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到底與高句麗有什麼關係?

2021-01-11 朱子說

韓國是東北亞的一個小國,但是它的經濟確實很發達的,是亞洲唯四的發達國家之一。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關於韓國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韓流、三星還有申遺,尤其是最後一個,一直讓國人憤怒不已。

韓國把很多源於中國的東西,都給申請成了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是端午祭,就像是中醫(他們自稱韓醫)等等。而很多人都知道過去韓國還被叫做高麗,甚至於韓國人一直都自認為是古代高句(gōu)麗的後裔,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

歷史上也的確是有一個高句麗的,這是源於漢末時期的位於我國現在吉林遼寧以及朝鮮一代的一個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或者說是一個部落聯盟。可是這個高句麗又到底是不是他們韓國人的祖先呢,真相卻是不是。

高句麗在隋唐時期一度強盛,時常騷擾我們的邊境,於是中原王朝數次徵伐高句麗,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都是成效很差,直到李世民時期才最後打敗了他們,這下子才終於消停老實下來了,並最終消亡了。

在宋朝的時候,朝鮮半島存在著三個國家,高麗、新羅和百濟,三家開始的時候是形成了一個均勢,相互牽制著存在了很久。不過最後高麗卻是被消滅了,百濟也幾乎是消亡了。因此現在的韓國人大致可以算作是新羅的後裔,當然也肯定是夾雜著一些高麗和百濟的血脈的,是一個混血種。

說到這裡,那麼又要回到韓國人為什麼要亂認一個祖先呢?這其實也是一個小國寡民的悲哀所致的,越是小的民族越是想要表現自己的優秀,骨子裡面其實最是自卑,生怕別人瞧不起的。但是表現於外的,則是無比的自傲,就像是宇宙第一大國,韓國!

而其實這樣的例子也不僅僅只是韓國獨有的,老大的中國其實也是不少的。很多人都會牽強附會地找一個名人做自己的祖先,不管是不是真的吧,總之自己的出身一定是非常牛的。就像是阿Q所說的那樣,我的祖上也是闊過的!

以帝王位例子吧,這樣聽起來更高大一些。比如說劉皇叔一直都在強調,吾乃中山靖王之後,天子苗裔;也比如說是李世民一家,就把老子給列為祖先;比如說朱元璋,則是找到了宋朝的大儒朱熹當祖先……當然還有一個比他們更早的,雖然不是帝王當時名聲更大,那就是屈原了,「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看看人家這才是皇帝的正統苗裔……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個祖先就算是有著天大的名聲,那也只不過是過去式而已,這一點點的所謂光彩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東西。所有的一切,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奮鬥努力的。當然那有人說過打鐵好要自身硬,你要是有一個很硬的老子的話,那麼就另當別論了。

