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原因至今震撼心靈

2021-03-05 黑黑黑一條

新號 —— 文玩大王(點擊關注)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

白起是一個極度自信又極度自負的軍事天才,真正永無敗績的戰神。正因為追求職業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絕向秦昭王妥協,導致了最後自刎的悲劇下場。或許在白起看來,正確比活著更有價值,這就是白起能保持不敗紀錄的真正原因。


九月天氣,秋高氣爽。

秦國士兵在著名的長平大戰後休養了八個月,再一次出徵了,目標仍然是趙國首都邯鄲

這次主持對趙工作的將軍是五大夫王陵,因為此時武安君白起病倒了,不能率兵出徵。也許是此時的趙國已經迅速從上次戰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也許是王陵的確能力不足,總之王陵領導的討趙戰爭很不順利,整個軍事行動乏善可陳。

為了支持王陵的工作,秦昭王后來又陸續增派了援軍,可是王陵不僅沒有扭轉不利局面,反而屢戰屢敗,後來竟然在陣前損失了五名校尉。這樣的慘敗在白起主持秦國軍事工作時期是不可想像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經過這次軍事失利,秦昭王越發深刻地認識到了白起的價值。

就在王陵的五名校尉陣亡之後不久,秦國的第一名將武安君白起病癒了。秦昭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只要這臺國寶級的戰爭機器再次啟動,秦昭王就有信心橫掃一切障礙。於是秦昭王派出了使者去看望白起,並向白起轉達了秦昭王希望白起再次領命出徵、代替王陵進攻邯鄲的願望。白起此時冷靜得像塊秋風裡的石頭,他堅決地拒絕了秦昭王的提議: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長平之戰油畫

白起親自指揮過對趙國的戰爭,他對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有切身體會,如果不是趙孝成王中了應侯範雎的離間計,讓趙括替代了廉頗,長平大戰的勝負其實很難預料。長平大戰之後,趙國不僅元氣大傷,而且國內士氣低落、民心浮動,那正是奪取邯鄲的最佳機會。然而蘇代忽悠了範雎,範雎又忽悠了秦昭王,秦昭王突然對疲憊的士兵發了善心,徵服趙國的戰爭在邯鄲城下戛然而止。

現在可怕的趙國在廉頗的領導下恢復了士氣和力量,而秦昭王突然又要打邯鄲的主意了,這在白起看來很不理智。白起判斷秦國進攻邯鄲不僅無法取得勝利,而且還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白起的理由主要有四個。

首先邯鄲並不是一座平常的城市,而是趙國的首都,趙國在這裡不僅部署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強大的軍力,而且邯鄲作為趙國的象徵,上至君主下至士兵百姓都不可能放棄自己的首都,為了自身的安全和生存,趙國上下必然會萬眾一心拼死保衛。

其次是經過長平之戰,其他五國,特別是與秦國接壤的幾個國家對秦國的徵服戰爭有了清醒的認識。如果趙國滅亡,其他國家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地淪為秦國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所以這次趙國的首都邯鄲遭到攻擊,各國諸侯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趙國的同情和支持,有的向趙國派出了援軍,有的提供了各種物資支持,總之,秦國滅亡趙國的戰爭已經演變成秦國與其鄰國之間的戰爭。

第三,經過常年的徵戰,秦國的實力也明顯削弱,按照白起的說法,長平之戰雖然殲滅了趙國四十萬人,但是秦軍也陣亡過半,國內無論經濟還是兵源都出現了難以為繼的現象。

第四,邯鄲距離秦國距離遙遠,中間不僅隔著黃河,而且還隔著太行山,在當時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下,拉開如此長距離的戰線遠徵,在缺乏外援和群眾基礎的情況下必須速戰速決,否則將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可是速戰速決根本不可能,理由就是前四條理由。如果秦軍進攻邯鄲的時候不能迅速取勝,就會被趙國拖住秦軍的主力而欲罷不能,這時候,如果其他國家再從其他方向對秦軍或者秦國本土發起進攻,那麼秦軍就不得不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這樣看來,白起拒絕出任圍攻邯鄲戰役的總司令好像並不是因為上次秦昭王草率停戰罷兵鬧情緒。作為一臺高度精密的戰爭機器,白起無法接受一場經過嚴密論證後註定失敗的戰爭,這才是他拒絕秦昭王任命的真正原因。(點評:白起嚴謹縝密,不過白起的嚴密論證只能證明秦昭王的失誤,而秦昭王一貫正確,這就是無法解決的矛盾。)


