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藜麥的起源與分布
藜麥又稱南美藜、藜谷、奎奴亞藜等,是莧科藜屬雙子葉植物。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秘魯和玻利亞境內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沿岸。早在5000~7000年前,藜麥就被安第斯山的居民馴化種植和食用。在藜麥的滋養下,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印加文明,並將藜麥尊為「糧食之母」。
1980年,美國植物學家將藜麥從南美引入科羅拉多州,作為太空人的日常口糧,並於20世紀90年代以後作為特色農作物,2000年後藜麥開始被營養學家們認可並推薦。中國於1987年由西藏農牧學院和西藏農牧科學院開始引種試驗研究,並於1992年和1993年在西藏境內大範圍小面積試種成功。2008年,藜麥在山西省呈規模化種植。2014年,山西省僅靜樂縣藜麥種植面積就達到1.5萬畝,佔山西省藜麥總種植面積的67%,總產量達1250噸,成為全球第三大藜麥產地,獲得了「中國藜麥之鄉」的美稱。2014年以來,全國多個省份開始較大面積種植藜麥,其中,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有山西、吉林、青海、甘肅以及河北等,目前總種植面積約5萬畝。
2.藜麥的特徵特性
藜麥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6~3米,根系淺,穗部可呈紅、紫、黃色,植株形狀類似灰灰菜,成熟後穗部類似高穗,呈掃帚狀。穗狀花序,花兩性,自花授粉。籽粒為橢圓藥片狀,直徑1.52毫米,一般千粒重3~4克,大籽粒的品種達4.5克。種子顏色主要有白、紅、黑三色系。籽粒種皮外覆蓋一層水溶性的皂苷,因而略有苦澀味。按皂苷的含量可以分為甜藜麥和苦藜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藜麥有1000多個品種。由於它的葉片多像鴨掌,因此英文名也叫goose foot。
藜麥主要種植在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地區。這裡的氣候有溫燥、寒冷乾燥、溫和多雨等多種類型,由於長期的栽培和適應,使其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和耐鹽鹼等特性。藜麥可以在鹼性(pH值高達9.0)和酸性(pH值高達4.5)的土壤中正常生長,還可以承受38℃到-8℃的極端溫度。
3藜麥的經濟價值
藜麥是一種全谷全營養完全蛋白鹼性食物。其胺基酸比例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的理想比例接近。除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還含有許多非必需胺基酸,特別是富集多數作物沒有或極少的賴氨酸,高達5.1%~6.4%。子實中富含大量礦質營養,如鈣、鐵、鋅、銅和錳,其中,鈣和鐵含量明顯高於大多數常見穀物,不含膽固醇與麩質,糖含量、脂肪含量與熱量都屬於較低水平。此外,藜麥富含的維生素、多酚、類黃酮類、皂苷和植物甾醇類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減肥等健康功效。其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3%,還是一種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在糖脂代謝過程中發揮有益功效。因而藜麥被國際營養學家稱為「營養黃金」「超級穀物」和「未來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並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全營養食品。
藜麥的種子可以像小米一樣直接煮食,也可以磨製成粉製作各類麵食,還可以做湯。另外,藜麥的嫩葉和嫩芽也可以當蔬菜食用,可做成營養豐富的色拉。目前,市面上藜麥的加工產品主要有:藜麥粉保健品、藜麥八寶粥、藜麥蘋果汁以及藜麥發酵的白酒等。隨著藜麥的推廣普及,它的食用方法也越發廣泛,藜麥米甚至可以代替像燕麥這樣的傳統早餐,也可以做成類似薯片、餅乾的食物。
藜麥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離胺酸等成分,而維生素B1可以減緩肌膚乾燥,離胺酸可以使肌膚變得緊緻有彈性。因此,藜麥可以用作口紅、洗髮水、身體乳等化妝品的原料。藜麥的皂苷類次級代謝產物,可以用作有機農藥殺血吸蟲;還可用作農用飼料、潤溼劑和根生長劑等。另外,藜麥莖可以作為動物的綠色飼料,無毒無害且營養豐富。
藜麥抗逆性強,品種類型豐富,種子顏色多樣,有些品種的觀賞價值很高,若能將這些觀賞價值高的藜麥用於城市綠化中,可以豐富園林綠化模式,形成獨特的城市綠化景觀。
藜麥花序類型(秦培友供圖)
本文內容選編自《漫話農作物》,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2020年7月第1次印刷,趙廣才、王豔傑主編,責任編輯崔改泵。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輕輕點擊右下角的「贊」、「在看」,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