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天中,神州赤縣,東汴西洛,兩山一川。
西周王畿,春秋鄭兼,戰國紛爭,屬楚屬韓。
始皇立郡,歸屬三川,曾曰承休,曾曰梁縣。
隋設州衙,汝州兆顯,唐領七邑,轄屬擴延。
明代直隸,數易屬管,直至民國,臨汝成縣。
八百裡伏牛兮南襟霍陽蔣姑;
兩千米嵩嶽兮北託崿嶺箕山。
滔滔汝海兮,激蕩大禹治水之悲壯故事;
纖纖汝墳兮,演繹《詩經》感人之愛情詩篇。
張灣遺址,刮削石器,訴百萬年先民之艱辛;
鸛魚石斧,陶缸骨殖,繪仰韶時部落之強悍。
崆峒煙雨,廣成修身,黃帝問道,賓主同賞《鈞天》樂;
溫泉神湯,漢帝狩獵,唐皇沐浴,武后賽詩流杯池。
許由洗耳,巢父飲牛,清高隱士,古今鮮見。
四寨山巍巍,楚長城霸氣仍存;
擂鼓臺峨峨,古戰場狼煙猶顯。
五垛山下,羞臥八百載周朝之末代天子;
峴山頂上,端坐兩千年道家之開山祖先。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楊震苗裔四知堂藥酒告慰先祖;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初唐才子劉希夷詩文流傳千年。
孟詵食療著書立說多少財富遺後人;
丹陽針灸救死扶傷萬千佳話留世間。
御史韓安國,「死灰復燃」,大人哉大人量;
侍郎滕子明,為民請命,汝州乎直隸州。
陵頭兮陵之頭,宋魏王光美之陵寢;
完莊兮完家莊,金完顏兀朮之冥殿。
曰香積、曰千峰、曰風穴,同指白雲禪寺;
誇汝帖、誇汝石、誇汝瓷,多贊北宋名產。
劉夢得望嵩樓上飲酒作詩;
白樂天湖浪山左闢宅賦閒。
蘇東坡懷古,龍興寺裡誇子由;
嚴子陵清高,嚴子河畔躲封官。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王維嘆香積寺之幽;
「汝水無濁波,汝嶺多奇石。」孟郊赴陸中丞之筵。
「西掖梧桐樹,空留一院蔭,」杜甫《送賈閣老出汝州》;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李白遊汝州後赴洛川。
「歷盡興亡,」「不隨世俗」,範純仁讚美溫泉;
「青山簇簇」,「春雲浩蕩」,元好問取道梁縣。
美哉!
紫雲紅寨,地質公園;蔣姑山下,羅圈冰川。
玉皇怪坡,亞洲之最;河南曲劇,斯地發源。
壯哉!
臨汝鎮偏生趙秉鈞,戴灣村焉存戴民權
白朗折腰三裡寨,張慶揭竿湖浪山。
村婦馬英,深曉大義,橫眉冷對屠刀;
山民呂九,更知忠孝,切齒傲視酷刑。
大峪抗敵,皮徐支隊;臨汝解放,陳謝兵團。
前赴後繼,熱土鍛造壯士英烈;
春花秋實,靈地風湧名流模範。
中將郝保慶,司令濟南軍區;文人魯慕迅,揚名書苑畫壇。
黎辛、徐慎、張紹文,作家、畫家、書法家,著作等身;
老犟、任群、宋金庚,軍醫、名醫、老中醫,活人無算。
濟濟兮人才,皇皇兮精英。
一九四七,雄雞唱曉,昔日苦民,挺起腰杆。
一九七八,改革開放,土地主人,餘糧變錢。
一九八八,撤縣建市,多輪驅動,經濟領先。
農村進步,農業增產,農戶增收,農夫開顏。
電視電話,城鄉一體,機械電力,農村普遍。
道路成網,九縱八橫,寧洛二廣,高速相連。
百裡煤海,鋁石伴生,國有大礦,梨園朝川。
民營企業,強勢發展,水泥鑄造,鋁業煤電。
巨龍澱粉,夢想餅乾,明鑫科技,天瑞集團。
雨後春筍,蓬蓬勃勃,龍頭老大,光光鮮鮮。
二00九, 風暴席捲,金融危機 ,經受考驗。
市委市府,思維前瞻,審時度勢,科學決斷。
彎道超車,逆流揚帆,危中圖機,克難攻堅。
東城西村,北景南區,雄偉藍圖,巨筆似椽。
大力築巢引鳳 財政稅收迭增;
巨資管理汝河,汝墳風光重現。
經濟強市,和諧立市,文化名市,生態靚市。
遠景有望,近益可觀,以人為本,持續發展。
邁步富裕文明,創建和諧平安。
嗟乎!