老闆都不愛聽解釋,秦昭王根本沒有認真思考白起的建議。看到自己的使者碰了釘子,秦昭王親自跑到白起府上請他出山。出乎秦昭王意料的是,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居然一點面子都不給,武安君白起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拒不接受秦昭王的任命。

秦昭王還是不甘心,他派出了範雎去勸說白起,範雎早年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他能成為秦國相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自己邏輯嚴密的分析和令人拍案的口才。秦昭王心想,也許口若懸河的名相範雎能夠說服這位固執己見的名將白起。秦昭王也許並不了解範雎和白起之間的微妙關係,總之,白起見到了範雎就更加堅定了絕不從命的決心。

為了避免秦昭王繼續糾纏,武安君白起再次稱病,三十多年的戎馬奔波怎麼可能沒有毛病,白起做出了準備退休的姿態。選將不是搶親,武安君執意不從,秦昭王也無可奈何。於是秦國派出了長平大戰的前期總司令王齕代替王陵出任邯鄲前線總司令,指揮圍攻邯鄲的戰役。

後來邯鄲戰役的發展跟武安君白起預料的分毫不差。

王齕接替王陵以後仍然無法突破邯鄲城的防線,這場戰爭自王陵上任到王齕接任之後持續了整整十七個月,秦軍在邯鄲城下始終無法前進一步。後來,楚國的春申君和魏國的信陵君率領的數十萬援軍趕到了,秦軍內外交困、腹背受敵,慘敗而歸。

武安君白起的預言變成了殘酷的現實。如果白起是一位縱橫家,他此時就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由於不合時宜地充當了歷史預言者而處境危險——白起的英明證明了秦昭王的愚蠢,而作為秦國的最高統治者,秦昭王是不應該愚蠢的。因為慘敗而被證明愚蠢的君王很可能像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受到父母的指責那樣產生過激行為。

與叛逆少年不同,受到刺激的君王不會選擇離家出走,而往往會選擇消滅英明的預言家。所以此時武安君白起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向秦昭王表忠心表決心,而絕口不提自己的英明預言。如果那樣,雄才大略的秦昭王很可能還會繼續重用白起,白起甚至能藉此機會重新掌握秦國的大權,進而把政敵範雎踩在腳下。即使白起厭倦了血腥殺戮的戎馬生涯,真的想退休安度晚年,此刻為了自保他至少應該閉嘴,儘量保持低調。

可惜白起不是縱橫家,他聽說了王齕在邯鄲慘敗的消息以後,不僅沒有向秦昭王積極靠攏,甚至沒有閉嘴,他沾沾自喜地到處跟別人分享自己的預言心得:「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點評:就憑這種表現,白起必死。)

秦昭王很快就得知了白起幸災樂禍的消息,秦昭王憤怒了。白起雖然出色,可是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如果沒有秦昭王的重用,出身士卒的白起就不可能有今天武安君的地位和待遇。

在秦昭王看來,如果白起能夠急國家之所急接受任命擔任邯鄲前線總司令,秦軍或許不會遭到如此慘敗,畢竟在白起的軍事生涯裡從來就沒有過失敗兩個字。可是現在白起不僅不出力,反而對自己成功預測了秦國的慘敗而得意揚揚地說起了風涼話,這讓秦昭王的自尊心很受傷。

秦昭王決定不再容忍白起置身事外作預言家,他對白起下了一道嚴厲的命令,要求白起必須馬上出任秦國將軍。武安君白起既然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無法超越的戰爭紀錄,就必然具有超凡脫俗的心理素質和人生信條。

在接到秦昭王殺機已顯的命令後,白起依然我行我素,堅決聲稱自己的健康狀況無法適應秦昭王的任命。秦昭王再次派出了縱橫家出身的範雎去請白起,白起當然還是不會給仇家範雎面子,繼續稱病要求療養。

秦昭王對這位永遠不會犯錯的武安君徹底喪失了耐心,盛怒之下秦昭王下了一道人事任免的命令,不僅免去白起武安君的頭銜,而且一擼到底讓白起充當普通士兵,並且要求白起馬上離開鹹陽到陰密的軍中報到。

四十年的艱苦奮鬥和南徵北戰,白起由一個基層士官不僅一步一步登上了秦國第一名將的高位,而且還獲得了終生成就獎。現在一切都隨風而去,白起的人生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白起徹底病倒了,這次是真的,這位戰鬥了一生、殺戮了一生的老兵臥床不起,無法去陰密報到了。