最後在回歸正題來,韓國人與高句麗真的只是同在一個地球而已,關係真心是不大的。而對於他們這樣子無恥的行為,我在這裡先代表我自己,如果可以代表的話,表示強烈的鄙視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女真的祖先是高句麗,韓國人的祖先是高麗,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高句麗與當代南北朝鮮,只是地理上重合了一部分而已,民族,血統,語言,文字,習俗都不一樣,且最後被亡國滅種。類似西夏党項人之於漢人王朝,區別是党項是大宋藩屬,所以西夏是中國領土。而高句麗不是新羅藩國,所以新羅無權繼承高句麗法統。
  • 醒醒吧韓國人,高句麗才不是你們的祖先呢!
    各種盜版中國古代文化,還認為孔孟老莊是韓國人,真是笑掉大牙了。看得我屬實有些發笑,然後我注意到了韓國人吹爆的所謂的他們的歷史巔峰,高句麗。高句麗名將 淵蓋蘇文高句麗,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民族呢?那這個被韓國人吹到天上去的高句麗人,又是來源於哪裡呢?
  • 朝鮮:高句麗與高麗
    在中國史書上常常有隋煬帝「三徵高麗」的記載。這裡的三徵高麗指的是高句麗政權,而中國史書也往往將高句麗簡稱為「高麗」。
  • 高句麗其實屬於中國歷史,與韓國的起源沒有直接關係!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標誌性割據政權(王國制)之一,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與韓國的起源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筆者查閱《後漢書》、《晉書》等作品發現,其中均將高句麗視為華夏周圍的蠻夷。高句麗南部的百濟、新羅(韓國祖先)均成為高句麗的屬國。隋唐時期,高句麗與中原發生直接衝突,最後被唐高宗李治麾下的名將李績所滅。高句麗末代國王高藏成為唐朝的遼東都督,後來因為犯罪被流放,死在唐朝國內的邛州。高句麗滅亡後,其疆域北部被唐朝所控制,南部被新羅國(韓國的祖先)攻佔。唐代滅亡以後,由新羅國衍生出的高麗王國最終統一了朝鮮半島。
  • 隋朝為什麼一定要打高句麗,高句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隋末起義那麼為何隋煬帝非要執著於打高句麗呢,高句麗這個東北亞政權在當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高句麗的實力如何對於高句麗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一般來說研究高句麗的歷史,最好是參考朝、韓歷史資料,但韓國人的想像力,實在是讓人感到了無力吐槽,太不靠譜了。
  • 高句麗是如何跨過鴨綠江的?
    這個政權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高句麗。▲韓國人拍的電視劇,講高句麗時代的歷史那麼高句麗這個中國東北部的地方政權,是如何越過鴨綠江進行擴張的呢?▲中國古籍上記載,高句麗人喜歡蹲著,這是韓國人據史料繪製的高句麗人不料這時候的遼東郡出了一個猛人軍閥家族——公孫度家族,再次阻截了高句麗的南進之路。公孫度是玄菟郡小官吏出身,被把持朝政的董卓於公元190年任命為遼東郡太守。
  • 高句麗滅亡之後,其百萬國民都到哪裡去了
    在不同史料中,時間人口略有出入,但是可以看出個八九不離十,唐高宗在滅亡高句麗之後,把高句麗人2-3萬戶,十多萬人,拉到了內地。 新羅國在9世紀後衰落,國家分裂,朝鮮半島進入了後三國時代,最後王氏高麗(打著高句麗旗號,其實和高句麗關係不大)重新統一了半島。到了元末明初,新羅司空李翰的後代李成桂建立了李氏朝鮮,李氏朝鮮即為現代朝鮮韓國國家的前身。不少韓國人說高句麗是古代韓國人的國家,其實不然,現在的韓國絕大多數為新羅人之後,但是現在韓國人也確實具有一點古代高句麗人的血統。
  • 渤海國的建立者靺鞨人和高句麗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靺鞨人便是高句麗的一大兵力來源。古代部族,由於生產方式的不同,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在族群上的簡單分工。
  • 隋唐死敵,高句麗大有來頭!
    國家初創,臣服漢朝前37年,一個名叫朱蒙的扶餘王子逃離自己的國家,來到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建號高句麗,以高氏為國姓,後世著名的高句麗國由此誕生。有關朱蒙的出生,有一個類似《封神榜》中哪吒出生的神話故事。話說東扶餘王金蛙在太白山偶遇河伯之女柳花,兩人一見鍾情,金蛙於是把柳花帶回宮中,藏了起來。
  • 傻傻分不清,「高句麗」和「高麗」和朝鮮三者之間,到底是啥關係?
