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諸葛亮戰死的五丈原在哪裡?最後是誰運走他的屍骨?

2021-01-19 十年三國風雨

三國的歷史是一個真正英雄輩出的歷史,而在這英雄之中有各種各樣的形象,但唯獨最令人感到最敬佩的還就是蜀國的諸葛亮,可惜這一個人最後依然沒有取得成功,最後是戰死在五丈原。

在北伐的路上,沒有完成劉備對他的遺願,諸葛亮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很多三國愛好者,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內心多有愁腸,像諸葛亮這麼厲害的人,最後死在了五丈原,五丈原這個地方到底是在哪裡?

五丈原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縣城南約20公裡處,也就是今天五丈原鎮所在之地。

想當年諸葛亮第5次北伐的時候,蜀國也已經喪失了力氣,而自己已經到了最末的時刻,此時的趙雲早已經戰死,他手底下能用的人物也就只有姜維和魏延了。

這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後一次機會,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蜀國雖然是天府之國,但是運糧比較難,他選擇駐紮在五丈原就是為了糧食方便,可是這樣緩緩阻止在蜀國,這樣的效果怎麼能夠和魏國這樣大國相比,最終是活活的拖累了自己。

可能是覺得自己愧對於蜀國,不好意思去見劉禪,也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墳墓葬在劉備的旁邊,諸葛亮在臨死的時候就向派別人把自己葬在定軍山之中。

據《三國志》記載: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辦這一件事的人是誰,在歷史上是沒有記載的,但是據傳說是諸葛亮選擇了一些人,讓他們去抬到哪裡,最後是葬在了哪裡,所以也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真正葬在哪裡,諸葛亮這樣做的話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因為當時還是在戰爭時候,蜀國和魏國是要戰爭的,主要是被別人發現了,這還能夠保留全屍嗎?

更重要的是要是大肆的辦理身後的事情,這一點也不符合諸葛亮的習慣,他一直都崇尚著節儉,就像他對劉禪不放心時候所說的那些話一樣。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諸葛亮乃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同時也是世界上最令人敬佩的人,在中國的歷史上,他對劉備的忠心日月可鑑,雖然這是在封建王朝裡面,但是這種對人對事的情感怎麼能夠不讓人敬佩呢?

