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排出體內毒素和垃圾。有些人即使喝一杯水,一小時內能跑好幾次廁所。也有一部分人大徑相庭,縱然喝很多水,半天都不會排一次尿。相對於這兩種人來說,到底哪一種健康呢。那不妨來了解一下,喝的水多長時間變成尿以及排尿間隔時間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喝進去的水多長時間變成尿液?
對於成年人而言,一天尿量大約在2~4瓶礦泉水左右,也就是說一天排尿在4~6次。喝進去的水先進入胃腸道,經過消化系統吸收後再進入血漿中。進入血漿中的水分和晶體物,通過腎小球濾過後再進入腎小管,這就是所謂的原尿。腎小管先把原尿中的無機鹽、對身體有益的物質和部分水分重新吸收到血液;再次,會排出含氨的代謝產物和鹽類水溶液,形成終尿。最終尿液經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在空腹狀態下喝水,一般8分鐘左右就能被吸收到血液。若正好體內不缺水,不足兩個小時的時間,水分會以尿液的方式排出體外。
排尿間隔時間和哪些因素有關?
1、人們的喝水量
喝水越多,排尿間隔時間越短。在相對時間內大量喝水,水分在體內經過一系列轉化後,會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2、人們的精神因素
精神也會影響到排尿,過度緊張或緊急時刻會不停的上廁所。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和腸胃神經系統之間存在著內分泌網絡,太緊張焦慮或壓力過大時,內分泌發生改變,從而影響胃腸道神經系統,導致人們不停的排尿。
3、括約肌功能
括約肌的主要功能是負責控制膀胱,膀胱的功能是儲存尿液。因此排尿頻率和括約肌鬆緊有關。括約肌鬆弛時,膀胱儲存尿液能力下降,即使生成一點點尿液,膀胱也不能控制尿意,最終增加排尿頻率。
4、前列腺增生
中年男性是前列腺增生的高危人群,前列腺在膀胱出口處,增生的前列腺會壓迫膀胱出口尿道,會使得人們排尿困難和排尿不順暢。另外也會因為每次排尿不充分而減少膀胱有效容量,最終引起尿頻。
5、患有膀胱炎
所謂的膀胱刺激症狀包括尿頻、尿痛和尿急。尿頻是膀胱炎的首發症狀,持續時間長。若放任不管會加重尿頻,甚至誘發尿失禁。
6、膀胱附近器官發生病變
輸尿管下端結石或闌尾炎,還有盆腔膿腫等會刺激膀胱。另外子宮肌瘤、懷孕後以及子宮脫垂可壓迫膀胱,減少膀胱有效容量而引起尿頻。
溫馨提示
經過以上了解,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和半天不去廁所的人都存在著正常情況,並並不能完全確定身體健不健康。人們每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並不固定,和多種因素有關。但出現嚴重的尿頻就要引起重視,有可能是膀胱炎、膀胱附近器官發生病變以及前列腺增生等,需及時找出原因,然後針對性治療。