    在《山海經》《尚書》等先秦典籍中也均出現有朝鮮這一名稱。 公元前108年,漢帝國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到帝國的統治範圍中,在此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個郡,被稱為漢四郡,大量漢人也從內地遷居至此,但這四郡的人口中依然混雜有大量當地部族的人口。
  • 西安出土高句麗王墓碑,韓國人屢次索要,結果怎樣?
    韓國歷史上的高麗王朝,其實和我國的高句麗歷史,並不是指代同一件事情。也不是只在同一個王朝,只不過是在名字上看起來有一絲相似度罷了。現在人們在看影劇的時候,會覺得高麗王朝明明就是指代朝鮮半島的王權,為什麼不一樣呢?中國歷史上曾經在東北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吉林為中心的區域內,曾經出現過一個政權,叫做高句麗。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王朝,並不是只在同一個歷史時間。
  • 高句麗是誰建立的國家?
    濊貊的語言系統與東胡相同,並且深受殷商文化影響,應該是和箕子曾經在此建立政權有密切的關係。濊貊的後裔「夫餘」在東北建立民族國家,夫餘王城早期在今天的吉林市,後期則在長春農安。夫餘政權在歷史上存在了六百年之久,最終在公元483年被高句麗所滅。
  • 隋朝為何要打高句麗,高句麗是個小國!何必徵發百萬大軍打的國破家亡?
    今天的高句麗,最獨特的地方不是受到了蕞爾小國的哄搶,莫名成了韓國這樣的民族的祖宗,而是它從未讓中原王朝如此重視過。 從公元598年隋文帝兵發30萬大軍討伐高句麗開始,到668年唐高宗一舉蕩平東北消滅高句麗,隋唐兩大帝國耗時整整70年,終於將強盛一時的高句麗徹底送入地獄。
  • 隋唐為何吐血也要滅掉高句麗
    那麼,為何隋唐四代皇帝非要攻打高句麗,並要滅亡它呢?裡面的真相是什麼?歷史上歷來有一種觀點,認為隋朝滅亡,對高句麗的軍事行動是重要原因之一。唐朝建立後,對高句麗的政策與隋朝一樣,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必欲滅之後快。唐太宗御駕親徵,大破高句麗在遼東的城鎮,掠得百姓牲畜無數。
  • 高句麗與中原王朝的四百年戰爭:漢四郡是如何落入高句麗之手的
    中原王朝對遼東和朝鮮半島的經營有很長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燕昭王派大將秦開擊破東胡,設置遼東郡。
  • 亂認祖宗的結果,韓國人認為中國東北自古以來就是韓國的土地
    然而,由於一種歷史觀念的錯誤,導致韓國人認為高句麗、渤海國都屬於韓國的歷史。韓國人將高句麗、新羅、百濟視為「三國時代」,將新羅、渤海視為「南北朝」。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首先,那即是韓國人亂認祖宗。在這裡我必須強調朝鮮和韓國的區別,朝鮮是一個地名概念,最早指的是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一帶。
  • 歷史 朝鮮:「高句麗」,還是「高麗」?
    但這麼說,一定有人反對:「隋唐皇帝親徵的不是『高麗』,而是『高句麗』!」那麼,高句麗和高麗究竟是怎麼回事兒,二者有何關係?最初的高句麗國只是漢朝玄菟郡內的小國,經過對周圍小股勢力的長期兼併,到曹魏時代,它形成了一個對周邊部族有很大影響力的政權。曹魏在消滅了割據遼東及朝鮮半島北部幾個郡的公孫氏之後,242年派大將毌丘儉攻打高句麗,焚毀都城——丸都城,給高句麗造成滅頂之災,《毌丘儉紀功碑》中就有「高句驪反」「討句驪」的記載。
  • 最熱愛改名的皇帝:竟把高句麗改為「下句麗」,還有改的更可笑的
    從國名上看他就是個挺有意思的人,想做什麼事就做唄,非要用名字來表現出來,還真是有點小強迫症呢。王莽由於特別相信符讖之語,所以不管幹什麼都要有所講究,名字自然成了講究中的重中之重。他剛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把大臣們的官職稱謂改了一大批,比較有意思的有:大司農改名為羲和;少府改名為共工,水衡都尉改名為予虞;執金吾改名為奮武。
  • 韓國為何認高句麗為便宜祖宗?誰叫人家7世紀時比羅馬帝國還強大
    高句麗是韓國人精神意義上的祖宗,就像匈奴人也是土耳其的雲祖宗一樣。
  • 高句麗與城山古城有何淵源?
    城山古城有前城和後城,前城竣工於東晉安帝義熙三年(407年),命名為「積利城」,是高句麗時期的一座古城,距今天已近1600年。前城的周長為3300米,建於高山峻岭之上,完全用花崗巖石料築成。修復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石料是原來山城上的石料。這個地方的前面在1000多年前是遼闊的黃海海域,修築山城的目的是防範海上來犯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