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A,我們大家哪位讀過宋本傷寒論(趙刻宋本傷寒論)?;B,她大致有多少條?C,哪位見到過古抄本康平《傷寒論》影件復件?
答:您知道的或許有偽說,不是老師教您的397、398條!包括我國有出版的,葉橘泉獻出底本,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古本康平傷寒論》,也是排印樣式改版的書籍。
我在翻閱宋本《傷寒論》的時候,發現她有好幾個版本,有中國中醫研究院本,中國醫科大學本,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圖書館本,還有臺灣的故宮本,日本的內閣本等。我能看到的幾個本子,都是科學發展帶來的福利。如果不是網際網路上可以買到這些本子的電子版,我列印出來自己看,那麼,這些古本、善本,只有象牙塔裡的教授,才可以看。後來我翻閱到了《古本康平傷寒論》,我發現《古本康平傷寒論》將傷寒論仲景學說的部分和我們後世校正的部分,分開地比較明晰。有一部分是原文部分,有一部分是後世的校正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後世添加的對張仲景學術學說的闡釋。後來,我又看到的一個比較遠的版本,是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館藏的一個《和家氏傷寒論》。現在有人考證說,古本康平傷寒論,條文分類頂格、降一格、降兩格排版,及加有旁註、嵌注,是後世高人所為。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一種說法,不可信。恰恰相反,我直覺認為《古本康平傷寒論》,類似於宋本的底本之一或草稿。這個版本,就更清晰地顯示了仲景學說和後世對仲景學說的一些解釋、闡釋、旁註、嵌注這些不同的部分。我對《古本康平傷寒論》和《和家氏傷寒論》進行了大致的梳理,對我個人認為是仲景原作的部分,(當然,也是參考了很多資料,也不是我自己就看出來)。經過整理,這個《古本康平傷寒論》和《和家氏傷寒論》中,仲景原著部分應該不足1萬字。實際上我們現在關於傷寒論解釋的著作有十數億、數十億字,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張仲景學說認識清楚,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就是張仲景學說原作(它是很質樸的)。後來為了建構他的體系,在隋唐金元時期,尤其是到了北宋的宋本《傷寒論》,這個時候它已經架構了新的體系。可以毫無疑問地講這個體系比張仲景的原作更系統,也更完備、更完美。但正是因為它的完美而使我們有可能對原作的認識出現偏差。我這個講座的副標題用仲景學說萬言書(確切的說是萬字書)是為了讓我們洞悉仲景原作,讓我們洞明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在哪裡!
前些天,前兩天,多有同道來訪。有智者,想得到一本類似於我手中這本古抄本康平《傷寒論》影件復件的書!這便是「眾籌印書 再現古抄本康平《傷寒論》原貌一事」之由來!昨校版,今頒印,原樣展示,美邊,選紙,彩印!
連結:
https://h5.weishi.qq.com/weishi/feed/7cvL6hC2k1KMAWGdt/wsfeed?wxplay=1&id=7cvL6hC2k1KMAWGdt&spid=1572444072770784&qua=v1_iph_weishi_8.5.6_346_app_a&chid=100001024&pkg=3670&attach=cp_reserves3_1000230021
以上這個連結視頻中,我提到這本柏林國家圖書館藏書《和家氏傷寒論》。她更容易使您了解傷寒論的起源和本質,能使您把繁雜的傷寒書、浩如煙海傷寒書籍,讀薄存精,少而精、學到手、用得上!脫缺神秘、普惠大眾。
這是Australia·盧先生轉給上海•胡博士,由胡博士轉給我的電子版。
昨天晚上我又對一下版式。眾籌列印。
截止今天上午10點,價格翻倍!
德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影印版《和家氏傷寒論》(古康平抄本)。規格:13*21cm,封面:200克銅版紙覆啞膜,內芯80克米白道林紙彩印,無線膠裝成冊(右膠裝)。
上冊:含封面共120P
下冊:含封面共146P
眾籌列印,每套2本。近一周成冊。有需要者私聊李登嶺13969533158
接龍:
例 姓名-乾/坤-電話
1. 羅卓-乾坤兩冊四套-略
2. 崔延旭-乾坤兩冊-略
3. 宋建國_乾坤兩冊-略
4. 李登嶺 --特此告知:本次接龍明日上午10時結束。結束後書價翻一倍。
5. 朱志華-乾坤兩冊-略
6. 河北葉先生乾坤兩冊,二套-略
7. 河北陳先生乾坤兩冊,四套-略
8. 傅先生乾坤兩冊,一套-略
9. 聊城張氏中醫乾坤兩冊,二套-略
10.莘縣高峰乾坤本兩冊,一套-略
11.聊城中醫醫院張耀文乾坤兩冊一套-略
12.聊城張玉波乾坤兩冊,一套。
作者簡介:
李登嶺,男,山東省莘縣人。歷任莘縣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李登嶺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大學學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分委委員,河北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聊城市科協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成員。縣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聊城法治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榮任仲景書院(國醫黃埔軍校)授課老師,應約講授六經病串講-《中醫臨床實戰的燈塔》。曾應邀在聊城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聊城大學開展學術講座。歷次擔任國家級、省級中醫藥繼教項目授課老師,及參與省級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多次榮獲國家級中醫藥科技期刊優秀論文獎、優秀作者獎。發表科核、國家級期刊學術論文30餘篇,獲縣級科技進步獎一項,市級學術成果獎六項,國家發明專利一項【一種治療頑固性頭痛的藥物(專利號:03143715x)】。入編《中華名人大典》第五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近30年,主治頭痛、心腦血管病、腫瘤等內科及外科、婦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