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為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5月6日,由《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主辦,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領跑者系列直播」第一期正式開播。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紅兵、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莫秀梅、上海趙洪升律師事務所主任趙洪升律師等嘉賓圍繞「下一個風口:再生性醫用生物材料」這一主題展開探討交流。
傅大煦:從跟跑到領跑,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
今年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形成基本框架之年,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領域,上海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上海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上海正全力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以《生物醫藥產業從創新跟跑到領跑的飛躍》為題,進行了主旨分享。他表示,從2019開始,上海生物醫藥創新領域起跑就是「加速度」。據國家藥監系統的數據,2019年,上海有4個1類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獲批品種佔全國獲批總數的1/3。
「上海在提升生物醫藥創新策源能力、吸引優秀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等方面逐步得到完善,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傅大煦指出,不管是生物醫藥的研發上市、生物材料的國際專利申請以及牽頭生物醫藥國際標準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傅大煦認為,再生醫學領域將是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隨著國內首個創新藥在美國上市,這就預示著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從跟跑、並跑走向領跑,我也期待國內更多的創新生物技術、醫療器械產品能夠走向世界,造福全球、造福全人類患者。」
何紅兵:領跑藍海市場 期待參與行業標準制定
「以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為特徵的再生性醫用生物材料產業,具有在不添加細胞生物活性因子的前提下誘導人體損傷或缺失的組織或器官再生的能力,可廣泛用於骨骼肌、韌帶、跟腱、平滑肌(如動脈、食道、尿道等)的重塑再生,而達到功能和結構完美癒合的目的。」
直播中,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紅兵教授以《軟組織誘導性靜電紡醫用植入物引領國際再生性醫用生物材料產業的基本要求》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該技術在全球具有千億級以上的藍海市場。
「在軟組織誘導性靜電紡植入物領域我們領先美國至少十年。」何紅兵透露,松力生物該技術在去年獲得美國專利授權之後,今年3月10日,又獲得了歐洲專利授權,其商業秘密保護體系正在建設過程中。
目前,軟組織誘導靜電紡植入物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各先進國家都把其列為創新新興領域、標準的優先次序還沒確定、全球協調仍不確定。何紅兵指出,一個企業在行業中是否處於領跑地位,關鍵看是否參與標準制定。「在全世界範圍內,通過建立標準,保證產品使用者的安全,保證產品的功能,這是一個建立共識的過程,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
2018年,上海市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實施意見》;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成立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通知。隨著上海對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的逐步推進,何紅兵相信,上海的醫藥行業發展將邁上新臺階。
在互動問答環節,有媒體記者提問「松力生物醫用材料的先進性在哪,以及產業化情況如何」時,何紅兵回答道,在不加細胞和生物活性物質的松力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植入體內後,能夠誘導損傷或者缺失的組織和器官進行組織重塑再生,這就使得松力醫用材料和以往的帶來很多不良反應的惰性不可降解材料、再生能力差的可吸收材料以及牽涉活細胞、倫理法律等問題的組織工程材料區分開了。因此,相信我們的材料將在未來蓬蓬勃勃的發展。
「在產業化的道路上,經過15年的研究,松力生物的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產品重樹複合疝修補補片在2018年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是全世界第一個在市場上銷售的親水性靜電紡植入物。親水性靜電紡植入物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泛,除了再生骨骼肌,還有筋膜、平滑肌,我們在上海建立了生產基地,通過在國際標準組織ASTM上做系列材料的國際標準,得到全世界的認同,推動產品在全球的產業化。」何紅兵說。
莫秀梅教授:靜電紡三維納米纖維支架的臨床應用,廣泛且無限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莫秀梅教授以《靜電紡納米纖維支架材料臨床應用國際進展》為題,圍繞其臨床應用展開交流。
莫秀梅教授表示,高分子溶液在高壓靜電作用下射流形成納米纖維,用平板、棒狀接收裝置就可以分別得到膜狀、管狀支架。另外,還可以通過特殊裝置得到加捻紗線、以及將短纖維冷凍乾燥得到塊狀纖維支架,或是取向的、有序排列的納米纖維。
對於「靜電紡納米紗用於肌腱再生」,莫秀梅教授表示,通過動態式靜電紡的方法可得到納米紗支架,通過肌腱幹細胞的培養,將納米紗支架植入裸鼠背部可異位成肌腱和在可在兔髕腱處在位成肌腱。此外,分別採用納米纖維和納米紗線可製成具有內皮層和平滑肌層的雙層血管支架,這樣的雙層血管支架植入到大鼠腹主動脈,在兩個月時間可以再生動脈組織。
莫秀梅還介紹了靜電紡納米纖維填充管用於神經再生,及靜電紡三維納米纖維支架用於骨和軟骨再生的研究成果。「通過將靜電紡絲、3D列印、冷凍乾燥、交聯等技術相結合,製成的三維填充式管狀支架可用於神經再生。我們曾將神經導管用於大鼠坐骨神經修復,在4周到12周的時候,神經就再生成功了。」
莫秀梅教授表示,靜電紡納米纖維可以用作各種各樣的組織再生支架,不管是膜狀、管狀或是塊狀,它們的應用都是相當廣泛且無限的。
在回答記者關於如何看待松力生物研發的醫用材料的問題時,莫秀梅教授說:「通過近二十年的蓬勃發展,靜電紡從純科研進入到產業化。在與松力公司長期合作,了解到了松力公司產品的獨特之處,松力公司產品通過加入特有的從動物組織中來的天然生物材料纖維蛋白原,使得產品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超親水性的特點,可以開發成不同的組織再生支架。所以覺得這個材料很有發展前景,很看好松力生物的未來。」
趙洪升:加強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
以《創新中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為題,上海趙洪升律師事務所主任趙洪升律師從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的內容、生物醫藥行業成商業秘密侵權重災區、國際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的一體化演進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國家加強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是出於國內的迫切需求。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的高端技術亟待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趙洪升表示,在《中美經濟貿易協議》中關於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的內容,對我國智慧財產權相關立法執法,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生物醫藥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當中,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重專利輕商業秘密保護。導致生物醫藥行業成為了商業秘密侵權重災區。」趙洪升指出,對於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通常有三種維權方式:民事手段、行政手段、刑事手段。往往,刑事手段像一把利刃,「一劍封喉」。
趙洪升表示,維護企業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一旦失去了商業秘密,將對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提高商業秘密保護意識,是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二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