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標誌性割據政權(王國制)之一,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與韓國的起源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筆者查閱《後漢書》、《晉書》等作品發現,其中均將高句麗視為華夏周圍的蠻夷。
今人往往關注於中央政權而忽視地方上的割據政權,這也是導致高句麗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極低的原因。
由於年代久遠,文化斷層,高句麗王國逐漸被中國人淡忘。
高句麗的由來
公元前1世紀末,扶餘族在漢朝的玄菟郡高句麗縣建立國家,因地置名,被稱為高句麗王國。
約在東漢時期,高句麗的勢力才侵入朝鮮半島。為了爭取生存空間,高句麗人先後與東漢、漢末軍閥公孫度、曹魏等勢力開戰,但均遭到慘敗。可以說這段時間裡,高句麗雖然發展迅速,但依然受到遏制。
五胡亂華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原大亂。高句麗的好太王(廣開土大王)高談德趁機攻取了樂浪郡、帶方郡、遼東半島。高談德執政前後,高句麗王國東擊倭國,北卻契丹,南侵百濟,西御北魏,成為了匹敵中原的脫韁之馬。高句麗南部的百濟、新羅(韓國祖先)均成為高句麗的屬國。
隋唐時期,高句麗與中原發生直接衝突,最後被唐高宗李治麾下的名將李績所滅。高句麗末代國王高藏成為唐朝的遼東都督,後來因為犯罪被流放,死在唐朝國內的邛州。高句麗滅亡後,其疆域北部被唐朝所控制,南部被新羅國(韓國的祖先)攻佔。唐代滅亡以後,由新羅國衍生出的高麗王國最終統一了朝鮮半島。
地區歸屬
高句麗全盛時期的疆域西到遼陽,北到松花江流域,東抵日本海,南抵漢江北岸。由於其版圖跨越了今天的中國、朝鮮、韓國,所以成為韓國引以為本國歷史的藉口。高句麗控制著今天屬於中國的遼東半島和遼寧部分地區,所以朝、韓兩國均別有用心。韓國國內恬不知恥地將高句麗稱為本國歷史,並用高句麗的廣開土大王命名了本國服役的KDX~I級飛彈驅逐艦。
文化歸屬
高句麗的文化與中土相近,但文化的先進程度不如中土,更類似於戰國晚期的中國社會,這也是古代東北地區開發得較晚的表現。吉林、遼寧等地出土的高句麗文物、壁畫均與中原文化密切相關,而與南部的新羅不是同一體系。高句麗滅亡以後,新羅人王建所建立高麗國與高句麗名字接近,成為韓國人了模糊歷史本源的工具。
民族歸屬
高句麗最初的成份為扶餘人,但在擴張的過程中吸收了鮮卑、新羅、百濟、靺鞨、漢人、契丹,不過新羅人所佔的比重並不大,除了漢族以外,多數為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韓國人的祖先高麗人(新羅的後裔)是在五代前後才遍布朝鮮半島,那時高句麗已滅亡數百年。
總結
高句麗王國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起源於中國東北三省,與韓國人的祖先在朝鮮半島建立的高麗王國有本質的區別。
高句麗在擴張的過程中,領土與今天的韓國有所重疊,並且吸收了古代韓國民族。
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國內不重視高句麗的歷史歸屬問題,造成了部分國人認為是「韓國歷史」的現象。
某些韓國政客以此為藉口,別有用心地大肆渲染中韓領土的劃界問題,這是不客觀的。
高句麗屬於中國歷史,這一部分內容是不可爭議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