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舉行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國家長期科研基地...
近日,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揭牌儀式在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舉行。國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長郝育軍、內蒙古專員辦專員李國臣、三北局紀檢組組長程偉、中國林科院副院長儲富祥為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揭牌。
-
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召開「憶往昔崢嶸歲月 展未來砥礪前行」特色...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0月16日訊 10月10日,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召開「憶往昔崢嶸歲月 展未來砥礪前行」特色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總結會暨2020年度領導幹部第五次黨課,會議由沙林中心常務副主任郝玉光主持。
-
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承擔的「生態經濟型植物歐李的沙產業開發技術...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13日訊11月6日,國家林草局科技司組織專家到內蒙古磴口縣,對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教授級高工賈玉奎承擔的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生態經濟型植物歐李的沙產業開發技術研究」進行現場查定。
-
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
為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萬裡行」活動精神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精神,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7月15日,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黨委書記賈玉奎帶領檢查組深入各實驗場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並在第二實驗場召開匯報會,會議由中心副主任張景波主持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帶來了各種直接和間接的效益,這些效益綜合起來對於人類的健康幸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Costanza et al.,1997;Primack,1998)。根據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生物多樣性工作組的計算,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約相當於每年2 550億到4 100億美元(CCICED,1996)。
-
中國林科院與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籤署科技合作協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6日訊12月10日,中國林科院與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在加格達奇籤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協議,中國林科院分黨組書記葉智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於輝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林科院副院長儲富祥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志代表雙方籤署協議。
-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12月17日,在自然資源部辦公大樓會議室,來自政界、學界、基金會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主題展開研討,旨在深化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藍花楹種子生物多樣性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保藏中心主任蔡傑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我們每天吃早餐都有很多種選擇,今天吃麵條,明天吃米線,後天吃……而這種多樣的選擇,這就是最簡單的生物多樣性。」
-
中國林科院資昆所在藥食同源植物餘甘子遺傳多樣性和居群動態研究...
其葉片、莖皮、根和果實因含有多種藥用成分如Vc、類黃酮、羽扇豆醇、沒食子酸、餘甘子酚和SOD等而被許多少數民族作為日常用藥,多種治療功效(如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保肝等)被現代醫藥學研究證實。世衛組織將其列為在世界範圍內推廣種植的三種保健植物之一。在中國,餘甘子廣泛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勇介紹說,德曼蟹屬是德林達依省物種多樣性最高的淡水蟹屬。科研人員將採集的兩種淡水蟹與其他已知德曼蟹屬的蟹種進行形態比較,並結合分子系統發生樹,認定這兩種淡水蟹為德曼蟹屬的新種,它們均為狹域分布物種。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取得重要成果:探究高原奧秘建設美麗西藏
圖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西藏珠峰科考隊赴珠峰地區全面開展綜合科學考察。深情暖高原,囑託催奮進。從阿里高原到三江流域,從萬裡羌塘到雅魯藏布,處處體現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時時感受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無比溫暖。
-
高原鼠兔的關鍵地位:對本土鳥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SMITH*(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系Tempe, Arizona, 85287-1501, USA)摘要:中國青藏高原上的高原鼠兔被推定為一種與當地家養牲畜爭奪食物和促使牧場退化的有害生物,因此在遼闊的高原牧場上被大規模的毒殺。相反,高原鼠兔也被認為是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物種。
-
「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開展函件獲當地有關...
「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開展函件獲當地有關部門積極回應 | 綠會羅布泊項目組致謝 2020-09-21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野生動植物|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據介紹,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和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餘號,其中種子471份。
-
江西省林業局離退休老幹部到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開展健步走及桌球...
活動期間,老幹部一行實地調研了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森林防火監控指揮中心、科研觀測路和中國林科院實驗中心40周年成果展室並召開座談會,會議由亞林中心黨委書記張殿松主持。座談會上,亞林中心主任譚新建對老幹部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對江西省林業局一直以來對亞林中心的關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近年來,亞林中心在國家林草局、中國林科院和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始終堅持「立足一個點,打好三張牌」的總體發展思路,秉承「一家人、一件事、一條心」的融合發展理念,持續發揮「五個一」的基地作用,結合地方林業產業特色,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建立了油茶和林下中藥材種植博士扶貧工作室
-
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金貝公司中藥材「博士工作室」正式揭牌!
7月9日,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金貝公司中藥材「博士工作室」正式揭牌。
-
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結合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積極貢獻!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武夷山國家公園 攝影 / 劉達友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幾乎所有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
-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第二批科研人員招聘公告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第二批科研人員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第二批,科研人員,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疆林業篇
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了中國西部最大的原始針葉林和天山僅存的帶狀分布的闊葉林,保護區內的森林呈原始狀態且大面積分布,形成了 7 個分屬寒帶、溫帶的垂直自然景觀帶,物種多樣性豐富。 坐落於天山山脈的天池古稱 「瑤池」,地處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北坡山腰,以高山湖泊為中心,是中國西北乾旱地區典型的山嶽型自然景觀。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甘肅林業篇
水土保持不是簡單挖幾個坑種幾棵樹,黃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種樹,種什麼樹合適,要搞清楚再幹。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淤地壩等,有的地方則要以自然恢復為主,減少人為幹擾,逐步改善局部小氣候。對汾河等汙染嚴重的支流,則要下大氣力推進治理。下遊的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