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3年目標5年規劃頻遭打臉 恆大模式難複製徒增笑料

2021-02-08 騰訊體育

騰訊體育11月24日訊 中國足球愛制定各種計劃已經不是新鮮事,2017年初,中國足協公布了《2020行動計劃》,但如今一半計劃夭折。而職業聯賽球隊中,各種3年目標、5年規劃也是層出不窮,為何計劃和目標都是3、5這樣的數字,這裡面存在著太多的學問,不過能如願完成者卻是寥寥無幾。

恆大2013年首奪亞冠

區別對待,奧運年齡段球員最受寵

隨著如今賽事的增多,中國足球已經沒有明顯的奧運年齡段球員,與非奧運年齡段球員的區別。曾經的中國足球,奧運年齡段的球員是足協以及各支俱樂部的「寵兒」,就拿亞運會來說,中國足協曾經連續四屆派出U-21年齡段球隊(2年後的奧運球員)參賽,就是為了讓這些球員提前得到鍛鍊,為奧預賽打基礎。

當然,奧運年齡段球員「受寵」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特色,亞運會賽場大部分球隊都存在提前鍛鍊隊伍、為奧預賽做準備的想法。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會,日本就派出U-21隊伍參賽,將U-23國足淘汰的沙特,同樣是派出U-21年齡段球隊參賽。中國國字號的歷史上,85國青、89國青、93國青、97國青都是代表性的年齡段,而87、91、95年齡段的球員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如果不是中國足協追求成績,或許95年齡段球員組成的U-23國足無法參加亞運會,年初打完U-23亞洲杯便宣告使命完成。但U-23國足連續折戟U-23亞洲杯和亞運會,也徹底宣告足協豪賭U-23球員政策的失敗。

中國球隊愛規劃,最鍾情3、5年出成績

除了國字號球隊方面,俱樂部球隊也對計劃情有獨鍾,而且對3、5這樣的數字非常偏愛。恆大2010年介入足球後,老闆許家印就喊出5年內奪得亞冠冠軍的口號,不過許老闆的話音剛落,便遭到了外界的種種質疑聲。當然,恆大付出的金錢代價,最終讓包括謝暉這樣的質疑者被狠狠打了一記耳光,恆大提前1年即完成了奪取亞冠冠軍的目標。

除了恆大喊出5年內奪得亞冠冠軍外,中超還有一支土豪球隊也制定過3年、5年計劃,這支球隊就是蘇寧。2016賽季之前,蘇寧老闆張近東在出徵大會上表示,球隊要在3年內問鼎中超冠軍,5年內雄踞亞洲之巔。只是與恆大如願完成目標相比,蘇寧的計劃最終未能如願完成,蘇寧介入球隊的3個賽季,除了2016賽季奪得亞軍外,2017賽季一度為保級而戰,2018賽季僅位列第5。

唯獨上海上港的前身上海東亞選擇了「631」計劃,經過一番積累,他們也最終實現了奪得冠軍的夢想。

而中國球隊制定計劃時,為何會對「3」、「5」這樣的數字情有獨鍾,這就與大環境有關。5年計劃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而恆大與蘇寧對於奪取亞冠冠軍都是計劃用5年時間,恐怕並不是巧合,而這個數字也不是老闆們隨口就喊出來的,為何是5年而不是其他的數字,有著深層含義在裡面。

補強陣容非朝夕之事,規劃數字經過深思熟慮

從一支普通球隊,要變成中超的強隊,到有爭奪冠軍的能力,一個冬窗的引援補充顯然不夠。2016賽季,華夏以土豪升班馬的姿態來到中超,外界都認為華夏有衝擊亞冠資格的能力,但當年的華夏並沒有喊出這樣的口號。2017賽季,華夏繼續豪購,但官方仍然沒有將亞冠資格當成球隊的任務。而2018賽季,華夏才公開表示要去爭奪亞冠資格,用了3個冬窗的補充,華夏才有底氣喊出這樣的計劃,只是最終還是未能如願以償。

