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膽大妄為:左打中國 右懟美國 瘋了嗎?

2021-03-05 新華裔

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很活躍,頻頻亮相,一次次驚爆國際輿論場。特別是他同時把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當作槍靶子,左打中國,右擊美國,驚掉了觀察家們的下巴。

 

1

 

馬克龍一方面喊話歐盟:不應該和美國一起對付中國,另一方面卻在很多問題上針對中國。且不說在香港、新疆議題上批評中國人權-這是西方價值觀使然,他還特別針對中國新冠疫苗,高調批評中國信息不透明,沒有提供相關數據,暗指中國疫苗不可靠。

 

在產業鏈方面,馬克龍提出,他決定提高歐盟的技術能力,以減少對美國和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注意哦,他不單單針對中國,還捎帶上美國。

 

馬克龍政府還針對中國對外援助,推動通過了《關於包容性發展和消除全球不平等現象的對外援助法案(草案)》(簡稱「外援法案」)。2月18日,法國外交部長勒德裡昂對外表示:「我們已經和中國進入了(對外)發展模式和影響力的戰爭。」

看看,馬克龍政府把與中國之間的競爭上綱上線為:「發展模式和影響力的戰爭」!

 

馬克龍最大膽的行動莫過於派軍艦直闖印太,除了兩棲攻擊編隊參加美日法三國在西太平洋聯合軍演外,還派出了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闖入南海、臺海,美其名曰展開戰鬥巡航。

 

更讓外界驚異的是,法國方面還公布了一份軍艦行駛路線圖:在進入中國的南部海域後,法國海軍會穿越越南北部的金蘭灣和峴港,最後橫跨北部灣。這似乎意味著法國海軍準備讓戰艦通過中國瓊州海峽。

 

這份路線圖的公布可以說是挑釁意味十足,馬克龍的膽子真的是太大了!

 

2

 

不僅對中國如此,馬克龍對美國也毫不含糊。在西方最近舉行的G7和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馬克龍大談「戰略自主」,公開反對歐盟和美國一起對付中國,根本不給拜登面子。

 

拜登G7峰會上表示,希望在西方盟友之間深化包括硬體和軟體的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共的依賴。馬克龍則針鋒相對地提出,他決定提高歐盟的技術能力,以減少對美國和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馬克龍在講話中提出,隨著歐洲越來越關注亞洲,尤其是中國,歐洲不能像過去幾十年那樣再過度依賴美國。

 

呵呵!在對華外交上,馬克龍公開表示出與美國分道揚鑣的態度!

 

這還不算,馬克龍更宣布要退出北約!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結束之後,馬克龍2月19日立即表示,他認為法國繼續作為北約的成員國已經沒有意義,因此法國準備退出北約。馬克龍表示,由於美國當前對成員國施加的壓力,這很可能會導致北約崩潰。

 

據悉,歐盟許多其他的國家也同意馬克龍的觀點。

 

歐洲媒體報導,馬克龍總統已經向美國總統拜登發出警告,表示這樣一個將自己的利益強加在其他國家的聯盟的存在,法國是無法接受的。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北約很可能將面臨非常嚴重的問題。

 

3

 

路邊吃瓜群眾可能會懵圈,搞不懂馬克龍這是怎麼了:為何同時槓上中美兩個大國?更搞不懂為何這麼不給美國面子?

 

實際上,馬克龍都是有的放矢,有著戰略上的考量。

 

年輕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是個很有抱負、也可以說很有野心的政治家。他要實現法國復興,讓法國重回歐洲巔峰。


 

他也許想學法王路易十四,使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強國,他自己成為路易十四那樣的「太陽王」;也許想成為第二個拿破崙,徵服歐洲;也許就像戴高樂那樣,挺直腰杆,走獨立自主的道路,不受任何強國驅使,包括美國。

 

不管馬克龍怎麼想的,從短期考量,他面臨任期屆滿後的大選,需要理清國內亂麻一般的局勢;著眼於長期,他意識到一味討好選民也難免失敗,乾脆銳意改革,切切實實推進法國復興計劃。

 

4

 

在國內改革和政策方面,馬克龍大膽推出《反伊斯蘭分離主義法》並獲得法國國民議會一讀通過。

 

