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次來鄂西採風,我全然不知在逶迤的群山之中,竟藏著如此斑斕豐美的秋色。
吹著涼風到恩施建始縣長嶺崗林場。頭頂的天,琉璃般藍著。如洗的碧空之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又間有那綠紫銀青,眾色層層交錯。不知是當空飄舞的彩練落下了九天,還是掌管瑤池的仙子染就了這一幅七色長卷?
山林圍合的空場上,是靜立的農舍村莊。那些房子大都五、六層左右,房頂或朱或青,外牆則一律潔白,看上去又新又結實。也許是離得有些遠,還正值農忙時節,在如此明媚的秋陽之下,竟不見村民出沒其中。只偶有飛鳥結隊掠過屋頂,忽而高貼藍天,忽兒掠過江面,最後沒入遠峰。而那村莊,像極了一個亙古以來就泊在山底林間的美夢。如此的,歲月靜好。
有風起。微風如天之手輕輕拂過,層林泛起重重金浪。樹上的果實隨風起舞,發出如風鈴般清脆的聲音。叮咚著,那若有若無的、隱約在山間密林裡的歌聲,是奔跑的小溪,還是流鶯在林間並語?哦,哦,應是秋姑娘在彈起她心愛的古琴吧?一曲《神人暢》,在這天地泰交、世外紅塵之所,幫我們與神靈來場最最純淨的對話。
遠看山多彩,近聽木有聲。春去秋還在,流光舞輕塵……此時此刻,言語與筆墨竟無力描述這「國家森林鄉村」之美給內心帶來的震撼,就連身邊幾位丹青妙手也為這仙景所迷醉,佇立微風中久久不語。
「這林場,好像比往年更美了啊……」在依依不捨的離別時分,故地重遊的運權兄一聲感嘆,令我心頭一震。緩緩回頭,但見千峰競秀,萬山明媚,哦,我們錯過了今年整個春天,幸而沒有錯過這豐美的秋。已近正午,這滿林紅妝在直射的秋陽下顯得更加紅豔了——是啊,它們真是亮麗耀眼,經霜更豔!
翻山越嶺一路前行,我們在崔家坪觀景臺、鍋埡等地將2020年的秋色盡收眼底——遠眺巫峽江水長,再觀仙山佛寺幽。一程秋色一程歌,那秋之美景入得眼來,便由眼入心,令人感嘆風華無雙,家國無恙。
接下來的目的地,是位於建始縣景陽鎮的「清江畫谷」。次日一大早,我們一行多人便興致勃勃地驅車前往。
朝陽嵌在深秋淺藍色的天空,明晃晃的。白雲在風中隨車而行。群山連綿起伏,如翠色屏障伸向遠方。
行至江邊,車速放緩,沿著小路開下山坡。隱見若干"碧玉"掩映於草木之中——近了,更近了,那些零碎的"碧玉"突然連接在一起,織成一條碧綠的「絲帶」。
那「絲帶」,就是——清江畫谷。
原名清江畫廊的清江畫谷,是八百裡清江中最迷人的一段。船在碧綠透亮的江面上前行,水面泛起層層波瀾。坐在船頭,我們一邊交談,一邊觀賞清江兩岸風景,但見江流如帶,峭壁如削,一座飛架南北的鐵索橋將兩岸變為通途。
江南江北好風光。黃鶴橋連通南北景觀有五花暮靄、蝴蝶泉、野山峽,九疊泉、興隆古剎、雙石擎天、龍灣瀑布、土司大寨、雙土地、將軍巖、潮水洞;北岸亦有鳳凰展翅、霧中石人、壁驛道、景陽關、景陽溫泉盡收眼底……
妹娃兒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
正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突然,船家唱起了恩施民歌《龍船調》。在純樸粗獷的歌聲中,船已行至清江畫谷最著名的景點——景陽關。
景陽關雄立萬仞絕壁之間,海拔1080米。從江邊上行至關口,只有一條左紆右折的羊腸小道,令此關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這處既為古代川鹽入湘的重要通道,又是防範外部族入侵的戰略要隘,系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而今,風雲飄散,濤聲已遠,惟有滄桑遺址令人悠然懷古。
船繼續順江流而行,兩岸青山連綿對立,一眼望不到盡頭,令人想起詩仙李白"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名句。峰巒扶江秀,碧水接天流。微風拂過,江面泛起的浪花也讓人心生漣漪。山間流動的薄霧在秋陽下呈現出淡淡的紫色,仿佛一幅氣韻生動的丹青。我與雲鶴委員相視一笑:沒料到我們這些天天以翰墨丹青表心造境之人,這一次竟被老天爺這位書畫大家納入畫中。
這次調研採風清江畫谷,真是不虛此行,俯仰拾珠,採的是人間美景,研的是春秋畫卷,怎能不欣然記之,以饗友朋!
(作者:孔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