此刻秦國形勢更加危急,各國軍隊對秦軍不依不饒,繼續加緊打擊秦國,秦軍連續撤退,無力抵抗聯軍的攻擊。遭到持續打擊的秦昭王對白起的怨恨與日俱增,連續派使者催促白起不許在鹹陽停留,必須馬上上路去陰密報到。

身心疲憊、滿腹悲涼的白起只好離開了鹹陽,來到了鹹陽西門外十裡的杜郵。


白起墓:位置在鹹陽城東郊,渭河北岸任家咀,秦時此地稱杜郵。

白起走了,秦昭王卻對這位戰爭機器卻更不放心了。他召集了以相國範雎為首的群臣討論白起的問題。秦昭王說:「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從秦昭王的話裡可以看出當時白起可能又發表了不利於秦昭王英明神武形象的評論或者預言,雖然《史記》裡沒有明確記載,不過這也符合白起一貫的寧折不彎的性格。相國範雎知道此時已經到了對白起最後一戰的時刻,不過,作為縱橫家的他已經不需要再推波助瀾了,此刻保持沉默就是落井下石。

於是秦昭王派出了使者送給了白起一把鋒利的寶劍,使者帶去了秦昭王的命令:自裁。   

老邁憔悴的白起手捧著秦昭王送來的王者之劍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面對死亡的白起並沒有抱怨秦昭王,也沒有反思自己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對秦昭王的不當言行,而是對天發出了感嘆和疑問,白起想不通自己為什麼要遭到如此報應。

四十多年的戰爭場面在白起的腦海裡以快鏡頭的表現形式閃過,最後定格在了長平那個血腥的畫面,白起醒悟了:「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為自己的報應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對不起秦國和秦昭王,而是對不起那些在長平已經放下武器卻被集體活埋的四十萬趙國俘虜。(點評:這就是報應,白起的背後跟著長平的四十萬冤魂。)

司馬遷運筆至此,《史記》的核心價值觀彰顯無疑:缺乏人性的牛人無法得到歷史的原諒,更無法面對自己良心的拷問。

白起把王者之劍橫在了脖子上,血濺黃土。

此時是秦昭王五十年的十一月,寒冷的天氣仿佛是為了配合人類歷史上最出色的戰爭機器的自我毀滅。秦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飽受爭議的名將,在他們樸素的價值觀裡,白起並沒有做對不起秦國的事,他的死對秦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悲劇,於是得到秦國人民同情的白起在死後獲得了百姓自發的祭奠。


很多70後和80後的童年都有一本連環畫。

夏日午後,軟磨硬泡要來幾毛錢「巨資」,叼一根冰棍,再租上一本小人書,在樹蔭下,在蟬鳴裡,一篇篇地翻閱。

這些連環畫,也是我們那個年代,「國學」的啟蒙方式:孫悟空的神通、關羽的忠勇、王熙鳳的潑辣、林衝的無奈……生動的畫作、動人的故事,不僅是迷迷糊糊的童年,還是以後積累的作文素材。

小巧的體積,小小的篇幅,動人的故事,深刻的寓意,淺顯的道理,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孩子最「中國範」的國學啟蒙。

上世紀,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再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風靡一時,重印達千萬次之多,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這套48冊的小人書,有7000多幅畫圖,其繪畫隊伍幾乎囊括了當時上海所有優秀的國畫家。中國畫大師賀天健先生書寫了每一冊的書名。

1976年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室,左起:賀友直、趙宏本、顧炳鑫、鄭家聲、劉旦宅。

每一冊連環畫上形態各異的鮮紅印章,皆出自篆刻家都如冰先生之手。

這套《三國演義》創作陣容之強,影響之大,在連環畫史上可謂一枝獨秀,不僅成為中國連環畫的一張名片,也轉換成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成為裡程碑式的經典之作。可惜的是1979年的原版《三國演義》連環畫已經絕版,也使它的身價與日俱增。目前的收藏價格至少也要5000元,可見其在一代人心中的藝術地位和收藏價值之高。

慶幸的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書可以複印,但經典無可複製,

滄海桑田,

它都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好書。

毛澤東也愛看小人書《三國演義》。主席的警衛員曾經回憶道:「一天,我叫他(毛澤東)吃飯,他靠在床上看小人書,不願動彈。」

我說:主席你還迷小人書啊?

