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體育11月24日訊 中國足球愛制定各種計劃已經不是新鮮事,2017年初,中國足協公布了《2020行動計劃》,但如今一半計劃夭折。而職業聯賽球隊中,各種3年目標、5年規劃也是層出不窮,為何計劃和目標都是3、5這樣的數字,這裡面存在著太多的學問,不過能如願完成者卻是寥寥無幾。
恆大2013年首奪亞冠
區別對待,奧運年齡段球員最受寵
隨著如今賽事的增多,中國足球已經沒有明顯的奧運年齡段球員,與非奧運年齡段球員的區別。曾經的中國足球,奧運年齡段的球員是足協以及各支俱樂部的「寵兒」,就拿亞運會來說,中國足協曾經連續四屆派出U-21年齡段球隊(2年後的奧運球員)參賽,就是為了讓這些球員提前得到鍛鍊,為奧預賽打基礎。
當然,奧運年齡段球員「受寵」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特色,亞運會賽場大部分球隊都存在提前鍛鍊隊伍、為奧預賽做準備的想法。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會,日本就派出U-21隊伍參賽,將U-23國足淘汰的沙特,同樣是派出U-21年齡段球隊參賽。中國國字號的歷史上,85國青、89國青、93國青、97國青都是代表性的年齡段,而87、91、95年齡段的球員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如果不是中國足協追求成績,或許95年齡段球員組成的U-23國足無法參加亞運會,年初打完U-23亞洲杯便宣告使命完成。但U-23國足連續折戟U-23亞洲杯和亞運會,也徹底宣告足協豪賭U-23球員政策的失敗。
中國球隊愛規劃,最鍾情3、5年出成績
除了國字號球隊方面,俱樂部球隊也對計劃情有獨鍾,而且對3、5這樣的數字非常偏愛。恆大2010年介入足球後,老闆許家印就喊出5年內奪得亞冠冠軍的口號,不過許老闆的話音剛落,便遭到了外界的種種質疑聲。當然,恆大付出的金錢代價,最終讓包括謝暉這樣的質疑者被狠狠打了一記耳光,恆大提前1年即完成了奪取亞冠冠軍的目標。
除了恆大喊出5年內奪得亞冠冠軍外,中超還有一支土豪球隊也制定過3年、5年計劃,這支球隊就是蘇寧。2016賽季之前,蘇寧老闆張近東在出徵大會上表示,球隊要在3年內問鼎中超冠軍,5年內雄踞亞洲之巔。只是與恆大如願完成目標相比,蘇寧的計劃最終未能如願完成,蘇寧介入球隊的3個賽季,除了2016賽季奪得亞軍外,2017賽季一度為保級而戰,2018賽季僅位列第5。
唯獨上海上港的前身上海東亞選擇了「631」計劃,經過一番積累,他們也最終實現了奪得冠軍的夢想。
而中國球隊制定計劃時,為何會對「3」、「5」這樣的數字情有獨鍾,這就與大環境有關。5年計劃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而恆大與蘇寧對於奪取亞冠冠軍都是計劃用5年時間,恐怕並不是巧合,而這個數字也不是老闆們隨口就喊出來的,為何是5年而不是其他的數字,有著深層含義在裡面。
補強陣容非朝夕之事,規劃數字經過深思熟慮
從一支普通球隊,要變成中超的強隊,到有爭奪冠軍的能力,一個冬窗的引援補充顯然不夠。2016賽季,華夏以土豪升班馬的姿態來到中超,外界都認為華夏有衝擊亞冠資格的能力,但當年的華夏並沒有喊出這樣的口號。2017賽季,華夏繼續豪購,但官方仍然沒有將亞冠資格當成球隊的任務。而2018賽季,華夏才公開表示要去爭奪亞冠資格,用了3個冬窗的補充,華夏才有底氣喊出這樣的計劃,只是最終還是未能如願以償。
除了當年恆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造了一支無敵艦隊外,如今要想提升球隊的實力,一個冬窗絕對無法完成任務。華夏是典型的例子,而國安的經歷也說明了這個道理,經過2016和2017賽季的渾渾噩噩之後,國安2018賽季雖然冬窗進行了豪購,但與恆大和上港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最終聯賽第4的排名也證明,僅僅一個轉會窗的操作,無法讓御林軍從一支普通球隊,真正變為有能力衝擊冠軍的球隊。
一個轉會窗的大手筆引援,可以讓一支球隊發生變化,但離改頭換面還有一定的距離。「廣積糧,緩稱王」,對於目前的中超各隊極為適用,想一步登天絕對不現實。制定3年計劃,也就是讓球隊準備充分後,再對目標發起衝擊。
僅恆大有成功經驗,其餘多數變笑話
恆大的5年奪取亞冠冠軍計劃提前1年完成,南通支雲喊出了3年衝甲的目標,也是「壓哨」完成任務。不過如願實現計劃的中國球隊畢竟是少數,蘇寧3年奪取中超冠軍的計劃就未能實現,至於5年雄踞亞洲之巔,很可能最終也只是一句空話。
不過蘇寧的口號未能成為現實,還不算鬧劇。2014年四川力達士俱樂部成立,美女老闆艾如入主球隊,隨即就喊出「一年衝甲、兩年衝超、三年進亞冠」的口號,但這支球隊次年就被迫解散,成為中國足壇的笑柄之一。而大連博陽的美女老闆王俊奇今年年初也喊出過「三年衝甲,五年衝超」的目標,但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還得交給時間給出答案。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球隊因為投資人撤資,政策變動以及球隊內部原因,都沒有實現「吹過的牛X」,反而給中國足球增添了不少笑話。
此外,3年計劃或者合同這樣的事情也曾經出現在國足主帥裡皮身上,裡皮今年年初曾透露,他有望和中國足協續約3年,而這3年合同恰恰就是帶國足徵戰下屆世預賽。只不過如今雙方都無意延續姻緣,無論哪名教頭在亞洲杯後接班裡皮,合同不出意外同樣會是3年期限。
俱樂部球隊制定的目標或者規劃,如願以償者寥寥無幾,而中國足協的各種規劃也頻遭打臉。2017年初,中國足協曾經發布了《2020行動計劃》,計劃內容包括了國青、國少力爭世青賽、世少賽的參賽資格,國奧力爭打進U-23亞洲杯的8強,拿到東京奧運會的入場券,國足進入2019年亞洲杯的4強。不過《2020行動計劃》,至少從男足層面來看,一半都已經夭折。
「恆大模式」是過去幾年經常會提到了一個詞語,然後無論是上港蘇寧,還是別的任何球隊,想要複製恆大模式,都已經是不可能。除了中超各家都已經加大投入,增強競爭力,還因為恆大當年囤積國腳在如今已很難再現,隨著足協進一步收緊引援政策,各家球隊的實力內援流動難成為了共識,縱使是上港,也只能一套陣容打天下。恆大隊中,國腳坐板凳的「盛況」也只剩下懷念了。
其實,對於中國足球而言,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才是王道,踏踏實實把基礎打牢,把金字塔的塔基夯實,目標才能變為現實。中國足球喊過太多口號、制定過太多的目標,但落到實處的並不多。
(貝克漢77)
【重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