除了當年恆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造了一支無敵艦隊外,如今要想提升球隊的實力,一個冬窗絕對無法完成任務。華夏是典型的例子,而國安的經歷也說明了這個道理,經過2016和2017賽季的渾渾噩噩之後,國安2018賽季雖然冬窗進行了豪購,但與恆大和上港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最終聯賽第4的排名也證明,僅僅一個轉會窗的操作,無法讓御林軍從一支普通球隊,真正變為有能力衝擊冠軍的球隊。

一個轉會窗的大手筆引援,可以讓一支球隊發生變化,但離改頭換面還有一定的距離。「廣積糧,緩稱王」,對於目前的中超各隊極為適用,想一步登天絕對不現實。制定3年計劃,也就是讓球隊準備充分後,再對目標發起衝擊。

僅恆大有成功經驗,其餘多數變笑話

恆大的5年奪取亞冠冠軍計劃提前1年完成,南通支雲喊出了3年衝甲的目標,也是「壓哨」完成任務。不過如願實現計劃的中國球隊畢竟是少數,蘇寧3年奪取中超冠軍的計劃就未能實現,至於5年雄踞亞洲之巔,很可能最終也只是一句空話。

不過蘇寧的口號未能成為現實,還不算鬧劇。2014年四川力達士俱樂部成立,美女老闆艾如入主球隊,隨即就喊出「一年衝甲、兩年衝超、三年進亞冠」的口號,但這支球隊次年就被迫解散,成為中國足壇的笑柄之一。而大連博陽的美女老闆王俊奇今年年初也喊出過「三年衝甲,五年衝超」的目標,但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還得交給時間給出答案。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球隊因為投資人撤資,政策變動以及球隊內部原因,都沒有實現「吹過的牛X」,反而給中國足球增添了不少笑話。

此外,3年計劃或者合同這樣的事情也曾經出現在國足主帥裡皮身上,裡皮今年年初曾透露,他有望和中國足協續約3年,而這3年合同恰恰就是帶國足徵戰下屆世預賽。只不過如今雙方都無意延續姻緣,無論哪名教頭在亞洲杯後接班裡皮,合同不出意外同樣會是3年期限。

俱樂部球隊制定的目標或者規劃,如願以償者寥寥無幾,而中國足協的各種規劃也頻遭打臉。2017年初,中國足協曾經發布了《2020行動計劃》,計劃內容包括了國青、國少力爭世青賽、世少賽的參賽資格,國奧力爭打進U-23亞洲杯的8強,拿到東京奧運會的入場券,國足進入2019年亞洲杯的4強。不過《2020行動計劃》,至少從男足層面來看,一半都已經夭折。

「恆大模式」是過去幾年經常會提到了一個詞語,然後無論是上港蘇寧,還是別的任何球隊,想要複製恆大模式,都已經是不可能。除了中超各家都已經加大投入,增強競爭力,還因為恆大當年囤積國腳在如今已很難再現,隨著足協進一步收緊引援政策,各家球隊的實力內援流動難成為了共識,縱使是上港,也只能一套陣容打天下。恆大隊中,國腳坐板凳的「盛況」也只剩下懷念了。

其實,對於中國足球而言,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才是王道,踏踏實實把基礎打牢,把金字塔的塔基夯實,目標才能變為現實。中國足球喊過太多口號、制定過太多的目標,但落到實處的並不多。

(貝克漢77)

