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廣州朋友!阿婆牛雜時隔兩月開檔:清晨排隊、現場派籌限1碗

2021-01-09 老虎頭上的兔子

想一想,你是真正的吃貨嗎?你會為了等待買到一碗美味的牛雜排多久的隊伍呢?你能在早上幾點鐘從被窩裡爬起來,就為了吃到心心念念的牛雜呢?在廣州市芳村,12月16日星期天的清晨,就有這樣一個小攤位口排起了長龍大隊——阿婆牛雜。如果隨口問一聲,隊伍裡的人就會告訴你:「我們早上七八點鐘就來這兒了,等了兩三個小時嘞!」在隊伍中你甚至還能看見自帶小馬扎和簡易乾糧的一些人,看這架勢就是做好了長期排隊的準備,真可謂壯觀!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個穿藍色衣服的小哥哥,據他說,他早上六點就坐了第二班地鐵從花都趕到這裡來,就為了能買到一碗阿婆做的原汁原味的牛雜。

文/老虎頭上的兔子

大家等了那麼長時間,等的到底是何等美味?循著隊伍走到小店裡,才恍然大悟——這樣正宗美味的牛雜,當然值得等待!原來,阿婆牛雜時事隔兩月再度開檔,並且因為慕名而來的人太多,為了有序進行,並且讓排隊的人儘量吃上阿婆做的牛雜,現場會有專人幫忙派籌,且規定每人只能買一碗。所以如果不想錯過這兩月才有一次的舌尖盛宴,就得有這個等待的耐心和毅力啦。排隊的人們注視著阿婆忙碌的身影和嫻熟的操作,看著鍋裡翻滾的各類牛雜和配菜,聞著小店裡飄來的陌生而熟悉的專屬香味——在這樣的時刻,等待也成了享受。

阿婆雖然年事已高,但手上處理和烹飪牛雜的動作從沒有慢過,反而十分靈活,人們甚至能在阿婆製作牛雜時看到老人家眼睛裡閃爍的光芒。除了排隊等待美食「臨幸」的人兒,還有一些媒體朋友和攝影愛好者,他們扛著攝像機、背著單反、舉著手機,讓鏡頭聚焦阿婆的工作檯,記錄下這壯觀的場面,還有這個老人用心製作人間美味的溫馨畫面。

這位「任性」的阿婆,就是陳婆婆。說名字可能不認識,但一說到「阿婆牛雜」那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在廣州的牛雜界可謂是傳奇般的存在。這是一個將近30年的老字號,從1989年到現在已經有29個年頭,而陳婆婆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了。從每天開店到現在陸續開檔,始終都有一幫擁擠追隨的粉絲,所以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最近的陳婆婆選擇了一個固定的地點開檔,但開檔的時間卻不固定,從網上得來的消息,最近一次是在今年10月,事隔兩個月以後再度開檔,自然就引來不少「望穿秋水」的吃貨了。為的不僅是一碗料足正宗的牛雜,也是為了一睹陳婆婆的風採,畢竟都年過八旬,可是吃一次少一次,非常珍貴。對此有人說,能吃到阿婆牛雜那是運氣好,可遇不可求,比中彩票還難。所以,給你一個眼神,自己領會吧!

除了年份已久,這碗阿婆牛雜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嗎?原來,奧秘不僅在於婆婆精心準備的高湯和新鮮的食材,更在於她的製作工藝——在湯底方面,婆婆會隨時加入花生油和紅糖,保證湯底的鮮美和甘甜,而且不會存在吃到後來就覺得越吃越鹹、佐料不均勻的問題。和別家牛雜使用的八角胡椒等刺激的香料不同的是,婆婆還會在湯汁中加入黃糖,所以阿婆牛雜吃起來不會辛辣刺激,而是有一種流入心田的甘甜的感覺,這尤其符合了現在大家對靜謐生活和佛系健康的態度的追求,而且十分對南方人的胃口。

既然味道這麼好,年紀又越來越大,為何不收徒弟呢?曾經有福建朋友從網上得知了阿婆牛雜的事跡,便想出10萬讓陳婆婆收他為徒,但她拒絕了。原因就是陳婆婆認為這牛雜配方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有些人喜歡鹹或甜 ,而她的剛好是偏甜,她只是按照自己的宗旨和良心去做,並不存在什麼秘密。而且她認為做這個太辛苦了,也就沒打算收徒弟了。

從這一刻起,你是否開始羨慕廣州的朋友了?反正我是挺羨慕的,畢竟是廣東人但自己也未曾有機會嘗到,真期待這麼一天。也希望陳婆婆身體健康,讓這份充滿情懷的味道走得更遠一些。