不能不說,馬克龍切入點掌握得恰到好處:去年10月16日,法國巴黎中學歷史教師疑因展示穆斯林先知漫畫遭當街斬首,長期生活於恐怖襲擊陰影下的法國人的求生意志終於被激活了。全國範圍內發生抗議,馬克龍因應民眾的安全要求,忍無可忍地批評了「伊斯蘭主義」。儘管遭到伊斯蘭國家和英美盟友的指責,但意外獲得國內民眾的廣泛支持,讓他的民調上升。

 

由此促使馬克龍下決心通過立法,解決法國社會圍繞言論自由、世俗主義和宗教紛爭產生的觀念分歧和社會撕裂越來越尖銳的矛盾。目前,法國有700萬左右穆斯林人口,約佔其總人口的10%,居歐盟各國穆斯林人口之首。

 

由此可見,馬克龍這一步跨得多麼艱難!

 

馬克龍還嘗試將其上述主張推向歐盟內部,但自他2017年提出「喚醒歐洲」之後,儘管反應平淡,他還是不遺餘力地推動。

 

與此同時,馬克龍下決心改革剛性福利制度。面對高福利陷入的社會困境,他終於意識到妥協也毫無出路,乾脆挑明態度,「要穿西裝就自己掙錢去買」;他還直懟黃馬甲運動中那些一心只要福利的示威者,說「你們不能提出矛盾的要求,……既要減少工作量,又想賺更多的錢;既想減少稅收,又要更多的福利;既對現狀不滿,卻又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

 

這一改革直接觸及法國人最敏感的利益神經,猶如颳起一場颶風,導致的不滿非常強烈,總理菲利普為此提出政府總辭。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馬克龍的民調不降反升。根據2021年1月24日發布的Ifop民調數據,馬克龍支持率達到40%,高於其前任的同期支持率:奧朗德任總統的同期支持率為24%,薩科奇任總統時的同期支持率為30%。

 

歐洲觀察家感嘆:如此際遇,也算西方國家一奇!

 

5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馬克龍的強勢改革獲得民眾支持,給了他強勢外交的自信:走「戰略自主」的道路。

 

這裡有兩個方面需要特別指出,一個是與中國進行「發展模式和影響力的戰爭」、以及法國艦隊行駛路線圖;一個是馬克龍表示「法國準備退出北約」、以及減少對中美依賴。

 

這兩個方面具有指標意義!

 

馬卡龍政府宣稱與中國進行「發展模式和影響力的戰爭」,主要針對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其《外援法案》也是關於非洲投資,其目的是將法國對外公共援助的重點重新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8個國家和海地。

 

馬克龍之所以將中國視為這場「影響力的戰爭」的對手,是因為非洲是法國傳統勢力範圍,世界上大多數講法語的人口居住在非洲,而現在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如日中天。

 

過去有個說法:非洲亂不亂,法國說了算!當年西方針對利比亞卡扎菲政府的戰爭,就是法國牽頭、主導的。

 

2010年「非洲獨立年」五十周年時,13個非洲國家派軍隊參加法國國慶閱兵,12位非洲國家元首成了特邀觀禮嘉賓,幾乎眾星捧月般「捧」著法國國家元首,惹得好些西方媒體發出感慨:「難道法國要告訴全世界,自己是非洲的家長?」

 

法國要重回世界大國地位,首先要「重回非洲賽場」。為此,法國自然有針對性的將對非洲援助確定為贈款,針對的中國對非洲公共援助中以貸款為主的方式。

 

這是一場圍繞非洲的地緣政治競爭,法國的方式可以視為長期的消耗性競爭。

 

再看看法國艦隊南海駛路線圖,這不就是二戰前法國殖民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勢力範圍嗎?

