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一大早,花溪區高坡鄉批林村駐村第一書記、2020年貴陽市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安正祥找到村民王應湘,商量肉兔養殖的前期準備工作。
安正祥1981年入伍,1999年8月退役,2018年被選派到花溪高坡鄉大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他帶領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成果,將一件件實事辦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心繫群眾解民憂。在走訪調查中,安正祥發現村民劉治富家的房屋破舊、傾斜,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後,協調資金3000元為其搭建簡易住房暫時居住,作為扶貧搬遷前的過渡。得知村中貧困學生的困難後,他積極對接貴州鑫茂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向花溪杉坪民族小學、批林村貧困學生開展愛心捐贈活動,捐贈書籍、體育用品及助學金1萬餘元。其中,4名批林村的困難學生還獲得每月500元的助學金,直至其完成大學學業。
產業扶貧是最有效的脫貧方式。高坡鄉海拔高、氣溫低、溼氣大,特別適合菌菇的生長。安正祥決定帶動大洪村村民種植大球蓋菇,並第一時間協調到19.3萬元資金。之前,大洪村沒有人種過大球蓋菇,大部分人覺得土地種大米、土豆這些糧食比較可靠。考慮到村民的擔憂,安正祥帶領村支兩委幹部、黨員以及村民組長代表前往惠水縣好花紅鎮六馬村實地學習。六馬村的成功經驗,打消了村民心中的顧慮。最終,通過黨員、退役軍人「一對一」幫扶低收入困難群眾的方式,帶動大洪村農戶參與試種了25畝大球蓋菇。2019年春,已經收穫過兩輪的大球蓋菇,給種植戶帶來了畝產3000斤、純收入達1萬餘元的可喜成果。
2018年12月,安正祥被安排到花溪區高坡鄉批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這裡交通不便,情況更為複雜。經過入戶走訪和仔細地考察研究,安正祥提出發動村民種植香蔥的想法,村支兩委、駐村幹部團結一致,通過採取「村幹部 黨員 致富帶頭人」的幫扶方式,首批帶動批林村10多戶低收入困難群眾種植了45畝香蔥。4個月後,香蔥收益達9萬元,批林村3家低保戶也因此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2020年,因冰雹、雨雪等自然災害,批林村香蔥產量銳減,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銷售渠道受阻,各類突發的情況,讓安正祥意識到,批林村依靠單一的香蔥種植實現穩定收入的想法尚存局限。
對此,安正祥徵求民眾意見,召集村支兩委幹部開會討論後,開始發展新的產業項目。如今,批林村正在開展5000平方米的水產養殖,這也是安正祥謀劃已久的一件事。早在2019年7月,安正祥在廣西南寧調研時,發現當地發展的「袋子養魚」增加了不少村民的收入,同年12月,他去到惠水高鎮調研,發現當地魚塘養魚初具規模。結合批林村當地較好的水源條件,他更加堅定了發展水產養殖的決心。
村民王應湘曾在安順普定德順土業公司工作了3年,主要負責養殖肉兔。得知他有回家鄉養殖肉兔的想法後,安正祥跑前跑後,全力幫助其完成前期籌備。王應湘說,現在的大棚最少可同時容納240隻兔子,準備先養100隻母兔和20隻公兔。兔子的繁殖速度快,40天就能產一窩。兔子養成後,會直接銷往安順普定德順土業公司,每隻純利潤至少在15元以上。
「先投入小部分資金、土地,讓老百姓看到實效,再讓王應湘這樣有技術基礎的人帶動村裡面發展起來這個肉兔養殖業。這不,就帶動起來了嘛!」安正祥說,肉兔養殖業開展得順利與否直接關係到批林村村民參加產業脫貧的積極性,他必須抓好此事。另外,他還想帶著村民養稻花魚、開設小型燒烤場,開發露營、蔬菜採摘等項目,在批林村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驗式農家樂旅遊產業鏈,讓村民有穩定的收入。
「點子好、辦法多」是當地村民對安正祥的印象。安正祥說,自己是一名退役軍人,要發揚軍人堅韌不拔的精神,讓老百姓生活過得紅紅火火,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貴陽日報融媒體實習記者 羅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