海運協定等,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潮湧風帆勁、逐浪正當時。站在「十三五」收官與「十四五」開局的交會點上,水運行業將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人民群眾,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澎湃動力。

  大事記

  2016年

  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4月1日,長三角水域率先正式設立船舶排放控制區。

  4月15日,深化長江航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9月,《關於深化救撈系統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出臺,新一輪深化救撈體制改革正式啟動。

  9月18日,三峽升船機正式啟動試通航。

  12月2日,交通運輸部直屬海事系統全面啟動基層執法機構改革。

  2017年

  4月15日,長江中遊荊江河段(昌門溪至熊家洲段)航道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7月,交通運輸部印發《港口岸電布局方案》,「十三五」重點推動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區內港口岸電設施建設。

  12月10日,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四期碼頭開港試運行。

  2018年

  1月6日,「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發生。中國救撈人冒著濃煙和爆炸危險,找回VDR設備(黑匣子)及兩具遇難者遺體。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5月8日,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試運行,南京至長江出海口431公裡的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

  2019年

  1月29日,交通運輸部南沙群島海上救助中心成立,標誌著專業救撈力量基本覆蓋我國1.8萬公裡大陸海岸線。

  4月16日,長江三峽通航綜合服務區正式啟動運行,開創了長江航運安全綠色便民服務新模式。

  9月起,瓊州海峽開始實施客滾運輸班輪化運營模式,實現了「定碼頭、定班期、定船舶」。

  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

  11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

  2020年

  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

  6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提出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到2.5萬公裡。

  6月23日,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投入試運行,長江口新添一條86公裡優質輔助航道。

  8月25日,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全線投入使用,結束了珠江口至南沙港區巨輪單向通航的歷史。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11月,深圳海事局籤發了全國首份內河船船員電子證書。

  親歷者說

  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原總工程師範期錦: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1990年浦東新區開放,過去長江口航道勉強維持7米的水深根本無法滿足上海港的發展需求。打開攔門沙、治理長江口,建設深水航道,成為當務之急。1998年以來,長江口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陸續上馬,12.5米深水航道於2010年開通。總長逾100公裡的兩條長堤、19座丁壩呵護著長江口航道,成為打開長江黃金水道的一把「金鑰匙」。

  長江口工程推進過程中,將深水航道上延,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之需,被提上議事日程。2011年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後,交通運輸部迅速落實國務院決策,啟動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先易後難,逐步上延。經過8年的艱苦努力,約283公裡的12.5米深水航道提前半年試通航,讓沿江市縣提前享受到了深水航道帶來的紅利。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銳:

  隨著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深入實施,長江綠色航運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迫切需要水上服務設施向集約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作為長江航運的參與者,長航集團在積極推進打造綠色環保船隊、統籌綠色能源供應的同時,與沿江省市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研究推進水上綜合服務區建設。

  長航集團打造的六圩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有效減少了待閘船舶的汙染問題,還能為待閘集泊的船舶提供維修保養、物料供給、超市購物等「一站式」便捷服務。隨著水上服務路徑不斷創新,行船生活所需逐漸實現「一攬子」解決,接下來要積極推進上下遊合作,助力長江水上綜合服務區布局更合理、覆蓋更廣泛,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山東省港口集團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連鋼:

  過去,自動化碼頭是西方國家的「專利」。我們能建最大碼頭、做物流強港,但必須成為科技型大港,這樣才有競爭力。

  2013年10月,青島港成立自動化碼頭項目組,我被任命為組長。國外自動化碼頭建設周期長、效率低、成本高,不符合青島港實際需要。我們根據青島的口岸實際、貨源結構、碼頭流程、操作習慣,設計出自己的工藝流程、總平面布局、技術指標體系和規格參數。每個單元、每個環節、每個數據,都反覆論證選出最佳方案。

  2017年5月,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投入商業運營,以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全智能決策、全系統管理,顛覆了傳統貨櫃碼頭作業模式。我們用3年半時間建成並運營自動化碼頭,走完了國外8年至10年的路。

  數說「十三五」

  港口規模不斷擴大

  港口預計完成投資3644億元

  建成了五大沿海港口群

  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區域

  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2530個

  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

  排名前10名的港口

  我國港口均佔7席

  運輸組織集約高效

  煤炭 石油 鐵礦石 貨櫃 糧食 商品汽車 陸島滾裝 旅客運輸

  形成了8個運輸系統的綜合布局

  水路運輸貨運量佔全社會貨運量的比例

  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20%,重點區域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鐵路和水路運輸。