相關焦點

  • 悲情五丈原: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後一戰
    這是他第6次北伐,8年前他就從成都進駐到了漢中,作為主持朝政的託孤大臣,諸葛亮把北伐看得比權力更重要,所以從那時起他就留在了漢中。然而時也?命也?前5次北伐都未能成功,這一次他用盡了力氣,試圖最後一擊。
  • 五丈原在哪裡?
    西周王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王朝最後的興盛,東周雖然四分五裂,春秋興亡戰國繼之,但都要奉東周王室為天下共主。周朝的根,就在岐山。周朝的祖先們發展壯大於岐周,是割據西方的諸侯。公元前1152年,周文王姬昌繼位。姬昌很有野心,暗中發展周國的實力,等待時機推翻紂王的商朝。有關周文王納賢最有名的一個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老薑在哪釣的周文王呢?就在岐山腳下。
  • 倒在五丈原上,是諸葛亮的命運
    「重走諸葛亮北伐之路」路線圖時間飛速倒轉,回到了建興十二年。此時距離上一次祁山大戰已經過了三年,諸葛亮再一次率兵北上,開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所以當他聽說諸葛亮去了五丈原後,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打仗這種事,就是要做讓敵人難受的事。現在敵人這麼開心,那麼難受的就只能是自己。蜀軍兵出斜谷,駐紮在五丈原。諸葛亮又佔領了附近的良田蘭坑,從一開始就擺出了要打持久戰的準備。司馬懿呢,沒動,以不變應萬變。諸葛亮準備停當之後,發兵去渡河攻取北山。
  • 五丈原究竟在什麼地方?諸葛亮怎麼會死在這裡?
    文中高度評價了諸葛亮的一生。對諸葛亮「五丈崩摧」深表惋惜。文中「五丈」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壽終正寢之地。「五丈」就是五丈原山脈,像這種小山脈在秦嶺地區還有很多。像白鹿原、鴻固原、樂遊原等等。但是五丈原具體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裡呢?在我國歷史上的蜀漢就位於現今四川一帶,從蜀漢出中原必須翻越秦嶺地區的山脈,自古只有4條路可以通過。
  •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怎麼打 五丈原諸葛亮打法技巧教學
    導 讀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速下長安s級打法詳解 三國志14PK版中新增了多個劇本,其中五丈原諸葛亮比較難打
  • 奇聞:諸葛亮五丈原死亡,下葬時發生奇怪事情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說到諸葛亮,大家都知道是個人才,劉備也是三顧茅廬才請到諸葛亮出山幫助蜀國,但是諸葛亮最後還是逃不過死亡,在五丈原積勞成疾病死,但是諸葛亮的墓葬在哪裡呢?還發生了什麼詭異的事?諸葛亮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但是由於蜀國晚期,已無能人可用了,連70歲的趙雲都還要上戰場殺敵,所以諸葛亮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勞累過度。諸葛亮是個文化人,有傳統的觀念,白帝城受劉備託付,要光復漢室,隨不能為,亦勉力而為之.大凡如此者,皆短壽者也。
  • 龐統死於落鳳坡,諸葛亮死於五丈原,是因為宿命嗎?
    鳳雛折翅落鳳坡,臥龍病逝五丈原,生死皆由天命決,富貴豈在一念間。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諸葛亮,字孔明 ,號「臥龍」。
  •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死於五丈原,究竟是啥地方?為何會被困於此?
    在三國中英才輩出,而諸葛亮深不可測的智謀和料事之明的魅力令人折服讚嘆,不過他五次北伐失敗,最終星隕五丈原的結局也讓後世多感慨。那麼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死五丈原,這個五丈原究竟是什麼地方呢?為何蜀軍會被困在此處呢?
  •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持不下,打心理戰究竟誰技高一籌?
    然諸葛亮力排眾議,他卻不這麼認為,目前蜀漢的敵人主要是魏國,應該保持聯盟,攻打魏國的司馬懿軍隊。司馬懿必然知道,諸葛亮他是孤軍深入,同時帶來的軍糧也不多,與此同時司馬懿就抓住機會,就在險要的地方築好營壘,堅守不出。諸葛亮是在明處,自然在暗處的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行軍是了如指掌,可惜還是敗給了諸葛亮。
  • 詳解諸葛亮第五次伐魏,秋風五丈原,北伐大業終成空
    公元234年2月,諸葛亮率領大軍踏上最後一次北伐之路,這也是蜀漢規模最大的一次北伐。上一次北伐後,經過三年的休士勸農,積草屯糧,訓練士卒,蜀漢的軍事實力達到了劉備稱帝以來的巔峰。準備萬全的諸葛亮率領大軍十萬,出斜谷北伐,兵力相當於曹魏關中集團的兩倍(不含可能增援的魏軍)。魏軍西部戰區司令司馬懿,率領魏軍屯兵於渭河以南,與諸葛亮對峙,再次玩起了傳統的堅守不戰策略。司馬懿評價說「諸葛亮如果從武功水出兵,依山而往東,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將領們就沒事了。
