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是真正的吃貨嗎?你會為了等待買到一碗美味的牛雜排多久的隊伍呢?你能在早上幾點鐘從被窩裡爬起來,就為了吃到心心念念的牛雜呢?在廣州市芳村,12月16日星期天的清晨,就有這樣一個小攤位口排起了長龍大隊——阿婆牛雜。如果隨口問一聲,隊伍裡的人就會告訴你:「我們早上七八點鐘就來這兒了,等了兩三個小時嘞!」在隊伍中你甚至還能看見自帶小馬扎和簡易乾糧的一些人,看這架勢就是做好了長期排隊的準備,真可謂壯觀!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個穿藍色衣服的小哥哥,據他說,他早上六點就坐了第二班地鐵從花都趕到這裡來,就為了能買到一碗阿婆做的原汁原味的牛雜。
文/老虎頭上的兔子
大家等了那麼長時間,等的到底是何等美味?循著隊伍走到小店裡,才恍然大悟——這樣正宗美味的牛雜,當然值得等待!原來,阿婆牛雜時事隔兩月再度開檔,並且因為慕名而來的人太多,為了有序進行,並且讓排隊的人儘量吃上阿婆做的牛雜,現場會有專人幫忙派籌,且規定每人只能買一碗。所以如果不想錯過這兩月才有一次的舌尖盛宴,就得有這個等待的耐心和毅力啦。排隊的人們注視著阿婆忙碌的身影和嫻熟的操作,看著鍋裡翻滾的各類牛雜和配菜,聞著小店裡飄來的陌生而熟悉的專屬香味——在這樣的時刻,等待也成了享受。
阿婆雖然年事已高,但手上處理和烹飪牛雜的動作從沒有慢過,反而十分靈活,人們甚至能在阿婆製作牛雜時看到老人家眼睛裡閃爍的光芒。除了排隊等待美食「臨幸」的人兒,還有一些媒體朋友和攝影愛好者,他們扛著攝像機、背著單反、舉著手機,讓鏡頭聚焦阿婆的工作檯,記錄下這壯觀的場面,還有這個老人用心製作人間美味的溫馨畫面。
這位「任性」的阿婆,就是陳婆婆。說名字可能不認識,但一說到「阿婆牛雜」那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在廣州的牛雜界可謂是傳奇般的存在。這是一個將近30年的老字號,從1989年到現在已經有29個年頭,而陳婆婆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了。從每天開店到現在陸續開檔,始終都有一幫擁擠追隨的粉絲,所以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最近的陳婆婆選擇了一個固定的地點開檔,但開檔的時間卻不固定,從網上得來的消息,最近一次是在今年10月,事隔兩個月以後再度開檔,自然就引來不少「望穿秋水」的吃貨了。為的不僅是一碗料足正宗的牛雜,也是為了一睹陳婆婆的風採,畢竟都年過八旬,可是吃一次少一次,非常珍貴。對此有人說,能吃到阿婆牛雜那是運氣好,可遇不可求,比中彩票還難。所以,給你一個眼神,自己領會吧!
除了年份已久,這碗阿婆牛雜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嗎?原來,奧秘不僅在於婆婆精心準備的高湯和新鮮的食材,更在於她的製作工藝——在湯底方面,婆婆會隨時加入花生油和紅糖,保證湯底的鮮美和甘甜,而且不會存在吃到後來就覺得越吃越鹹、佐料不均勻的問題。和別家牛雜使用的八角胡椒等刺激的香料不同的是,婆婆還會在湯汁中加入黃糖,所以阿婆牛雜吃起來不會辛辣刺激,而是有一種流入心田的甘甜的感覺,這尤其符合了現在大家對靜謐生活和佛系健康的態度的追求,而且十分對南方人的胃口。
既然味道這麼好,年紀又越來越大,為何不收徒弟呢?曾經有福建朋友從網上得知了阿婆牛雜的事跡,便想出10萬讓陳婆婆收他為徒,但她拒絕了。原因就是陳婆婆認為這牛雜配方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有些人喜歡鹹或甜 ,而她的剛好是偏甜,她只是按照自己的宗旨和良心去做,並不存在什麼秘密。而且她認為做這個太辛苦了,也就沒打算收徒弟了。
從這一刻起,你是否開始羨慕廣州的朋友了?反正我是挺羨慕的,畢竟是廣東人但自己也未曾有機會嘗到,真期待這麼一天。也希望陳婆婆身體健康,讓這份充滿情懷的味道走得更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