 

1858年法國艦隊登陸峴港,從此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20世紀初,金蘭灣成為法國海軍基地。現在法國艦隊重遊越越南北部的金蘭灣和峴港,甚至計劃橫跨北部灣,不就是重溫法國殖民時期的大國夢嗎?也有點「法國回來了」的味道。

 

6

 

至於馬克龍要退出北約,也不令人意外。

法國曾在戴高樂時期就退出過北約。戴高樂積極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他1958年一上臺就提出,北約組織應該是一個彼此完全平等的主權獨立國家的聯盟,而不能是一個含有主從關係的組織;為此他呼籲北約組織進行徹底改組,以使它和國家獨立地位相適應;提議在北約組織中建立一個由美、英、法三大國組成的理事會,掌握世界政治和戰略問題的決策權。

 

在遭到了美、英拒絕後,法國分步驟退出北約,從1959年3月6日宣布撤出受北約控制的法國地中海艦隊,到1967年起不再分擔北約軍費,最終1967年3月14日,駐法美軍降下星條旗,全部撤出法國。

 

薩科齊出任總統後調整外交戰略,包括重返北約。但法國提出了「重返」的條件,其中之一是法國必須在北約軍事指揮機構中佔有重要位置。2009年1月,法美雙方達成初步協議,美國同意法國人擔任北約中兩個指揮機構的司令官;同年3月,法國國民議會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批准重返北約。

 

法國一直是北約一個「不完整成員」,但作為一個核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在北約發揮不容忽視的政治影響;在經費和人力資源方面,法國一直是北約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而自從戴高樂政府退出北約後,就開啟了歷屆法國總統鄙視北約的「優良傳統」。馬克龍上臺後,炮轟北約更是其最常掛在嘴邊的話題。馬克龍認為,歐盟才是歐洲人實現大統一和復興的真正希望,但一個強大而團結的歐洲顯然是不符合美國的對歐政策的。

 

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法國歷來倡導歐洲的共同防務建設,認為這是確保法國自身安全的根本途徑。馬克龍認為,有必要將歐洲的軍事主導權從北約轉移到歐盟框架下,尤其在經歷了美軍突然從敘利亞撤軍的戲碼後,更加認為美國人並不真正在乎歐洲的切身利益,整個北約機制其實已經失效,一支真正的「歐盟軍」是時候建立起來了,今後無論是敘利亞問題還是對俄國的政策,都必須是歐洲人自己說了算。

 

馬克龍得出結論,稱除非歐洲掌握地緣政治權力,否則就將是站在「懸崖邊緣」,並「將無法控制我們的命運」。馬克龍警告歐洲其它國家,稱他們不能再依靠美國來捍衛其北約盟友,在他看來,歐洲應重新獲得「軍事主權」,並繼續與莫斯科保持對話。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2019年11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對外宣稱,「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而歐盟應該重獲軍事主權;而在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後,馬克龍認為法國繼續作為北約的成員國已經沒有意義,因此法國準備退出北約。

 

至於馬克龍要減少對中美的依賴,在經濟上自立,也是其法國復興計劃的一部分。2020年8月31日,法國政府宣布確定5大產業實施「減少對外依賴,戰略工業回流」計劃:為了重振法國的「工業主權」,推出1000億歐元振興計劃;從2021年1月1日起,企業生產各類稅務減免的100億歐元。法國政府還聯手法國公共投資銀行,向「所有提出戰略工業回流的企業開放補助金申請通道」——這個計劃剛出來時,人們戲稱這是摹仿川普的「讓法國重新偉大」計劃。

