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龍門靈護廟尪公「入閩開拓紀念日」慶典!附精彩視頻!

2021-02-21 安溪鬥熱鬧

靈護廟,一名「溪內廟」,坐落於龍門鎮溪內烏荇山麓。廟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內供奉裡主尊王,俗稱「尪公」,故廟又俗稱尪公廟,廟內奉「四爐」,大爐尪公、二爐尪媽、三爐文判、四爐武判,兩側立著急使爺。

民眾相傳,尪公俗姓張名純,隋末唐初間任縣官之職,為官廉政愛民。時中原大亂,群雄爭霸,張純不忍子民飽受戰亂之殘而流離失所,毅然當起押遷官,率領一批民眾,遠涉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移民來到蠻荒之地的福建,定居於依仁裡(今安溪縣龍門、官橋等地),開荒造田,安家落戶。張純逝世後,百姓為報答其恩德,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在溪內建靈護廟,並塑神像供奉。

值得記載的有,歷史上龍門一帶曾形成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民間宴客禮俗「吃大勸」。每隔三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在龍門的一些村落,輪當「爐主」的幾個村莊,匯集在一個開闊的曠地上(有稱大勸埔),每戶張篷築灶,殺豬宰羊,露天辦筵,盛情宴客,客人隨到隨吃,即使過路肩伕,也邀入席。自早到晚,邊煮邊吃,筵開千席,客逾萬人。此俗相傳始於隋朝年間。緣因押遷官張純帶移民到依仁裡墾植三年後,移民思鄉,情緒低落,無心墾耕。張純就在農閒季節農曆十月初一,殺牲備宴,向移民勸說,言明中原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大家有家歸不得,不如入鄉隨俗,用雙手創建新的家園。張純勸酒時淚如湧泉,移民大受感動,自此安心創業,並於翌年農曆正月初二設宴回請張純。張純逝世後,為紀念他的功德,眾移民不僅在烏荇山麓建「靈護廟」奉祀,以後還每三年一次,擇張純當年設筵的十月初一由輪當的「爐主」辦「大勸」,並自此漸成風俗。辦「大勸」習俗於新中國成立後,因鋪張浪費而被廢止。 

經過歲月變遷,2008年尪公爐下弟子倡議恢復「辦大勸」,改其形式,定製十二股輪值,創辦「尪公入閩開拓紀念日」慶典活動,輪值股於十月初一日迎請四爐神尊到各自鄉裡搭棚安奉,設壇祝燈,祈求安康,並舉行「農作物評比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將尪公護國佑民、開拓進取的精神永遠傳揚下去,讓後人感恩先人,不忘歷史!

今年輪到第九股,由溪內、溪坂、溪瑤三村舉辦本次慶典活動!地點在靈護廟下方大溪埔,讓我們來一起感受一下本次活動!

四爐神尊出巡溪內、溪坂、溪瑤三村,繞境巡安,護佑鄉裡。


文化節現場

法壇威嚴肅靜



老尪公  裡主尊王

尪媽  二爐

文判  三爐

武判  四爐

每年入閩開拓紀念日節目眾多,十分豐富,最吸引人的就是一次次的「農作物大評比」,輪值股的鄉親把辛勤種植的農作物都運來現場,有大冬瓜,大地瓜、大香蕉、大稻穗、大田薯等農作物,紛紛表達豐收的喜悅,也形成了向尪公表達最大敬意的一種形式。

熱鬧的大評比引來大家熱情圍觀,氣氛融洽

第九輪值股農作物大評比現場,各位鄉賢致辭!


三村信眾輪流擺桌敬奉尪公,滿滿的都是對尪公最虔誠的心意!

諸位高功道長主持祝燈法會,祈求風調雨順,物阜民康!

文化節現場各種精彩文藝表演,腰鼓、軍鼓齊上陣,更有精彩舞獅、雜技、木偶戲、高甲戲助陣!

祝賀「尪公入閩開拓文化節」圓滿完成!

靈護廟裡主尪公護國佑民,威靈顯赫,大愛無疆,英靈萬古!