【重點推薦】

相關焦點

  • 徒增笑料!107歲老翁:拿著拐杖和解放軍拼命
    此前,有臺媒報導稱,1929年出生的91歲老人賴啟光,在早些時候竟然叫自己的兒子擬下過「參戰聲明書」,這是今年島內網友在聽聞馬英九的「首戰即終戰」時,這位老人所作出的回應。其中他就表態稱,自己要在兩岸發生熱戰的時候為臺灣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這些老人讓人看上去就真的像是「大陸在壓迫臺灣」一樣。
  • 韋迪:恆大救不了中國足球 但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恆大模式總體對中國足球有利,起到巨大推動作用;但恆大模式既難複製,更救不了中國足球。廣州恆大9日在2013賽季亞冠聯賽決賽次回合主場以1:1戰平首爾FC,從而以兩回合3:3的比分(客場進球佔優)奪冠。恆大2010年進入足球領域,在其高速發展的前三年,韋迪是國家足管中心主任,見證了恆大的發展。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對恆大模式進行了剖析:恆大的勝利總體而言對中國足球有利,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 廣州恆大給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
    第一,球迷回歸和中超繁榮:1、恆大在2010年抄底中國足球,開啟了褒貶不一的金元足球先河,招羅了一批國內外好手,為2011年到2018年中超7連冠打下堅實基礎。後各大俱樂部紛紛跟風,最成功者為4年70億的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2018賽季打破恆大的壟斷,給中超冠軍帶來新面孔。
  • 人民日報:中國足球的青訓短板是體系搭建,恆大的體教模式可借鑑
    不過作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專業足球學校,恆大足校正在用專業的精準化精細化培養,以及文化的高效課程和高效課堂的體教結合,給中國足球的青訓提供可以借鑑的模式。中國足球長期被外界詬病,對於成年隊來說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 許家印的足球哲學:期貨模式下的恆大王朝
    正如恆大入主廣州足球後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許家印說的那樣:「其實,我想(足球)已經想了很多年了,從去年(2009年)開始又在想,但是他們不給我,直到昨天才談好。」燒錢足球2009年11月5日恆大在香港上市,許家印成為當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的首富。但對於很多廣州球迷來說,恆大籤約廣州隊的那一天仍然如「做夢般意外」。
  • 花旗大幅下調時代中國目標價35% 11月銷售按年增56%
    花旗大幅下調時代中國目標價35% 11月銷售按年增56% 中華網財經12月23日訊:據花旗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涉內房信息顯示,其下調多家中國內地房企的目標價。
  • 恆大首發僅5人會說中國話,全華班目標接近,卻非中國足球想要的
    中超聯賽第8輪大連賽區上演廣州恆大與上海申花焦點戰,最終恆大4-1逆轉戰勝申花。恆大本場祭出3大規化球員和3大外援的最強首發,費爾南多作為歸化球員首次首發獨造3球,造點、助攻、墊射破門變現相當搶眼。外援塔利斯卡取的賽季首球,狀態有所恢復,本場比賽很活躍。申花面對本賽季最強恆大,場面上看有點繳械投降的意思毫無戰鬥力,被恆大壓在地上摩擦。
  • 恆大模式進入還債階段 失敗折射中國足球未來:一代不如一代
    對陣水原兩場平局,對陣神戶一勝一負,四場比賽積5分,從取分層面來說,恆大表現還可以,當年首度捧起亞冠獎盃的賽季,恆大在小組賽也是面對日本球隊浦和紅鑽一勝一負,對陣韓國球隊全北現代兩場平局,不過他們打蒙通聯取得兩連勝,還是完成了出線。
  • 硬懟董路的中國足球小將模式,這位翻譯為恆大服務8年
    有不少朋友對於足球是特別感興趣的,而如果熟悉恆大這一支球隊那麼對於宮聳的這個名字可能並不是特別的慢,因為他曾經在這支球隊當中擔任多年翻譯的工作,甚至比很多球員的資歷更深,因為他在2010年的時候就開始擔任球隊的葡語翻譯了,而這個時候的恆大剛剛入主,廣州醫藥隊正在準備招兵買馬,他出色的翻譯能力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 恆大足校與30座足球名校強強聯合,助力中國足球騰飛
    恆大足校建校8年成績卓著恆大足校2012年建成開學,以「振興中國足球 培養足球明星」為辦學目的,制定了以五年為一個階段的青訓戰略規劃恆大足校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5+5」一條龍體系,與世界豪門俱樂部戰略合作,9-13歲學生經過嚴格選拔進入恆大足校並接受世界頂級青訓教練團隊5年特訓,通過8年實踐,結合皇馬青訓理念
