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 點擊閱讀
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 「我們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當代中國研究系列著作的合作,不僅引領中國學術界,而且也將影響中國決策界,還將影響國際學術界。」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在9月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舉辦的《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暨新書發布會上講道。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頂尖高校的多位著名學者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在「2?17講話」的學術版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李永強教授在介紹《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一書的主要內容和特色時講道:「本書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2?17講話』的學術版解讀。全書基於作者20多年關於國家現代化、國家能力和國家制度建設的長期思考和深入研究,將『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政治命題轉化為學術命題,從學術角度拓展和深化了黨中央最新的現代化理論成果,從而形成學術界與決策層之間的知識分享、知識互動。」「本書回顧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屆三中全會所做出的重大改革決策,首次以第三方(學術機構)獨立對過去十年(2003-2012)的中國經濟改革作了一個比較系統、科學、客觀的後評估,有力地反駁了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奇談怪論』,並對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作了深刻總結,從而再現了中國改革自身的發展邏輯和歷史邏輯。」
「『中國創新』的最大創新,就是在人類歷史上創新了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國家制度。歷史上曾有過農業文明時代秦始皇的國家制度創新,如郡縣制等。當今,又出現了工業文明時代毛澤東的國家制度創新,如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制度。」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不是『舶來品』,而是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應有之題,應有之意。」胡鞍鋼在研討會上還說道。
作者在本書的最後一章中專門對中國和美國治理績效進行了國際比較,結論是中國的治理績效優於美國。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與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兼顧制度延續與制度創新,進而形成了良好的國家治理能力,與國家發展階段相適應,與國家治理需要相因應。
不能把制度自信變成制度迷信
「胡鞍鋼每次都能站在時代的最前沿開展研究,之前當中國制度遇到極大攻擊的時候他最先開始對於中國制度的辯護,把中國制度的優越性講出來,今天我們稱之為制度自信。當前國家治理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和學術熱點,胡鞍鋼又及時帶領他的團隊對國家治理現代化加以研究,然後迅速地推出本書。」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說。他還提醒道:「不能把制度自信變成制度迷信,一個成熟的制度被拆掉的話可能是災難性的,但如果把制度當成一勞永逸的永動機是不可能的。大政方針、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這四條在治國上是非常重要的。」
「該政府管的還是得政府管,我們現在面臨大量的社會問題,社會問題不是市場能夠解決的,我們還得尊重社會發展的規律。金鑽五國中有四國都是免費醫療,像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都實行免費醫療,現在大部分國家都是往這個方面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李玲教授在研討會上談到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時這樣說道。他還講道:「當前我們社會有這麼多的矛盾,一定程度反映了治理能力在下降。我們的制度是個好東西,為什麼治理能力在下降,確實應該實事求是地反思一下。」
「治理能力強,並不意味著治理體系完善;治理體系完善了,並不代表治理能力強。」「我覺得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嚴峻性方方面面都是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過去沒有人懷疑我們黨沒有能力,是我們制度好像有些問題;但是同時應該注意到我們去追求制度的時候,會不會就喪失了能力,這個能力就包括三方面,即發展經濟的能力、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塑造信仰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是說我們有一個完美的制度在這,也並不是說我們就是要追求一個完美的制度,而是說怎麼在這個制度下更好地發揮這三個能力,同時使我們這三個能力代代相傳。」北京大學中文系韓毓海教授講道。
中國國家制度的一切優越之處都可以歸結到黨的存在
「中國共產黨作為現代國家中的核心政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承繼者、現代統一國家的維繫力量這樣一種三位一體的存在,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就是現代中國國家制度中最特殊、最核心、最根本的一個要點。中國國家制度的一切優越之處都可以歸結到黨的存在,特別是一個具有高度的政治主體性的黨的存在,那麼所有的問題也就在於這樣的高度主體性的喪失或削弱。「復旦大學中文系白鋼副教授說道。
「《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用了許多很形象的表述,比如兩隻手,兩條腿走路,兩個積極性,這既能和我們歷史的語言結合起來,又能和學術的話語結合起來,同時能夠帶動社會的關注,和政策者的關注和討論。我們在課堂上用胡老師的書做教材的時候,學生也願意看,我們教的絕大部分是理工科的學生,他們讀這些是能夠讀得懂的,所以這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很重要的元素。」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何建宇副教授說。
「中國的問題其實並不獨特,也不特殊,中國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先進性的團體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核心利益,或者在長遠利益上探索出來一條中國道路。這一點尤其在今天做社會科學可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歐樹軍副教授說道。
據悉,這是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胡鞍鋼教授領銜創作的第六部當代中國研究前沿著作。之前,胡鞍鋼教授等撰寫的《人間正道》、《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中國:創新綠色發展》、《中國集體領導體制》等著作出版後,在中央決策層、學術界、黨政幹部乃至普通讀者中引發廣泛關注和共鳴,並且均已翻譯出版了多種外文版向世界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