相關焦點

  • 廣州從「神出鬼沒」到「登堂入室」的阿婆牛雜,還有最初的味道?
    關於阿婆牛雜的叫法的來源,最早是起源於在廣州芳村陸居路的陸居市場內一位擺攤檔賣牛雜的阿婆,因為牛雜攤擋沒有名字,而賣牛雜的是位上了年紀的阿婆,於是,人們就自然地把阿婆開的牛雜攤擋親切的叫成「阿婆牛雜」。
  • 終於吃到傳說中的阿婆牛雜
    堅持    開檔30年陪伴廣州人成長    熟悉阿婆的人都親切地叫她「桂珍」,「桂珍」退休前在一家百貨公司做售貨員。退休之後,阿婆才開始做牛雜。樓上鄰居是她的領路人,「她是我師傅,也是我的貴人」。阿婆好學又勤奮,並不斷加以改進:每天早上4點起床,5點鐘去市場裡挑最新鮮的牛雜,回家清洗,慢慢烹煮;她還買花生米,自己挑、炒、榨油。
  • 沒上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80歲的阿婆牛雜,30年都是這個味
    這位傳奇婆婆,是在廣州芳村陸居路的一條叫民治大街的小巷子裡面,推車賣牛雜的,是我吃過廣州味道最好、最牛的牛雜,更神奇的是30年都是這個味。這個阿婆牛雜很牛的嗎?據說全廣州沒有人不認識她這個檔口。但是阿婆不是每天都會擺檔,能不能吃到阿婆牛雜要隨緣,於是很多人都加了街口裁縫店的老闆,老闆一有消息就會通知大家去吃。
  • 廣州冷巷裡熱門的星—阿婆牛雜
    阿婆出攤的牛雜檔。阿婆年紀大了,逢周末不定期出檔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但只要阿婆出檔,廣州吃貨們必定不辭勞苦的大排長隊,一飽口福。阿婆出檔,排隊排隊還是排隊為什麼阿婆牛雜可以做到儘管環境髒亂,依舊滿滿的口碑好評?因為匠心。
  • 阿婆牛雜走出芳村,老廣美食新地標等你打卡
    兒童節的到來讓朋友圈近期颳起陣陣懷舊風,一眾「超齡兒童」們紛紛懷念那些年吃過的零食、看過的動漫,而專屬於老廣童年回憶的還有潛藏在大街小巷裡的本土美食,其中就有廣州最火的阿婆牛雜。
  • 阿婆牛雜、陳添記、恩寧劉福記……藏在廣州老字號裡的人間煙火
    圖/阿婆牛雜 夏日的廣州天亮得特別早,清晨五點半,陳桂珍便起床,趕在六點之前到市場賣牛肉的攤位。先用清水清掃乾淨一塊2/3平方米的位置。
  • 廣州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牛雜
    有人說街邊檔才正宗,有人說老字號的味道出眾,要說哪裡的牛雜最好吃,在廣州,找不到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廣州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碗牛雜。丨阿婆牛雜丨在芳村陸居路賣了30年牛雜,每次出來擺檔,都是大排長隊。有時排著排著,牛雜就賣完了,就只能「下次請早」了。30年對味道、品質的堅持,讓阿婆牛雜獲得無數擁躉。
  • 阿婆牛雜重出江湖,90後徒弟欲創新傳承老廣情懷
    「聽講阿婆牛雜出檔特意來排隊啊!我系芳村食左幾十年咯!」林伯搖著芭蕉扇一邊排隊一邊跟記者繼續介紹道,「以前阿婆在陸居路的時候還經常能吃到,後來阿婆年紀大就開得越來越少咯,我去年也就只吃過一兩次。」
  • 阿婆牛雜,三十年不變的味道,背後包含的是手藝人的專注和堅持
    阿婆牛雜的創始人是陳桂姐,牛雜美食經營了三十年,即使火遍了廣州,很多人慕名而來,阿婆仍然堅守在那條陳舊的巷子裡,一年365天風雨無阻的出來擺攤,這可能是阿婆心中的一份堅守吧。也有很多人是來拜師學藝的,但阿婆一一婉拒,她相信一時的新鮮感並不能把事情做好。
  • 廣州街頭這六家美味牛雜店,吃的不僅是牛雜,更是情懷!
    新一輪冷空氣準備入侵廣州,這個時候肯定要吃點暖笠笠的東西來補下,驅下寒。牛雜,是廣州街頭最常見的小吃,有那麼幾家老字號,不單單出品棒,吃的更是情懷。阿婆牛雜始於三十年前,是一家歷史很悠久的牛雜店,北京路有很多家吃牛雜的,這家算是最出名的。店面不算大,衛生環境一般,但味道確實不錯。服務水平也是一般,很多人買,生意好的時候基本上都得排隊。