  • 三國演義諸葛亮在哪裡住過?歷史真相是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是《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自述。南陽,應該是諸葛亮的故鄉。南陽諸葛亮,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這是劉禹錫《陋室銘》最後一句話。諸葛亮,南陽人。因為有文字資料顯示諸葛亮 南陽人,又因為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隆中。陳壽三國志裡面有《隆中對》。 所以人們爭論很久很久了,到底是現在的河南還是湖北。
  • 諸葛亮54歲病逝五丈原,到底得的是啥病,現代醫學推測出病因
    諸葛亮是三國「三絕中的「智絕」,在整個三國歷史中是智力前幾的角色,有些人說假如諸葛亮多活兩年,那統一三國的便是蜀國了。可是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諸葛亮因公務繁雜,整個北伐都靠他撐著,長此以往積勞成疾,因此 得了一種糟糕的不治之症,因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 司馬懿的軍事能力不差,為何李世民對他的五丈原之戰卻評價不高?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經過了三年的準備後,決定再次出兵北伐,他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當時司馬懿為魏軍主帥,率兵阻擋諸葛亮,他佔領了渭水南面的陣地,部署防線,使蜀軍無法東進,又派郭淮搶佔渭水北岸的要點北原,再加上西面諸葛亮久攻不下的陳倉,蜀軍被阻擊在秦嶺北側,渭水南麓一線,沒能攻下魏軍的防禦陣地,當時諸葛亮想依仗精銳與魏軍決戰,卻又不能逼司馬懿出手,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然而入秋後,諸葛亮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終病逝於五丈原,而司馬懿則通過防守贏得了此戰的勝利。
  • 此人與諸葛亮關係緊密,並成功預測蜀漢未來
    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來侃三國,在三國時期公元233年時,蜀漢大丞相諸葛亮出軍,進行他生前的最後一次北伐,當時,大軍盤踞在五丈原,面對久久不出兵的司馬懿,諸葛亮預感到了自己可能不久將要離開人世,於是他攥起筆,給他的哥哥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道:「吾兒葛瞻年已八歲,冰雪聰明,不過怕他發展過於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在這封信中,諸葛亮可謂是對兒子諸葛瞻非常的關心
  • 秋風五丈原
    題記:五丈原自渭河衝擊平原拔地而起,葫蘆形掛牽在秦嶺北麓
  • 五丈原拜諸葛亮廟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更是用盡妙筆,恨不得自己替諸葛亮去死,也寫出了五丈原諸葛亮擺下七星燈向上天借壽命的故事。可是一顆隕石几落幾回最終隕落於五丈原,「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縱使全身的本領,卻也都不過命的安排,眼看明燈長亮七日即滿,魏延卻撲進營帳,讓人長恨不已。
  • 諸葛亮兵出五丈原的天大秘密
    ,在五丈原紮營,並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然天不假年,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悲哉悲哉!細心的童鞋肯定發現了,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派趙雲詳攻眉縣,第五次自己親自率軍兵出斜谷在眉縣五丈原駐紮。所以啊,諸葛亮為什麼會屯兵五丈原?就是為了眉縣的獼猴桃嘛。
  • 諸葛亮家族在蜀漢的成員都有誰?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自建國之日起,諸葛亮便一直擔任丞相職務,封武鄉侯,其作為蜀漢政權「頂梁柱」的作用,無人可以取代。然而,儘管諸葛亮為北伐大業苦心孤詣地奮鬥十餘年時間,但依然無法改變魏強蜀弱的命運,自己也因勞成疾,於後主劉禪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病逝於五丈原前線。諸葛亮的死,對蜀漢來講無異於「釜底抽薪」,儘管有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人為之苦力支撐,但依舊難挽國力日衰,終至於亡的命運。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最後一計,司馬懿窮盡一生也沒有破解!
    還有東吳謀臣周瑜,他巧妙利用東吳地方豪強和東漢官僚的對立,藉助豪強的力量殲滅官軍,成功為東吳奠基。而三國公認的頂級謀士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人在三國中期針鋒相對,兩人比拼結果也影響天下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雖然死得早,但司馬懿到死都沒有破解他的最後一計。
  • 為何李世民對司馬懿的五丈原之戰評價不高?
    要知道比肩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在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這表明李世民評價司馬懿,但在司馬懿在五丈原的評價時,戰爭的性能,李世民對司馬懿評價不是太好。當時李世民說司馬懿在對諸葛亮的鬥爭,儘管具有優勢,但沒有出城,在諸葛亮的戰爭,怕諸葛亮,而不是尋找戰機打敗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