保佑第九股三村眾弟子及眾善信闔家安康,生活幸福,萬事如意


相關焦點

  • 龍門第十一輪值,隆重舉辦尪公入閩開拓紀念慶典
    龍門「尪公入閩開拓慶典活動」在龍門庵門口的開闊場地舉行,會場四周紅色氣球隨風飄拂,「裡主威靈,萬民敬仰」「一帆風順 吉祥如意」等掛幅鮮豔醒目。巨大的帳篷裡,供奉著尪公等神佛,三柱巨香青煙飄渺,前面排著200多方的八仙桌,供四方信眾擺放供品,信眾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敬獻豐盛供品,感謝尪公帶領先祖在龍門拓荒,重建基業,也祈求尪公保佑家庭幸福、事業興旺!
  • 龍門溪內舉行尪公入閩開拓紀念活動
    關注「南翼新城」公眾號今天(農曆十月初一),在龍門的溪內靈護廟,舉行了盛大的「辦大勸」儀式,紀念「尪公」率依仁裡先祖入閩開墾
  • 安溪城隍爺丁酉年誕辰圓滿!恭迎清溪顯佑伯主聖駕回廟!
    複製連結觀看超清視頻:https://v.qq.com/x/page/i0529f196x3
  • 安溪龍門九玄宮九天玄女真仙誕辰慶典
    每年四月一到,安溪龍門就會掀起一股「玄女媽誕辰」的熱潮,持續半個多月的慶誕活動,令九玄宮玄女真仙更顯風光,香火鼎盛
  • 廣澤尊王誕辰——安溪鳳澤廟 附鳳殿聖公誕辰千秋
    據傳廣澤尊王寶姓郭氏,名忠福,系五代後晉天福年間人氏,郭子儀十一世孫,開閩郭在嵩五代孫,樂華之孫,理柱之子,後唐同光初年(923年)安溪石排山下蓬萊崇善裡誕生,為楊長者放牧,後來機緣得到崔芸公堪輿恩師獻風水寶地並指引遷居現泉州南安詩山公園內龍山宮位置居住,時齡十六歲在詩山鳳山寺第二殿左邊大房古址,盤膝於古藤上坐化得道成神。
  • 尋根謁祖暨閩王后裔朝拜地建設太原王氏開閩始祖三公入閩1132周年慶典
    海內外王氏宗親尋根謁祖暨閩王后裔朝拜地建設座談會 隆重紀念太原王氏開閩始祖三公入閩1132周年慶典       2017年9月30日上午,共有一千四百左右名來自海內外的王氏宗親(包括當地所有參加的人員),在永安市青水鄉羅兜祠隆重舉行「紀念太原王氏開閩始祖三公入閩1132周年」慶典,寧靜的田園山村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紅色的拱門把慶典的喜慶氣氛鼓得濃上加濃,一派喜氣洋洋的感人情景。
  • 安溪官橋英濟廟重建落成慶典預告!歡迎大家參加本次盛會!
    今廟中乃存御封聖旨牌。廟中有聯曰:「在生至佛,不忘祖國金甌整;度厄消災,常聞世間疾苦多。」 新溪裡裡主尊王農曆十二月廿九日,召開英濟廟重建落成慶典籌備大會,選擇吉日良辰,請旨「裡主尊王」昭示:定於農曆丁酉年三月初二、初三日舉行慶典儀式。
  • 安溪厚安磚文汾洐廟
    汾洐廟位於安溪縣城之南的厚垵黃龍山麓的藍溪之畔,始建於北宋徽宗年間(1101—1125),供奉法主聖君
  • 新加坡韮菜芭城隍廟奉祀清溪顯佑伯主百年慶典!
    韮菜芭城隍廟百年大慶視頻https://v.qq.com/x/page/m055703emj8
  • 安溪汾洐廟重建序
     提示:點擊上方"炮仔聲真熱鬧"↑免費訂閱本微信公眾號      公元2016年,歲次丙申年農曆十一月初十日,安溪汾洐廟舉行重建落成慶典汾洐廟外景 曾為古代雅聚之所   清乾隆《安溪縣誌》載:「汾衍廟,在黃龍山下,崇祀武德尊侯,祈禱有應。」據悉,汾洐廟初建於龍津橋下雷打石外的陸地上。
  • 福建安溪蔡姓源流
    二、 入閩 福建蔡氏來自河南。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蔡叔度之裔、銀青光祿大夫蔡忠(諱允恭),以參軍兼文學館學士。讜論忤旨,謫鎮南閩,後復入相。長子、次子守故土河南光州府固始縣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三子、四子隨同赴任,建家於閩。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其兒房九世孫、唐司空蔡用元,與其弟蔡用明隨王審知入閩,後居莆陽。