  • 廣州阿婆牛雜培訓去哪昌都新聞
    廣州阿婆牛雜培訓去哪昌都新聞蘿蔔牛雜作為有近兩百年歷史的名小吃,發起於廣州西關及十三行地區。廣州市飲食行業商會已經全面啟動了廣州名小吃"申遺"工程,廣州將力爭在五年內使10種名小吃的製作技藝能被認定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廣州的街頭巷尾,隱藏著這幾家又美味又便宜的走鬼檔!一定要全部吃過才滿足!
    ,在這裡上學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口才很好」的婆婆都有印象吧。阿婆賣牛雜賣了30多年,她家住樓上,每天先把牛雜煮好,再搬到樓下拉著小拉車賣,30多年了,每日如是...地址:芳村大道陸居路陸居市場內(近地鐵芳村站B出口)人均:18元要說起廣州最牛的走鬼攤,最出名的就是這一家阿婆牛雜
  • 風筒輝、炒螺明、阿婆牛雜……一次過「品味」廣州記憶
    7月11日夜間,超級文和友廣州太古匯店正式揭幕。二十五家廣州市井美食進駐於此,飲食江湖傳奇風筒輝、炒螺明、阿婆牛雜等聚集此地。 文和友創始人文賓表示,這是一個集用戶價值、商業價值及城市價值的原創公共空間,希望打造一個具有廣州記憶的社區,表達一代廣州人的精神面貌,促進廣州街坊文化的人間煙火。
  • 廣州第二個CBD!竟是這個已經在廣州地圖上「消失」的老城區……
    有關芳村的記憶 剛來廣州的朋友可能不知道 芳村以前是屬於廣州的一個區 叫做芳村區 2005年4月
  • 82歲婆婆重出江湖賣牛雜,只因一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文/飛魚心語在廣州創下牛雜傳奇的82歲陳阿婆,她的牛雜一開檔,就會有很多人過來排隊,從巷頭排到巷尾。走過了82年的人生,她一生坎坷,出生於戰亂時代,母親養不起她就把她交給了別人領養,她沒有書讀,9歲開始出來幹活。
  • 廣州超級文和友熱度降了
    這個坐落在廣州CBD的大型食肆,因做舊的建築風格和進駐的廣州老字號品牌,引發市民關注。  如今再訪廣州文和友,雖然人來人往,但周末晚上飯點時間大概1800多桌,工作日基本不用排隊,對比開業時排號3000桌、平均排隊4小時的場景已經不復呈現。此前更傳聞最早一批進駐廣州文和友的老字號已退場。超級文和友作為外來品牌進駐廣州,是否水土不服?這種模式還能走多遠?
  • 首批老字號退場,廣州超級文和友還能走多遠?
    如今再訪廣州文和友,雖然人來人往,但周末晚上飯點時間大概1800多桌,工作日基本不用排隊,對比開業時排號3000桌、平均排隊四小時的場景已經不復呈現。此前更有傳聞最早一批進駐廣州文和友的老字號已退場。超級文和友作為外來品牌進駐廣州,是否水土不服?這種模式還能走多遠?
  • 首批老字號退場 廣州超級文和友再引爭議
    在廣州,除了特立獨行的建築風格,超級文和友還標榜集合了25家地道的廣州小吃,包括荔銀腸粉、阿婆牛雜、風筒輝、八珍煎餃、炒螺明、沙灣奶牛皇后等,以及一些體驗式懷舊主題商店。但記者發現,有不少商戶已悄悄離場,並迅速易主。  在超級文和友一樓的外賣站,本來經營著無影腳陳氏盲公丸,現在已經換上陳添記的招牌,熱熱鬧鬧地賣著魚皮。
  • 廣州最火爆的「牛雜」小吃,6塊一碗,一天賣600碗,利潤過半!
    俗話說食在廣東,廣東的美食特別的多,特別是廣州更是匯聚了廣東美食的精華,在大街小巷你都能品嘗到各種美味的小吃。腸粉、雙皮奶、及第粥、豬腳姜這些都比較有代表性的廣州美食,當然還有非常的多沒法羅列出來。今天要分享的這種小吃就是最火爆的蘿蔔牛雜。
  • 為什麼師妹十幾年來一直對這碗牛雜情有獨鍾?
    上周,在一個校友群裡聊天,聊到好吃的食物,從靚雞說起(我們廣東人喜歡吃雞),聊到了牛雜,有個師妹強烈推薦了文記牛雜,說吃了十幾年都吃不膩。她說:「文記牛雜的酸蘿蔔我可以吃一大碗,以前經常扛著碗回去添蘿蔔,老闆大方給我多一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