相關焦點

  • 懟德國,鎖英國,敲打美國,法國在馬克龍的帶領下面臨大考
    鎖英國事實上,在英國新冠變異毒株的消息傳開之後,馬克龍便已經開立刻做出反應,12月21日,仍舊處於隔離中疲憊的馬克龍召開兩次會議,主要的討論如何面對英國出現的變異病毒,以及如何確保所有的法國人平安回國。不過,馬克龍的魄力遠遠不僅僅這些。
  • 啟示錄:美式左中右及白左的錯綜關係
    【本文為作者朱新開向察網的獨家投稿】在美國白宮的西翼,有一間擺放著49個座位和1個講臺的房間,被命名為「詹姆斯·布雷迪」,其窗外是白宮玫瑰園,美國總統經常出現在這兩個地方接受媒體採訪,有時會與記者上演互懟的場面,尤其在川普上臺之後,並以新冠疫情期間為之最。
  • 打中國疫苗還是美國疫苗?這是立場問題
    打中國疫苗,還是美國疫苗,這是立場問題!這本來就不是個問題。但是有人卻偏偏要弄成大問題。如果讓你接種新冠疫苗,有兩個選擇,價錢差不多,一個是中國國產疫苗,一個是美國輝瑞公司的疫苗,你會選擇接種哪一個?胡錫進還斬釘截鐵地表明了態度:打中國疫苗。這樣一個事關人類生命的專業問題,卻被胡錫進生生弄成立場問題。人類生命安全豈能這樣被勿論黑白的嘴臉操控。在有些人眼裡,只有立場哪有什麼是非。講句良心話,胡錫進雖然很多問題上不靠譜,左右搖擺,但是涉及人性的扭曲的還很少。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平行世界裡究竟是誰瘋了?
    這次推薦的書目是曾一度位於非虛構類暢銷書榜首的、國內第一部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整本書由許多個小故事組成,素材源自作者利用業餘時間接觸精神病人的一些真實事件記錄。今日分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想要獲得更多角度看世界的思考者,想要更了解精神病人思想世界的探索者沒經歷過就永遠不會有感同身受閱讀這本書,你需要去了解這樣一類人群
  • 馬克龍、勒龐和不確定的法國
    首輪投票結束後, 馬克龍競選團隊發言人勞倫斯·阿伊姆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馬克龍曾經是奧朗德的經濟部長,但是他並不認同其政策,所以選擇了辭職。在不到一年前,馬克龍建立「前進運動」並打算參選總統時,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但是他做到了,並且成為了最終候選人之一。「他的行為證明,法國人已經做好了『改變』的準備。人民需要政治上的新生力量。」阿伊姆表示。
  • 立向原則與右水到左左水到右
    「收生水上堂會旺」,冠祿旺水繞堂,左出歸庫而去。四生起長生,四正為帝旺,四維(雙山)是病水。若左水到右,長生在坐山受壓,全無生氣,死墓絕水到位,射破長生,衝祿破旺,擊損生機之地,破壞旺盛之氣,豺狼當道,貧寒慘澹退產傷亡,後果不寒而慄。故四生向禁止「左水到右」。2 、「左水到右」可立四旺向又叫四正向自旺向。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劇評:《歡樂頌》安迪
    雖然是孤兒,就是因為她的智商超群,才被養父母收養帶到美國。這也便,有了後來的安迪。 她,混溺於美國華爾街,在華爾街金融領域赫赫有名。有那麼一天,卻被老同事忽悠來了中國。而她選擇回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尋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 安迪回到中國之後,是上海灘商業大鱷譚宗明公司的財務長,商界高管,年薪百萬。
  • 男左女右——為什麼男的是左,女的是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男左女右,比如說公共衛生間,如果你注意的話,通常都是男在左,女在右,還有男女戴戒指也是男帶左手,女帶右手。這些規矩都是誰定的?為什麼男的是左,女的是右?所以從傳說就為男左女右。其次,男左女右來源於中國傳統陰陽五行。中國傳統陰陽五行是中國的傳統哲學觀。中國傳統陰陽五行講究相生相剋,陰陽相濟它把世界萬物的特徵都一分為二,比如,有大就有小,有長必有短,有胖必有瘦,有高必有矮,有左必有右。
  • 新冠肺炎:馬克龍新冠中招!歐盟領袖人心惶惶
    新冠肺炎攻陷歐洲大陸,法國總統府周四(17日)宣布,總統馬克龍感染新冠肺炎,現正在愛麗榭宮與妻子特羅尼厄隔離7天。由於他確診前曾與多位歐盟成員國領袖會面,因此部分領袖需要隔離以防萬一,歐盟內部人心惶惶。
  • 馬克龍和勒龐上演終極舌戰 雙方言辭激烈全程互懟!
    此次的辯論用桌也是十分講究,是沿襲了法國1974年總統候選人辯論的習慣——長方桌對坐。而馬克龍則表示勒龐不是民主的候選人,重建國界,排外是藉口,不應該因此閉關鎖國,法國依舊很強大。馬克龍說:「作為是世界第五大世界經濟體,我們不應該閉關鎖國,而是進行更加深刻的內部改革。」