古老之汝州,靈脈通貫,阜物美景,功名汗青先已著;
年輕之汝州,浩氣四溢,鋪錦疊秀,福祉榮耀更在前。
歌曰:
亙古汝海滔滔,洪水浩瀚縹緲。大禹劈開龍門,唯留汝水一道。
兩山一川形成,土肥物豐林茂。石器進步銅器,部落演變王朝。
軍閥你爭我奪,百姓非死即逃。曾經赤地千裡, 更見遍野餓殍。
人間救星誰誰,唯有紅旗飄飄。
辭曰:
地靈鍾靈兮汝州之境,粟蔬稷菽兮豐兼馥,山水木石兮嬋且媛;
人傑毓秀兮汝州之士,工農商學兮奮更勉,黨政軍企兮勤亦廉。
歷史悠悠兮倏而過,先烈壯志已酬,苦難永逝不再;
前途煜煜兮漫又遠,後昆雄心愈烈,康莊繼代續年。
注釋:
1.唐代汝州領梁縣(今汝州東部東南部,包括寶豐北部)、臨汝縣(今汝州西部西南部,包括汝陽一部分)、襄城、郟縣、魯山、葉縣、龍興(今寶豐縣,包括平頂山市區)七縣。
2.明代汝州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今汝陽)4縣。
3.霍陽即今峴山,西周時楊樓至石臺一帶為霍邑,因今峴山在霍邑之南故稱霍陽山,唐代改峴山。蔣姑即蔣姑山,後人訛變稱焦古山。
4.崿嶺古代又稱許由山即今箕山。
5.今汝州一川之地,上古為汝海,後大禹治水鑿開龍門,截伊、洛、瀍、澗之水北注黃河,汝海成陸地平川,只留一條汝水。大禹治水汝地救人故事很多。
6.《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詩歌集,其中收錄《汝墳》三章:「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飢。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魴魚赬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詩中「汝墳」指當時汝海之岸邊窪地,即湖浪山。
7.張灣遺址,在汝州市寄料鎮郭溝村張灣自然村,面積5000平方米,挖掘有牛、豬、獵狗等化石和人類原始生產工具尖狀器、刮削器、砍砸器等,距今約100萬年,早於陝西藍田人,晚於雲南元謀人。
8.指1978年在汝州市紙坊鄉閆村挖掘出的仰韶時期的陶缸。上面彩繪著鸛鳥叼著魚,面對一柄石斧,似有進貢之意,研究價值極高,被考古學家稱為國寶,現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被國務院定為60件不可移動文物之一。
9.崆峒煙雨是古時汝州八大景之一。史載高人廣成子在崆峒山修道,黃帝專程從新鄭繞道密縣、襄城,溯水而至汝拜見廣成子,求問治國長壽之道。爾後在溫泉北側,讓樂師為廣成子演奏了《鈞天》樂。
10.有史料記載,汝州溫泉及所在的廣成澤(漢時稱廣成苑)曾吸收十帝兩後幸臨,武則天在此洗住,還建流杯池,集大臣即興賦詩,依戀忘返。
11.隱士許由本來栖身在陽城(今登封境),後聽說堯帝欲召他做承受人,他躲避到箕山之陽(今汝州城北),堯帝又派人找到他,讓他當九州長。許由以為汙了自己的耳朵,便跑到小河邊去洗耳。好友巢父聽了許由洗耳的原故,恐怕汙了牛口,把牛牽到上遊去飲水,此河後人稱洗耳河,現流經汝州市區。
12.據相關議論資料,汝州市寄料鎮與魯山縣接界的四寨山上殘存的石壘長城遺蹟,是楚頃襄王時在魯山與南召交界處春秋時楚長城基礎上,向北擴修的長城。
13.擂鼓臺在四寨山南側,傳為楚國安放戰鼓激勵士兵之所。
14.指周朝末代天子姬延,諡號曰赧王。因800年周朝在他為王時期滅亡,蒙羞含赧之意,死後埋在五垛山下,墓旁有寺,稱天子墳寺。
15.峴山頂有祖師殿,古時鐵瓦覆頂故汝陽人稱鐵頂山。世傳,道教祖師在此起家,後遷湖北峴山,即今武當山。汝州峴山是祖師的老家。
16.楊震,東漢大臣,官至太尉。汝州賦。有治下夜半送黃金至家,辯稱無人認識打聽。楊震批評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叱令帶回。今汝州四知堂藥酒久負盛名,即楊震後人依「四知」元氣所經營。