  內河航道幹支銜接

  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裡程1.61萬公裡

  長江幹線改善航道裡程1284公裡

  珠江新增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1045公裡

  數據來源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等。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水運篇】風勁帆滿海天闊
    今後,小龍蝦等貨物經該航線批量運輸到武漢,長江中上遊地區的化肥、有色金屬、商品車、工程機械等也可源源不斷輸送到江淮地區。4月,武漢解封;5月,長江中上遊第一條國際水運航線——武漢至日本貨櫃江海直航航線開啟「周班制」班輪化運營;6月起,武漢港貨櫃吞吐量連續6個月正增長……在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武漢,水運加速經濟復甦,是「十三五」水運支撐服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力證。
  • 風勁帆滿海天闊——「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水運篇
    今後,小龍蝦等貨物經該航線批量運輸到武漢,長江中上遊地區的化肥、有色金屬、商品車、工程機械等也可源源不斷輸送到江淮地區。  4月,武漢解封;5月,長江中上遊第一條國際水運航線——武漢至日本貨櫃江海直航航線開啟「周班制」班輪化運營;6月起,武漢港貨櫃吞吐量連續6個月正增長……在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武漢,水運加速經濟復甦,是「十三五」水運支撐服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力證。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
    《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5年的時間,完成既定目標並不容易。像塔什庫爾幹縣一樣,我國邊遠民族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狀況複雜落後,這也是建制村直接通郵「最後一公裡」遇到的最大瓶頸。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民航篇】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民航運輸總量日益增長,服務旅客規模逐漸擴大。2015年至2019年,旅客運輸量從4.4億人次增加到6.6億人次,年均增長10.7%。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從2015年的24.2%提高到33.1%。  飛機有翅膀,能飛過高山;人心有翅膀,能穿越千山萬水。一座座機場、一條條航線,讓東北的冰天雪地變為金山銀山。「高質量發展靠藍天!」面對時代命題,中部六省區不約而同給出了答案。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民航篇】好風助力上青雲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民航運輸總量日益增長,服務旅客規模逐漸擴大。2015年至2019年,旅客運輸量從4.4億人次增加到6.6億人次,年均增長10.7%。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從2015年的24.2%提高到33.1%。飛機有翅膀,能飛過高山;人心有翅膀,能穿越千山萬水。一座座機場、一條條航線,讓東北的冰天雪地變為金山銀山。「高質量發展靠藍天!」面對時代命題,中部六省區不約而同給出了答案。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民航篇】好風助力上青雲_國內...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中國民航乘勢而上,張開雙翼,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發展靠藍天 空中網絡縱橫今年9月22日,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引擎,通航近一年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弄潮兒向濤頭立。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鐵路篇|鐵肩擔當大國興
    翻開「十三五」的編年冊,中國鐵路不斷在高峰中再攀新高,科技取得新進步,發展邁上新臺階。5年裡,鐵路人勠力同心,譜寫了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八縱八橫」高鐵網建設加快推進。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公路篇」大道如虹天地寬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的兩項「公路指標」均已超額完成。預計到「十三五」末,公路通車裡程約510萬公裡,較「十二五」末增加52.27萬公裡。一張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有國際競爭力的公路網,為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著堅實有力的支撐。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鐵路篇】 鐵肩擔當大國興
    鐵路延伸,列車呼嘯,各類生產要素快速流動和集聚,一個個世界級城市群快速崛起,鐵路成為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新發展格局形成的強勁「火車頭」。  「十三五」以來,中國鐵路積極構建高效快捷的鐵路交通網,為國家重大戰略順利推進實施提供了堅強支撐。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以夢為馬越山海
    每個村莊都迎來郵遞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的不少村落位於我國與巴基斯坦邊境的喀喇崑崙山脈深處,要深入其間,首先得翻越4000米的高峰,翻雪山、越達坂、涉河洪、避石流,路艱且險,交通極不方便,通郵也甚是艱難。《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成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0月22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國家鐵路局局長劉振芳介紹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以夢為馬越山海
    《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5年的時間,完成既定目標並不容易。像塔什庫爾幹縣一樣,我國邊遠民族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狀況複雜落後,這也是建制村直接通郵「最後一公裡」遇到的最大瓶頸。
  • 「十三五」成就巡禮|晉城交通運輸發展:大路如網暢太行!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命脈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交通建設 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國道G342晉城市過境段改線工程不但拉大了城市框架,更緩解了市區北環路和西環路的交通壓力。
  • 嶽陽市交通運輸「十三五」規劃簡介
    「發展不夠,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一是公路路網結構有待完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明顯不足,普通公路技術等級偏低,二級及以上公路僅佔7.8%。 二是水運優勢未能充分發揮,航道港口技術等級偏低,等級航道僅佔27.9%,港口規模效應不明顯。三是鐵路運輸未形成網絡,橫向幹線鐵路未建成,疏港鐵路嚴重不足,既難以支撐臨港經濟發展,又未能發揮鐵路樞紐城市效應。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五年篤定前行 經濟社會獲長足發展
    』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會採取「場內線下媒體」+「場外線上媒體」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首場發布會重點發布了煙臺市「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成就。幸福新城、海上世界、高鐵新區等九大片區開發全面起勢,中心城區能級持續提升,市區規劃、產業、交通、公共服務一體化加速推進。蓬萊、長島區劃調整,全市建成區面積突破3000平方公裡,常駐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42%。縣域均衡發展水平整體提升,龍口市、萊州市、招遠市入圍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龍口市、海陽市入選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城市。
  • 自治區交通廳召開自治區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情況「十四五...
    自治區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情況「十四五」工作思路新聞發布會發布詞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  李喜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藉此機會,我也代表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向各位媒體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始終關心支持幫助自治區交通運輸事業的改革發展表示衷心的感謝!
  • 「十三五」成就巡禮 市民政局 市人社局通報「十三五」成就
    「十三五」成就巡禮 市民政局 市人社局通報「十三五」成就 2020-12-12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期間 雲南昆明「五聯互通」現代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初步構建
    1月4日,記者從昆明市「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獲悉,「十三五」期間,昆明市全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快速發展,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五聯互通」的現代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初步構建,為昆明市構建國家級綜合樞紐、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撐。
  • 交通運輸部:支持鼓勵交通運輸新業態發展
    本報記者 劉昱汝綜合報導 道路四通八達,交通快捷方便。作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轉型發展在「十三五」迎來了黃金時期。
  • 貴陽市「十三五」時期成就巡禮之招商引資篇
    「十三五」以來,貴陽深化省會意識、強化省會擔當,積極搶抓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機遇,按照「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突出優質要素集聚,大力實施精準招商行動,堅持要素招商與服務招商齊抓、單項招商與鏈式招商結合、政府招商與各方招商聯動、招商引業與招才引智並舉,加快各類要素集聚,推動經濟發展不斷破浪前行,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當好「火車頭」「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