  • 廣州恆大建隊10周年,這支俱樂部為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
    2010年3月1日,恆大集團以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從廣州足協手中接過了一支足球隊。當恆大集團創始人許家印隨後喊出5年內要奪取亞冠聯賽冠軍的豪言時,人們對此回報以嘲笑。 後來發生的事情都有目共睹。
  • 恆大足球模式獲肯定:隊員有才華!模式有特色
    10月15日下午,楊寧副局長率國家體育總局調研組一行到訪恆大足球學校,調研指導恆大足球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體育總局調研組成員分量十足。包括總局人事司司長張良、政法司副司長李志全等,同時,廣東省體育局局長王禹平、廣州市體育局局長歐陽資文等省市體育部門一把手也一同參加了調研。
  • 人民日報:恆大足校的探索,為足球青訓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鑑的模式
    important}9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評論指出,良好的青訓體系是中國足球固本培元、重塑生態的必由之路。恆大「打造新型專業足球學校」,正是希望提供更多可以借鑑的模式。「再多幾個這樣的足校,相信對中國足球會有更大幫助。
  • 恆大攜30所名校共謀中國足球青訓發展 足協執委:家國情懷
    這是恆大足校建校8年來,繼「全精英、全免費」的教學模式之後,又一個具備裡程碑意義的發展規劃,集全國的青訓資源,以及恆大足校的高水平教練團隊,來為中國足球輸送人才。恆大足校自2012年建成以來,已經累積投入接近30億人民幣,設有恆大足校本部,以及西班牙分校。2018年開始,恆大足校實施「全精英、全免費」的培訓模式,加速了人才的輸出和湧現。
  • 8年28億,探訪打造足球人才「兵工廠」的恆大足校
    與之相對比的是,恆大大足校擁有最頂級的軟硬體設施——教練團隊、理療設備、培養模式,在中國足球的青訓中,這都是「頂配」。恆大的投資是巨大的:校本部學生年人均投入25萬,西班牙分校學生年人均投入50萬。據介紹,在恆大足校,擁有40名外籍教練,110名中方教練,平均每7名在校學生,就配備一位足球青訓專業教練,這樣的教練配比,比肩歐洲足球發達國家,而且具有歐足聯和亞足聯頂級資質也就是職業級教練達到28人。在培養模式上,恆大足校自成體系。2018年,恆大足校實現「全精英」辦學,9-18歲的精英生有1100多人,確立5年國內特訓、5年海外深造的人才培養模式。
  • 8年28億 探訪打造足球人才「兵工廠」的恆大足校
    這名學生的演講其實代表著這一在中國最為知名的足校的幾乎所有學生的心聲,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來到恆大足校是為了圓他們的足球之夢。這是記者跟隨媒體團6月29日在恆大足校看到的一幕。前中國國家隊主教練朱廣滬參觀恆大足校後,接受記者採訪 劉穎 攝8年28億!
  • 中國足壇最牛打臉!曾斷言中國足球沒戲,兒子卻成為恆大主力
    提起高仲勳這個名字,老球迷可能都知道,他是出生於吉林延邊的中國足球名宿。高仲勳整個職業生涯基本上都在延邊隊效力。22年前,在1998甲A聯賽中,因為延邊隊遭遇了不公正的判罰,高仲勳在賽後衝著電視鏡頭高喊:「中國足球沒戲了!」
  • 中國足球又損失了一名歸化目標,在中超踢了5年浪費了
    現如今中超限薪令讓多名外援都可能不會在新賽季繼續留在中超,目前為止已經爆出恆大可能不會和保利尼奧續約,胡爾克也已經離開,而就在剛剛廣州富力也官宣2名強援離開,其中一位還是中國足球曾經歸化的目標,他的離開也讓這項歸化任務宣告破產。
  • 恆大在足球人眼裡不符合足球規律,但或許是國足通往世界盃的捷徑
    除高拉特以外其他球員都已經在中國居住超過了5年以及符合歸化條件,而且年初已經籤下了華裔球員布朗寧和蕭楚。恆大的做法不符合足球的發展規律,恆大這是毀掉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其他俱樂部已經成為了陪太子讀書了。
  • 恆大新戰略"飛輪效應"凸顯,年內業績喜人已銷售3153億增12%
    6月24日,中國恆大(3333.HK)發布最新公告,截至6月22日,恆大年內已實現銷售3153億,與2019年前六月相比增長11.9%。公司在6月底前還計劃新開盤20個項目,預計上半年銷售金額將進一步上漲。此外,恆大同期已實現銷售回款2873億,與2019年前六個月相比,大幅增長約53.3%,刷新了同期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