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歷史名人韓安國(一)

2021-02-22 根在汝州

韓安國(?—公元前127年),西漢大臣,字長孺,梁縣成安(今河南汝州小屯樊莊)人。 後適居睢陽。西漢時期的名臣、將領。自幼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辯士與學問家,後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為梁孝王身邊的得力謀士。他幫助梁孝王和漢政權化解了幾次危機,深得漢景帝的信任。漢武帝時,進入漢王朝中央政權的核心圈子。韓安國根據國家現狀,提倡與匈奴和親,使漢王朝北方多年無戰事。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韓安國病死。

抵抗叛軍

韓安國早年在鄒縣田先生之處學習《韓非子》和雜家的學說。後事奉梁孝王劉武,擔任中大夫。吳楚七國叛亂時,劉武派韓安國和張羽擔任將軍,在東線抵禦吳國的軍隊。因為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過梁國的防線。吳楚叛亂平息,韓安國和張羽的名聲從此顯揚。

遊說太后

劉武是漢景帝的同母弟弟,竇太后很寵愛他,允許他有自己推舉梁國國相和二千石級官員人選的權力。他進出、遊戲的排場,比擬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聽說後,心中很不高興。竇太后知道景帝不滿,就遷怒於梁國派來的使者,拒絕接見他們,而向他們查問責備梁王的所作所為。

當時韓安國是梁國的使者,便去進見館陶長公主,哭著說:「為什麼太后對於梁王作為兒子的孝心、作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從前吳、楚、齊、趙等七國叛亂時,從函谷關以東的諸侯都聯合起來向西進軍,只有梁國與皇上關係最親,是叛軍進攻的阻難。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關中,而諸侯作亂,一談起這件事,眼淚紛紛下落,跪著送我等六人,領兵擊退吳楚叛軍,吳楚叛軍也因為這個緣故不敢向西進軍,因而最終滅亡,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現在太后卻為了一些苛細的禮節責怪抱怨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見到的都是大排場,因此出行開路清道,禁止人們通行,回宮強調戒備,梁王的車子、旗幟都是皇帝所賞賜的,他就是想用這些在邊遠的小縣炫耀,在內地讓車馬來回奔馳,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愛他。現在梁使到來,就查問責備。梁王恐懼,日夜流淚思念,不知如何是好。為什麼梁王作為兒子孝順,作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憐惜呢?」

館陶長公主把這些話詳細地告訴了竇太后,竇太后高興地說:「我要替他把這些話告訴皇帝。」轉告之後,景帝內心的疙瘩才解開,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認錯說:「我們兄弟間不能互相勸教,竟給太后您增添了憂愁。」於是接見了劉武派來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賞賜了他們。從這以後劉武更加受寵愛了。竇太后、館陶長公主再賞賜韓安國價值約千餘金的財物。他的名聲因此顯著,而且與朝廷建立了聯繫。

死灰復燃

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一泡尿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家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你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韓安國笑著說:「你可以撒尿了!像你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後友好地對待他。

後世紀念/韓安國

汝州市有安國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汝州的城市建設曾把路街的命名放到很重要的位次。望嵩路、丹陽路、廣成路、風穴路都是那個時期命名的。為了突出歷史文化和紀念韓安國,在汝州的城市建設中特把以前的梁豐北路更名為安國路。

韓安國故裡汝州市小屯鎮樊莊。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修建韓安國故裡牌坊,宏揚中國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韓安國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情懷,把韓安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與鄉村振興建設結合起來,打造韓安國文化鄉村精品,讓鄉村更美、環境更好、村民更富,最終打造成中原文化保護的示範區、全國知名的安國文化特色小鎮。