他翻著書說:小人書不簡單哪!言簡意賅。就那麼幾句話,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來了,道理一目了然。

他還鼓勵身邊的人「幹工作要看《三國演義》」,對讀書不感興趣的戰士,就引導他們先看《三國演義》來引起讀書的興趣。

除了珍藏價值,它還是少兒讀物的好選擇。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冰心讀的第一本書也是《三國演義》,越看越有興趣,帶她走進了閱讀的大門。

一部《三國演義》敘說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百年歷史,上演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誕生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周瑜等。

紙盒包裝,避免運輸途中的磨損

出版信息明確,正版發售

紙張微黃做舊處理,滿滿的懷舊感

同樣在上個世紀由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簡稱冀美)出版的《西遊記》連環畫,影響巨大,是發行最廣,出版最全,藝術造詣極高的一套《西遊記》連環畫,在當時深受讀者喜愛。

其繪畫隊伍聚集了當時有名的連環畫家:錢笑呆(上海「四大名旦」之一)、鄭家勝、胡若佛,池振亞、宗靜風、陳雲波、劉漢宗、徐燕蓀等大師。

胡若佛:字大空,號谷華,自署十卉廬主。浙江餘姚人氏。中國當代著名連環畫家、國畫家。他平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連環畫,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奪目,為世人所稱道,成為經典之作。

很多連環畫收藏者非常熱衷於收集這套冀美老版,可惜的是1987年的原版《西遊記》連環畫已經絕版,價格炒的極高。目前的收藏價格至少也要6000元,是值得珍藏的一套藝術品。

現今,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西遊記》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冀美出版的西遊記其人物精緻、清晰,對唐僧師徒四人的描繪生動、傳神,而妖魔及蝦兵蟹將更是呼之欲出、活靈活現;那些輔助的風景,房舍樓臺、風雪波浪、水底世界及打鬥的場面,全都描繪的深淺濃淡,氣勢磅礴。

提到《西遊記》,不得不提央視版的《西遊記》,霸屏30餘年、播放2000多次,這部陪伴著70後、80後、90後三代人長大的神劇,溫暖了我們整個童年時代的神話故事。

劇中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更是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六小齡童之所以能把孫悟空演活,據他說,拍攝《西遊記》時,在造型表演方面,就是從這套連環畫中獲得啟示的。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
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
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
都喜歡看。——魯迅 。

《西遊記》連環畫影響著幾代人的童年,它在我們心中築起的神話帝國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藝術品,一本適合少兒閱讀的讀物、一本適合慢慢品味的文學作品,領略名家的風採和國畫的氛圍,吸取藝術的養分。

《水滸傳》是連環畫的巔峰之作,人民美術出版社組織畫家任率英、卜孝懷、徐燕蓀、墨浪、陳緣督、吳光宇編繪的,自1955年起至1962年止,歷時8年完成出版的成套《水滸》。

幾位畫家皆擅長工筆人物畫,整套書繪畫風格準確統一,人物造型,嚴謹細膩,科學規範,十分符合北宋特定的歷史環境。畫面中無論是市井人情還是沙場拼殺,都一絲不苟,栩栩如生,堪稱精妙絕倫。

由於這套老版連環畫發行年代已久,現存世量非常稀少,因此十分珍貴。

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水滸傳》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喜歡《水滸傳》,是因為它第一次讓小小的我領略了什麼叫豪氣沖天,也因此一度想要找個小山頭落草,做一個橫刀立馬,笑傲江湖的好漢,與一夥兒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殺貪官,除惡霸,剷除人世間的不平和醜惡……當我又一次打開久違的小人書時,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從前……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該書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財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數百年來,它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並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我國流傳最為廣泛的古代長篇小說之一。

最後一部名著《紅樓夢》中國古典小說中一部極品之作,也是世界文學之寶。作者曹雪芹所刻劃人物鮮明栩栩如生,故事描寫細膩婉約,以賈寶玉和林黛玉一場生死戀情為主線, 架構出賈、王、史、薛四大家庭的興衰史,也凸現《紅樓夢》一反傳統大團圓結局的悲劇美學價值。

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也讓《紅樓夢》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四大名著連環畫,也是我們那個年代,「國學」的啟蒙方式:孫悟空的神通、關羽的忠勇、王熙鳳的潑辣、林衝的無奈……生動的畫作、動人的故事,不僅是迷迷糊糊的童年,還是以後積累的作文素材。

讀史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讀史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讀史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讀史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注意:為儘可能的還原作品的初始面貌,圖書上的標價保留原發行價樣式

書香四溢,共享經典

《三國演義》連環畫(48冊)

正版發行,298元/套

《西遊記》連環畫(35冊)

正版發行,258元/套

《水滸傳》連環畫(30冊)

正版發行,258元/套

《紅樓夢》連環畫(19冊)

正版發行,238元/套

四大名著連環畫(全)一套

正版發行,888元

重要提醒:由於新疆、西藏運費較貴,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購買,需補收15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感謝您的理解!