  • 你知道交通規則裡的「讓右」和「讓左」原則嗎?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紅燈右轉的通行原則,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道路上的「讓右」和「讓左」原則,避免發生事故稀裡糊塗地被判了全責還不知怎麼回事。首先來看看交規裡關於「讓右」和「讓左」是怎麼說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中對於機動車在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也沒有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規定:沒有交通標誌、標線控制的,在進入路口前停車瞭望,讓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的機動車讓左轉彎的車輛先行。
  • 號稱歐洲旗幟的法國,卻處在失控邊緣,馬克龍還有什麼招
    目前為止,法國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00萬,對比美國——法國人口大約6700萬,大致相當於美國(3.3億)的五分之一。法國領土約67萬平方公裡(本土約54萬平方公裡),不及美國十分之一。——換句話說,法國疫情嚴重程度絕不在美國之下,處於失控邊緣。馬克龍可是歐洲左派旗幟,開口民主自由,閉口自由民主。美國疫情失控,左派把持的輿論,可以把責任推給代表右派的川普。歐洲疫情失控,左派把持的媒體,不好把責任推給馬克龍。
  • 馬克龍的最新標籤?紐約時報這樣評價他
    滬江法語君按:馬克龍又挨懟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經典語錄
    最近逛微博的時候看到之前看過的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那是唯一一本我看得特別小心翼翼的書,書裡記錄的是作者和一些精神病患者的聊天對話,為讀者呈現了一些病人的世界觀結構,當靜下心去想的時候會發現好像他們的一些世界觀和想法挺正常或者說超越了你的認知但是卻又覺得合理。
  • 尼爾·蓋曼,一個膽大妄為書寫美國神話故事的英國人
    晶報記者 伍嶺 日前,美國付費電視臺Starz推出了重金製作的電視劇《美國眾神》,該劇開播之初就在IMDb網評分8.7,表現不俗。因其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劇情,被網友稱為「真正的『神』劇」。如今該劇播出兩集後,美國影評網站「爛番茄」的新鮮度仍然高達91%。
  • 法國要擺脫美國獨立自主!馬克龍這次玩真的,整個歐洲會聽嗎?
    他不止發發感慨而已,是真希望法國和歐洲能夠脫離美國控制,成為影響世界格局走向的一極。近日,馬克龍又開始老調重彈了,他希望歐洲不要對拜登政府報什麼幻想,要實現獨立自主。 馬克龍這番表態非常意思,主要說了這麼一點。即歐洲不要對美國新政府存有什麼幻想,要想讓歐洲變得安全可靠,就要學習中國和美國那樣打造強有力的軍事保護傘。
  • 解讀 | 法國大選黑天鵝折翅 馬克龍贏在哪?對中國有啥影響?
    (詳情見《馬克龍贏了!》)」究竟馬克龍贏在了哪?馬克龍當選對歐盟、中國有何影響?馬克龍能給法國帶來什麼新氣象呢? 在產業發展方面,馬克龍提倡發展新興產業。對於法國的政府機構,馬克龍提出對議會簡政革新。在歐盟議題上,馬克龍是比較堅定「留歐派」。馬克龍贊成法國在歐盟框架下繼續同各國展開合作,並留在歐元區。
  • 「左林右李」成歷史 「左金右桃」值得期待嗎?
    事實上,隨著陶菲克和蓋德較早時退役後,四大天王僅僅剩下李宗偉和林丹,因此也就有了「左林右李」和「林李對決」的戲碼。然而,李宗偉去年6月13日宣布退役後,四大天王就剩下林丹形單影隻。而今,2020東京奧運已經推遲到2021年舉辦,林丹有感於自己目前處在的排名和位置,加上身心情況,也把自己在四大天王上的最後一塊拼圖給拿下來。
  • 什麼是「男左女右」?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楊氏文化,傳播楊氏正能量。
  • 如何教孩子分清左和右?
    左和右是一對方位詞,是用來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詞。家長給孩子介入「左和右」這兩個方位詞,都是為了讓孩子去理解某個物品的方向或者位置,就跟我們教孩子區分上和下是一個道理。所以,教孩子區分左右,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也是學習圖形知識的基礎。二,如何教孩子區分左和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