  • 【發現安溪】參內鄉羅內村:境主公與安山廟
  • 福州永盛梁氏入閩千年 昨舉行千禧慶典
    福州新聞網12月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文 楊勇/攝)昨天,福建名門望族——福州永盛梁氏舉行入閩始祖梁宗入閩千禧慶典。海內外福州永盛梁氏後人派出代表,回到福州祭祖。明洪武年間奉朱元璋之命,一批福州永盛梁氏子弟遠赴琉球,他們的後人也派出三人,帶著日本特有的糕點作供品,回到祖籍地祭祖。
  • 尋祖溯源之安溪姜姓
    入閩 姜氏早在唐時就進入福建。唐德宗年間(780~804年),宰相姜公輔被謫為泉州別駕,當為姜氏最早入閩者。此後,中原姜氏入閩時見於族譜。 肇安 安溪姜氏先祖何時、何因入閩不詳,現僅知其先祖入閩後定居於永安貢川。傳至姜七四時移居漳平溪南、桂林,再徙居漳平大深、場前。歷數世,姜百二、姜百三於明正統七年(1442年)遷入安溪縣,姜百二居福田鄉豐都村後坪山,姜百三居感德裡美厝鄉(今感德鎮尾厝村)。
  • 《安溪姓氏志·王姓》——王氏文化
    二、入閩    王氏見載文獻入閩第一人為三國吳永安年間(258~264年)建安郡太守王蕃。《八閩通志》稱其「仕吳為建安太守。郡屬初創,築城立署,庶務紀綱多蕃勞計。」東晉王彬則是入閩定居第一人,《閩書》及民國《福建通志》載有事跡。南朝,泉州地區已有王氏居民,而且還是泱泱大族。史稱王國慶為「南安豪族」。唐總章二年(669年),嶺南行軍總管事陳政由河南光州固始率兵入閩,將士中有隊正王華、王佑甫等人,後定居福建。    唐末,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帶領許多王氏族人入閩,其後裔遍布全閩各郡。
  • 安溪官橋英濟廟裡主尊王誕辰千秋——五甲龔厝慶誕盛況[精彩視頻]
    相傳,英濟廟始建於宋熙寧元年(1068年),廟內奉祀裡主尊王,相傳系北宋名將楊延昭。《辭海》載,楊延昭,年輕時隨父楊業出徵,常為先鋒。後在河北任緣邊都巡檢師、高陽關副都部署等職。守邊二十載,號令嚴明,屢破契丹軍,契丹畏懼,呼為楊六郎。楊家將滿門忠烈,功績彪炳史冊。神宗皇帝御封楊六郎為「裡主尊王」,封其佛化之地為「英濟廟」。今廟中乃存御封聖旨牌。
  • 福建安溪城隍廟
    殿堂外翼有東西兩廂,各有寬闊走廊,其東廂吊掛大鐘一口,鐘下塑直符使者,後立護法韋馱、陽判官;西廂安架大鼓一面,旁立值日使者、主簿、陰判官。兩廊有門通第四進大埕,廳上奉城隍伯主及夫人並坐塑像,俗稱城隍媽廳。廳後第五進為僧舍。整座殿宇莊嚴大方,綠瓦蓋頂,屋簷翹脊裝飾以雙龍搶珠,襯以人物、花草,五彩鮮豔。廟中掛滿溢美楹聯和匾額,更顯殿宇之古樸,令人崇尚。
  • 省內外四百餘人齊聚安溪上洞參加王氏丁酉祭祖慶典
    人物略傳篇         自南宋光宗年間以來,吾先祖壺山公建居漳州長泰西門,並繁衍紮根於清溪(現安溪)蓋竹、珠洋、大壠格、上洞、池頭諸地,瓜瓞綿遠,打造江山,增產增業,興建家室,鑄就輝煌,英才輩出,蜚聲海內外,揚開閩王之國風,承審知公之偉績,厚德載物,流芳萬世,現謹節錄長泰西門世德堂---安溪蓋竹西月大宗祠部分先祖之事略
  • 安溪清水巖寺→新北三峽祖師廟:有安溪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師
    離開道場,途經文化景廊、枝枝朝北、三忠廟、浮杉池等景點,我們終於到達清水巖寺的土體建築——清水祖殿。大殿背山面壑,重樓復閣,飛簷翹角,富麗堂皇。據悉,清水巖寺為清水祖師於1083年始建,後又親自主持第二次改建廟宇。經過兩三百年間多次修建、擴建,元代奠定清水巖寺「帝」字形結構,九十九間的宏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