相關焦點

  • 白起之死,原因至今震撼心靈!
    白起是一個極度自信又極度自負的軍事天才,真正永無敗績的戰神。正因為追求職業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絕向秦昭王妥協,導致了最後自刎的悲劇下場。或許在白起看來,正確比活著更有價值,這就是白起能保持不敗紀錄的真正原因。(圖)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九月天氣,秋高氣爽。
  • 探究白起之死,有助於我們對政治和歷史,有更深的認識
    一提起白起,就會有兩種聲音傳出來。稱讚他的,將他捧上了神位,唾棄他的,恨不得將他打入地獄。不管是辱還是贊,從側面都反應出了白起的成功,他憑本事,讓自己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讓史書上留下了他的名字。可就是這樣有本事的男人,最終卻死的窩囊。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為什麼被趙匡胤移出武廟,原因很現實
    而趙國儘管擁有當時最強悍的騎兵,但最終還是敗給了秦國,這裡面就必須要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趙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正是白起在昭襄王時期的長平之戰,坑殺了趙軍四十萬人,徹底削弱了趙國的有生力量,從此趙國退出了爭霸天下的歷史舞臺。
  •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何寧死也不再披戰袍?
    呼罷多時,他猛地舉劍抹向自己的脖頸——在長平之戰中,殺死45萬趙軍的一代名將白起,就這樣被秦昭王賜死了。秦昭王賜死白起的原因很簡單,長平之戰後, 秦國 在趙國打了敗仗,幾次三番徵召白起掛帥,白起卻以種種理由加以拒絕。於是乎,秦昭王在 相邦 應侯範雎的攛掇下大怒,賜死了白起。可問題是,為什麼白起寧願死也不願再掛帥出徵呢?我們還是走進歷史來一看究竟。長平之戰後,秦趙休兵。
  • 為什麼說白起才是古代殲滅戰的天花板?
    (伊闕之戰)...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秦魏華陽之戰)...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秦韓陘城之戰)...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 白起之死:一生「殺死」40多萬人、指揮70餘戰的戰國殺神
    孝公求賢:「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能出奇計強秦者」,就是對道德人品不作任何要求。商鞅總結得一針見血:「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關西的虎狼之地,鍛造了秦人的虎狼之師;虎狼之師,打出來了虎狼之國。白起,是關西將的奠基人。他出生於郿地,陝西眉縣人,一個草根,估計是混血兒。
  • 《大秦賦》中四大名將出現三個,唯獨沒提白起,原因讓人感慨
    但隨著《大秦賦》的播出,觀眾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廉頗、王翦、李牧都有出場,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了3個,卻唯獨沒有最厲害的那位——白起。    之所以沒有出現白起,大概是因為此時的白起無所事事,等待他的只有悲慘的結局,這恐怕也算是戰國後期,秦國歷史上少有的內部汙點吧
  • 蘇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他的死也成了至今一個難以解開的謎
    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的一個民眾法院以投票的方式,判處蘇格拉底死刑,他隨後服毒而死,這年蘇格拉底71歲。蘇格拉底是歷史上第一位被判處死刑的大哲學家。他的死,震動了當時的整個希臘,也以其悲劇色彩震撼著後人的心靈。同時他的死也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謎。人們不禁要問,像蘇格拉底這樣終生以討論哲學問題為唯一樂趣,至多也不過是同其夥伴們閒談形上學的人,是觸犯了哪條法律而終受極刑的呢?
  • 千古第一戰神——白起
    《史記·白起列傳》記載了白起一生為秦國徵戰立下的所有戰功: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 長平之戰,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0萬大軍,原因居然來自商鞅
