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數億美元巨額注資PPLive網絡電視

2021-01-09 網易科技

2011-02-03 16:21:27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

舉報

網易科技訊 2月3日消息,PPLive和軟銀正式對外宣布, 軟銀以數億美金巨額注資PPLive,共同進軍網際網路視頻市場,全面打造PPTV網絡電視媒體平臺。

據悉,此次軟銀注資PPLive網絡電視金額高達數億美金。PPLive稱,該融資金額不僅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而且私募資金投放網際網路行業金額最大的單筆融資,而且資金規模已超過優酷上市融資的總額。但PPLive方面未透露具體融資金額。

優酷網於12月10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以12.80美元的發行價出售237.7155萬股美國存託股股票,優酷的總融資額增至2.33億美元。

軟銀作為全球著名的網際網路企業, 成功投資過數家中國最具潛力的頂級網際網路公司,其中包括中國網絡零售商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千橡集團旗下社交網站人人網。

PPLive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創立於2005年,曾於2009年底完成首筆上億元規模融資。

相關報導:

PPlive首筆融資過億 上海引導基金直接注資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軟銀面臨125億美元巨額虧損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4月13日,軟銀集團公布了全年業績預估,預計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9財年,公司將出現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運營虧損。而此前,市場預期軟銀集團全年將實現經營利潤4665.6億日元。報導稱,這將是軟銀集團15年來首次出現虧損,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虧損。
  • 史上最大虧損:軟銀預計2019財年虧損125億美元
    4月13日,軟銀集團發布業績快報,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9財年,公司預計將出現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經營虧損,預計2019財年淨虧損7500億日元(約合70億美元)。2019財年虧損,是軟銀集團自1994年上市以來最大年度虧損。
  • 軟銀計劃拋售T-Mobile美國股份 持股25%價值200億美元
    C114訊 北京時間6月16日下午消息(蔣均牧)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通過詳細介紹拋售所持T-Mobile美國公司股份的計劃,終結了外界圍繞這部分股份未來的猜測。此舉是軟銀為解決巨額債務而進行的籌款努力的一部分。
  • 孫正義燒錢上癮,軟銀巨虧125億美元!願景基金怎麼了?
    掌控日本網絡科技巨頭軟銀,投資阿里巴巴爆賺千倍收益,在全球創投市場掃貨的孫正義,最近太慘了。 4月13日,軟銀集團發布消息,預計截至2020年3月的財年營業虧損1.35萬億日元(約125億美元),創下軟銀39年歷史中最差年度業績。
  •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據彭博社24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計劃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以籌集410億美元支持其遭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業務。  幾乎在相同時間,又傳來軟銀擬對滴滴出租投資3億美元的消息。一邊是對電商巨頭的大額撤資,一邊是對自動駕駛新秀的高調看好,從「舊愛」到「新歡」的瞬間切換,軟銀到底圖什麼?
  •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時間:2020-11-19 14:09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來源與11月17日孫正義在《紐約時報
  • 軟銀賣股巨額套現 阿里巴巴為何可成贏家?
    來源:金融界網站軟銀出售數十億元的阿里巴巴股份,後者怎樣從中受惠。根據彭博(早前的報導,軟銀(SoftBank)正計劃沽出14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股份。 有關出售涉及巨額資金,但對阿里巴巴股東而言未必是壞事,甚至會是好消息。
  • 投資頻繁失敗孫正義被逼回購阿里巴巴股票身價超200億美元 軟銀起...
    今日,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過去三個月身價激增了近120億美元,緩解了今年一連串投資損失給他的個人財政造成的壓力。周四,軟銀股價已反彈飆升至20年來最高水平,孫正義的淨身價達到200億美元,較3月份的84億美元增長逾一倍。這是自2013年1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開始跟蹤孫正義以來,他的財富首次突破200億美元。
  • 軟銀將出售410億美元資產 包括阿里巴巴150億美元股票
    據報導,為了完成這個大膽的計劃,這家日本公司將出售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價值150億美元的股票。此次出售將以戲劇性的方式重塑軟銀的投資組合。對於CEO孫正義而言,這也將是一個轉折點,距今,孫正義已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長達數十年。