17.劉希夷,汝州人,開元進士,不願為武周效力,週遊名山,賦詩言情。《代悲白頭翁》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頗受歌頌,流傳至今。傳說其舅父宋之問就是由於剽竊這句詩而暗害了劉希夷。其墓在風穴寺山門東側青龍山腳下,稱「夷園」。
18.孟詵,汝州人,唐代進士。官場不順,一度隱居山中,議論食療醫藥之方,著書很多,尤以《食療本草》最為著名。
19.即馬丹陽,宋代陝西人,進士。後鑽研醫道,精通針灸,曾一度居住汝州城北街,救人無數,也留下很多救人故事。傳說後羽化成仙。
20.韓安國,字長儒,西漢梁縣成安(今汝州市小屯北)人,先任梁國(國都在商丘)梁王朝中大夫,後由田蚡舉薦,被漢武帝任為御史大夫。安國曾因輕罪被囚於山東蒙城監獄,獄卒田甲虐待他,他氣憤地說:「死灰難道不會再燃燒嗎?」愚昧的田甲不開竅,竟惡狠狠地說:「如果燃燒了,我尿一泡把它再澆滅。」不久,安國復為內史,便將田甲叫到跟前說:「現在死灰復燃了,你的尿能澆滅嗎?」嚴肅地教育了田甲,但沒有過分難為他。成語「死灰復燃」即源於此。
21.滕子明即滕昭,字子明,明代汝州城北人,官至兵部左侍郎。成化十二年,汝州仍隸屬南陽府,農民送公糧往返千裡,曠日持久,勞民傷財。滕昭和河南布政使原傑聯合上疏,經憲宗準許,使汝州成為布政司間接管轄的直隸州。
22.汝州市陵頭鄉陵頭村,系宋太祖之三弟魏王光美陵墓所在地,守陵人後代在墓前繁衍成村,故曰「陵頭」。
23.汝州市紙坊鄉完莊,是金完顏兀朮陵墓所在地。其後代在墓旁棲身成村。
24.即劉禹錫,字夢得。唐朝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在汝州任刺史時建望嵩樓,常在樓上筵客賦詩。其中《送廖參謀》詩中有「望嵩樓上急相見,看過花開花落時」句。
25.《道光汝州志》載,白居易字樂天,曾一度居住汝州。《寶豐縣誌》載,湖浪山東端,今屬寶豐縣趙莊鄉官衙村,唐時有白樂天故宅。據相關考證資料,白居易在任東都太子賓客分司等閒官時,因羨湖浪山(今虎狼爬嶺)之美景,曾在山東端購宅住閒幾年,直到年邁才搬至洛陽龍門香山。
26.蘇東坡即蘇軾。其弟蘇轍字子由,曾被貶官任汝州刺史。上任不久發現汝州龍興寺吳道子壁畫遭損急急,捐資僱人重修神像和壁畫,蘇軾看望弟弟時,兄弟倆一同遊玩山水,觀瞻寺觀,聽到弟弟私人出資重修吳道子壁畫,很讚佩,欣然命筆,寫下《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一詩。後一句為「它年弔古知有人,姓名聊記東坡弟。」
27.東漢初隱士,名嚴光,字子陵,今浙江餘姚人。本姓莊,少時與劉秀同遊學,劉秀當上皇帝後,召他到洛陽,欲封他為諫議大夫,他偷跑出洛陽,隱姓埋名。先躲在汝州南邊今王寨鄉寺灣對面的富春山上,平時在河邊釣魚,在山上挖草藥給人看病,維持生計,後回到浙江富春山隱居,後人便把汝州富春山邊的河叫嚴子河。
28.王維,唐代詩人,畫家,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本句為《過香積寺》詩中句。此香積寺即汝州今風穴寺,北魏至隋名香積寺、千峰寺,後改稱白雲禪寺,因山有風穴,俗稱風穴寺。
29.孟郊,孟詵後人,唐代詩人,貞元進士。當年隱居嵩箕山中(今汝州西北),特長五言詩。此句詩出自《汝州陸中丞席喜張從事至同賦》。
30.杜甫,唐代大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等小官,一生窮困但詩文頗多且佳。
31.李白,唐代大詩人,官運不順,遊歷大山名川。屢次到汝州,且留下詩作。此句詩出自《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
32.範純仁,字堯夫,範仲淹次子。進士,曾任侍御史,後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有詩詞集。《溫泉》詩:山前陰火煮靈源,昔時曾臨萬乘尊。歷盡興亡皆如此,不隨世俗變寒溫。