    兩軍堅持不下,兩年之久。公元前260年,秦軍秘密換將白起,白起散布謠言,之後趙王以趙括換下廉頗。趙軍不再堅守,主動作戰,白起將計就計,引蛇出洞。最後圍困趙軍45萬大軍。趙國多次組織突圍為不得出,死於流矢之下,趙軍群龍無首,遂投降。最後,白起留下千餘人,其他人都被就地坑殺活埋。這就是長平之戰。
  • 中國歷史上最恐怖的封號,2000年來封誰誰死,至今無人能解!
    封號,是古代帝王對有功之臣賜封的稱號,這是一種榮譽和身份的象徵。但凡得到封號之人,若非帝王宗親,必是戰功赫赫、貢獻極為突出之人。中華上下五千年,才俊輩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催動下,創造了無數的傳奇。正因如此,不少忠君報國、出將入相者獲得了相應的封號,他們也以能獲得這份殊榮為傲。
  • 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的巔峰對決,為什麼白起能戰勝趙括?
    戰國時期最有名的戰役當屬長平之戰,白起一戰殲滅趙軍四十萬人,至今仍舊威名赫赫。為什麼趙國和秦國會在長平展開巔峰對決?戰爭的起因是上黨之爭,為什麼兩國要爭上黨?為什麼秦國能戰勝趙國?今天我們詳細看一下長平之戰。 上黨的重要性
  • 大秦帝國:羋妃和白起聊天得知嬴蕩的死,原來是必然的
    《大秦帝國 》裡有一個故事情節:秦武王嬴蕩出遊洛陽舉鼎絕臏而亡,白起受命要把在趙國的 羋八子和嬴稷帶回秦國,在羋妃和白起的交流中能看出嬴蕩死的屬於必然。羋妃:再怎麼想也不會想到 有這種事情發生 ,蕩兒就這麼死了 ?
  • 戰國名將白起
    公元前294年,在軍隊中因作戰勇猛而累功升為左庶長,進而被秦國權臣穰侯魏冉所賞識,成為其心腹愛將;公元前293年:因伊闕之戰大勝而升為左更、國尉,進入秦軍領導層;公元前278年:因安邑之戰大勝再升為大良造,成為秦軍最高指揮官;公元前257年8月:因破郢之戰大勝被封為武安君,這是戰國時代一個軍人能得到的最高爵位。白起一生致力於為秦國徵戰,從史料記載中找不到他的敗仗記錄。
  • 秦國的白起和王翦都是戰神,為何白起被殺,而王翦卻得以善終
    秦國統一六國離不開眾多將臣的貢獻,尤其是白起和王翦兩大戰神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兩人的最終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白起和王翦同樣是戰功顯赫,但最後白起死於非命,王翦卻安度晚年,是什麼原因造成兩人有著這麼大的反差?白起,是楚平王之孫白公勝的後代,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
  • 白起
    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 伊闕之戰:白起的封神之戰,秦國為何能做到以少勝多?
    伊闕之戰使「殺神」白起一戰成名,這場戰爭在歷史上擁有著重要的地位,伊闕之戰中白起帶領十萬秦軍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打通了秦國的疆域向東擴展的必經之路,壓制住了六國的反撲。白起之所以能夠大敗數倍韓魏聯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個方面。
  • 邯鄲之戰為啥成了白起、範雎的滑鐵盧?王權面前,沒有功臣的空間
    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發生的;結合白起之死前後的情況,我們會發現一系列很微妙的巧合:邯鄲之戰前,白起直搗邯鄲的計劃被範雎阻止,二人起了矛盾;邯鄲之戰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邯鄲之戰後,範雎被秦昭襄王貶退。如果把這個過程連起來看,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白、範兩人之所以先後遭殃,其實原因都一樣——損害了封建君王的權威。
  • 範睢與白起
    長平之戰        據《史記·白起列傳》記載,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欲乘勝追擊,直取邯鄲,一舉蕩平趙國。昭王心急火燎,令白起取代王陵,親赴前線指揮作戰,白起稱病不應,昭王再三催促,並命範睢上門傳達,白起始終不肯應命。三個月後,秦軍戰敗的消息傳來,昭王氣得七竅生煙,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勉強起身,帶病上路,走到杜郵(今陝西鹹陽市任家咀村),昭王與範雎等人嘀咕,說白起拒不奉詔,「其意怏怏不服」,似乎心懷怨憤,「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 不死坦克白起,最強兵器陣容搭配
    白起改版之後再次受到廣大玩家的熱捧,目前白起主要會出現在輔助位移與邊路位置上,但白起還是更適合作為邊路選擇,白起在邊路位上可以更好的充當團隊的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