  • 軟銀數十億美元押注日本行動支付初創公司 豪賭未來現金將會消失
    軟銀已為PayPay投入了超過10億美元;在截至今年3月末的財年中,軟銀已在財報中為PayPay計入近8億美元的損失。之所以大筆投入,是軟銀認為可以在日本成功推廣行動支付。眾所周知,日本一直在抵制行動支付技術:消費者更喜歡每天從方便的自動取款機上取錢,而不是在手機上掃描二維碼。在中國和印度,行動支付很快成為主流;但在日本,行動支付只佔5萬億美元經濟的1%。
  • 軟銀巨虧9000億,老闆孫正義還失去了日本首富的寶座?
    周四(30日),日本軟銀集團宣布,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軟銀最終損益為虧損9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96億),而上一財年,軟銀甚至還盈利1.4111萬億日元。值得一提的是,王爺說財經注意到,9000億日元,這比本月上旬(13日)發布的虧損7500億日元相比,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 軟銀虧損65億美元 軟銀集團的最大股東原來是他?
    軟銀集團周三報告了14年來首次季度運營虧損,因其在WeWork和優步等公司的投資大幅貶值。截至9月底的第二財季,該公司運營虧損7044億日元(約65億美元),遠超分析師平均預期的2308億日元。由於投資大幅貶值,軟銀旗下「願景基金」當季虧損9703億日元。軟銀表示,第三季度計入了與其在優步和WeWork等公司的投資相關的5379億日元未實現虧損,其中僅WeWork的投資損失就達4977億日元。
  • 優衣庫老闆柳井正離開軟銀,身家307億美元,曾痛批孫正義
    優衣庫老闆柳井正離開軟銀,身家307億美元,曾痛批孫正義 iwangshang / 李丹 / 2020-01-03 摘要:常常提出反對意見,痛批孫正義的日本首富走了。
  • 軟銀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美國高管即將離職
    在2017年加入軟銀的前高盛銀行家麥可·羅南(Michael Ronen)對媒體表示,他已經「就他的離職條款」與軟銀談判了數周。 羅南是願景基金在美國投資的管理合伙人,領導了數項針對運輸和物流初創企業的投資,包括Getaround、GM Cruise和Nuro等。
  • 軟銀「1000億美元基金」並未虧損:投出805億美元回報95億美元,年化...
    據國外媒體報導,軟銀集團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一號(軟銀已經開始籌建類似規模的願景基金二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險投資工具。然而,它的使命是否成功,還有待解釋。過去的六個月無疑是糟糕的。曾經是願景基金一號投資組合「」皇冠上寶石」的美國寫字樓二房東公司WeWork上市失敗,差點破產,現在的市值只有一年前的六分之一。
  • 軟銀巨虧884億,誰動了王的「願景」?
    孫正義後來複述了自己45分鐘內為軟銀融資450億美元的往事,「王儲先生,您第一次來日本,我想給你一份來自東京的禮物,一萬億美元。要得到這一萬億美元,您需要先投入一千億美元。」孫正義解釋了自己的人工智慧夢想怎樣與沙特政府的「願景2030」契合,以及如何幫助沙特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薩拉曼給孫正義開了450億美元的支票,支持第一期接近千億美元規模的「願景基金」。
  • 軟銀申請成立SPAC 籌集至少5億美元資金
    騰訊科技訊 12月21日,據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計劃提交申請,通過成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籌集至少5億美元資金。 軟銀旗下的SPAC將由軟銀投資顧問公司(SoftBank Investment Advisers)監管,後者也負責運營著持資上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據知情人士說,這筆資金將用於收購一家軟銀之前沒有投資過的公司。 軟銀集團駐東京發言人拒絕置評。
  • WeWork從軟銀融資44億美元 吸納兩名軟銀董事加盟
    眾創空間聯合創始人米格爾-麥可維(Miguel McKelvey)和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  BI中文站 8月25日報導  WeWork(眾創空間)周四宣布,該公司已從軟銀方面融資
  • 軟銀失靈
    一直以來,軟銀長期以來的戰略是向有前途的年輕公司投入巨額資金,以創造大贏家,但這一戰略在WeWork遭遇了戲劇性的失敗。更讓軟銀難堪的是,2020年上半年,陸續有被投獨角獸倒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商Brandless成為軟銀願景基金支持的首家倒閉的初創企業,該公司於2月停止接受訂單,並暫停所有業務。
  • 軟銀擬提交SPAC IPO:融資5至6億美元
    12月21日消息,軟銀將在周一為其首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提交首次公開招股申請,融資5億美元至6億美元。高盛、花旗正在負責軟銀SPAC的上市,該SPAC將被用於收購一家軟銀從未投資過的公司。軟銀據稱至少還在準備另外兩個SPAC。這種融資方式最早發源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礦業企業,但是後來在更開放和鼓勵創新的美國和英國,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最早由GKN證券(EarlyBird Capital的前身)正式推向市場,並於同年由其註冊了「SPAC」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