33.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歷任南陽、內鄉縣令,擢尚書省掾等。金亡不仕,專心著作,有《遺山集》、《中州集》等傳世。《梁縣道中》詩:青山簇簇樹重重,人在春雲浩蕩中。也是杏花有時況,一枝臨水臥殘紅。
34.趙秉鈞,字智庵,臨汝鎮人,幼年家貧,父母早逝,因賭博欠債,出走賒旗鎮謀生,後從軍。袁世凱任大總統時,任他為國務總理。
35.戴民權原名戴正,汝州蟒川戴灣村人。父親早逝,母子相依為命,以馱賣煤謀生,生活所迫,投入竿子,後被收編,由排長升至師長、副軍長。
36.白朗,寶豐人。民國初為反抗官府毒害,揭竿造反,隊伍發展至兩萬多人,橫掃五省十八縣,令袁世凱頭疼,重兵鎮壓。後被困汝州小屯鎮境內的三裡寨東峰,黎明向西撤退時,至北峰腳下史莊被流彈擊中腰部,一天後死亡。
37.張慶即老洋人張慶,湖浪山(今小屯鎮境虎狼爬嶺)後張莊人。因生活所迫,先跟白朗造反,白朗失敗後,又聚眾造反,成立河南自治軍,後被樊鍾秀收編,任旅長,再與孫中山取得聯繫,被任為師長、河南總司令。
38.馬英,女,汝州尚莊風廟人。因家庭貧苦,10歲被送到大峪鄉頭道河村給何學當童養媳,1944年10月,八路軍在大峪創立抗日根據地,何學當了村長,她擔負起交通和後勤工作。1945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偽軍對根據地掃蕩,馬英為保護黨的秘要被捕,敵人對她極盡欺凌毒害,她至死不吐一字。
39.呂九,汝州大峪許臺村人。1944年9月,皮徐支隊建立大峪根據地,呂九出席了縣抗日獨立團,1945年10月皮徐支隊南下,土匪武裝黃萬鎰瘋狂捕殺革命大眾,呂九被捕後,敵人用盡極刑,呂九大義凜然,英勇就義。
40.郝保慶,汝州市臨汝鎮人。1955年初中畢業後進入軍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二十九軍,從排長幹起,直至濟南軍區司令員,中將軍銜。
41.魯慕迅,汝州城區塔寺人。畫家,書法家,詩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長江日報》編輯、記者,中國美術協會理事,湖北省書畫藝術專修學院副院長等。
42.黎辛,汝州市臨汝鎮人。少年時即隨父在開封上學,中學時出席學生行動,1938年到延安抗大學習。曾任《解放日報》編輯、《長江日報》副總編、中宣部黨委副書記、中國文聯副秘書長等,著作很多。
43.徐慎,汝州城區老二門街人,專業作家。曾任《河南文藝》、《奔流》編輯,發表很多文學專著,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作協理事等。
44.張紹文,汝州中大街人。畢業於河南藝專,善國畫、書法、篆刻、詩詞等,曾任鄭州市文聯、美協、書協副主席,省書協理事,全國書法協會會員等。
45.老犟即嶽克恭,汝州市紙坊鄉人。因家境貧寒,其母有病無錢診治而慘死,遂發憤學醫,數年苦攻終成名。因脾性倔犟,不附權貴,人稱嶽老犟,但對窮人卻想法接濟,被譽為:「窮人吃藥,富人打錢。」
46.任群,原名任會英,汝州南關人。曾任華北醫科大學內科教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內科主治軍醫和主任軍醫,1979年前任北京軍區軍醫學校內科教研室主任,著有很多醫學論文。
47.宋金庚,汝州紙坊陶村人。著名中醫外科醫生,河南自然科學協會中醫學會員。對治療骨結核、骨髓炎及各類毒瘡尤特長,愈病人無數。在汝州有很高聲望。
48.此四句是汝州市委、市政府在金融危機發作時期提出的口號,也是戰危機動員令。
49.此為汝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發展藍圖。「東城」指東部擴展城區,發展輕工業園區。「西村」指西部招商引資發展溫泉度假村。「北景」指發展配置風穴寺、怪坡、玉皇山、大紅寨等旅遊風景區。「南區」指在汝河南虎狼爬嶺(即湖浪山)發展配置重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