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太空軍學說稱,在必要情況下,美國太空軍可以發動進攻並在地面和網絡空間攻擊目標。
這份名為《太空力量》(Spacepower)的文件解釋了軍方太空部門將做什麼,並解釋了為什麼美國認為太空是採取軍事行動的領域。在該學說中,太空軍事行動被視為單獨的戰爭領域,而不是其他類型部隊的管轄範圍。
根據該學說,可以在「合理的情況下」採取進攻性行動。該學說指出,進攻性行動「對取得太空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臺空軍還指出,進攻行動不僅限於反擊敵人的飛彈防禦系統,而且可以針對「敵人反衛星潛力的整個範圍」進行,這包括地面目標和網絡空間中的設施。
美國太空軍於2019年12月20日成立。約翰 雷蒙德(John Raymond)於2020年1月被任命為美國太空軍司令。
俄羅斯飛彈炮兵科學院負責信息政策的副院長、軍事科學博士康斯坦丁 西夫科夫在其為《軍工信使》雜誌撰寫的文章中稱,美國制定的用高精度常規武器實施密集突擊(快速全球打擊 Prompt Global Strike)構想儘管具有潛在破壞力,但也有許多缺點。
根據該構想,用非核武器的快速全球打擊將使美國在一小時內打擊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目標。據推測,通過這些打擊,遭受轟炸的國家失去進行還擊的能力,關鍵設施被毀會導致其經濟體系崩潰。
據西夫科夫稱,在對襲擊一個足夠大且高度發達國家實施伴有每6小時消耗3500-4000件常規高精度武器的打擊時,該國會失去抵抗侵略者的能力,並對經濟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失。第一次打擊框架內可能動用多達2500-3000架戰術和艦載航空兵飛機,其能夠對距邊界600公裡內縱深的目標實施打擊。
該專家表示:「在缺乏有效對抗前提下,它們可以在第一次打擊中使俄羅斯或中國境內多達上千的重要設施失效。這一打擊可能造成俄羅斯80-90%的核潛力(或中國90%以上)被摧毀,國家和軍事指揮系統部分瓦解,在某些重要行動方向上防空系統被壓制或被削弱。」
但如果考慮到在實際情況中將起作用的某些因素,則實施這種打擊的可能性就變得令人懷疑。
他表示:「首先,俄羅斯(不久的未來還有中國)的反飛彈監視系統可能將這類飛彈的群發射(而為了可靠地集中哪怕是單獨的目標都要求發射至少2-3枚此類飛彈)歸為核攻擊,這將導致核報復打擊。」
其次,專家認為,考慮到現有的條約限制和美國經濟生產彈道飛彈的能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供應美軍進行戰鬥值班的非核海基和陸基飛彈的數量將在150-200枚之間。
專家認為,基於X-37B開發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無人飛行器可能會成為另一種快速全球打擊最重要打擊組成部分。但目前美國只有兩架可運行的X-37B。也就是說,快速全球打擊的這一潛在組成部分無法對其能力做出重大貢獻。
此外,在打擊前還有相當長時間,美國將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信息戰,以為即將進行的侵略辯解。這時,美國及其盟國必須在戰鬥任務地區實施其空軍和海軍集團的戰略展開,建立所需的物資儲備,在即將進行的戰鬥行動地區擴大軍事基礎設施,對即將打擊的目標進行偵察。
他補充稱:「這將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可能要花費幾個月),這一時間足夠長到對方採取可能非常有效的回應措施。例如,就像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經驗所表現的那樣,組織良好的防空系統能夠摧毀大多數巡航飛彈,而其餘的可以通過高質量的作戰偽裝措施引導到虛假目標上。」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這種打擊的持續時間將達數小時。這意味著,在進行的最初15-30分鐘後,俄羅斯或中國的領導層將會清楚侵略的規模(即使侵略者達成行動突然性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決定採取核報復打擊。同時,絕大多數核力量將繼續存在。因此,西夫科夫認為,在美國不能保證可靠擊退核打擊的條件下,它不太可能用常規武器挑起對自己領土的核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