了解更多請關注:根在汝州

相關焦點

  • 汝州歷史人物韓安國(二)
    韓安國(?—公元前127年),梁國成安縣(今河南汝州小屯樊莊)人。西漢時期的名臣、將領。
  • 廣成路、洗耳河... ...這些地名可不是隨便起的,下一步汝州市將為首批歷史名人塑造雕像、建設歷史名人園等
    關於確定首批汝州歷史名人的決定汝州歷史源遠流長,是歷代郡州治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 汝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近現代警察制度的創始人!
    這裡的風穴寺又名香積寺、千峰寺,白雲禪寺,位於汝州市區東北中嶽嵩山少室山南麓風穴山中。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後經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重修與擴建。在中原四大名寺中保留下諸多唐宋金元明清的建築遺存,為中國建築史上留下厚重的實物資料,被古建專家譽為中國的古建博物院。唐代岑參、劉禹錫、元稹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詩作。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汝州訪古 汝州紙坊鎮發現清代名人丁浩墓墓表
    汝州訪古 汝州紙坊鎮發現清代名人丁浩墓墓表劉孟博/文丁浩,晚清河南汝州直隸州寶豐縣人,為寶豐縣清代僅有的八名進士之一,工詩詞、善書法,曾任監察御史、廣州知府等職,著有《清華齋詩集》一書傳世。丁浩這位與汝州文化有著密切關聯的歷史人物,如今隨著時光的流逝,已逐漸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光在汝州鮮為人知,在寶豐也是乏人提及,僅1996年出版的《寶豐縣誌》有過略述。近年來隨著丁浩墓表的出土,逐漸引起許宗合、張懷義兩位汝州文化愛好者的關注,筆者聽到他們講述丁浩安葬紙坊鎮南許莊,及丁浩的部分事跡後,對丁浩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丁浩,一位鮮為人知的汝州歷史文化名人
    丁浩,一位鮮為人知的汝州歷史文化名人汝州劉孟博丁浩晚清河南汝州直隸州寶豐縣人,為寶豐縣清代僅有的八名進士之一,工詩詞、善書法,曾任監察御史、廣州知府等職,著有《清華齋詩集》一書傳世。丁浩所居英裡村毗鄰汝境,自少時便與汝州的雅人韻士有這密切的往來,發跡後除在寶豐西大街購置房產外,在才墨之藪的州城中大街旁南門裡亦置有房產,並終老於此,對汝州的政壇、文壇均有重大影響,時至今日「丁字不挑勾」的故事仍被人津津樂道。
  • 【城事】舟行汝水,汝州自古風流
    這裡被歷代帝王視為重鎮:三代時為京畿之地,而後常分封諸侯於此,明清朝為直隸之州;這裡,自古是商旅不絕的通衢,一條貫穿東西的古道自洛陽經汝州直通荊襄;這裡是軍事要地,自古兵家必爭,其山河滄桑、人煙更迭,正可謂一把田土、一塊碎石都帶有數千年文化的印跡;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薈萃:廣成子、巢父、許由、嚴光、孟詵、劉希夷、馬丹陽、韓安國群星閃爍;這裡,物華天寶,歷史文化積澱厚重,「鶴魚石斧圖」彩陶缸
  • 歷史滄桑的汝州黨屯古寨(劉佔江/圖文)
    清道光廿年《直隸汝州全志·集市》記載:「党家屯,屬在一裡,城東北十裡。逢單日集」。依此證明黨屯為清代汝州二十七個主要集市(包括在民國時期划走地區中的五個集市)之一,黨屯古寨不但是清代汝州著名的村寨,也是一個比較繁榮的商賈聚集之地。
  • 【汝州古剎】汝州佛山寺
    有一部戲,名為《陳奎趕鹿》,唱的就是佛祖弟子下凡汝州的故事。這個故事後來又繪製在臥佛寺附近的山神廟牆壁上。故事大致是這樣:有一天,一個外國使者給皇帝進貢一頭鹿,奇美無比,然而就是不吃草。使者說,這頭鹿能辨別忠臣和姦臣,不吃奸臣草,忠臣一餵它就吃。眼看,這頭美鹿就要死去,皇帝惱羞成怒,下令大臣一一試喂。誰餵不進草,誰就是奸臣,就殺誰。皇帝一連殺了好幾位大臣。
  • 鄭宛古道與汝州古梁鄉女媧廟
    她覺得這樣很不雅,便抓起一把樹葉向他們撒去。於是,這些泥人身上便穿上了樹葉串成的衣服。他又下意識地分別捏出一些長相漂亮和樣子醜陋的泥人。在樹葉遮蔽的花點涼蔭下,這些泥人呈現出黃白黑紅灰各種膚色。她心情正為滿意之時,突然大雨瓢潑而下。雨中,這些泥人混亂起來,她已分辨不清膚色和模樣,只是影影綽綽看到男女之別。她伸手一揮,讓他們奔往各地安家立業繁衍子孫。雨過天晴,此時,她感覺疲憊至極。
  • 「文化汝州」——執著於收集汝州電影放映史的老放映人
    『文化汝州』——執著於收集汝州電影放映史的老放映人王國成、譚國強、史千斤/文二0一七年,幾個老放映員一起閒聊,提到了席榮堂老師、孫長旺老師、魏幹基老師、關泉山老師、劉金保老師、常法定老師的一個個遠去,便有人建議把過去的往事回憶回憶
  • 汝州紫雲山肉身不腐高僧仁貴老和尚略傳
    紫雲山也是一佛教名山,在當地被稱作「小南海」。相傳,觀音菩薩曾駕紫雲至此山,見山青水美,便按落雲頭,停了下來,在此修行,故而得名紫雲山。紫雲山入口處氣勢險峻,如二將軍左右對峙,又如一天然石門,紫雲口有一湖泊名曰「紫雲湖」,自紫雲湖一路北行,山勢奇絕、怪石林立,沿途有紫雲峽、 駱駝峰、青石崖、 擂鼓臺、黑龍潭、將軍石、蒼山積雪、觀音堂、聚仙堂、 雲錦柏、 紫雲洞、登天梯等幾十個景點。
  • 《汝州賦》
    辭曰:地靈鍾靈兮汝州之境,粟蔬稷菽兮豐兼馥,山水木石兮嬋且媛;人傑毓秀兮汝州之士,工農商學兮奮更勉,黨政軍企兮勤亦廉。歷史悠悠兮倏而過,先烈壯志已酬,苦難永逝不再;前途煜煜兮漫又遠,後昆雄心愈烈,康莊繼代續年。
  • 汝州虎搖頭——東漢光武帝的龍興之地
    明以前的歷史,因宋、遼、金、蒙古等戰亂百年,人文歷史,無跡可查。       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路過虎頭後,只剩三家人,劉沒鼻子崔無耳張一刀。清朝開始,大量移居,恢復生產,土地肥沃,得益於聚民渠灌溉,富賈一方。
  • 「歷史傳說」——劉仙姑是汝州劉圪壋村人
    劉仙姑的父親叫劉禹錫,是唐朝詩人,先後為脾山縣令和汝州知州。劉禹錫的妻子姓郭,黎良村人,生有三個女兒,老大叫秀芳,嫁小屯街,老二叫秀蘭,嫁黎良村,老三叫秀英,閨名聰慧,即劉仙姑,也稱劉三姑。老大、老二死後,均被奉為「火神仙姑奶奶」,老三死後,葬於庇山山頂,人稱「劉仙姑」,我們稱「仙姑奶奶」。這事俺1998年新修的《劉氏家譜》中都作了記載。
  • 汝州又增一 新夜市,已正式試營業,地址在這兒!
    晚上7:00~11:00豐盛的饕餮盛宴等你來逛地址:軍民街與丹陽路交叉口東北角自洗耳河夜市起,我市所有夜市升級改造與城市街道景觀以及人文歷史等多種元素相結合,不同地點的夜市採用不同的色調,打造「一街一景」,軍民街小吃餐車主色調顏色就來源於我國宋代汝州瓷器作品(汝瓷)中的一種經典顏色——天青色,以展現我市的歷史人文!
  • 『汝州訪古』——維嶽崧高氣象尊!探訪汝州紙坊鎮中嶽廟
    探訪汝州紙坊鎮中嶽廟劉孟博/文陳素貞/攝影       紙坊中嶽廟古稱中嶽行宮,俗稱中王廟,位於汝州市區東三十裡許,紙坊鎮中王村焦莊自然村北,村以廟名,故稱中王。現廟中所存清光緒三十二年,郡廩膳生員姚金鎔所撰《重修廟宇碑記》一文,稱讚該廟之形勝曰:「在汝郡震方,前面汝海,後負嵩麓,鐵爐繞其左,黃澗環其右。
  • 歷史名人不可勝數,司馬遷依據什麼來揀選人物,並為其作傳?
    歷史名人不可勝數,司馬遷身為一名史官,記錄史實是其肩負的任務,但其立傳的標準和依據究竟是什麼? 眾所周知,司馬遷除記載史事外,「成一家之言」為其撰史的終極目標,意即《史記》每卷著作之背後,皆存有司馬遷之心意。
  • 河南一縣,歷史悠久且縣名為單字,餄餎面十分出名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東部內陸,地處黃河中下遊,因歷史上大部處於黃河以南而得名,又因是我國早中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有「中原」「中州」之稱,現省會為鄭州市。河南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誕生了眾多的名人、先賢,也孕育了許多名城、古縣,其中處於河南中部偏西的郟縣不僅為單字縣,也是置縣於秦的千年古縣。
  • 明代——汝州軍屯營史話
    查閱歷史文獻資料,這種現象緣起於明代洛陽伊王府在汝州屯田形成的軍屯營。有明一代,汝州屯田村落近300處,正規軍隊屯田的軍屯營就有126處,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明代衛所兵制明朝的兵制稱為「衛所制」,是明代最主要的軍事制度。
  • 女媧與汝州有著怎樣的淵源? 背後的故事令人驚嘆!
    中國燒制陶器的歷史約有一萬年之久,是世界上最早製造陶器的國家之一。新石器時代,先民們開始了定居生活,盛水、蓄物等日常生活的需要,促使了陶器的發明。中國陶器的分布比較廣泛,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2003年國務院公布了64件不可移動的國寶級文物,鸛魚石斧彩陶缸名列第一,為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現被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到了距今約5000-4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汝陶藝術繼彩陶之後又出現了一偉大創造發明——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